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指标设计——以脊椎动物多样性分布的丰富度评价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士平 李东明 +3 位作者 高英杰 王瑞君 李巨勇 吴跃峰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62-64,共3页
通过总结河北省脊椎动物物种在各县的现状分布信息,利用GIS技术分析全省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结果认为河北省脊椎动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太行山脉,北部燕山山脉和内陆湖湿地和沿海地区,而在平原地区脊椎动物物种丰... 通过总结河北省脊椎动物物种在各县的现状分布信息,利用GIS技术分析全省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结果认为河北省脊椎动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太行山脉,北部燕山山脉和内陆湖湿地和沿海地区,而在平原地区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生物多样性 脊椎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下载PDF
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
2
作者 薛亚东 孙戈 +6 位作者 李佳 德力格尔其木格·达瓦苏仁 阿木古郎·洛布桑金巴 李广良 秦爱丽 金崑 肖文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104,共10页
[目的]调查蒙古国珍稀濒危动物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为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的精准保护、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补饲... [目的]调查蒙古国珍稀濒危动物戈壁棕熊及同域分布动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为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的精准保护、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棕熊补饲点、水源点和兽径/通道处布设的118台红外相机数据进行分析,编制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名录,采用分布强度指数和相对多度指数分析戈壁棕熊及其同域分布野生动物的分布强度和相对多度,比较主要兽类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种间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调查累计59271个红外相机工作日,鉴定出兽类6目13种、鸟类10目48种。兽类以荒漠生境典型物种为主,也包括干旱山地生境物种和部分古北界、全北界广布种;鸟类涵盖典型荒漠、半荒漠和干旱草原鸟种以及山地裸岩区典型鸟种和典型湿地鸟类。鸟类中19种为当地留鸟,占全部鸟种数的39.6%,其余29种为候鸟,仅在迁徙季短期停留于戈壁中的各绿洲。获得主要兽类独立照片23312张,蒙古野驴的独立照片数最多,其次为野骆驼、戈壁棕熊。戈壁棕熊的分布强度表现为从保护区东部到西部逐渐降低,大多数有蹄类动物分布强度呈从西部到东部减弱趋势;食肉动物中各物种在不同绿洲呈现不同分布强度。10种大中型兽类中,戈壁棕熊相对多度指数(20.61)最高;食草动物中,蒙古野驴相对多度指数(17.26)最高。[结论]大戈壁保护区主要兽类分布强度在不同绿洲间存在差异,可能与其生境选择偏好和捕食者/猎物的分布有关,也是荒漠生态系统动物群落竞争共存机制作用的体现。多数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间的相对多度指数存在差异,尤其是有蹄类物种,对水源表现出明显依赖性。建议围绕水源点开展持续监测,进一步摸清大戈壁保护区A区的物种多样性,掌握戈壁棕熊等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戈壁保护区A区 戈壁棕熊 物种多样性 红外相机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全球野生猫科动物遗传多样性比较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3
作者 吕泽龙 李可欣 胡义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5-803,共9页
猫科动物对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影响,野生猫科动物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其遗传多样性也随之下降。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野生猫科物种的遗传演化潜力,本研究收集了基于线粒体D-loop、CYTB以及核微... 猫科动物对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影响,野生猫科动物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其遗传多样性也随之下降。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野生猫科物种的遗传演化潜力,本研究收集了基于线粒体D-loop、CYTB以及核微卫星3种常用分子标记的野生猫科物种种群遗传多样性数据,并结合野生猫科物种分布数据,绘制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图。结果显示,在40种野生猫科动物中,仅有19种开展了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其中使用D-loop、CYTB和微卫星标记评估的分别有3种、10种和17种。伊比利亚猞猁(Lynx pardinus)基于CYTB和微卫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南美草原猫(Leopardus pajeros)和豹(Panthera pardus)基于CYTB和微卫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空间分布格局显示,南美洲中南部、非洲东南部、印度半岛等地的野生猫科动物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北美洲北部以及中国西北地区的猫科动物遗传多样性较低。此外,研究显示基于CYTB和微卫星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系统评估了全球野生猫科动物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野生猫科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CYTB D-LOOP 微卫星 空间分布格局 猫科 荟萃分析
下载PDF
杭州水生脊椎动物多样性
4
作者 赵彤 谢颖盈 +3 位作者 罗标 陈星 艾为明 章旭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4-180,共17页
编制《杭州水生脊椎动物名录(2023版)》,共记录杭州水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6科174属305种,其中鱼类244种(含21种外来种)、两栖类42种、爬行类13种、哺乳类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钱塘江水系分布有228种鱼类和4种... 编制《杭州水生脊椎动物名录(2023版)》,共记录杭州水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6科174属305种,其中鱼类244种(含21种外来种)、两栖类42种、爬行类13种、哺乳类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钱塘江水系分布有228种鱼类和4种鲸豚类,东苕溪水系分布有114种鱼类和1种鲸豚类,大运河水系分布有81种鱼类,广布于三大水系的鱼类有70种.加强科研监测、保护水域和湿地环境、加大科教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对杭州水生脊椎动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脊椎动物 物种名录 物种多样性 水系分布 杭州
下载PDF
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稀有种与常见种对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周泽宇 王晶 +5 位作者 水柏年 方学河 刘永钿 周鑫 李艺 胡成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稀有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并且极易在人为扰动下的局域群落中丧失。选取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生境特异性及种群规模等进行稀有种识别,通过模拟稀有种和常见种的丧失,探究稀有种对群落... 稀有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并且极易在人为扰动下的局域群落中丧失。选取沿浦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范围、生境特异性及种群规模等进行稀有种识别,通过模拟稀有种和常见种的丧失,探究稀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稀有种共有16种,分别为斑肋拟滨螺、多鳃齿吻沙蚕、红带织纹螺等。稀有种的丧失使得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下降(P<0.01),而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变化并不显著(P>0.05)。同时,稀有种丧失后,物种多度分布最优拟合模型也从泊松对数正态模型向生态位模型转变。初步推断稀有种的丧失将影响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此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构建由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共同调控转变为中性过程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稀有种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下载PDF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5
6
作者 曾珍 容丽 +2 位作者 杨文松 李璇 林朝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探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间的梯度格局,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23个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成分等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23... 为探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间的梯度格局,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23个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区系成分等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23个群落中记录到维管植物64科146属272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中间海拔(1000~2000 m)达到最大值211种,符合典型的中间膨胀原理。2)乔木层和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H)的变化格局是先升后降的趋势,草本层呈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格局;各层Simpson优势度(D)和Pielou均匀度(J)在中低海拔地区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在高海拔地区显著降低。3)乔木层的常绿阔叶生活型随海拔的升高后逐渐减少,而落叶阔叶生活型和常绿针叶生活型在海拔升高的影响下逐渐增加。4)随着海拔升高,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逐渐减少,而温带成分逐渐增加并在高海拔地段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分布格局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
7
作者 张萌 李斌 +10 位作者 高红梅 梁程博 宋鹏飞 顾海峰 覃雯 张婧捷 刘道鑫 江峰 蔡振媛 徐波 张同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26-8843,共18页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山南坡共观测到鸟类17目41科157种,其中留鸟81种(51.59%)、夏候鸟61种(38.85%)、冬候鸟3种(1.91%)、旅鸟12种(7.64%);在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共102种(64.97%),其次为广布种34种(21.66%)、东洋界21种(13.38%)。在季节变化中,夏季鸟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秋季(P<0.001);在划分的8种生境类型中,草地生境鸟类丰富度最高(108种),且与湿地生境鸟类群落最相似,而与荒漠生境鸟类群落相似度最低;在鸟类垂直分布格局上,祁连山南坡鸟类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为中锋模式,在海拔3100—3400 m处达到最大值。另外,该地区留鸟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随着夏季向秋季的季节变换,鸟类的垂直分布范围主要向下或向上移动。物种本底数据的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了解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及其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对保护祁连山南坡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罗聘杰 李一姣 宋钰红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有3个研究热点: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城市...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对于城市生态安全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主要有3个研究热点: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分布、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因素、城市外来入侵/本地生物的分布格局。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生境质量评估法、生物物种水平评估法、生物分布区域的预测法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研究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研究热点 研究展望
下载PDF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9
作者 聂海娟 张亚祖 +3 位作者 闫晓东 卜书海 麻友俊 郑雪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1,共10页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 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 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带40个样点,累积布夹8858夹次,陷阱240桶次。结果显示:(1)共捕获小型兽类357只,隶属3目7科13属20种,包括啮齿目16种、劳亚食虫目和兔形目各2种,保护区增加5个新纪录物种;(2)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均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地区最高,小型兽类群落主要由华南针毛鼠(Niviventer huang)、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组成;(3)物种相对多度和插值矫正丰富度的回归拟合为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模型(P<0.01),高峰值(5.55%,13)出现在海拔1200 m左右,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低海拔地区最高。长青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左偏倚中峰模式,提示保护区今后也应重视对低海拔段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10
作者 苏宇琦 马苏力娅 +3 位作者 李雨凡 韦秋雨 王洪峰 李文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5-1412,共8页
为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资源现状,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红皮书(2006版)》为基础,结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吉尔吉斯斯坦维管植物红色名录,确定了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名录。根据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其科... 为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资源现状,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红皮书(2006版)》为基础,结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吉尔吉斯斯坦维管植物红色名录,确定了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名录。根据植物志等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其科属组成、受威胁等级、生活型、植物资源多样性,运用ArcGIS软件结合现有保护区数据研究其物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植物有27科61属86种(含种下等级,下同),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98.36%),受威胁植物物种数前五科分别为百合科(Liliaceae,17种)、蔷薇科(Rosaceae,9种)、菊科(Asteraceae,9种)、伞形科(Apiaceae,9种)和唇形科(Lamiaceae,6种);从受威胁等级来看,极危种(CR)12种、濒危种(EN)22种、易危种(VU)52种,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生活型划分为多年生草本64种、乔木9种、灌木7种、半灌木6种、一年生草本和藤本均为1种。受威胁植物在植物地理区尺度上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西部和西南部,且物种丰富度高的植物地理区覆盖的保护区面积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威胁植物 维管植物 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 吉尔吉斯斯坦
下载PDF
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20
11
作者 舒凤月 王海军 +1 位作者 崔永德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6,共8页
研究以正式发表的淡水软体动物文献和部分未发表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长江流域已报道的软体动物有296种,隶属17科62属,其中有197种是中国特有种。田螺科、肋蜷科、盖螺科、椎实螺... 研究以正式发表的淡水软体动物文献和部分未发表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淡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长江流域已报道的软体动物有296种,隶属17科62属,其中有197种是中国特有种。田螺科、肋蜷科、盖螺科、椎实螺科和蚌科是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这5科种类数之和达249种,占总数的84.1%。从总体上低海拔地区的软体动物物种数高于高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特有种所占的比例却高于低海拔地区。支流和湖泊的种类数接近,分别为202种和210种,远高于长江干流(31种)。各水系软体动物的种类数、特有种数及特有种比例明显不同,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软体动物的分布基本反映了流域内的地势特点,形成了高原、中低海拔山地和低海拔平原的分布格局。不同类群的物种其分布格局也不相同,田螺科和椎实螺科的分布范围较广,肋蜷科和盖螺科种类分布范围狭窄,多数种类仅存在于单个水系,蚌科种类分布最为集中,以鄱阳湖和洞庭湖的种类最为丰富,种类数分别为58种和45种。研究表明,金沙江下游(云贵高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建议将其列为我国淡水软体动物急需关注和保护的热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立志 马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T001-T003,共8页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 ,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 ,应用GIS软件 ,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 ,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 ,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 在系统整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分布资料 ,获得物种分布范围的基础上 ,应用GIS软件 ,基于等面积栅格系统 ,研究啮齿动物的等级多样性 ,探讨啮齿动物物种的区域分化特征。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和北塔山、伊犁天山、阿拉套山和阿尔泰山地 ,以及贺兰山地等处的啮齿动物的属数最高 ;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属数最低。阿尔泰山南麓、伊犁天山和东祁连山地的啮齿动物科数最多 ;塔里木盆地中心和藏北高原的科数较少。在青藏高原的周边 ,寒漠与温性荒漠、荒漠与山地、高原与盆地、荒漠与草原、山地与草原等景观的交界处 ,多样性指数较高。蒙新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的属科数比相对较高 ,青藏高原的属科数比值较低 ,但青藏高原的种属数比值相对较高 ,而且G F指数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生物多样性 分布格局 GIS 中国西部 干旱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13
作者 张志文 白宏超 +3 位作者 刘争 李文光 杨光 郑宝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野生茶藨子属(Ribes L.)重要的分布区之一,很多资料对该区茶藨子属的记载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急需对该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进行实地考察,查阅《中国植物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野生茶藨子属(Ribes L.)重要的分布区之一,很多资料对该区茶藨子属的记载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急需对该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进行实地考察,查阅《中国植物志》《东北植物检索表》《东北维管束植物考》等志书,相关论文和植物名录,以及植物智、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等网站,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共有6个亚属22种(含8个变种)。黑龙江省野生茶藨子属种类最多,有12种2变种,吉林省有8种4变种,辽宁省有5种4变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有7种2变种。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区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岛屿;东北地区该属种类和亚属的数量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小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茶藨子属无论在种数上还是在亚属的数量上都是最多的,是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东北北部地区的茶藨子属以两性花类群为主,而东北南部地区多为单性花类群。该属从低海拔(≤200 m)到高海拔(1 800~2 100 m)均有分布,且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海拔300~800 m。该属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国内区域特有种多达15种(含6变种),占比68%。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发展潜力巨大,但其生存环境面临威胁,应当密切关注其种群数量及分布区域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措施及时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茶藨子属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正飞 蒋小明 +4 位作者 王军 刘振元 张君倩 熊雄 谢志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9-2070,共12页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即群落构建)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有关亚热带季风区大型河流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维持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以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研究区域,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群落多样性时...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即群落构建)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论题。有关亚热带季风区大型河流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维持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以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研究区域,以大型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群落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于2015—2017年间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333个分类单元,隶属6门10纲25目110科279属,包括水生昆虫278种(83.5%),环节动物门25种(7.5%),软体动物门19种(5.7%),软甲纲7种以及其它动物4种。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差异显著:时间上,春季物种数最多(227种),夏季(140种)、秋季(141种)和冬季(144种)较少;空间上,自然河流金水河物种数最多(179种),而金钱河(163种)、月河(149种)、淇河(140种)和泗河(112种)等人类干扰河流相对较少。db-RDA分析表明,尽管不同季节所筛选出的关键因子有所差异,但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均显著影响着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差分解分析显示,环境过滤是流域内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的主导因素,而空间过程(扩散限制)则起着次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流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大型无脊椎动物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维持机制
下载PDF
南雄紫色砂页岩侵蚀区典型灌木丛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分布格局
15
作者 许东先 张凌宇 +3 位作者 章驰 钱万惠 李毓琦 赵庆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目的】进一步开展紫色砂页岩侵蚀区生态修复,更深度地了解其区系成分。【方法】对紫色砂页岩侵蚀区主要分布地南雄市的主要植被类型灌丛进行随机样方调查,对样方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物种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 【目的】进一步开展紫色砂页岩侵蚀区生态修复,更深度地了解其区系成分。【方法】对紫色砂页岩侵蚀区主要分布地南雄市的主要植被类型灌丛进行随机样方调查,对样方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物种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样方20个,样方内物种共计29种,隶属于20科29属,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温带成分;Marge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673 8、0.716 6、1.512 7、0.869 6;优势物种的种群分布格局以聚集性分布为主;物种间种间联结系数更多地表现出负相关。【结论】样地内物种较为丰富,区系组成成分相对较为复杂;灌木丛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优势种中大仅少数种为均匀性分布,且灌木丛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较差,物种共存的较少。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生态修复植物筛选及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砂页岩侵蚀区 灌木丛 物种多样性 种群分布格局
下载PDF
冶力关林场木本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研究
16
作者 南红亮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42-44,共3页
详细调查了冶力关林场木本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因素对木本植物分布的影响。最后,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动生态恢复、加强保护区域管理、促进物种多样性保护、开展科学研... 详细调查了冶力关林场木本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因素对木本植物分布的影响。最后,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动生态恢复、加强保护区域管理、促进物种多样性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力关林场 木本植物 多样性 分布格局 生态保护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
17
作者 李生强 李叶 +4 位作者 向阳 周丽 王红 白玛德西 登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县为主要研究区域,系统收集了2013年以来该区域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并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开展了红外相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龙县至少分布有5目14科36种野生兽类,包括7种猫科动物以及7种国家Ⅰ级和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7种、近危(NT)6种。历年监测研究中,食肉目和鲸偶蹄目物种均较为丰富,7种猫科动物在间隔近3个年度仍被记录。豹(Panthera pardus)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位于前10位。7种猫科动物的RAI以及GO的大小关系为:豹>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雪豹(Panthera unci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elis manul)。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下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段均有多种猫科动物与多种主要猎物分布,除了荒漠猫和兔狲外的5种猫科动物与主要猎物和干扰因子在不同季节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东部新龙县猫科动物整体种群现状良好,食物资源较丰富,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健康的状态,但后续需进一步加强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区干扰因子的科学管控。同时还指出了新龙县以猫科动物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后续的保护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新龙县 红外相机技术 大中型兽类 猫科动物 多样性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G-F指数的福建省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蕴慧 黄镇 陈友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9,共7页
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用G-F指数分析对福建省67个县市以及5个动物地理省的哺乳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个县市中,物种多样性前三名为武夷山市(80种)、南平市(79种)、武平县(71种),后三名为石狮市(20种... 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用G-F指数分析对福建省67个县市以及5个动物地理省的哺乳动物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个县市中,物种多样性前三名为武夷山市(80种)、南平市(79种)、武平县(71种),后三名为石狮市(20种)、平潭综合试验区(24种)、东山县(26种);福建省各县市哺乳类DG和DF指数前三名是武夷山市、南平市和邵武市,后三名是石狮市、平潭综合试验区和东山县.在5个动物地理省中,DG和DF指数从高到低表现为闽北、闽南、闽中、闽西、闽东.G-F指数从高到低表现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闽西.G-F指数较好地反映了福建省不同动物地理省哺乳动物的科属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G-F指数 多样性 分布格局
下载PDF
甘肃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地理区系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勇 龚大洁 +2 位作者 贺俊生 黄帅 李隆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掌握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经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共5次,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该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型、动物区系等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分属4纲25目54科98... 为掌握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本底资源现状,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经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共5次,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该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型、动物区系等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民勤县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分属4纲25目54科98属143种,占甘肃省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种类总数(847种)的16.88%。其中两栖纲1目2科2属2种,爬行纲1目6科7属9种,鸟纲17目35科73属115种,哺乳纲6目11科16属17种;其中,我国特有种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广域分布的物种数(76.22%)是古北界分布物种数(23.78%)的3倍,无东洋界物种,表明该县广布种占绝对优势。在动物分布型上,以古北型、中亚型和不易归类型物种为主。通过对各类群进行G-F指数分析得知,鸟类的G指数、F指数和G-F均最高,兽类次之,两栖爬行类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 动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 民勤
下载PDF
海河流域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詹凡玢 黎洁 +4 位作者 李军涛 仲嘉 肖爽 张大龙 王卫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25-34,共10页
为揭示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模式,2013年6月对海河流域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水系大型底栖... 为揭示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模式,2013年6月对海河流域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共检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4种,隶属3门6纲21科49属,其中昆虫纲34种(53.1%),腹足纲13种(20.3%),寡毛纲9种(14.1%),瓣鳃纲4种(6.2%),甲壳纲3种(4.7%),蛭纲1种(1.6%)。结果表明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以昆虫纲的摇蚊为主,而生物量组成则以腹足纲的种类为主。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量和密度分布不均匀,但漳卫新河和南运河段物种较为丰富。使用耐污种寡毛纲颤蚓科来指示水体污染程度,该水系各河流中游污染较轻,上游和下游河段均呈中度或重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港运东水系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种群空间分布 多元分析 水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