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运动神经元功能性再生与侧方入路臂丛前根再植入术:解剖学特征
1
作者 韩成龙 于占革 +1 位作者 潘琦 张信英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94-95,共2页
目的:根性撕脱的脊神经根再植入脊髓后,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可产生功能性的再生,观察臂丛根部及椎管内解剖学结构,探讨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脊髓的最佳解剖入路。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实... 目的:根性撕脱的脊神经根再植入脊髓后,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可产生功能性的再生,观察臂丛根部及椎管内解剖学结构,探讨臂丛神经前根再植入脊髓的最佳解剖入路。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实验室完成。成人颈胸段尸体标本19例,男16例,女3例。在15例30侧成人颈胸段尸体标本上,对臂丛各神经根直径,出椎间孔处与椎体纵轴向头侧方向的夹角,各椎间孔(C4~5~T1~2)高和宽,椎管内各神经根分出角和长度、脊髓半径、前根起始处至脊髓中线距离,前根长度以及各脊髓节段与对应椎间盘的相对位置进行形态学观测。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另4例标本采用侧方入路行臂丛前根再植入术,寻找侧方入路再植入最佳位点。结果:椎管外臂丛各神经根夹角C5(138±7)°,T1(83±13)°,脊髓半径C5(7.8±0.4)mm,T1(6.0±0.4)mm,臂丛前根起始处至脊髓中线距离C5(3.8±0.3)mm,C8(2.8±0.4)mm,均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各椎间孔高、宽C4~C5分别为(7.3±1.2),(5.6±1.3)mm,T1~T2分别为(10.5±0.6),(7.5±0.8)mm,椎管内臂丛各神经根长度C5(15.1±1.4)mm,T1(19.2±2.6)mm,分出角C5(90±3)°,T1(125±8)°,神经前根长度C5(9.9±1.5)mm,T1(15.6±2.9)mm,均由上至下逐渐增大。C5~7脊髓节对应C3~4,C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损伤 脊髓/解剖学 再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