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F复位固定系统在脊柱腰骶段疾患的应用
1
作者 黄继义 饶书城 +3 位作者 白德钧 昝中学 陈经勇 胡江 《四川医学》 CAS 1995年第3期139-141,共3页
报告本院1993年6月以来,应用RF复位固定系统矫治脊柱腰骶段疾患14例,其中脊椎滑脱10例,脊柱骨折2例,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脱出,椎体转移癌并椎弓根病理骨折各1例。全组病例经术中与术后X线片证实钉位准确,复位固定满... 报告本院1993年6月以来,应用RF复位固定系统矫治脊柱腰骶段疾患14例,其中脊椎滑脱10例,脊柱骨折2例,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脱出,椎体转移癌并椎弓根病理骨折各1例。全组病例经术中与术后X线片证实钉位准确,复位固定满意。术后症状消失,尚未发现手术并发症。作者对RF复位固定系统的机理、优点、适应症和手术要点作了讨论,认为手术安全与成功的关键是定位准确,在椎弓根投影中心置钉,顺其轴线深入。强调该系统可作为脊柱腰骶段疾患后路手术中首选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固定器 脊椎滑脱 脊柱腰骶段
下载PDF
脊柱腰骶段生物力学特性及内固定材料的应用
2
作者 孙弘昊 郭庆升 朱志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25-2432,共8页
背景:近年来,建立在脊柱生物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上的脊柱内固定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目的:综述脊柱腰骶段生物力学特点,以及不同内固定材料在腰骶段脊柱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 背景:近年来,建立在脊柱生物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上的脊柱内固定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目的:综述脊柱腰骶段生物力学特点,以及不同内固定材料在腰骶段脊柱结核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腰骶段脊柱结核,生物材料,内固定,lumbo-sacral spinal tuberculosis,Biomaterials,fixation"。结果与结论:坚强内固定是腰骶段结核的常规固定手段,内固定材料的应用提高了腰骶段脊柱结核治疗时重建脊柱序列和稳定性的疗效。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及钛合金因坚强内固定而被广泛应用,金属内固定材料最大的缺点是内固定后沉降、不透光性、应力遮挡效应和骨质疏松,影响了融合效果及内固定后影像学观察;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近年来用于骨科内固定的新兴材料。应根据椎体破坏程度和腰骶稳定性改变,研究其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脊柱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内固定 金属材料 可吸收材料 脊柱结核 稳定性
下载PDF
单纯一期后路手术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1
3
作者 阿不都乃比·艾力 张宏其 +4 位作者 唐明星 郭超峰 王昱翔 吴建煌 刘金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3-1319,共7页
目的:探讨椎体间多枚分网的异形钛网植骨技术应用于单纯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腰骶段(腰5/骶1)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植骨技术一期后路手术治疗的腰骶段结核患者共25例。比较25例患... 目的:探讨椎体间多枚分网的异形钛网植骨技术应用于单纯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腰骶段(腰5/骶1)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植骨技术一期后路手术治疗的腰骶段结核患者共25例。比较25例患者术前术后ASIA分级、腰骶角度、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红细胞沉降率,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90~180(128±24)min,术中失血量100~800(310±125)m L。术后随访24~59(43±7)个月。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5例患者术后6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终末随访时腰骶角和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术后2周患者VAS较术前降低;植骨融合时间为4~8(平均6)个月。术后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和结核复发,亦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和钛网沉降发生。结论:对于腰骶段结核患者,单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植骨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更好地重建脊柱前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单纯后路 钛网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施建党 王自立 +2 位作者 丁惠强 赵浩宁 陈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病变部位L4-S33例,L4-S116例,L5-S17例...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6-67岁,平均42岁。病变部位L4-S33例,L4-S116例,L5-S17例,伴有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术前抗痨治疗至少2周以上。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植骨21例,钛网植骨融合5例。结果随访24例,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窦道。骨性融合时间5个月。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无腰痛及功能受限,结核局部病灶无复发。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振东 《当代医学》 2012年第9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10年8月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2例患者为观察组,单纯后路手术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观察组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10年8月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2例患者为观察组,单纯后路手术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观察组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2例,手术时间200~270min,平均(230±28)min,出血量420~600mL,平均(460±31)mL;对照组行单纯后路手术28例,手术时间160~190min,平均(180±23)min,出血量350~520mL,平均(430±29)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术后切口均在Ⅰ期愈合,椎间植骨平均在6个月融合,融合率为95.5%;对照组22例切口Ⅰ期愈合,6例窦道形成,术后2个月窦道闭合,椎间植骨平均在6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为88.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前后路联合手术 病灶清除
下载PDF
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0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均行一期前路经腹膜后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按是否... 目的: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均行一期前路经腹膜后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按是否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正率、矫正丢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腰骶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术后矫正丢失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 脊柱结核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
7
作者 樊守刚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病例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的发生于腰骶段(L4-S1)脊柱结核病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平均42.3岁。手术并发...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病例纳入标准为经手术治疗的发生于腰骶段(L4-S1)脊柱结核病例,其中有24例出现并发症,平均42.3岁。手术并发症为:(1)髂血管损伤15例,(2)髂血管血栓形成8例,(3)植骨块松动移位8例,(4)病灶清除不彻底6例,(5)伤口窦道经久不愈3例,(6)脑脊液漏3例,(7)神经症状加重2例。处理:(1)立即修复髂血管,(2)溶栓治疗,(3)返修手术调整髂骨块,再次病症清除,(4)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加强换药,(5)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结果全部病例经2月~4年随访,植骨融合良好20例,下肢神经症状缓解16例,髂血管恢复再通8例,伤口一期愈合16例,3例窦道延迟愈合时间6月-2年。结论并发症总结及处理:(1)髂血管损伤最常见,主要是髂内血管损伤多见。(2)植骨块移位。(3)病灶清除不彻底与窦道形成有一定的关系。(4)脑脊液漏和神经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柱结核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退变性疾病引起腰腿痛相关因素研究概况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加生 钱卫庆 尹宏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88-1790,共3页
目前腰骶部脊柱退变引起的腰腿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预防及减缓腰骶段脊柱退变所致腰腿痛发生及进展,本文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工作、糖尿病、心理因素等。但现实生... 目前腰骶部脊柱退变引起的腰腿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预防及减缓腰骶段脊柱退变所致腰腿痛发生及进展,本文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工作、糖尿病、心理因素等。但现实生活中多为多因素混合状态,故而需要综合各因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退变性疾病 腿痛 影响因素 防治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前方大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华 韩佳栩 +4 位作者 项燕 计胜峰 张峰昌 马延兵 杨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对成人腰骶段脊柱前方重要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腰骶段脊柱前路手术及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奠定解剖基础。方法对80具成人尸体标本腰骶段脊柱前方重要血管的走行、分布进行大体观察并对部分血管指标进行解剖测量,将实验结果与文献回顾... 目的对成人腰骶段脊柱前方重要血管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腰骶段脊柱前路手术及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奠定解剖基础。方法对80具成人尸体标本腰骶段脊柱前方重要血管的走行、分布进行大体观察并对部分血管指标进行解剖测量,将实验结果与文献回顾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右前方。左、右髂总动脉均在骶髂关节水平处分为髂内、髂外动脉。骶正中动脉走行及分布形式固定,而骶正中静脉变异较大。男性腹主动脉末端血管壁厚度为(1. 72±0. 17) mm,女性为(1. 52±0. 2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女性腹主动脉分叉角为(66. 4±2. 3)°,男性腹主动脉分叉角为(58. 9±4.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左、右髂总动脉长度分别为(57. 6±4. 7) mm、(50. 1±5. 0) mm,女性分别为(43. 7±6. 1) mm、(37. 3±6. 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下腔静脉汇合角为(60. 7±4. 8)°,女性下腔静脉汇合角为(66. 7±4.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左、右髂总静脉长度分别为(59. 4±3. 9) mm、(48. 7±3. 3) mm,女性左、右髂总静脉长度分别为(52. 8±6. 4) mm、(46. 6±3. 0) mm。结论尽管腰骶段脊柱前方血管众多,解剖复杂,但是存在一定的解剖规律,熟悉重要血管的解剖特点是提高腰骶段脊柱前路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柱前路手术 血管 解剖 内固定 腹主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
下载PDF
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金楼 《当代医学》 2015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柱结核通过前后联合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35例,病变均位于腰骶段,累及到2个椎体30例(L 4~519例,L 5~S 111...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柱结核通过前后联合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35例,病变均位于腰骶段,累及到2个椎体30例(L 4~519例,L 5~S 111例),累及到3个椎体(L 4、L 5和S 1)5例,该手术方式适用于L 4~S 1脊柱结核,所选病例均伴有脓肿形成,1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术前腰骶椎前凸消失或后突畸形,35例均一期手术完成。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随访2年,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腰骶椎后突畸形消失,植骨融合率100%,疗效优良率97%,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主要适用于L 4~S 1椎体结核,该术式有利于清除病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后突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湘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7期22-23,共2页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36例,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36例,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的36例患者,其伤口均一期愈合,有3例患者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双下肢皮温差异。患者经6个月~3年,平均(18.43±2.17)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满意,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6.33±0.37)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的情况完全恢复,腰骶疼痛症状消失,其生活恢复正常,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椎结核疗效确切,且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柱结核 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4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盛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6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4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完善术前准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4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完善术前准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56.23±20.45)min,平均出血量(632.23±40.45)ml,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32.13±8.22)个月,结核病灶无复发,椎间植骨获骨性愈合,血沉正常,腰腿疼痛、下肢放射痛消失。神经功能均有改善,Frankel分级,B级0例,C级2例,D级16例,E级24例。腰骶角由术前(14.98±3.07)°矫正为术后(24.76±4.10)°,正常值16.5°~38.34°。椎间隙高度术前(6.49±1.12)mm矫正为术后(10.26±2.35)mm,正常值8.4~12.5 mm。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疗效确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柱结核 效果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研究
13
作者 赵永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对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5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前后脊柱脊髓功能改善... 目的:研究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对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5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前后脊柱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服药、工作情况以及生活状态的Prolo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轻度疼痛率高于术前,中度疼痛率与重度疼痛率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经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脊柱脊髓功能,利于缓解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1期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固定治疗 Prolo评分
下载PDF
芥葶二丑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李森荣 谢曦 《海峡药学》 2016年第7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芥葶二丑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诊的8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多枚分网异形... 目的研究芥葶二丑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诊的8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芥葶二丑汤进行治疗。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及ASIA分级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升高,但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腰骶角及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SIA分级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芥葶二丑汤联合多枚分网异形钛网技术对腰骶段脊柱结核合并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骨质疏松 多枚分网异形钛网 芥葶二丑汤
下载PDF
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史晓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1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采用后路手术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分析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采用后路手术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式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柱结核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探讨
16
作者 任鹏 刘晓阳 +1 位作者 张峰 鲍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目的:分析并研究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术后3个月和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这100例患者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这100例患者的VAS评分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这100例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更低,其腰椎的生理曲度更大,P<0.05。结论: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腰骶部疼痛的症状,降低其红细胞沉降率,恢复其腰椎的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儿童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伟明 韦良魁 +3 位作者 刘福云 牛学强 夏冰 李新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诊治的21例腰骶段脊柱畸形患儿,男12例,女9例;年龄(63.1±47.3)个月(3-144个月... 目的 探讨儿童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诊治的21例腰骶段脊柱畸形患儿,男12例,女9例;年龄(63.1±47.3)个月(3-144个月)。21例患儿中腰骶段半椎体18例,骨桥2例,混合型1例;半椎体位于左侧10例,右侧9例;L5半椎体8例,S1半椎体6例,多发椎体畸形4例,L5楔形椎伴对侧骨桥1例,L4-S1骨桥1例,L2-L5骨桥1例。合并胸椎半椎体畸形4例,合并肋骨融合畸形及凹侧骨桥3例,合并脊髓神经系统畸形16例(76%),合并泌尿系统畸形3例(17%),均无先天性心脏畸形。21例患儿均采用一期经后路手术,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变化、躯干偏斜改善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1例患儿手术时间(278.9±83.1) min,出血量(355.3±249.0) mL,术后随访(5.1±2.7)年。使用脊柱内固定18例,年龄(72.9±44.1)个月(16-144个月),手术时间(296.2±74.2) min,出血量(422.1±238.2) mL,畸形节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分别为(27.3±10.2)°、(11.0±5.9)°、(9.8±4.2)°,术后及末次随访侧凸矫正率分别为59.7%、64.1%;半椎体单纯切除不使用内固定3例,平均年龄7.7个月(3-1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68.3 min,平均出血量103.3 mL,畸形节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分别为26.0°、13.6°、12.5°,术后及末次随访侧凸矫正率分别为47.7%、51.9%。术后随访(5.1±2.7)年,腰骶段脊柱畸形节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分别为(27.7±10.0)°、(11.3±5.4)°、(10.0±5.0)°,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00、7.230,均P〈0.05);侧凸矫正率分别为59.2%、63.9%。近端代偿弯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分别为(25.0±12.8)°、(11.9±8.2)°、(10.3±6.9)°,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4、4.626,均P〈0.05);侧凸矫正率分别为52.4%、58.8%。所有病例躯干偏斜症状较术前改善,1例术后9年固定棒断裂,1例术后2年凸侧髂骨钉断裂,均无内固定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椎体形成障碍及分节不良均会导致儿童腰骶段脊柱畸形,引起脊柱侧凸,早期行半椎体切除、骨桥离断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先天性脊柱侧凸 后路手术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及 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志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5期25-26,共2页
目的:探究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因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1期后路半椎体切除... 目的:探究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因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儿童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1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以及3年后患者脊柱侧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和躯干偏斜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85.4±120.5分钟,平均出血量562.46±274.35ml,术后的随访时间3个月~3年.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冠状面Cobb角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术前的平均28.4° ±11.42°大幅降低至12.04° ±6.10°,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最后1次随访时,平均冠状面Cobb角仅为10.42° ±5.32°,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手术后患者的平均矢状面Cobb角和实际躯干偏移值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采取1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儿童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先天性脊柱侧凸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腰骶段脊柱结核应用两种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19
作者 谢志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22期9-11,共3页
目的对经骶骨髂关节螺钉和髂骨螺钉固定技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取经骶骨髂关节螺钉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5例患... 目的对经骶骨髂关节螺钉和髂骨螺钉固定技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取经骶骨髂关节螺钉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采取传统的髂骨螺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将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加以对比,以便开展效果评价。结果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后期住院时间等方面加以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各项检查指标的改善情况、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成功率等情况相互比较基本相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SF-36)明显优于治疗之前(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骶骨髂关节螺钉和髂骨螺钉固定技术这两种方法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整体效果相当,但是经骶骨器关节螺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髂关节螺钉 髂骨螺钉固定技术 脊柱结核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L_(5)~S_(1)椎前路经椎弓根安全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笛 徐卫星 +3 位作者 徐彬 丁伟国 许新伟 盛红枫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对正常成人L_(5)~S_(1),脊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评价L_(5)~S_(1)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30套正常成人L_(5)~S_(1)脊椎骨架标本,测量椎体高度、宽度、前后径,椎弓根高度、宽度,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椎体上下终板、椎体... 目的对正常成人L_(5)~S_(1),脊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评价L_(5)~S_(1)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30套正常成人L_(5)~S_(1)脊椎骨架标本,测量椎体高度、宽度、前后径,椎弓根高度、宽度,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椎体上下终板、椎体中线的距离,椎骨螺钉通道长度(BSPL)。取30具其软组织结构完整的腰骶段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腹主动脉分又与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髂总静脉内缘在L_(5)~S_(1)椎间盘水平的距离,第一骶孔间距离,计算腰骶前路手术“安全工作区”区城面积。结果Ls椎体宽(47.5±3.2)mm,椎体前后径(33.6±1.7)mm,高(27.5±4.2)mm;椎弓根高(14.6±1.1)mm,椎弓根宽(14.0+1.2)mm;椎骨螺钉通道长(48.2+4.4)mm。L;前路进钉点距上终板为(12.4±1.3)mm,距下终板为(17.5±1.5)mm,距中线距离为(6.4±0.7)mm。S.椎体宽(29.5±3.8)mm,前后径(32.5±19)mm,高(31.2±3.2)mm;椎弓根高(17.5±1.4)mm,椎弓根宽(11.4±1.4)mm;椎骨螺钉通道长(45.4±4.3)mm。S前路进钉点距下终板(26.6±1.3)mm,距中线(6.6±0.7)mm。腹主动脉分叉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为(40.5±9.4)mm,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为(27.8±8.6)mm,髂总静脉内缘在Ls椎体下缘水平的距离为(37.5+1.3)mm,第一骶孔间距离为29.3±1.3mm,安全工作区面积为(2058.2±84.3)mm^(2)。结论通过分析L_(5)~S_(1)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同时证明L_(5)~S_(1)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腰骶段 前路 椎弓根螺钉 解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