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和青少年脊柱原发肿瘤及瘤样病损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党礌 刘晓光 +5 位作者 姜亮 韦峰 于淼 吴奉梁 周华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95-902,共8页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脊柱原发肿瘤和瘤样病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04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所有20岁以下的脊柱原发肿瘤及瘤样病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情况,比较不同肿瘤患者...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脊柱原发肿瘤和瘤样病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骨科2004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所有20岁以下的脊柱原发肿瘤及瘤样病损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情况,比较不同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和转归。结果:共收治113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占同期我院收治所有脊柱原发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的25.8%。其中良性肿瘤和瘤样病损104例(嗜酸性肉芽肿5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2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血管瘤3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2例,骨母细胞瘤7例,骨软骨瘤5例,骨样骨瘤7例,骨巨细胞瘤8例);恶性肿瘤9例(脊索瘤4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颈椎肿瘤82例(其中上颈椎41例),颈胸段10例,胸椎8例,腰椎8例,腰骶和骶尾椎5共例。单节段88例,多节段25例。除上颈椎外,肿瘤累及椎体32例,累及附件14例,累及椎体+附件26例。98例(88.5%)以局部疼痛为主诉,其中74例不伴有其他不适,71例疼痛部位病变呈膨胀性生长,27例有病理性骨折。35例患者有神经损害。所有病例影像学检查均有骨质破坏,其中34例伴病理骨折,不同肿瘤病理骨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依据目前脊柱原发肿瘤的治疗原则,62例接受手术治疗,33例接受单纯放疗,18例未行治疗。70例患者获得8~48个月随访,其中44例为手术患者,术后局部疼痛明显缓解,32例术前有神经损害者22例改善,8例复发(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4例),无肿瘤转移者;单纯放疗和观察者症状无进展。结论:儿童和青少年脊柱肿瘤患者多以局部疼痛为唯一症状,尽管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甚至病理骨折,但神经损害相对少见;良性肿瘤比例远高于恶性,依据目前脊柱原发肿瘤治疗原则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肿瘤 儿童 青少年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脊柱原发肿瘤和孤立转移瘤全脊椎整块切除6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江平 王斌 +3 位作者 张振云 牛奔 王新安 李宗健 《新疆医学》 201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在脊柱肿瘤治疗临床应用中的适应症、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于2009-2014年收治的6例行后路瘤椎全脊椎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的胸椎和腰椎肿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5-72岁(平均64岁);T8... 目的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在脊柱肿瘤治疗临床应用中的适应症、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于2009-2014年收治的6例行后路瘤椎全脊椎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的胸椎和腰椎肿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5-72岁(平均64岁);T8乳腺癌转移瘤伴不全性截瘫1例,T10、L1肺癌转移瘤2例,T12原发性骨巨细胞瘤1例,T10甲状腺癌转移瘤伴不全性截瘫1例,恶性黑色素细胞瘤T8转移1例;6例患者中甲状腺癌、乳腺癌者行根治术后1年,肺癌者肺叶切除术后2年和5年,局部均无复发,除脊柱转移外未发现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灶。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神经功能改变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术后对肿瘤切缘和肿瘤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查。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个月、27个月死亡。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肿瘤原发灶和手术部位无复发。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4例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2例至D级,JOA评分改善率为84.5%。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仍适用于脊柱原发肿瘤和孤立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并能达到脊柱恶性肿瘤边缘切除和脊髓神经根彻底减压、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但须术前充分评估患者肿瘤原发灶性质、转移灶特点、全身状况和生存期预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肿瘤 脊柱孤立转移瘤 全脊椎切除
下载PDF
脊柱原发性骨肿瘤CT和MRI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韩月东 龚雪鹏 +3 位作者 张劲松 徐长杰 张学昕 刘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了解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分析 4 9例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 ,包括成骨细胞瘤、骨髓瘤和骨肉瘤各 2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ABC) 3例 ,血管瘤和淋巴瘤各 5例 ,骨巨细胞瘤 7例 ,脊索瘤2 3例。结果 ABC位于后部附... 目的 了解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分析 4 9例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 ,包括成骨细胞瘤、骨髓瘤和骨肉瘤各 2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ABC) 3例 ,血管瘤和淋巴瘤各 5例 ,骨巨细胞瘤 7例 ,脊索瘤2 3例。结果 ABC位于后部附件 ,T2 WI均有液 液平面 ;骨巨细胞瘤多位于椎体 ,呈溶骨性破坏 ;成骨细胞瘤和骨肉瘤CT呈骨性密度 ,MRI信号较低 ,后者伴软组织肿块 ;2 2例脊索瘤伴骶前包块 ,11/ 16例CT上出现钙化 ,9例在T2 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骨髓瘤 (1例 )、淋巴瘤在T1WI和T2 WI分别呈略低信号和较高信号 ,1例骨髓瘤在T2 WI呈高信号。结论 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两者结合 ,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性骨肿瘤 脊柱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CT表现 MRI表现
下载PDF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建如 陈华江 +5 位作者 朱秋峰 贾连顺 袁文 陈德玉 倪斌 陈雄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 :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期间收治的 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 目的 :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期间收治的 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 :本组 33例中骨巨细胞瘤 1 4例 ,骨髓瘤 8例 ,嗜酸性肉芽肿 4例 ,软骨肉瘤 3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恶性神经鞘瘤 1例 ,骨软骨肉瘤 1例。肿瘤切除方式 :囊内切除 1 1例 ,包膜切除 1 3例 ,广泛切除 9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 ,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 6~ 48个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T1 ~T2 骨巨细胞瘤和 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囊内切除术后 8个月、1 3个月局部复发 ,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囊内切除术后 2 4个月因肺部转移 ,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 ,前路植骨、钛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内固定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学敏 王俊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810-1813,共4页
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治疗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之间的权衡取舍。手术是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基础情况、肿瘤大小、位置等限制因素,手术治疗... 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治疗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之间的权衡取舍。手术是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基础情况、肿瘤大小、位置等限制因素,手术治疗仍有其局限性。过去,常规放疗常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方式;但常规放疗往往因为靶区邻近脊髓而使靶区放射剂量不足,进而导致远期预后不佳。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治疗领域,最新的放疗技术使肿瘤区域受照剂量在增加的同时将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控制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成为可能,这些放疗技术包括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质子及重离子治疗以及近距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脊柱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 质子治疗 近距离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华江 肖建如 贾连顺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本文概述了原发性脊柱肿瘤的分类、外科分期、手术治疗原则及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原发脊柱肿瘤 分类 分期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原发脊柱肿瘤的外科分区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阮狄克 何勍 +3 位作者 侯黎升 梁戈 李景云 丁宇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脊柱肿瘤外科分区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共 15例 ,男 8例 ,女 7例。年龄 9~ 5 9岁 ,病程平均 5 5个月。其中良性肿瘤 7例 ,恶性肿瘤 8例。手术方法有 :(1)全脊椎切除 5例 ,(2 )椎体切除 7例 ,(3)矢状扇形半脊椎切... 目的 探讨原发脊柱肿瘤外科分区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共 15例 ,男 8例 ,女 7例。年龄 9~ 5 9岁 ,病程平均 5 5个月。其中良性肿瘤 7例 ,恶性肿瘤 8例。手术方法有 :(1)全脊椎切除 5例 ,(2 )椎体切除 7例 ,(3)矢状扇形半脊椎切除 2例 ,(4)椎体附件扇形切除 1例。 8例患者使用脊柱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和放射痛缓解 ,肌力改善 ,有坚强内固定者术后 2周在支具 (石膏 )保护下离床活动。 7例良性肿瘤平均随访 4 5年 ,均无局部复发、恶变与转移现象 ,8例恶性肿瘤平均随访3 4年 ,1例于术后 1年死亡 ,1例骨髓瘤患者术后半年局部复发 ,截瘫症状加重 ,行二次减压手术。结论 根据WBB脊柱肿瘤外科分区而提出的手术计划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本组结果表明脊柱肿瘤切除较彻底 ,复发率低 ,近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脊柱肿瘤 WBB外科分区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4期73-74,共2页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肿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至6年,平均30个月。手术后患者疼痛优12例,良16例,中1例,差1例,疼痛总改善率为93.3%。术后神经功能A...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肿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半年至6年,平均30个月。手术后患者疼痛优12例,良16例,中1例,差1例,疼痛总改善率为93.3%。术后神经功能A级、B级、C级例数明显减少,D级、E级例数增多,E级比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分期分块手术法切除原发性肿瘤较彻底,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存有一定缺陷,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肿瘤 内固定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积胜 刘丽东 +2 位作者 谢东 蒙金凤 李强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探讨X线、CT、MRI检查及不同组合方案诊断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和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CT、MRI检查以及不同影像学检查组... 目的探讨X线、CT、MRI检查及不同组合方案诊断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和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CT、MRI检查以及不同影像学检查组合方案(X线+CT、X线+MRI、X线+CT+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中,病理检查提示恶性骨肿瘤42例,良性骨肿瘤86例。采用单一方法诊断时,CT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最高,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最高。采用联合诊断时,X线+CT+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最高。结论在单一检查方法中,CT和MRI诊断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在联合检查方案中,X线+CT+MRI方案的诊断效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脊柱肿瘤 影像学检查 X线 CT MRI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脊柱原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祝斌 刘晓光 +4 位作者 刘忠军 姜亮 韦峰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 tumor,MPN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3例表现为椎体内病变的脊柱MPNS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41、42岁。从出现症状到...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 tumor,MPN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3例表现为椎体内病变的脊柱MPNST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4、41、42岁。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时间1~12个月,平均5个月。累及胸椎1例,腰椎2例。术前均行CT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MPNST。均采用肿瘤包膜外分离、分块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4000ml,平均手术时间482min,2例患者肿物完全切除,1例患者肿物次全切除。术后症状均缓解。分别于术后3、4、30个月复发,2例复发后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序贯放疗,分别于术后5个月、11个月死亡;1例复发后3次行肿瘤刮除术,末次术后行肿瘤疫苗治疗,末次术后随访20个月无复发。结论:脊柱原发MPNST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灶穿刺取活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可以缓解症状,但易复发,放疗对控制肿瘤复发效果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脊柱原发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32例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桂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2例经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 32例术后疼痛感觉明显降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得到很好改善,...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2例经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 32例术后疼痛感觉明显降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得到很好改善,SF-36评分末次随访测量平均值为61.3(38~85),较术前(38.5)增加22.8。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得到很好的随访,资料完成可靠。患者术后4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2.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症状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治疗 脊柱原发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友兵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0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共诊断收治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其中,脊索瘤43例,骨髓瘤17例、恶性淋巴瘤12例、软骨肉瘤8例、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6例...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外科手术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的共诊断收治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其中,脊索瘤43例,骨髓瘤17例、恶性淋巴瘤12例、软骨肉瘤8例、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纤维肉瘤2例。所有患者都采取手术经前路切除肿瘤的方法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其中有94例(94%)手术结束后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6例手术后疼痛没有明显的减轻。所有患者都随访,随访周期为12个月。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未见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还有1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的情况,经医护人员应用抗生素及抬高床尾等措施治疗后全部愈合。结论对于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破坏单个或相邻的2个脊椎时,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应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确诊手术前手术医生一定要做好分期设计手术方案,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合理切除肿瘤,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手术后复发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以及患者经济负担。本文100例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效果
13
作者 朱奕军 张晓霞 《科技与健康》 2022年第3期16-18,共3页
探究了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的X光射线、MRI及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以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诊疗90例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为探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了X光射线、MRI及CT影像临床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 探究了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的X光射线、MRI及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以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诊疗90例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为探究对象,全体患者均接受了X光射线、MRI及CT影像临床检验,将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记录分析X光射线、CT、MRI以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相互组合(X光射线+CT;X光射线+MRI;X光射线+CT+MRI)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指数、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应用单一影像学检查方式实施诊断时,CT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最佳,MRI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最高。应用组合方案开展病症诊断时,X光射线+CT检查+MRI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指数、阳性、阴性预测值均最佳。利用临床单一影像学检验方法对原发性脊柱骨肿瘤患者而言,CT、MRI的正确指数、敏感性、特异性相较X光射线效果更佳,能预防伪影产生;而在影像学组合检验中,X光射线+CT+MRI方案的诊断效能最高,能尽早确诊病变部位,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脊柱肿瘤 医疗放射影像学 成效比较
下载PDF
分析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和MCT
14
作者 陈芎豆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5期418-419,共2页
目的:分析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以及MCT表现。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14例脊柱硬膜外原发性神经外胚肿瘤(PNET)患者,对其CT和M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的CT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出现肿块影,而且都没... 目的:分析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以及MCT表现。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14例脊柱硬膜外原发性神经外胚肿瘤(PNET)患者,对其CT和M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的CT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出现肿块影,而且都没有钙化情况,其中有8名患者的椎体都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破坏,有6名患者存在合并附件受累情况。MCT表现为:14例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为85.7%,阴性率为14.3%。结论:CT和MCT在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CT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CT MCT
下载PDF
一种新的混合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喜乐 杨瑞杰 +3 位作者 孟娜 李孟昭 江萍 王俊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964-2969,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固定野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放疗技术(hybrid-VMAT,H-VMAT)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13例曾接受放射...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固定野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放疗技术(hybrid-VMAT,H-VMAT)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13例曾接受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设计七野IMRT、双弧VMAT和H-VMAT计划,H-VMAT计划结合单弧VMAT和5个固定角度调强野。通过与IMRT和VMAT比较,评价H-VMAT技术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结果:H-VMAT、IMRT和VMAT技术P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67和0.80,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38、0.38和0.38;PG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8、0.74和0.78,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06、0.05和0.06。脊髓平均D0%分别为41.78、40.70和42.42Gy,脊髓危及器官PRV平均D1%分别为44.92、44.48和45.39Gy。与IMRT相比,H-VMAT降低了黏膜V30和平均剂量(P=0.038,0.000)。H-VMAT降低了下颌骨的V30和平均剂量(P=0.048,0.000),但V5无差异(P>0.05),甲状腺和腮腺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与VMAT相比,H-VMAT黏膜平均剂量有所增加(P=0.016),甲状腺、腮腺和下颌骨的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三种技术得到的正常组织V5无差异(P>0.05),H-VMAT V30和平均剂量低于IMRT(P=0.001,0.001),但较VMAT稍高(P=0.042,0.000)。H-VMAT、IMRT和VMAT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是872、1101和505MUs,平均治疗时间分别是4.77、5.26和3.44分钟。结论:与IMR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适形度,降低了黏膜、下颌骨和正常组织中高剂量区照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机器跳数明显下降;与VMA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改善了脊髓的保护,平均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混合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1例脊柱结核病多次误诊分析
16
作者 郭彩茹 王抗震 +1 位作者 权宁刚 周琨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4年第4期294-295,共2页
报告1例脊柱结核病患者,曾被误诊为"风湿病、胆囊炎、肾炎","胸椎骨退行性改变、风湿病","多发性骨髓瘤(MM)",分别按以上诊断进行治疗无效。最终确诊为脊柱结核,经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原发病灶:肺结核),... 报告1例脊柱结核病患者,曾被误诊为"风湿病、胆囊炎、肾炎","胸椎骨退行性改变、风湿病","多发性骨髓瘤(MM)",分别按以上诊断进行治疗无效。最终确诊为脊柱结核,经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原发病灶:肺结核),全身抗结核治疗及营养支持,患者逐步康复。本文分析讨论了误诊的原因及对策,为今后脊柱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风湿病 脊柱退行性改变 多发性骨髓瘤 脊柱转移瘤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下载PDF
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永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05-2018-05在我院做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患者27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出院后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 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05-2018-05在我院做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的患者27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出院后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在进行肿瘤切除前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脊髓损伤的Frankel功能分级情况也有明显改善,SF-36健康调查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手术切除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损伤、降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适用性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肿瘤 手术切除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严格掌握原发性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的适应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建如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7-329,共3页
原发性脊柱肿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脊柱肿瘤的20%,全身骨肿瘤的6. 6%~8. 8%[1]。尽管原发性脊柱肿瘤的诊治原则与四肢骨肿瘤基本相同,但由于脊柱解剖复杂,毗邻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结构,其外科切除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既往... 原发性脊柱肿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脊柱肿瘤的20%,全身骨肿瘤的6. 6%~8. 8%[1]。尽管原发性脊柱肿瘤的诊治原则与四肢骨肿瘤基本相同,但由于脊柱解剖复杂,毗邻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结构,其外科切除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既往多采用次全切除方式,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治疗效果远不如四肢骨肿瘤。近20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与重建器械的飞速发展及肿瘤学认识的逐步融入,脊柱肿瘤的治疗由过去的简单椎板切除、减压到现在的全脊椎切除,由过去的分块切除到现在的整块切除,使得脊柱肿瘤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 整块切除 适应证 四肢骨肿瘤 治疗效果 局部复发率 脊柱内固定
原文传递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19
作者 曹太见 彭兴国 +4 位作者 米明珊 官众 鲍剑峰 杜鹏 黄聪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患中,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我院36例确诊为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目的:分析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病患中,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我院36例确诊为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患者Frankel功能分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为5.56%。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效果显著,但也应密切关注其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外科手术 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脊柱肿瘤全椎段切除两种钉棒固定方式比较
20
作者 吴军 韦竑宇 +2 位作者 田峰 刘学起 王庆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927-1933,共7页
[目的]比较脊柱肿瘤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后,双棒联合卫星棒与常规双棒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2018年9月脊柱肿瘤行TES术的33例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联合棒固定... [目的]比较脊柱肿瘤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后,双棒联合卫星棒与常规双棒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2018年9月脊柱肿瘤行TES术的33例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联合棒固定,18例采用常规棒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棒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常规棒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和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棒率联合棒组为2/58(3.45%),常规棒组为6/3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两组患者LKA显著减少(P<0.05),AVH和PVH均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LKA、AVH和PVH矫正均有丢失;联合棒组LKA和AVH显著小于常规棒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节段融合率联合棒组为93.33%;常规棒组为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TES联合卫星棒技术能够提供坚强三维固定,分散固定棒的应力,从而降低术后断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原发肿瘤 脊柱转移瘤 全脊椎整块切除 卫星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