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及针刺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庆杰 柳鹏 +1 位作者 郝秀兰 孙忠人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498-2499,共2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细胞BDNF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在1,7,4,21及28d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犤(45.38±1.56)个犦尚未恢复到健侧犤(62.88±1.23)个犦的水平。针刺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7d组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健侧BDN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正常情况下,BDNF在脊髓前角细胞中能够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降。针刺能促进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生长因子 针刺治疗 检测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庆杰 柳鹏 刘玉梅 《伤残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BDNF表达变化及外源性NGF与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为药物组、对照组,每只大鼠又分为损伤例组(L组)和健侧组(R组)两个亚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级化技术检测BDNF的表...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BDNF表达变化及外源性NGF与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为药物组、对照组,每只大鼠又分为损伤例组(L组)和健侧组(R组)两个亚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级化技术检测BDNF的表达水平,现察各组在1d、7d、14d、21d及28d时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药物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d,7d组外其余均多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健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尚未恢复到开始时的水平;而两组健侧BDNF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NGF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董锋 林建华 吴朝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5026-5030,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外伤性截瘫大鼠模型,假手术组6只,脊髓损伤组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1mL(1×106cells)自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PBS1mL。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脊髓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更进一步的表达,这可能是促进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转基因细胞移植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强 邹德威 +1 位作者 海涌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25-42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AxCA-BDNF)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和静脉内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Wistar大鼠分为:脊髓挫伤组(A组),脊髓挫伤后AxCA-BDNF基因...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AxCA-BDNF)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和静脉内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20只Wistar大鼠分为:脊髓挫伤组(A组),脊髓挫伤后AxCA-BDN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组(B组),脊髓挫伤后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治疗组(C组),脊髓挫伤后同时应用AxCA-BDNF和MP组(D组)。手术后1、3、7、14、28d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TUNEL法)和Bcl-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四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图像分析发现四组凋亡细胞核数为A组>B组>C组>D组;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顺序为D组>C组>B组>A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和电生理检查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结论:体外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和大剂量MP都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转基因 神经生长因子 甲基强的松龙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损伤脊髓匀浆上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然 范东艳 +2 位作者 金鹏 范洪学 王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髓鞘脂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匀浆上清液 损伤脊髓
下载PDF
脊髓损伤新生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万亮 张塬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3,13,共4页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新生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WB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及其受体分拣蛋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水平...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新生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WB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及其受体分拣蛋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将浓度为1 μg·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设置为A组,10 μg·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设置为B组,100 μg·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设置为C组,空白对照组为100 μg·L-1牛血清白蛋白;每组设置6个平行副孔.采用β-tublin和结晶紫进行染色,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细胞形态,评估不同浓度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生产情况的影响.结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及其受体分拣蛋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中的表达均呈现阳性;A组、B组、C组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突起显著减少,且面积显著缩小,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可以内源性的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F以及其受体,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的浓度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营养素受体-分拣蛋白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少突胶质细胞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2 位作者 田万成 陈哲宇 何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88-789,共2页
目的:证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借助单盲端硅胶管系统在损伤神经局部给予GDNF,术后不同... 目的:证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借助单盲端硅胶管系统在损伤神经局部给予GDNF,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取L5脊髓切片,利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胆碱酯酶和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活性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第4,9,16及21d,对照组和GDNF组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21.53±1.54和23.67±1.08(P<0.05),19.82±1.35和22.87±1.04(P<0.01),22.55±1.20和25.25±1.13(P<0.01),25.52±1.43和28.92±1.37(P<0.01);对照组和GDNF组ACP活性(平均灰度)分别为37.49±1.39和35.40±1.18(P<0.05),40.94±1.38和38.43±1.31(P<0.05),22.55±1.20和25.25±1.13(P<0.05),37.15±1.52和34.68±1.43(P<0.05)结论:GDNF对损伤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 运动神经元 CDNF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外源性NGF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CNT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柳鹏 赵庆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表达变化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与CNTF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 ,每只大鼠又分为损伤侧组 (L组 )和健侧组 (R组 )两个亚...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表达变化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与CNTF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 ,每只大鼠又分为损伤侧组 (L组 )和健侧组 (R组 )两个亚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NTF的表达水平 ,观察各组在 1d、7d、1 4d、2 1d及 2 8d时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给药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除 1d、7d组外其余均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两组健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①外源性NGF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的增加 ;而对健侧CNT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②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CNT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 3周内逐渐下降 ,然后开始恢复 ,但至第 4周尚未恢复到开始时的水平 ;而两组健侧CNTF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细胞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后48 h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建华 曾高峰 +3 位作者 岑忠喜 邓贵营 高云兵 宗少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09-2414,共6页
背景:急性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是引起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48h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 背景:急性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是引起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48h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48 h内的患者29例,按照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选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的表达水平,并相互比较。结果与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显示,脊髓损伤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P<0.05)。结果证实,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水平升高,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急性脊髓损伤后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6 神经营养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神经营养因子4 细胞因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雨佳 姜晶晶 +6 位作者 李雅 付欣雅 孟德源 郝宇菲 尤俊巧 张银娟 付秀美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2-25,43,共5页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S联合电针治疗组(AST)。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AS组将支架桥接于两断端处,AST组在支架桥接术后2 d给予电针进行治疗,采用20 Hz、1 mA疏密波相间的电流,针刺穴位为环跳和阳陵泉,每次电针15 min,7 d 1个疗程。电针4周后,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AS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AS组;尼氏染色显示AST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形态较完整,尼氏体呈蓝紫色、斑块状,偶见部分核移位现象,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S组和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ST组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AS组和模型组。结论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不仅可增加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还可阻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肿胀与溶解,并可上调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支架 电针 脊髓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旭 刘宝虎 +3 位作者 王晶 江继鹏 陈江龙 张赛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117-1120,共4页
近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纤维及突触的再生,在治疗脊髓损伤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长因子本身半衰期短,因此需要利用生长因子基因载体转染干细胞、纳米微粒包裹生长因子或生长因... 近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纤维及突触的再生,在治疗脊髓损伤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长因子本身半衰期短,因此需要利用生长因子基因载体转染干细胞、纳米微粒包裹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结合生物相容性支架等方法治疗脊髓损伤。随着对生长因子研究的深入,应用单一的生长因子难以满足治疗脊髓损伤的需要,因此,探索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及生长因子协同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神经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永超 郑启新 +3 位作者 胡东 郝杰 王运涛 刘晓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67-87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为B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BMSC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为B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提取BMSCmRNA,RT-PCR检测BDNF和NGF表达,ELISA检测BMSC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含量。原代取材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10d后用不同比例的BMSC条件培养液培养24h,热休克诱导神经元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率。结果:BMSC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44(+)、CD45(-)和CD71(+)。BMSC表达BDNF和NGFmRNA,BMSC培养液中含有BDNF和NGF,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含量增加。BMSC条件培养液可以减少热休克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比率,并且BMSC条件培养液含量高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BMSC表达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GF,对损伤脊髓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时效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大鹏 苏权 +3 位作者 胡伟 尤武林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45-849,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变化,探讨BMSCs的最佳移植时间。方法:8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损伤组,暴露胸10段脊髓但不造成冲击伤,B、C、D、E、F、G、H组以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C、D、E、F、G、H组分别于损伤后0 h、6 h、24 h、3 d、5 d和7 d,将1×106体外培养的BMSCs用微量注射器注入于脊髓损伤局部,B组为单纯造模组,用等量细胞培养液代替。各组分别于损伤后1、2、4周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学评分;分别取各组脊髓损伤组织0.5 cm,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BDNF和NGF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1、2、4周大鼠脊髓功能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7组(P<0.01);术后1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与单纯造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4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高于单纯造模组(P<0.05);损伤后2周BBB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F、E、G、D、H、C组,但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BBB评分,F组与其余5组(C,D,E,G,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5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F组BDNF和NGF含量均高于其他7组(P<0.05)。大鼠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清楚,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余7组局部组织水肿明显,灰白质交界处模糊,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同种异体BMSCs移植对脊髓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损伤后3 d可能是BMSCs最佳移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在脊髓损伤后对少突胶质细胞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燊 冯世庆 +2 位作者 周先虎 宁广智 张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68-2670,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BDNF)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的表达及其对OPCs存活及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层分离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proBDNF及其受体p75...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BDNF)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的表达及其对OPCs存活及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层分离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和sortilin在OPCs内的表达水平;设置100 μg/L胎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和proBDNF梯度浓度组(1、10、100 μg/L),每组6孔细胞.应用结晶紫及β-tublin染色,观察OPCs细胞形态,评估proBDNF对OPCs生长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PCs细胞内源性表达proBDNF及其受体p75 NTR和sortilin;与BSA对照组比较,proBDNF治疗组OPCs的数量显著减少[(537.67±34.93)个比(440.67±9.29)、(390.67±9.45)、(337.25±7.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roBDNF可以抑制OPCs的生长,与BSA对照组比较,proBDNF治疗组OPCs的长突起减少,照片显示细胞平均面积减小显著[(2.44±0.71) μm2比(1.65±0.12)、(1.30±0.11)、(0.95±0.08)μ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μg/L proBDNF组P<0.05,其他组P<0.01).结论 OPCs内源性表达proBDNF及其受体.proBDNF对OPCs的存活及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p75 NTR-sortilin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少突胶质细胞细胞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脑脊液诱导的大鼠BMSC—N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婷婷 叶英 许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移植脑脊液诱导的骨髓源性神经样细胞(BMSC—Ns)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人脑脊液诱导得到BMSC—Ns;钳夹法制作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目的观察侧脑室移植脑脊液诱导的骨髓源性神经样细胞(BMSC—Ns)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人脑脊液诱导得到BMSC—Ns;钳夹法制作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造模后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8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途径将细胞移植入大鼠体内,A组移植BMSC—Ns(1×10^6/20/μl),B组移植BMSCs(1×10^6/20μl),C组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前和细胞移植后第1、2、3、4、5、6周对脊髓损伤大鼠进行BBB评分;于细胞移植后第1、4周通过ELISA法测定脑脊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浓度。结果在移植后的各个时间点,A组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的BBB评分又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亚组间比较显示:细胞移植后前3个时间点A组和B组BBB评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后上升趋势平缓,各时间点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A组、B组大鼠脑脊液中BDNF、NGF、NT-3含量明显高于C组;A组又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移植BMSC—Ns和BMSCs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并且可以促进脑脊液中BDNF、NGF、NT-3的分泌,BMSC—Ns效果优于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神经样细胞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下载PDF
大鼠脑中PDGFα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NG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比较
16
作者 何扬涛 王丽雁 蔡文琴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细胞 免疫反应 PDGF 大鼠 血小板生长因子 少突胶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凯伍 陈哲宇 +3 位作者 侯铁胜 傅强 曹莉 金大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 4 5只随机分为等渗盐水组、GDNF组、神经生长因子 (NGF)组 ,每组 15只 ,采用改良Nystr¨o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 ...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 4 5只随机分为等渗盐水组、GDNF组、神经生长因子 (NGF)组 ,每组 15只 ,采用改良Nystr¨o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 ,经蛛网膜下腔局部注射GDNF(1μg μl,10 μg d) 1周。伤后 1,2 ,4周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及胆碱酯酶 (CHE)和酸性磷酸酶 (ACP)的变化。 结果 脊髓损伤后第 1,2周 ,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 [(2 1.4± 3.8,2 0 .7± 3.6 )个 前角视野 ]明显多于等渗盐水对照组的 (17.3± 2 .8,16 .5± 3.0 )个 前角视野 (P <0 .0 1) ;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灰度值 (6 5 .2± 2 3.8,98.7±31.6 )低于等渗盐水组 (94 .5± 35 .2 ,12 5 .6± 4 1.6 ) (P <0 .0 1) ;ACP灰度值 (74 .2± 2 5 .7,6 8.6±30 .6 )高于等渗盐水组 (5 8.5± 18.2 ,4 9.6± 2 1.6 ) (P <0 .0 1)。 结论 外源性GDNF能保护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引起的运动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脊髓损伤 神经元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GDNF及dv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18
作者 冯士生 苏剑斌 +4 位作者 鄂玲玲 虞东辉 徐忠涛 白秉学 周长满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W017,共5页
为了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v 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本实验对成年大鼠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于右侧损伤处分别施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 为了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v 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本实验对成年大鼠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于右侧损伤处分别施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dv HSV-GDNF;左侧损伤处施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取损伤后 4、7、14和 2 8d大鼠的脊髓 L4 ~ L6 节段 ,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 Nissl染色 ,计数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 :坐骨神经损伤后 4、7、14和 2 8d,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明显高于左侧。提示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dvHSV-GDNF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脊髓运动神经元 坐骨神经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GDNF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19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坚 陈哲宇 路长林 田万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 ,脊髓前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切断SD大鼠两侧坐骨神经 ,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大鼠L3 L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 目的 :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 ,脊髓前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切断SD大鼠两侧坐骨神经 ,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 ,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大鼠L3 L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A的表达。 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前 ,GDNFmRNA在脊髓前角少量表达 ,坐骨神经切断后 1天表达减少 2 0 %,4天减少 40 %,7天减少 70 %,14天后减少 80 %。 结论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A表达减少 ,是“细胞体 轴突 靶器官”轴质流中断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坐骨神经切断术 脊髓运动神经元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经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运动训练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康复的转录组学分析
20
作者 戚龙菊 陈世园 +3 位作者 廖泽华 石袁虎 孙郁雨 王庆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31-542,共12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经血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stem cells,Men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潜在干预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PF级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第十胸椎(T10)处半切方...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经血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stem cells,Men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潜在干预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PF级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第十胸椎(T10)处半切方式构建SCI模型后,分为SCI后Men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组[简称细胞与跑步机训练(cell and treadmill training,CTMT)组]和SCI组(作为对照),每组12只大鼠。其中,CTMT组大鼠在建模后1周于损伤局部显微注射MenSCs 1×10^(5)个,随后进行为期2周的减重有氧运动训练。选取损伤处的脊髓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SCI组和CTMT组大鼠的脊髓组织中mRNA表达数据,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同时,采用BBB评分评估两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康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两组大鼠损伤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善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对差异基因表达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数据显示,与SCI组相比,CTMT组有247个上调基因及174个下调基因,其中Bdnf、Hmox1、Sd4、Mmp3和Cd163等基因显著上调[|log2(FoldChange)|≥0.66,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生长发育、代谢反应及免疫炎症过程,例如轴突生长、电子传递链等。其中,Bdnf基因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BBB评分显示,Men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显著提高SCI大鼠的运动能力。HE染色提示治疗组大鼠的损伤局部病理变化程度显著减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证明,CTMT组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CI组(P<0.001)。结论MenSCs移植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可能通过上调BDNF表达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这为SCI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转录组测序 经血干细胞 运动训练 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