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多发转移瘤放射治疗中固定铅门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海芳 刘建平 +5 位作者 时秀菊 黄昱霖 王志武 王静 迟子锋 刘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固定铅门技术在脊柱多发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04-01-2019-11-2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8例和唐山市人民医院24例,共42例胸椎孤立两段转移瘤行放射治疗的患者。每位患者制作A、B和C 3组计划。A组2个相同角度... 目的探讨固定铅门技术在脊柱多发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04-01-2019-11-25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8例和唐山市人民医院24例,共42例胸椎孤立两段转移瘤行放射治疗的患者。每位患者制作A、B和C 3组计划。A组2个相同角度射野固定铅门每一照射野只照射1段靶区;B组1个射野由多叶准直器遮挡间隔部分;C组为传统计划,使用多等中心技术。采用SPSS 22.0分析比较3组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验证通过率和执行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靶区方面,高剂量参数D2%A组[(43.10±0.51)Gy]与C组[(43.16±0.57)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42.77±0.52)G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性指数(HI)A组(0.09±0.02)与C组(0.10±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0.08±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A组低剂量及平均剂量与C组类似,B组危及器官受量较高,临床不可接受。合肺低剂量V5A组[(41.85±7.58)%]与C组[(41.63±7.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45.02±4.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低剂量V10和平均剂量A组[(6.57±7.42)%,(3.57±2.10)Gy]与C组[(6.48±7.39)%,(3.53±2.20)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9.16±6.67)%,(4.45±3.21)G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验证通过率A组为(95.69±0.53)%,B组为(96.46±0.64)%,C组为(96.44±0.6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执行效率方面,机器跳数和子野个数A组[(827±68)MU,(49±2)个]与C组[(830±65)MU,(49±1)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A组[(7.22±0.67)min]与C组[(9.56±0.79)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率有所提高。结论脊柱多发转移瘤放射治疗采用固定铅门技术可以保护患者正常组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铅门技术 调强放射治疗 脊柱多发转移瘤 多等中心 多叶准直器
原文传递
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4期576-57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患者易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1月~2010年6月期间治疗的6例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10椎),所有患者均已出现顽固性背...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患者易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11月~2010年6月期间治疗的6例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10椎),所有患者均已出现顽固性背痛的症状但并未产生神经症状,术前患者经MRI和CT检查。在X线透视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采用经皮穿刺椎弓根的方式取活检,待球囊扩张复位后骨水泥充填腔形成,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6例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10椎)的手术治疗都很顺利,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根均未受到损伤,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未出现骨水泥栓塞现象,术后2天内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临床上选择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同时将多个病灶进行处理,且微创对患者伤害小,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多发性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穿刺 多发脊柱转移 转移 脊柱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