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固定中髂骨钉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
作者 贺云 段洪 +5 位作者 张云峰 陈戈 周兆文 李兴国 刘宗良 闵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a),通过坐骨棘和髂前上棘做一直线(b),该线与a线相交于C点上。经过a线和C点在髂骨后部向上做5°、10°、15°、20°、15°、30°、35°的扇形线,之后经过10°~30°5个角度做髂骨斜截面。观察各斜截面形态,并从截面上面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同时观察髂骨后部内外侧唇、中间线的形态和可辨性。确定髂骨钉入钉点、直径、长度及进钉方向后,以2具尸体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35°扇形线已到达髂窝,髂骨臀盆面间距明显变窄,5°扇形线紧邻坐骨大切迹弧顶,坐骨大切迹弧顶A点到各截面垂直距离变短明显。f线在各截面最为狭窄。髂骨后部中间线明显可辨,呈一规则弧形,为后部髂嵴最凸出部,在所选实验标本中均可观察到。进钉点至髋臼顶软骨距离(k)测得值最小为109.38mm。结论通过基线(a)、C点及10°~30°之间髂骨外侧板能准确、安全植入髂骨钉;钉长以不超过100mm、直径不超过9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 髂骨钉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改良Galveston术式在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凯宁 任延军 +3 位作者 邹德波 吴莹光 杨允 张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的Galveston技术向髂骨内植入髂骨螺钉在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9月在腰骶部肿瘤、结核、陈旧骶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改良Galveston术式进行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腰骶髂融合术)10例。男7例,...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的Galveston技术向髂骨内植入髂骨螺钉在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9月在腰骶部肿瘤、结核、陈旧骶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改良Galveston术式进行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腰骶髂融合术)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6-62岁,平均58岁。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6个月。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及随访症状缓解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90-250分钟,平均210分钟。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平均出血量1200ml。术后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失败病例。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0%。结论通过改良的Galveston技术向髂骨内植入髂骨螺钉在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eston技术 髂骨螺钉 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 腰骶髂融合术
下载PDF
经骶2骶髂螺钉与髂骨螺钉在成人脊柱骨盆固定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江涛 韩智敏 曹凯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骶2骶髂螺钉(S2AI)固定技术与髂骨螺钉(IS)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骨盆固定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M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及OVID数据库,以"脊...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骶2骶髂螺钉(S2AI)固定技术与髂骨螺钉(IS)固定技术在成人脊柱骨盆固定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M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及OVID数据库,以"脊柱骨盆""髂骨(螺)钉""骶髂(螺)钉"和"spinalpelvis""iliacscrew(s)""sacroiliacscrew(s)"为关键词检索建库至2017年12月有关IS固定技术、S2AI固定技术用于后路脊柱骨盆固定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Jadad质量评分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5.3统计学软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310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中等质量文献2篇。Meta分析显示:对于成人脊柱骨盆固定,S2AI固定技术手术时间(SMD=0.40,95%CI0.08~0.73,P=0.02)、术后感染率(RR=6.15,95%CI2.83~13.35,P<0.01)及内固定失败率(RR=4.09,95%CI1.72~9.73,P=0.001)均低于IS固定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时间(WMD=1.07,95%CI-0.60~2.75,P=0.21)、术中出血量(SMD=0.29,95%CI-0.03~0.62,P=0.08)及术后VAS(WMD=0.13,95%CI,-0.62~0.88;P=0.73)两种固定技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2AI固定技术与IS固定技术应用于成人脊柱骨盆固定,均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S2AI固定技术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及内固定失败率更低,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经骶2骶髂螺钉 髂骨螺钉 脊柱骨盆固定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脊柱骨盆固定中的应用9例
4
作者 刘少强 陈伟 +3 位作者 刘伯龄 王华锋 陈齐勇 梁珪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技术在脊柱骨盆固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陈旧性创伤性脊柱侧后... 目的:探讨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固定技术在脊柱骨盆固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翻修、陈旧性创伤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腰骶部结核、腰骶部骨折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骨折等手术中应用S2AI技术进行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31~86岁,平均60.1岁)。比较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差异,并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3.3~6.0h,平均5.1h;术中出血量为300~2 000mL,平均989mL.术后经5~25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S2AI技术在脊柱骨盆固定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固定 脊柱骨盆固定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脊柱-骨盆联合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仲云 张义万 沈特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9期92-92,共1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联合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脊柱-骨盆联合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1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解剖结构恢复正常,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联合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脊柱-骨盆联合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1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解剖结构恢复正常,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脊柱-骨盆联合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分离 脊柱-骨盆联合固定 疗效可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
6
作者 姚富华 梁建斌 +2 位作者 毛立飞 苏一凡 肖前仁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8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10例,采用开放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放性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相比,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术能够缩短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内固定成功率,改善Majeed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技术 骨盆后环不稳定性骨折 骨盆骨折 疗效
下载PDF
髂骶螺钉与腰盆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的META分析
7
作者 徐子晟(综述) 穆卫东(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1期23-26,共4页
骨盆是连接脊柱与下肢的重要环状支撑结构,其完整性和稳定性尤为关键。在后环损伤中,选择髂骶螺钉内固定还是腰盆固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对此进行META分析,以对比2种固定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骶髂螺钉 腰盆固定 脊柱骨盆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后环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髂腰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瑶 李新志 +5 位作者 阙祥勇 李意 黄卫 李霏霰 韩庆斌 李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肌间隙)行腰髂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垂直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共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7~55岁,平均43岁。Denis 2区骨折8例,1区骨折4例...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肌间隙)行腰髂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垂直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共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7~55岁,平均43岁。Denis 2区骨折8例,1区骨折4例。所有病例均经Wiltse入路行腰椎髂骨固定,其中5例同时行髂骨张力带钢板固定,9例同时进行了前环的复位与固定;5例确定存在神经损害,4例术中行骶管开放减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复位质量,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防,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6~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8min,平均失血量560mL(350~1 100mL)。切口浅部感染1例,内固定激惹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影像评价:垂直移位小于等于1cm 6例,1~2cm 4例,大于等于2cm 2例。Majeed SA评分,优2例,良5例,中4例,差1例。结论经Wiltse入路腰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安全可靠,软组织风险小,是有效处理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骶骨骨折 并发症 脊柱骨盆固定
下载PDF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并发症分析
9
作者 贺晨阳 武永刚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08-1914,共7页
背景: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技术作为传统髂骨螺钉的替代技术于2007年被首次提出,该技术具有更少的组织剥离、与上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可直对接、无需对连接棒进行特殊的预弯和使用额外的连接杆,以及进钉点更深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 背景: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技术作为传统髂骨螺钉的替代技术于2007年被首次提出,该技术具有更少的组织剥离、与上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可直对接、无需对连接棒进行特殊的预弯和使用额外的连接杆,以及进钉点更深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盆固定中。目的:分析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技术的进展,为其临床并发症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及Pub Med数据库1990至2018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第2骶椎骶髂螺钉,髂骨螺钉,并发症,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交界性后凸,骶髂关节退变,螺钉突出,切口裂开"和"The second iliac crest screw;Iliac screws;complication;infection;Loose screws;Screw break;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Sacroiliac joint degeneration;Screw protruding;incision split;排除旧的、重复的观点,对检索的文献进行整理。结果与结论:共纳入46篇文献。(1)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在生物力学强度上与髂骨螺钉接近;(2)经第2骶椎骶髂置入后螺钉松动、断裂、切口感染、症状性螺钉突出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髂骨螺钉低,骶髂关节退变、假关节形成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与髂骨螺钉接近;(3)大多数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断裂集中在8mm及以下的螺钉,断裂位置多在螺钉头与钉身交界的颈部,此外未置入S1螺钉也是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断钉的危险因素之一;(4)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的置入并未导致明显的骶髂关节退变;(5)置入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时应选择较短、较粗的螺钉,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螺钉颈部适当加固也可能有助于预防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 第2骶椎骶髂螺钉 髂骨螺钉 并发症 螺钉松动、断裂 切口感染、症状性螺钉突出 骶髂关节退变 交界性后凸 手术后并发症 固定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江涛 王永贵 +6 位作者 段祎 黄彬 庄正陵 贾吉光 廖晓龙 王一仲 易成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23-24,共2页
目的 观察采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 Tile C 型骨盆后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2 例 Tile C 型骨盆后环骨折采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经后方直形入路显露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于腰椎置入椎弓根钉,自髂后上棘向髋臼上缘置入髂骨... 目的 观察采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 Tile C 型骨盆后环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2 例 Tile C 型骨盆后环骨折采用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经后方直形入路显露骶骨骨折及骶髂关节,于腰椎置入椎弓根钉,自髂后上棘向髋臼上缘置入髂骨钉,连接钉棒,用复位钳复位后固定连接杆,在骶髂关节处植骨。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 21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 1 426 ml。 骨折复位质量按 Matta 标准评定:解剖复位 6 例,满意复位 5 例,不满意复位 1 例。 12 例获得平均 18(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 Madjeed 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 5 例,良 4 例,可 3 例。结论 脊柱骨盆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通过后路单一切口显露,直接复位并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术后固定可靠,可以早起坐起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脊柱骨盆固定系统 髂骨钉 固定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建斌 姚富华 黄建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大惠亚医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25)和研究组(n=25)。常规组采用经后路脊柱-骨盆内固定...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大惠亚医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25)和研究组(n=25)。常规组采用经后路脊柱-骨盆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错位率、骨折复位质量、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螺钉错位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盆功能恢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对骨盆骨折修复提前进行精准的评估规范,有助于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且有较好的骨折修复质量和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经后路脊柱-骨盆固定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经S3侧块髂骨螺钉在成人脊柱骨盆内固定术中的置钉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惠宝锋 王志杰 +3 位作者 褚言琛 侯庆先 杨文玖 宫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0-772,共3页
目的通过3D打印脊柱骨盆模型及计算机软件辅助导航,介绍S3髂骨螺钉内固定的置钉入路及参数分析。 方法通过3D打印模型及计算机软件相关数据确定S3节段的置钉空间,并选取本次髂骨螺钉进针点位置。随机抽取已进行过骨盆三维CT重建扫描... 目的通过3D打印脊柱骨盆模型及计算机软件辅助导航,介绍S3髂骨螺钉内固定的置钉入路及参数分析。 方法通过3D打印模型及计算机软件相关数据确定S3节段的置钉空间,并选取本次髂骨螺钉进针点位置。随机抽取已进行过骨盆三维CT重建扫描的男女成年患者图像各20份,选取本次已确定可以进钉的螺钉入点(O),以身体冠状面或骶骨水平横切面为水平切面(X),测量球形探针进针偏角最小角度范围(A)、最大角度范围(B)及最佳进钉角度范围(Z),并测量本次进针点位置螺钉钉道长度及宽度。对应成人3D打印模型中证实本次新型置钉方式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结果进针角度由最小角度OA范围至最大角度OB角度范围内,在最窄横径超过7 mm的条件下,均可安全置入万向髂骨螺钉(平均长度80~90 mm)进行固定。进针角度范围:男性X-OA-OB平面[(47.1±1.9)°~(56.7±1.4)°],最佳角度X-OZ范围[(52.3±1.1)°];女性X-OA-OB平面[(49.6±0.8)°~(59.9±1.1)°],最佳角度X-OZ范围[(53.7±0.8)°]。钉道长度范围:男性OA平面为(91.4±2.3) mm,OB平面为(89.5±4.6) mm,OZ平面范围为(94.2±2.1) mm;女性OA平面为(90.4±1.9) mm,OB平面为(85.6±2.3) mm,OZ平面范围为(96.4±1.7) mm。在最佳置钉角度OZ,男性与女性比较,置钉角度(F=4.276,P=0.001)及置钉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47,P=0.001);OA中,男性与女性的置钉偏角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01),置钉长度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3,P=0.139 )。OB中,男性与女性比较,置钉角度(F=8.153,P=0.001)及置钉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41,P=0.002)。在相同的置钉平面上,不同性别的成人钉道尾向偏角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S3侧块髂骨螺钉置钉均可安全有效置入髂骨螺钉,通过进针点O-Z方向的髂骨螺钉是理论上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好的脊柱骨盆固定术置入髂骨螺钉的位置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 髂骨螺钉 螺旋计算机导航 3D打印及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长节段脊柱-骨盆固定治疗帕金森病伴神经肌源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1例近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 刘臻 +3 位作者 江龙 徐磊磊 邱勇 朱泽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670,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近1.7%,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PD患者合并脊柱畸形发生率高达33%,且多为较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2-3]。由于此类脊柱畸形为...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近1.7%,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PD患者合并脊柱畸形发生率高达33%,且多为较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2-3]。由于此类脊柱畸形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且就诊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其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易发生显著失平衡,因此PD合并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非常具有挑战性,目前国内未见PD合并脊柱侧后凸畸形相关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 帕金森病 神经肌源性胸腰椎侧后凸
原文传递
骶骨部分切除四种脊柱-骨盆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14
作者 苏保辉 李曰众 +3 位作者 王炳武 于明东 史玉林 孙良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173-2176,共4页
[目的]比较骶骨部分切除后四种脊柱-骨盆固定方式(spinopelvic fixation,SPF)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4具L_(3)-骨盆成人尸体标本,行S_(1)以下骶骨部分切除,依次进行以下双侧L_(4)-L_(5)-髂骨SPF固定和力学测试,... [目的]比较骶骨部分切除后四种脊柱-骨盆固定方式(spinopelvic fixation,SPF)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4具L_(3)-骨盆成人尸体标本,行S_(1)以下骶骨部分切除,依次进行以下双侧L_(4)-L_(5)-髂骨SPF固定和力学测试,包括:(1)单钉单棒固定(single iliac screw and single rod,SISSR),(2)双钉单棒固定(dual iliac screws and single rod,DIS-SR),(3)双钉双棒固定(dual iliac screws and dual rods,DISDR),(4)双钉双棒连接固定+横连固定(dual iliac screws and dual rods plus transverse links,DISDR-TL)。施加5个循环的0〜500 N轴向压力,以及-7-7 N·m轴向扭转,记录第4个循环的数据,计算样本的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值。[结果]压缩刚度和扭转刚度由小至大依次为:SISSR组〈DISSR组〈DISDR组<DIS-DR-T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SDR组和DISDR-TL组的压缩刚度高于SIS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ISSR组,DISDR组和DISDR-TL组三组间的压缩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DR组和DISDR-TL组的扭转刚度均显著高于SISSR组和DISSR组(P<0.05);DISDR-TL组扭转刚度显著高于DI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SPF结构复杂程度的提升,其结构压力刚度和扭转刚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部分切除 脊柱-骨盆固定 髂骨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髂骨垫片对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下沉位移的影响
15
作者 于滨生 曾丽雯 +2 位作者 李泽民 周治宇 王丽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评价自主设计的髂骨垫片对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下沉位移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骨盆标本用于实验。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L1L4平均骨密度后,随机将髂骨垫片放置在一侧髂骨进钉点处(A组),另一侧无垫片作为对照(B组)... 目的:评价自主设计的髂骨垫片对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下沉位移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新鲜尸体腰椎-骨盆标本用于实验。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L1L4平均骨密度后,随机将髂骨垫片放置在一侧髂骨进钉点处(A组),另一侧无垫片作为对照(B组)。将直径7.5mm、长度70mm的髂骨螺钉分别置入左右侧髂骨,在MTS材料实验机上,向螺钉尾部施加100400N垂直循环载荷20000次,记录每5000次载荷后两侧髂骨螺钉的下沉位移并比较。结果:6具标本的腰椎骨密度为0.781.06g/cm2,平均0.89±0.06g/cm2。所有螺钉顺利承受20000次的垂直载荷。在第5000、10000、15000和20000次轴向压缩载荷点上,A组髂骨螺钉的下沉位移分别为0.28mm、0.36mm、0.48mm和0.66mm;B组髂骨螺钉的下沉位移分别为0.34mm、0.69mm、0.88mm和1.07mm。在第5000次载荷点上,A组和B组螺钉下沉位移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10000、15000和20000次载荷点上,A组与B组螺钉下沉位移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0000次载荷后X线片发现A组无螺钉松动,B组5枚螺钉松动。结论:髂骨垫片可有效减少髂骨螺钉疲劳载荷后的下沉位移,防止髂骨螺钉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固定 髂骨螺钉 髂骨垫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S1AI螺钉置钉的数字模拟研究
16
作者 苏兵 洪生明 +2 位作者 王其荣 黄邵南 兰华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模拟技术探讨S1AI螺钉的置钉要点,以期为S1AI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40名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用直径8 mm的圆柱体模拟S1AI螺钉,入点位于S1上关节突基底、外侧嵴上,指向髋臼... 目的通过数字模拟技术探讨S1AI螺钉的置钉要点,以期为S1AI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40名成人骨盆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用直径8 mm的圆柱体模拟S1AI螺钉,入点位于S1上关节突基底、外侧嵴上,指向髋臼后上方。正侧面测量外展角与俯倾角,并观察螺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沿钉道方向垂直于屏幕切割,测量钉道长度、髂骨最窄处宽度。模拟透视,再于正侧位测量外展角与俯倾角。结果骶骨均足以容纳直径为8 mm的S1AI螺钉,螺钉长度平均110 mm。髂结节后缘与入钉点连线可大致确认俯倾角,俯倾角平均20°。入钉点与股骨大粗隆连线可大致确认外展角,外展角平均36°。正位透视从S1上关节突指向髋臼外上缘,位于弓状线外侧;侧位透视位于骶髂线与坐骨大切迹之间,指向髋臼;骨盆入口位透视位于真骨盆缘外上方。透视俯倾角大于俯倾角,透视外展角大于外展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AI螺钉从S1上关节突基底指向髋臼外上方,方向恒定,有明确的体表标志可供参考,透视可引导螺钉正确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AI螺钉 脊柱骨盆固定 骶骨翼-髂骨 数字解剖 数字模拟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