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性心律失常的综合治疗
1
作者 陈银海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8期1217-1217,共1页
关键词 脊柱性 心律失常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手法治愈脊柱性胸痛1例
2
作者 敖庆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12期75-75,共1页
脊柱性胸痛,是胸壁或胸腔内或临近的组织器官,由于脊柱损伤因素所引起的疼痛。由于引起胸痛的原因较多,脊柱性胸痛常被误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手术。笔者治疗1例顽固性胸痛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顽固胸痛 脊柱性 治愈 手法 组织器官 损伤因素 临床效果 胸腔内
下载PDF
脊柱性糖尿病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赟 冀雨芳 +2 位作者 郭继龙 董爱爱 冀来喜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98-501,共4页
常规外周降糖治疗无效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脊椎相关病因在此类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据了重要比例。临床文献多以“胰腺分泌功能受自主神经调控”的理论为基础,提出“脊柱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胸椎异常引发的胰腺自主神经功能活... 常规外周降糖治疗无效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脊椎相关病因在此类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据了重要比例。临床文献多以“胰腺分泌功能受自主神经调控”的理论为基础,提出“脊柱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胸椎异常引发的胰腺自主神经功能活动异常有关”的假说,但相关机制未完全阐明。本文将围绕该假说,从“胸椎异常可损害胰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发交感肾上腺系统亢奋,造成血糖失控升高甚至糖尿病”的角度深入探讨,解释假说的合理性,为今后脊柱性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脊柱性糖尿病 交感神经系统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下载PDF
脊柱性类冠心病的诊治(附21例报告)
4
作者 朱守贵 《疼痛》 2000年第2期61-62,共2页
由脊柱病变引起的脊柱性类冠心病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的脊柱相关疾病。其症状常与冠心病十分相似,故易被误诊误治。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收治了2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针刀松解,局部注射治疗。现报告如下,并就诊断和治疗... 由脊柱病变引起的脊柱性类冠心病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的脊柱相关疾病。其症状常与冠心病十分相似,故易被误诊误治。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收治了21例,采用手法复位,小针刀松解,局部注射治疗。现报告如下,并就诊断和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性类冠心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整脊疗法治疗脊柱性腹痛30例
5
作者 杨书生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S1期36-130,共2页
Treatment was given to 30 cases of abdominalgia due to spinal irritation through the manipulation of spine adjustment. The method was used to relax muscle and tendons of spine and restore the normal spinal vertebral p... Treatment was given to 30 cases of abdominalgia due to spinal irritation through the manipulation of spine adjustment. The method was used to relax muscle and tendons of spine and restore the normal spinal vertebral position by rotating the processus spinosus, and pressing the spine to correct the spinal articulation. Among the 30 cases, the symptoms were absent in 19 cases after only one treatment, 2 after 2 treatments and 3 after 3 treatments. The method is to restore the normal order of spinal articulation and reobtain a balance of spine by eliminating the stimulation and oppression of radix nervorum spinalium and sympathetic nerve from disorder anterior foramina verteb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性腹痛 整脊疗法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侧凸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脊柱感染性疾病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固定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7
作者 刘云涛 马良 +1 位作者 苏来曼·热合曼 何传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710-1719,共10页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收住接受前路和后路治疗的40例胸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两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前路组(n = 20)...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收住接受前路和后路治疗的40例胸腰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两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前路组(n = 20)和后路组(n = 20)。前路组和后路组疗效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受累节段、吸烟史及既往史等。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累节段,既往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结核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腰部VAS评分,腰部ODI评分及JOA评分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和末次随访腰部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腰部VAS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硬脊膜撕裂、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及术后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上述数据结果提示两种手术安全性方面无差异。前路组手术时间为121.50 ± 54.63,后路组为111.75 ± 49.84,后路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前路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0.590, P > 0.05);后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97.50 ± 92.95,前路组为314.00 ± 131.76,后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前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231, P 0.05)。结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在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时,均被视为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这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它们在安全性和疗效性上并无显著的差异。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receiving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reatment for thoracolumbar infectious disease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3 were col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stud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on the two different procedures. The two groups were anterior group (n = 20) and posterior group (n = 20). The effect of efficacy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groups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General data in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patient gender, age, body mass index, affected segments, smoking history and past history. Results: preoperative data: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affected segments, past histor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s, endocrine system disease, metabolic disease and tuberculosis history), smoking history, drinking history, waist VAS score, waist ODI score and JOA score a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No difference in lumbar VAS scores between 1 month and last follow-up (P > 0.05);the difference between lumbar VAS scores was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ural tear, intermuscular venous thrombosis, deep vein thrombosis, incision infection, sinus form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P > 0.05). The above data suggest no difference in the safety of the two procedure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121.50 ± 54.63, 111.75 ± 49.84, posterior and less (t = 0.590, P > 0.05);197.50 ± 92.95, and 314.00 ± 131.76 in the anterior group (t = 3.231, P 0.05). Conclusion: Both anterior surgery and posterior surgery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infections. These two surgical methods each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疾病 前路 后路 脊柱结核 布氏杆菌病
下载PDF
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孙治国 木热提·卡哈尔 +1 位作者 徐阔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二病区诊断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且接受融合内固定手术的112例患... 目的探讨分析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二病区诊断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且接受融合内固定手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融合不良组(21例)与融合组(91例),融合不良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50.50±15.30)岁。融合组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20~76岁,平均(48.80±13.40)岁。收集并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是否终板硬化、是否吸烟、是否存在终板炎性浸润、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是否贫血。观察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液系统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变量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是否吸烟、是否终板硬化、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是否贫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终板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外周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危险因素[OR(95%CI)=2.481(1.428,4.305),OR(95%CI)=2.245(1.273,3.958)];绘制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预测融合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均>0.7,且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存在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内在的危险因素,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布氏杆菌脊柱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融合
下载PDF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方案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岩 柳永明 +4 位作者 温发延 刘贝 李依奇 杨引君 陈耀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腰椎是布氏杆菌最易累及的脊柱椎体节段,椎体病灶未及时发现或得不到有效控制,将造成严重椎体破坏、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神经损伤。抗菌类药物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为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病变椎体破坏程度及脓肿生长位置... 腰椎是布氏杆菌最易累及的脊柱椎体节段,椎体病灶未及时发现或得不到有效控制,将造成严重椎体破坏、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神经损伤。抗菌类药物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为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病变椎体破坏程度及脓肿生长位置等存在差异,手术入路亦有所不同,手术方式及内固定节段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选择。本文对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术前、术后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入路、手术方式和内固定节段进行探讨,以期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脊柱 手术入路 微创手术 综述
下载PDF
磁共振DTI技术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参数分析
10
作者 宋丽俊 鲁雪红 郭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布氏杆菌脊柱炎(BS)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疑似BS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磁共振DTI技术检查。将实验室检测及细菌...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布氏杆菌脊柱炎(BS)中的诊断效能及相关参数。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疑似BS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磁共振DTI技术检查。将实验室检测及细菌学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及磁共振DTI技术在BS中的诊断价值;对BS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磁共振DTI在BS诊断中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及FA值均小于治疗前,而慢性期治疗后ADC值小于治疗前,FA值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在BS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依据ADC及FA值变化判断患者疾病时期,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脊柱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感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微创手术方式的探索创新
11
作者 刘学来 魏立军 +2 位作者 于荣禄 杨索东 张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89-192,共4页
本文就感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开刀微创下新手术方式探索与创新进行临床探究创新。方法 就本院2023年4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感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10例行脊柱手术(开刀微创)患者进行技术性回顾。对上述患者开展研究和对比,就此新术... 本文就感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开刀微创下新手术方式探索与创新进行临床探究创新。方法 就本院2023年4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感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10例行脊柱手术(开刀微创)患者进行技术性回顾。对上述患者开展研究和对比,就此新术式临床开展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后路开刀微创)手术方式与传统术式在同样条件下患者对治疗效果同样满意,同时还提升患者满意接受度。结论 后路开刀微创术式初学者易掌握,风险低。最小代价完成手术。避免其他术式繁琐,出血多,手术时间长,高风险,切除范围广泛的弊端。对感染性脊柱炎、胸腰椎结核开刀微创手术过程,与老术式优缺点对比等因素进行分析模式,适合广泛临床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脊柱 胸腰椎结核 微创手术 探索创新
下载PDF
肌肉减少和平衡不良对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12
作者 黎淑玲 陈敏珊 +1 位作者 莫晓颖 黄玉宁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和平衡不良对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RA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6例RA非脊柱骨质疏...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和平衡不良对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RA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6例RA非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RA疾病活动度(DAS28)、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糖皮质激素应用等资料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剔除协变量影响后,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均是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RA女性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受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关注RA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平衡能力,以减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 脊柱骨质疏松骨折 肌肉减少症 平衡控制不良
下载PDF
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后凸矫形手术的术中护理
13
作者 邵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209-0212,共4页
论证指向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后凸矫形手术患者推进规范术中护理处置的价效。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8月,将84例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后凸矫形手术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常规术中护理,研究组规范术中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服... 论证指向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后凸矫形手术患者推进规范术中护理处置的价效。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8月,将84例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后凸矫形手术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常规术中护理,研究组规范术中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计量指示值。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计量指示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围绕严重强直性脊柱炎性脊柱后凸矫形手术患者推进规范术中护理处置,质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强直脊柱脊柱后凸矫形手术患者 规范术中护理处置 常规术中护理处置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脊柱 单侧双通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15
作者 李文涵 王玉 +7 位作者 陈泉池 史本龙 毛赛虎 刘臻 孙旭 王斌 邱勇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因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3年8月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脊柱侧凸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 目的:探讨因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3年8月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脊柱侧凸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记录患者脊髓损伤时年龄、确诊脊柱侧凸年龄、手术时年龄、截瘫平面、侧凸弯型、累及节段数、顶椎旋转情况,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并于全脊柱正、侧位和Bending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侧凸主弯Cobb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成角,计算侧凸柔韧度。对骨盆倾斜角和主弯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女性,脊髓损伤时年龄5~9岁(6.8±1.1岁),确诊脊柱侧凸时年龄6~11岁(8.6±1.3岁),手术时年龄10~26岁(13.2±3.9岁)。损伤平面以下均为完全性瘫痪,其中13例截瘫平面位于T10水平,2例位于T9水平,4例位于T8水平。主弯均为长C型腰弯或胸腰弯,主弯累及节段数为7~13个(9±2个),Cobb角为50°~110°(74.2°±14.6°),主弯柔韧度为30%~54%(41%±10%)。顶椎旋转按Nash-Moe法分级,Ⅳ度12例,Ⅲ度6例,Ⅱ度1例。矢状面上,腰椎后凸15例(78.9%),局部后凸角为27°~47°(34.3°±5.8°),腰椎前凸角为-47°~55°(-16.9°±34.1°);胸椎呈代偿性后凸减小甚至前凸,胸椎后凸角为-10°~25°(10.4°±9.1°)。所有患者均合并髋关节半脱位,其中单侧17例(89.5%),大部分位于主弯凹侧;双侧2例(10.5%),主弯凹侧半脱位更严重。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倾斜,骨盆倾斜角为9°~39°(22.8°±8.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盆倾斜角与主弯Cobb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635,P<0.05)。结论: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主弯为长C型腰弯或者单胸腰弯,弯曲跨度大,节段长,椎体旋转严重,畸形相对柔软,在主弯近端可出现短的代偿弯,且均合并骨盆倾斜和位于主弯凹侧的髋关节半脱位,骨盆倾斜与侧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矢状面表现为胸椎代偿性的后凸减小,腰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跳舞 麻痹脊柱侧凸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颜金祥 刘家明 +7 位作者 熊绪 刘子豪 陈江伟 周荣平 陈宣银 黄胜 黄山虎 刘志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脊柱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9...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脊柱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mNGS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术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细菌培养结果、检出细菌种类等资料,分析mNGS对脊柱感染的检测效率及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69例患者中mNGS检测阳性45例,阳性率为65.2%;细菌培养检出1例,阳性率为4.35%;组织病理检出56例,阳性率为81.1%。mNGS阳性率低于组织病理学阳性率(P=0.035)。mNGS检测出最多的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7.7%)和结核分枝杆菌(17.7%)为主。术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mNGS总体阳性率为67.3%,与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患者的mNGS阳性率(6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结论mNGS技术对早期诊断脊柱感染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明确致病菌,但阳性率低于组织病理学,术前使用抗生素对其mNGS检测结果干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脊柱感染疾病 诊断 致病菌
下载PDF
补肾助阳健骨方对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儒杰 寇楠 +1 位作者 庞超平 杨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39,共3页
目的考察补肾助阳健骨方对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助阳健骨方,疗程3个月。检... 目的考察补肾助阳健骨方对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助阳健骨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中医证候评分、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减小(P<0.05),骨密度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术后3、6个月,2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助阳健骨方可提高脾肾气阳两虚证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增加骨密度,改善伤椎形态及其高度,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助阳健骨方 碳酸钙D3片 骨化三醇软胶囊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免疫相关机制及潜在基因靶点
18
作者 韩念荣 黄异飞 +2 位作者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胡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13-919,924,共8页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椎间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BS的免疫相关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4例BS患者和3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术中的椎间组织完成...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椎间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BS的免疫相关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4例BS患者和3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术中的椎间组织完成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BS患者和LDH患者椎间组织的DEGs,使用Enirchr在线富集工具对筛查到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识别关键基因。收集14例BS患者(BS组)和10例LDH疾病患者(Control组)的椎间组织进行qRT-PC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同时收集患者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M2型巨噬细胞及Th2细胞的比例。结果 BS患者病灶处椎间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与Th2细胞比例均较LDH患者升高(P<0.05)。筛选出的DEGs共1 651个,上调基因1 294个,下调基因357个。对1 651个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其生物学过程主要集中于抗原处理和呈递、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过程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MHC蛋白复合体、MHC II类蛋白复合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分子功能主要与磷酸酶活性、多糖结合、离子通道活性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与BS发展密切相关。通过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前20的关键基因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基因取交集后获得3个关键基因,分别为:FN1、EGFR、EGF。qRT-PCR结果显示,BS组患者病灶处椎间组织FN1、EGFR、EGF的mRNA表达均高于Control组(P<0.000 1)。结论 FN1、EGFR、EGF可能是预测BS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潜在治疗新靶点,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BS相关免疫调节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脊柱 差异表达基因 PI3K-AKT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例1例
19
作者 张媛婧 樊碧发 +1 位作者 杨阳 王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6-798,共3页
腰背痛病人是疼痛科门诊的主要就诊人群之一,而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包括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椎体滑脱、腰肌劳损等慢性损伤,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炎症病变、肿瘤等。临床上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 腰背痛病人是疼痛科门诊的主要就诊人群之一,而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包括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急性损伤,椎体滑脱、腰肌劳损等慢性损伤,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炎症病变、肿瘤等。临床上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我科收治的1例腰痛查因病例于此分享讨论,旨在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相应的诊疗思路与病例特点,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布氏杆菌脊柱 损伤 诊疗思路 病例特点 炎症病变 疼痛科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钰熙 冯大雄 +1 位作者 张洪 王丽坤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15-318,共4页
脊柱感染常引起严重脊柱疼痛,伴或不伴发热,病程晚期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等严重后果。脊柱感染分为多个亚型,且各亚型之间不易鉴别,临床工作中容易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水平,该文对脊... 脊柱感染常引起严重脊柱疼痛,伴或不伴发热,病程晚期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等严重后果。脊柱感染分为多个亚型,且各亚型之间不易鉴别,临床工作中容易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水平,该文对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