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1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全髋置换后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2
作者 戈进 黄栋 +2 位作者 严金涟 许争权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23-5827,共5页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合并腰痛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随访时于腰椎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根据患者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是否达到腰痛治疗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分为2组,其中腰痛未改善组45例,腰痛改善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置换前一般资料、置换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两组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痛未改善组(P<0.01);③置换后1年,腰痛未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明显减小,而腰痛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减小较少(P<0.01);同时,腰痛未改善组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增大,而腰痛改善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减小,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其余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两组置换前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腰痛未改善组,且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腰痛未改善组(P<0.05);⑤提示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有关,表现出腰椎前凸角减小以及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减小,且术后腰痛改善患者的功能评分更好,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改善了脊柱排列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在腰椎疾病出现之前行全髋关节置换会对腰椎产生有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脊柱综合征 腰痛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3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
4
作者 吴海龙 张弛 +4 位作者 李一鹏 张帅 周建伟 郭洪涛 商永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参数(静态时脊柱旋转幅度、行走时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矢状轴(SVA)、骶骨倾斜角(SS)、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T1骨盆角(TPA)],随访1年,根据相邻椎体是否继发骨折分为继发组(37例)与未继发组(69例)。比较两组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继发组脊柱旋转幅度小于未继发组,侧倾幅度、前倾幅度大于未继发组(P<0.05);继发组SVA、TK大于未继发组,LL、SS、PI小于未继发组(P<0.05);脊柱旋转幅度与SVA、TK呈负相关,与LL、SS、PI呈正相关,侧倾幅度、前倾幅度与SVA、TK呈正相关,与LL、SS、PI呈负相关(P<0.05);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SVA、TK高值、脊柱旋转幅度、LL、SS、PI低值会显著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P<0.05);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矢状面平衡参数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AUC为0.920(95%CI:0.851~0.964),敏感度为89.19%,特异度为82.61%,优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预测、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及各参数单独预测。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显著相关,均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盆动态姿势 面平衡参数 相邻椎体继发骨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特征
5
作者 杨泽希 于淼 +1 位作者 赵文奎 刘晓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2-278,共7页
目的 探讨我国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及疼痛科治疗74例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描述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我院既往无... 目的 探讨我国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及疼痛科治疗74例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描述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我院既往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5岁以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无症状健康青年人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显著增加(P=0.003,P=0.000),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显著减少(均P=0.000),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无统计学差异(P=0.062),18例出现矢状位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5 cm。患者LL与TK、SS、脊柱骶骨角(spinal sacral angle, SSA)高度相关,与PT、SVA、骶-股距离(sacrofemoral distance, SFD)中度相关,与PI低度相关。SVA与SSA高度相关,与TK、LL、PT、SS、SFD中度相关。患者的胸腰段拐点约位于L2椎体下半部水平,腰椎前凸曲度的顶点约位于L4椎体的上半部水平。结论 35岁以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特征为胸椎和腰椎曲度丢失,骨盆后旋,全脊柱前倾,胸腰段拐点较低,参与腰椎前凸椎体较少。这种形态学特征改变了脊柱的力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序列 脊柱畸形
下载PDF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矢状位腰椎-骨盆序列的解析与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士鹏 郭辰 +3 位作者 李士春 李钦亮 许勇 徐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03-2909,共7页
背景:老年人群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最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其症状和术后疗效与局部序列和整体平衡均相关,而关于该人群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合理范围尚未可知。目的:探究并验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前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匹配范围。方... 背景:老年人群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最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其症状和术后疗效与局部序列和整体平衡均相关,而关于该人群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合理范围尚未可知。目的:探究并验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前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匹配范围。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6例,根据倾向性匹配评分原则,按照(2-3)∶1的配比分为先导组(n=276)与验证组(n=100),在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获取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位垂直距离,上述参数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获得,其中|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位垂直距离为主要参数。以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将手术前后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取值范围分为轻度、较轻度、较重度、重度4个区间,手术前后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所对应的矢状位参数合理阈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双重判定。验证组主要对先导组结论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先导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明显改善,术前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呈正相关(P=0.011),术后末次随访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和骨盆倾斜角呈正相关(P=0.029,P=0.008),与矢状位垂直距离无明确相关性。(2)先导组患者术前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轻度、较轻度、较重度、重度对应的分值为15-35分、36-39分、40-43分、44-50分,术后末次随访轻度、较轻度、较重度、重度对应的分值为0-4分、5-8分、9-12分、13-40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存在拟合公式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0.19×|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36.9。通过双重判定,术前|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平均阈值为10.7°。术后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骨盆倾斜角,骨盆倾斜角的独立影响因素为|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存在公式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0.21×骨盆倾斜角+3.16和骨盆倾斜角=0.60×|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12.22。(3)通过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判定得出,术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的平均阈值为16.0°、骨盆倾斜角为23.1°。(4)验证组中,术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小于阈值的患者平均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优于|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超过阈值者|(P=0.046)。(5)|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16.0°或许是针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矢状位参数的合理范围,提示针对该人群可适当放宽腰椎-骨盆的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参数 Oswestry生活障碍指数 脊柱-骨盆匹配范围 垂直距离 骨盆倾斜角 骨盆入射角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对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洪 於洋 +1 位作者 李宏 刘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 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及评估手术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95例双节段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41~63(52.10±4.35)岁;病变程度,Ⅰ度47例,Ⅱ度48例。术后3个月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ODI改善率≥50%为良好,<50%为不良。95例根据手术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74例)和疗效不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DI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的相关性,评价术后3个月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的价值。结果:疗效不良组病程、手术时间长于疗效良好组,病变程度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疗效良好组术前、术后3个月SSA、TPA、LL、SS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T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均低于术前,且疗效良好组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疗效良好组手术前后VAS、ODI变化值均大于疗效不良组(P<0.05)。手术前后SSA、TPA、LL、PT、SS变化值与VAS、ODI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3个月SSA、TPA、LL、PT、SS评估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疗效为不良的获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8、0.797、0.875、0.822、0.853,各指标联合评估的AUC最大,为0.927,最佳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91.89%。结论: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SSA、TPA、LL、SS呈升高趋势,PT呈降低趋势,PI无明显变化,且SSA、TPA、LL、SS、PT变化值与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手术疗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腰椎滑脱症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参数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庆明 那日苏 杨洪波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与LL差值(ΔPI-LL)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与LL差值(ΔPI-LL)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LDD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分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组(n=81)、术后无邻近节段退变组(n=119)。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术前LL、PI、ΔPI-LL等资料。分析术前LL、PI、ΔPI-LL与病变程度、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指数)、JOA评分的关系,以及术前LL、PI、ΔPI-LL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LL、PI、ΔPI-LL、腰椎骨质增生程度、腰椎小关节增生硬化程度、腰椎终板硬化程度、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程度,均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邻近节段退变患者术前LL与VAS、ODI评分呈负相关,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PI、ΔPI-LL与VAS、ODI评分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术前LL、PI、ΔPI-LL联合预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AUC最大、为0.923,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9%、88.24%。结论LDD患者术前LL、PI、ΔPI-LL与病变程度有关,且上述参数可为临床评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提供客观、量化参考,对指导临床早期完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前凸角 骨盆入射角 脊柱-骨盆参数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9
作者 潘俊杰 李广军 敖炜群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连续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参数对术前评估的价值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行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连续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参数对术前评估的价值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行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连续完成两次全脊柱X射线检查,相关参数包括:矢状面垂直轴(SVA)、颈椎前凸(CL)、胸椎后凸(TK)、胸腰椎角(TL)、腰椎前凸(LL)、骶骨斜率(SS)、骨盆倾斜(PT)、骨盆入射角(PI)、T_(1)斜率、C_(2)-C_(4)角度(C_(2-4A))和C_(4)-T_(1)角度(C_(4)-T_(1)),并根据两次全脊柱X射线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患者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所纳入56例患者的112张脊柱-骨盆矢状位图像,术前两次全脊柱X射线检查之间平均间隔(112±116)天。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PI、PT和SS分别为(51.6±12.3)°、(26.7±12.8)°和(25.1±13.1)°,SVA和T_(1)斜率分别为(67.7±56.9)mm和(20.1±7.7)°。亚组分析显示,两次脊柱-骨盆矢状位检查时间间隔超过3个月时,参数SVA、PT、PI和T_(1)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年龄超过65岁时,参数SVA、PT、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CL、TK、TL、LL、SS、C_(2)-C_(4)和C_(4)-T_(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术前连续全脊柱X射线检查发现,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SVA、PT、PI可作为单纯L5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时间及年龄均是导致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相关参数变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脊柱-骨盆相关参数 单纯L5节段 腰椎椎管狭窄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分析
10
作者 林秋水 牛升波 +3 位作者 李博 黄泽彬 石志才 杨长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的TK大于对照组,而LL-TK、SS、PI和SS-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与对照组的腰椎前凸类型均以2型(SS<35°、LL较小、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4)为主,分别占70.7%(176/249)和57.0%(49/86),两组的腰椎前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61,P=0.104)。结论慢性腰痛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无腰痛症状的成年人不同,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见大TK、小SS、小PI,提示这一特定模式与慢性腰痛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骨盆形态 面平衡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刘友军 陈焕诗 +2 位作者 陈通 邱国文 罗顶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65-0068,共4页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对象: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病例100例,抽选日期:2019年9月-2021年1月;接受保守治疗且1年未复发的38例患者为保守组,保守治疗无效接受手术治...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对象: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病例100例,抽选日期:2019年9月-2021年1月;接受保守治疗且1年未复发的38例患者为保守组,保守治疗无效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保守组与手术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腰椎功能,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手术组病例进行分组(PLIF组27例与TLIF组35例),比较2组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并评估其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组SP、LL、PI、SS、PT、LAS、LAS、SA值及ODI评分均高于保守组,P<0.05。两种手术方式干预下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P>0.05;TLIF组术后1年ODI评分及SP、LL、PI、SS、PT、LAS、LAS、SA值均低于PLIF组,P<0.05。SP、LL、PI、SS、PT、LAS、LAS及SA值与术后OD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参数与DLS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脊柱骨盆矢状位各项参数是影响DLS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参数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保守治疗 手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刘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68-0070,共3页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 探究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Ⅰ、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按机数字表法分类,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滑脱度(SP)、腰骶角(LSA)、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滑脱角(SA)、腰1垂线与骶1的距离(LASD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SP、LL、SA和LS-A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SS、PT和LS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滑脱复位率分别为(63±23)%和(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L、△SA分别为(-3.2+6.9)°和(-2.2+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10.2)°和(2.3+5.5)°(P<0.05);观察组的△LASD(4+10)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0)mm(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盘镜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减小LL和SA方面,微创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在滑脱复位方面,传统开放手术的滑脱复位率高于微创手术,且传统开放手术可明显减小LSAD,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盘镜 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Ⅰ、Ⅱ 度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骨盆参数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任杭岭 赵一祥 +3 位作者 张景涛 徐大霞 宋娜 张志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1期50-53,59,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余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余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L4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术前及末次随访于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滑脱度(slip percentage,SP),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析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值与VAS评分、ODI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患者最终获平均1年以上的随访,其中3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残存腰痛症状(VAS评分≥4分);对比术后残存腰痛与无腰痛患者(VAS评分<4分)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发现术后残存腰痛症状患者除PI外,PT变化最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PI外其余各参数的手术前后差值均与ODI、VAS评分改善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PT变化与临床疗效相关性最强。结论 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残存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中PT变化与其相关性最强,手术过程中注重改善PT可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Wiltse入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痛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国人青年人群坐-立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卓然 姜帅 +2 位作者 邹达 周柏林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国人青年人群进行坐-立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影像学研究,观察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变化特点,探讨坐位下躯干矢状位平衡的调节机制。方法:在医院周边高校招募青年志愿者,共145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1人,女94人... 目的 :通过对正常国人青年人群进行坐-立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影像学研究,观察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变化特点,探讨坐位下躯干矢状位平衡的调节机制。方法:在医院周边高校招募青年志愿者,共145名志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1人,女94人,平均年龄23.1±2.3岁(19~29岁)。所有志愿者行站立位-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应用院内PACS系统,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倾斜角(LT)、脊柱矢状位平衡(SVA)、T1骨盆角(T1P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站立位、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分析站立位、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PI平均值为46.6°±9.1°。当体位由站立位改为坐位后,除胸腰段曲度外,脊柱-骨盆矢状位位置参数均发生显著改变。PT增大(11.8°±6.5°vs28.4°±10.0°),SS减小(34.9°±7.1°vs 19.7°±8.7°),骨盆围绕双侧股骨头中心向后旋转。LL(50.4°±10.0°vs 25.3°±11.8°)、TK(26.1°±10.2°vs 20.0°±8.9°)显著减小,LT(-5.0°±5.0°vs-1.8°±5.8°)显著增大,腰弯、胸弯代偿减小,曲度变得平直,同时腰椎相对骶骨向前倾斜。SVA(-20.1±22.4mm vs 26.9±28.6mm)、T1PA(5.6°±6.0°vs23.7°±9.3°)均明显增大,躯体矢状位平衡轴向前移动。由站立位改变为坐位后,PI、LL与矢状位平衡参数SVA、T1PA相关性进一步增强。结论:坐位时腰骶部矢状位序列会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骨盆后倾旋转,腰椎与胸椎曲度变得平直,腰椎向前倾斜,躯干矢状位轴向前移动。这种调节与代偿的变化,需要在胸腰椎固定融合手术特别是长节段固定融合和矫形手术中充分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坐立 序列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文 赵检 +5 位作者 李博 周潇逸 翟骁 赵颖川 陈自强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参数 滑脱率 脊柱平衡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辉 马雷 +5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张迪 王林峰 杨大龙 杨思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Cobb角<34°)和重度侧凸组(Cobb角≥34°),选取40例同年...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Cobb角<34°)和重度侧凸组(Cobb角≥34°),选取4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年龄及性别组成相匹配。测量并比较三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SVA),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指数(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判断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轻度侧凸组、重度侧凸组之间PI无统计学差异(F=0.915,P=0.403)。三组之间TK、LL、SVA、PT及SS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1)重度侧凸组LL小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小于对照组(P<0.05);(2)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TK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之间无差异(P>0.05);(3)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SVA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之间无差异(P>0.05);(4)重度侧凸组PT大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大于对照组(P<0.05);(5)重度侧凸组SS小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小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PI与PT、SS、TK及LL相关,SS与LL相关,TK与LL相关(P<0.05);轻度侧凸组PI与PT、SS及LL相关,SS与LL相关,LL与SVA、Cobb角负相关(P<0.05);重度侧凸组PI与PT、SS及LL相关,SS与LL相关,SS与Cobb角负相关,LL与SVA、Cobb角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引起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主要为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骨倾斜角的减小和SVA、骨盆倾斜角的增大,骨盆指数并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平衡 代偿作用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及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叶 张宏志 +2 位作者 申海波 赵洪双 张隆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392-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及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LIF治疗,比较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及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TLIF治疗,比较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并分析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LIF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 7%(12/72)。术后3个月,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Frankel分级优于术前(均P <0. 05)。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ODI、VAS评分呈正相关性,而与Frankel分级呈负相关性(均P <0. 05)。结论 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能反映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参数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腰椎固定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6年以上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危石 孙卓然 +1 位作者 郭扬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5-872,共8页
目的:拟通过至少6年临床资料随访,探讨腰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因素对相邻节段退变(AS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而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术时年... 目的:拟通过至少6年临床资料随访,探讨腰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因素对相邻节段退变(AS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而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术时年龄55.9±9.2岁(31~71岁),术后平均随访86.8±7.5个月(72~120个月)。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腰椎MRI、正侧屈伸位X线片,末次随访腰椎MRI、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利用院内PACS系统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LL、剩余LL等。利用MRI与X线片判定术后ASD情况。以106例无症状中老年志愿者全脊柱X线片测量结果作为对照,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及术后远期随访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分析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变化与ASD的相关性。结果:共50例患者(69.4%,50/72)末次随访时出现ASD;ASD组与无ASD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骨盆矢状位参数(PI、SS、PT)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LL,ASD组患者(32.6°±15.4°)、无ASD组(37.3°±12.0°)显著小于对照组(49.2°±9.1°)(P<0.05);末次随访时,无ASD组LL显著大于ASD组(42.8°±10.5°vs 36.3°±14.0°,P<0.05),但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2例未融合至S1节段的患者中31例末次随访时出现ASD,30例融合至S1节段的患者中19例出现ASD,尽管两组间ASD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341),但对于融合至S1组的患者,出现ASD的患者融合节段更长,LL显著减小,剩余LL显著减小。结论:(1)术后远期LL与AS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充分改善LL可能会降低ASD发生率;(2)尽管融合至S1不是ASD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融合至S1的患者,融合节段越长,术后腰椎前凸曲度越小,剩余的腰椎前凸曲度越平直,会增加AS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脊柱-骨盆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冲 刘正 吴四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无症状老年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OVCF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 目的通过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无症状老年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OVCF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2例,均行术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同期门诊招募60例无症状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40例,签订知情同意后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运用PACS系统在124例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的测量,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_7矢状位比值(C_7 sagittal ratio,C_7/SFD)。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VCF组和对照组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VCF组的SS、LL、SSA分别为(31.23±8.88)°、(45.48±12.59)°、(118.01±9.61)°,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OVCF组的PT、TK、SVA、C_7/SFD分别为(19.75±10.46)°、(41.98±11.86)°、(34.72±40.72)mm、(0.75±1.04),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OVCF组SVA及C_7/SFD的矢状位失衡率分别为33.4%、5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LL、SS、SSA减小,TK、PT、SVA、C_7/SFD增加,易发生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应积极手术矫正,恢复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骨盆参数 平衡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剑涛 王瑞杰 +3 位作者 李明汗 顾中华 史泽鑫 方鹏飞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9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25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25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预后,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67.20±10.33)min,术中出血量为(20.1±6.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6.20±0.6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的Cobb角与Beck指数与术前1 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4.2%。术后3个月患者PT、PI、LL值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PT、PI、LL变化值与Cobb角、Beck指数、总有效率都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很好的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骨盆参数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