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后路术中骨蜡纱布粒传递法的改进
1
作者 杨小蕾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7期1591-1591,共1页
骨蜡是脊柱后路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止血材料,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不仅要准确传递器械,还要制作大小不等的骨蜡供术中使用。我院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此类手术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对传统的徒手传递骨蜡及将骨蜡放于剥离子上传递方法进行了改... 骨蜡是脊柱后路手术中不可或缺的止血材料,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不仅要准确传递器械,还要制作大小不等的骨蜡供术中使用。我院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此类手术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对传统的徒手传递骨蜡及将骨蜡放于剥离子上传递方法进行了改进,制作了骨蜡纱布粒传递法,能很好地将止血部位与骨蜡紧密结合,止血效果更加明显,且节约了手术时间。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术 骨蜡 止血 护理
下载PDF
76例脊柱后路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葛志宏 《抗感染药学》 2020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6例资料,探究其各标本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76例脊柱后路术后...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6例资料,探究其各标本中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76例脊柱后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5.06%,革兰阳性菌37株占41.57%和真菌3株占3.37%;居于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居于前3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曲南、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肠球菌属对氨曲南、庆大霉素、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结论:脊柱后路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患者为真菌感染,且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各异,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术 切口感染 细菌培养 病原菌检测 耐药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5例脊柱后路术后切口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3
作者 张慧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12期147-148,共2页
脊柱后路手术是手术治疗颈胸腰椎病的常用术式,术口和椎管相通,且手术常有植入物,其感染通常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临床治疗相当棘手且预后不良[1]。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致病力强,病变以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虽然临床上... 脊柱后路手术是手术治疗颈胸腰椎病的常用术式,术口和椎管相通,且手术常有植入物,其感染通常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临床治疗相当棘手且预后不良[1]。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致病力强,病变以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虽然临床上切口大肠埃希菌感染较为少见,但一发生感染,切口常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引起慢性疼痛、假关节形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引起脓毒血症、多器官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2],因而脊柱后路术后切口大肠埃希菌感染在治疗上就更加困难,患者可能接受多次手术和长期应用抗生素,并影响手术的整体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3],所以术后防控切口感染尤为重要。2012年6月~2017年6月,本科对5例脊柱后路术后切口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患者均在2个月内治愈出院,科内同期其他患者无此类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术 切口感染 大肠埃希菌 护理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在后路脊柱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蔡明雪 李雅兰 +2 位作者 林宏生 彭雪梅 吴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麻下行后路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安慰剂组,双盲对照观察。镇痛方法:手术结束所有患者给予背景镇痛液吗啡1.0 mg/mL,单次给药剂量2 ml后,帕瑞昔布钠...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麻下行后路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安慰剂组,双盲对照观察。镇痛方法:手术结束所有患者给予背景镇痛液吗啡1.0 mg/mL,单次给药剂量2 ml后,帕瑞昔布钠组(40例):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安慰剂组(40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术后24、48 h予相同剂量重复给药。观察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术后6、12、24、48 h四个时间点VAS评分明显小于安慰机组(P<0.05)。两组满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后路术后短期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脊柱后路术 后镇痛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诸葛恒艳 陆建红 +1 位作者 缪青 陶峰琴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行脊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处理,观察组...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行脊椎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恢复效果、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2 位作者 马泽民 康意军 李启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5期22-24,共3页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中窦道分泌物取样行细菌培养 ,培养时间为 7d以上。 3例先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 ,均未见效而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另 9...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中窦道分泌物取样行细菌培养 ,培养时间为 7d以上。 3例先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 ,均未见效而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另 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仔细观察软组织和骨质的变化 ,术后抗炎。结果 :7例细菌培养阳性。 3例为微球菌 ,4例为粪链球菌。另 5例为阴性。术前和术中 2次取样培养结果一致。 3例先行保守治疗者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 ,平均住院时间 4 0d。另 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内固定物取出术 ,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 ,平均住院时间 14d。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为 12~ 14d。随访 3~ 12个月感染无复发。术中发现 9例窦道与椎弓根螺钉尾部相通 ,原发病灶仅为在该处的局限性肉芽病灶、有少许脓块 ,该钉尾的固定螺帽有松动。病灶不向深处累及椎弓根和椎板 ,椎弓根钉本身无松动 ;另 3例窦道与横向连接杆的一端相通 ,原发病灶亦为一小的局限肉芽组织团块。结论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的迟发性感染通常是由低毒性细菌引起的局部软组织感染 ,骨质未受侵蚀 ,对这一感染引起的窦道、流脓采取抗炎、局部处理效果差 ,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是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迟发性感染 细菌学 治疗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汤涛 王云 尹振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15-1916,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8例,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分别行病灶清除术、内固定物取出术、...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8例,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分别行病灶清除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灌注引流术。术后随访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18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均进行常规随访,时间6个月~5年。其中优15例,占83.33%;良2例,占11.11%;可1例,占5.56%;无差者。讨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通过及时充分冲洗、引流,彻底清创,从而控制及消除感染,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脊柱损伤 切口感染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晶 吕国华 +2 位作者 康意军 李启贤 王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治疗 迟发性感染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马一鸣 汤涛 +1 位作者 王云 尹振春 《中医正骨》 2010年第6期66-66,68,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庄泽民 丁真奇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9期3534-3537,共4页
脊柱内固定术常用来治疗脊柱创伤及椎体滑脱、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等各类脊柱疾病。随着脊柱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量逐年增加。尽管现代的无菌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脊柱术后感染仍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一... 脊柱内固定术常用来治疗脊柱创伤及椎体滑脱、脊柱侧弯、椎管狭窄等各类脊柱疾病。随着脊柱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术的手术量逐年增加。尽管现代的无菌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脊柱术后感染仍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不仅显著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可能会导致内固定的失败、骨髓炎及假关节的形成,甚至会威胁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深部感染 治疗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万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31期143-144,共2页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9%。因切口感染可引发软组织充血肿胀、坏死,甚至有可能出现钢板外露,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口感染也成为脊柱外科...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9%。因切口感染可引发软组织充血肿胀、坏死,甚至有可能出现钢板外露,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口感染也成为脊柱外科临床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提升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2006年1月-2012的12月我院收治经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23例,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治疗
下载PDF
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晗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6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70例患者为例,按照随机、均等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70例患者为例,按照随机、均等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住院天数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的疼痛评分及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2组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低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对患者实施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围手
下载PDF
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脊柱后路术后手术深部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婧 刘小兰 +3 位作者 郭德群 王四清 陈建军 周亮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790-2793,共4页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耐甲氧西林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使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脊柱后路手术且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深部感染的患者,且脓液、分泌物及穿刺液检出耐甲氧... 目的研究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耐甲氧西林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使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脊柱后路手术且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深部感染的患者,且脓液、分泌物及穿刺液检出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共116例,其中使用替考拉宁治疗60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56例。分析深部感染患者检出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分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16例脊髓减压术脊柱后入路切口感染患者手术部位的脓液、穿刺液、分泌物共培养出甲氧西林耐药革兰阳性菌116株,主要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两组患者肌酐清除率、AST、WBC计数、PCT、hs-CRP和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考拉宁组治疗有效率为95%高于万古霉素组治疗有效率的78.57%(P<0.05);治疗后,万古霉素组发生皮疹4例、听力障碍2例和红人综合征2例,替考拉宁组发生皮疹1例,未有听力障碍和红人综合征的发生。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深部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方案选用替考拉宁较万古霉素能够更快地降低感染和炎症指标,有效率更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控制耐甲氧西林的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深部组织感染中可优先考虑替考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深部感染 替考拉宁 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球菌
原文传递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48例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铧财 龙雳 朱凯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9-80,98,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将48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手术治疗组24例疗效为:优10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有效率9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将48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手术治疗组24例疗效为:优10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87.5%,有效率95.8%;保守治疗组24例疗效为:优4例,良8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达50%,有效率83.3%。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采用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疗程,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治疗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手术治疗护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仲桂霞 王丽芳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5期167-167,共1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后的诊治措施和护理途径。方法:选取来院诊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患者21例,根据患者病史介绍、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查诊断报告书和患者临床实际病情对患者的术后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与...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后的诊治措施和护理途径。方法:选取来院诊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患者21例,根据患者病史介绍、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查诊断报告书和患者临床实际病情对患者的术后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与护理途径,给予患者适宜的舒适护理,手术治疗结束后,对21例患者进行随访,由患者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后得到及时治疗和相应的优良护理,感染患者均得到痊愈。结论:面对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需要进行及时的相关检查,采取相应有效手术措施,同时配合舒适的护理途径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感染 治疗护理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瞿礼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4期182-184,18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遵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纳入的6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依照不同理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除了常规治疗之外...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遵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纳入的6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依照不同理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实施综合护理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硬膜外血肿、腰椎术后血肿及颈椎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QOL)调查,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研究组血肿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前两组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及日常生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可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脊柱后路内固定 华法林 硬膜外血肿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术式治疗后相关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干预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晓虎 刘自明 马海珍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内固术式治疗后相关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围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后路内固术式治疗患者40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对照组(n=361)为非感染患者,观察组(n=39)为感染患者,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造...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内固术式治疗后相关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围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后路内固术式治疗患者40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对照组(n=361)为非感染患者,观察组(n=39)为感染患者,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分析其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细菌培养结果表明,400例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39例细菌样本。组间年龄、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对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是独立危险因素。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感染患者均痊愈。结论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 g/L、手术时间>3 h、出血量>1000 mL以及合并糖尿病是感染高危因素,围术期应积极采用治疗策略,降低术后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 感染 高危因素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磊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732-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全脊柱CT和MRI检查,测量冠状面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并观察手术前后波幅及潜伏期变化、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及后突面主弯Cobb角度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显著下降,和术前及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心理状况、自我形象、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9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瘫痪、死亡及内固定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矫正脊柱畸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 脊髓内移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采用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巫小琴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172-172,共1页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全部行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均符合研究的要求,将其纳入样本中。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4例患者,全部行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均符合研究的要求,将其纳入样本中。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情况(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并发症情况(压疮、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结果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均要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方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 围手 护理干预 效果
下载PDF
脊柱后路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患者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20
作者 周献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5期117-118,共2页
作为严重脊柱畸形常见的脊柱后路截骨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和全椎体切除术能够纠正脊柱畸形,保持脊柱稳定,但手术本身对机体损伤较大,术中出血多、截骨断端移位以及硬膜囊皱缩变形等因素极易导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和... 作为严重脊柱畸形常见的脊柱后路截骨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和全椎体切除术能够纠正脊柱畸形,保持脊柱稳定,但手术本身对机体损伤较大,术中出血多、截骨断端移位以及硬膜囊皱缩变形等因素极易导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1]。笔者分析脊柱后路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患者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总结相应的规避策略,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截骨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全椎体切除 脊柱畸形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