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必须关注钛合金和不锈钢脊椎植入物产生的电流腐蚀吗?
1
作者 吴成如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4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钛合金脊椎植入物 不锈钢脊椎植入物 电流腐蚀 能量色散光谱测定法 电子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脊椎植入物组件静态和疲劳性能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6年第7期345-348,共4页
依据标准ASTM F 1717-01,对通用脊椎植入物组件进行了静态测试(压缩弯曲、拉伸弯曲和扭转)及疲劳测试。结果表明,通用脊椎植入物组件静态压缩弯曲屈服载荷850N,2%时屈服位移1.52mm,屈服弹性位移13.63mm,压弯刚度62.30N/mm,屈服时... 依据标准ASTM F 1717-01,对通用脊椎植入物组件进行了静态测试(压缩弯曲、拉伸弯曲和扭转)及疲劳测试。结果表明,通用脊椎植入物组件静态压缩弯曲屈服载荷850N,2%时屈服位移1.52mm,屈服弹性位移13.63mm,压弯刚度62.30N/mm,屈服时总位移15.15mm;静态拉伸弯曲屈服载荷1240N,2%时屈服位移1.52mm,屈服弹性位移19.56mm,拉弯刚度63.25 N/mm,屈服时总位移21.06 mm;屈服扭矩30N·m,2%时屈服角位移1.95°,位移屈服弹性角位移4.61°,扭转刚度6.43 N·m/(°)。屈服时总角位移6.57°,疲劳极限载荷参考值380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脊椎植入物组件 静态测试 疲劳测试
下载PDF
脊柱植入物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振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6915-6918,共4页
随着现代医学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脊椎植入物的临床应用已成为现代脊柱病治疗的一大主流方向。脊柱植入物按其置入后的功能特点又分为静力固定系统(如椎弓根钉、钢板、椎间融合物等)及动力固定系统(如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等),其中... 随着现代医学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脊椎植入物的临床应用已成为现代脊柱病治疗的一大主流方向。脊柱植入物按其置入后的功能特点又分为静力固定系统(如椎弓根钉、钢板、椎间融合物等)及动力固定系统(如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等),其中技术性能主要包括生物相容性、机械力学性能,术后出现置入物松动及断裂是主要并发症。根据多年来开展的各种脊柱植入物治疗的经验,参考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者认为脊柱植入物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者需要进行置入前细致的综合考虑,综合评价其生物力学的因素,以及与患者的工作性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植入物 力学 文献综述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的可信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颜冰珊 尹望平 +2 位作者 倪妙忠 陈延超 董加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172-7176,共5页
背景:近年来已逐步采用CT来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但是对应用CT三维重建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可信度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应用CT三维重建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的可信度。方法:收集了27例椎弓根螺钉置入患者,置入后1周内行CT扫描,由2位专... 背景:近年来已逐步采用CT来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但是对应用CT三维重建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可信度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应用CT三维重建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的可信度。方法:收集了27例椎弓根螺钉置入患者,置入后1周内行CT扫描,由2位专业骨科主治医师随机观察CT二维和三维影像资料,根据Rao分级方法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利用一致性检验来评价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结果与结论:27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6枚。利用二维CT图像资料,对螺钉位置分级的判定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均为高度一致,Kappa系数分别为0.656和0.631。利用三维重建CT图像资料,对螺钉位置分级的判定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均为最强,Kappa系数分别为0.833和0.863。说明CT三维重建在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 脊椎植入物 椎弓根 CT三维重建 胸椎 腰椎 内固定 观察者间信度 观察者自身信度 分级 KAPPA值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5
作者 王景续 宫树一 邬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80-2985,共6页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理论上可用于修复椎间盘退变损伤。目的:观察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完成。纳入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7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进行修复,随访2年。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12,24个月的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腰椎前凸角;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腰椎X射线形态;固定后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已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3214042)。试验经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旨在验证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损伤安全有效,为临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部分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固定后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固定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但患者术前与固定后各时间点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腰椎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而言,K-Rod动态稳定系统固定修复后可减轻疼痛并改善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腰椎 椎间盘 骨科植入 脊椎植入物 临床试验 K-Rod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间隙 椎体高度 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X射线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