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马骁 田勇 卡索 《华北国防医药》 2004年第5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脊椎松解 脊椎肿瘤
下载PDF
后路广泛松解手术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胸椎矢状面矫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国莹 张永刚 +3 位作者 张雪松 王征 毛克亚 王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进行广泛松解对脊柱矢状面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至2009年收治的37例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病例,其中女26例,男11例,手术时年龄在14—22岁,平... 目的探讨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进行广泛松解对脊柱矢状面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至2009年收治的37例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治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病例,其中女26例,男11例,手术时年龄在14—22岁,平均17.3岁,主胸弯Cobb角在70~100。之间。按照术中脊柱后方结构的松解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后路广泛松解,选择主胸弯顶椎附近的3个节段行Ponte截骨术,其余所有节段行下关节突切除术,共15例;B组为后路单纯软组织松解,共22例。根据术前胸椎后凸角(TKA)大小,进一步将A组病例分为A1亚组(术前TKA〈40°),A2亚组(术前TKA〉40°),将B组病例分为Bl亚组(术前TKA〈40°),B2亚组(术前TKA〉40°),回顾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松解方法在胸椎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差异。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大于B组(P〈0.05);A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矫正至平均27.4°,矫正率为68.1%;B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矫正至平均35.6°,矫正率为56.9%。A1亚组术后胸椎后凸角平均26.8°,平均增加9.2°,B1亚组术后胸椎后凸角平均12.5°,平均丢失3.1°,两亚组术后胸椎后凸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亚组术后胸椎后凸角平均28.4°,平均矫正24.9°,B2亚组术后胸椎后凸角平均39.1°,平均矫正10.3°,两亚组术后胸椎后凸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深部感染和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随访2年,无明显矫形丢失,外观和躯干平衡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广泛的松解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胸椎后凸,同时可以增加主胸弯冠状面矫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椎松解 骨钉
原文传递
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崩裂及滑脱的相关基础研究与远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3
作者 钱忠来 唐天驷 +1 位作者 杨惠林 王以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目的对腰椎峡部崩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直接使用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治疗的病例进行远期随访,探讨单椎体复位固定的有效性。方法测试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腰椎峡部崩裂及滑... 目的对腰椎峡部崩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直接使用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治疗的病例进行远期随访,探讨单椎体复位固定的有效性。方法测试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建立腰椎峡部崩裂及滑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行单脊椎复位固定后脊椎的应力变化规律。自1992年4月~1995年12月,应用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崩裂和滑脱32例,其中单纯峡部裂18例,合并滑脱14例;年龄28~46岁,平均36.4岁。结果生物力学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复位效果优良,固定坚强;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5.6年,最终X线片示,有29例获得骨性愈合,无螺钉断裂和拔出。临床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22例,良6例,可2例,差2例。结论腰椎峡部崩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固定坚强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对青壮年腰椎峡部崩裂及滑脱患者,直接修复行单椎体复位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其内固定简单,手术创伤小,可减少继发性脊柱疾患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松解 生物力学 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 腰椎峡部崩裂 腰椎滑脱
原文传递
腰椎峡部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钱忠来 唐天驷 +1 位作者 杨惠林 王以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0-504,共5页
目的 评价腰椎峡部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lumbarspondylolysisandspondylolis-thesis single vertebrae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LSRF)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复位机制。方法 采用 24具成人L4、L5脊柱标本,峡部断裂后应用LSRF... 目的 评价腰椎峡部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lumbarspondylolysisandspondylolis-thesis single vertebrae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LSRF)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复位机制。方法 采用 24具成人L4、L5脊柱标本,峡部断裂后应用LSRF、Hefti、Salib法固定,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取4具成人L2~S2脊柱标本,L5双侧峡部裂后加载,建立滑脱模型,应用LSRF进行复位试验。结果LSRF固定强度为Hefti的1.6倍,Salib的2.7倍,且具有良好的复位功能。MRF的复位机制为以椎板钩与椎板接触点为支点,利用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向后上提拉,使椎体前移复位。结论LSRF具有坚强固定和良好的复位作用,为椎弓峡部崩裂及滑脱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及滑脱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 脊椎松解 脊椎前移 脊椎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