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3,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固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明 刘雅 +4 位作者 贾小平 段伟利 陆兵 解勇 董小通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3期335-336,共2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所收治的22例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后路全脊...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所收治的22例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来进行治疗,且完成了为期1-3年的随访,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出现了明显缩短的情况,其矢状面的Cobb角也得到了适当的纠正,其纠正率为74.6%,患者的躯干矢状偏移矫正率为75.38%。所有患者的骨质愈合情况相对较好,且未出现脊髓损伤以及矫正度丢失的情况。结论在对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在对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 脊柱角状后凸 折顶矫形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邱淳烈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重度脊柱角状后凸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44例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均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情况并随访1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程度,观察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 目的分析探讨重度脊柱角状后凸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44例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患者,均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情况并随访1年,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程度,观察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脊柱后凸情况明显好转,矢状面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63.2%,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所提升,59%患者已达到E级,无加重情况。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对重度脊柱角状后凸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 脊柱角状后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李伟 童国军 +3 位作者 周国飞 蔡兵兵 王灿峰 全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保持截骨区脊髓长度不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因严重脊柱角状后凸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前柱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8.5±8.9)岁(范围:17~46岁)。其中先天畸形性角状后凸15例,结核性角状后凸5例,后凸角度为(107.1±12.9)°(范围:93.2°~131.4°),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3例;后凸顶点位于T9~T12节段。在手术导航下于患者后凸畸形顶点近端和远端相邻的3或4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行顶椎区截骨,并植入钛网或人工椎体,并以此为支点闭合截骨面完成截骨矫形。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行脊柱X线检查,并测量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参数,Cobb角,后凸节段前、后方椎体高度,截骨区脊髓长度等,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人工椎体11例、双钛网9例,术后随访时间(28.2±2.3)个月(范围:26~31个月)。患者矢状面平衡(C_(7)铅垂线与S_(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由术前的(46.9±13.7)mm(范围:21.7~75.7 mm)降至术后即刻的(10.7±5.5)mm(范围:3.6~28.1 mm),末次随访时为(11.0±5.7)mm(范围:3.6~29.3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107.1±12.9)°(范围:93.2°~131.42°)矫正至术后即刻的(30.6±8.5)°(范围:20.0°~47.8°),末次随访时为(32.1±8.7)°(范围:18.2°~50.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前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4.2±2.9)mm(范围:11.0~23.6 mm)升至术后即刻的(45.3±7.5)mm(范围:29.4~56.5 mm),末次随访时为(44.3±6.8)mm(范围:29.6~56.0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后方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1.8±5.3)mm(范围:43.1~61.4 mm)改善到术后即刻的(57.6±4.7)mm(范围:45.7~64.1 mm),末次随访时为(56.3±5.0)mm(范围:49.7~68.5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前截骨节段脊髓长度为(73.1±12.0)mm(范围:56.8~98.4 mm),术后为(74.8±12.8)mm(范围:53.5~100.2 mm),末次随访时为(75.2±13.7)mm(范围:53.9~102.4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4,P=0.866)。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患者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联合钛网或人工椎体植入治疗严重脊椎角状后凸畸形,可在不影响脊髓长度的情况下,明显改善患者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脊髓长度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6期391-395,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9例,骨病治愈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9例,骨病治愈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 合并神经损伤4例,其中Frankel C级1例、D级3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 82°~150°,平均106°.结果: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12°~45°,平均26.6°,矫正率75.8%.平均随访25.5个月,矫正度无显著丢失.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无脊髓损伤.4例合并神经损害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均恢复到Frankel E级.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闭合
原文传递
VCR技术矫正角状脊柱后凸前柱支撑对预防脊髓神经受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原 程俊杰 +2 位作者 张玉新 田慧中 吕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301-2303,共3页
[目的]观察全脊柱整块切除术矫正严重脊柱后凸过程中,前柱前支撑在截骨短缩后因硬膜囊卷曲、皱折所致脊髓神经受损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锐角度的脊柱后凸截骨矫正闭合过程中的风险回避。[方法]25例角状脊柱后凸,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10例,... [目的]观察全脊柱整块切除术矫正严重脊柱后凸过程中,前柱前支撑在截骨短缩后因硬膜囊卷曲、皱折所致脊髓神经受损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锐角度的脊柱后凸截骨矫正闭合过程中的风险回避。[方法]25例角状脊柱后凸,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10例,结核性脊柱后凸1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前期未采用前柱支撑15例,后期采用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加前柱前支撑1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结核性脊柱后凸均采用Cobb测量法,分别采用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矫正,结合截骨后前柱前支撑、后闭合,后凸角最大157°(Cobb),最小75°,平均95°。[结果]手术时间120~140 min,出血量1 000~2 000 ml,后凸角平均矫正50°~70°。除1例患者本身术前不全瘫,术后仍有神经系统症状外,其余患者都能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2~3年,术后CT和X线片均证实植骨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结论]采用全脊柱整块切除截骨加前柱前支撑内固定矫正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说:(1)重建稳定;(2)避免截骨后断面对硬脊膜的皱折性挤压,延长了硬膜及骨性管道,从而预防和回避了脊髓及神经的损伤,增加了矫正后凸的度数,达到了对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整块切除术 前柱支撑
原文传递
全脊椎切除联合钛网植骨矫正胸腰椎角状后凸
7
作者 李超 于海洋 +5 位作者 付青松 李海江 尹稳 王伟 张伟 邹欣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179-2182,共4页
[目的]介绍后路全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重建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周围植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13例。经后路显露畸形脊柱后部结构全段,于截骨远、近段... [目的]介绍后路全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重建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15年7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周围植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13例。经后路显露畸形脊柱后部结构全段,于截骨远、近段分别置入椎弓根钉。松解脊柱后柱,用临时固定棒固定,以后凸顶椎为中心行楔形全椎骨切除,矫正畸形,测量脊柱缺损长度,植入填充碎骨粒及适当长度的钛网,加压闭合截骨间隙固定。[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医源性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术后矢状面平均矫正率75.89%,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87.01%,矢状面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4.88%。随访25~106个月,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联合钛网周围植骨技术可有效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防止过度脊髓短缩,重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角状后凸 全椎切除 钛网周围植骨 脊柱稳定性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