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磊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2732-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全脊柱CT和MRI检查,测量冠状面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并观察手术前后波幅及潜伏期变化、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及后突面主弯Cobb角度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显著下降,和术前及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心理状况、自我形象、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9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瘫痪、死亡及内固定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矫正脊柱畸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 脊髓内移术 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脊髓内移术在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的后路矫形内固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远 杨庆秋 王俊波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究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中采用脊髓内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探究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0例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C级8例,D级12例,所有... 目的 :探究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中采用脊髓内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探究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0例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C级8例,D级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脊髓内移术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以及潜伏期;磁共振(MRI)测量术前后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距离;X线检查治疗前、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并比较术前以及终末回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用时(4.89±1.23)h,平均出血量(1121.34±231.45)mL;手术前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升高,潜伏期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距离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距离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冠状面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49.71%、50.47%;术后即刻、终末回访后凸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41.87%、45.4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后路矫形内固定中采用脊髓内移术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发生,能显著改善神经电生理指标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内移术 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 神经损害 后路矫形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