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c-jun的表达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柯青 赵有成 +1 位作者 王华 王廷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78-3279,i003,共3页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蛋白在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背核(L3)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猫1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单侧部分切断背根手术7d组(手术组),每组5只动物。取各组脊髓L3,L...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蛋白在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背核(L3)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猫1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单侧部分切断背根手术7d组(手术组),每组5只动物。取各组脊髓L3,L5,L6节段连续切片,片厚20μm,分别用兔抗c-jun(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测量各组术侧脊髓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c-jun蛋白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c-jun在假手术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相应节段显著增加:L3,L5,L6II板层犤(17±3),(6±1)个;(13±2),(8±2)个;(11±2),(7±3)个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778,-3.953,P<0.01;t=-2.481,P<0.05);L3背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000,P<0.01)。结论: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在脊髓Ⅱ板层和背核表达增加,提示c-jun与脊髓Ⅱ板层和背核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背根切断 脊髓Ⅱ板层 背核 C-JUN 脊髓可塑性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影响脊髓可塑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清江 罗永湘 +1 位作者 李保文 孔祥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脊髓左侧L1~L3、L5~L6脊神经背根,留L4作为备用根,硬膜下置入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应用酶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检测脊髓后角第Ⅱ板层...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脊髓左侧L1~L3、L5~L6脊神经背根,留L4作为备用根,硬膜下置入导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应用酶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检测脊髓后角第Ⅱ板层无髓传入纤维终末标记物——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luorid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FRAP)的活性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手术侧L3节段第Ⅱ板层内FRAP含量在术后20d内逐渐减少,至术后50d见FRAP含量回升;神经生长因子组相应平面FRAP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可塑性 大鼠 实验
下载PDF
针刺对促进部分背根节切断动物脊髓可塑性中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景爱红 王廷华 徐旭东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脊髓可塑性 表达变化 蛋白组 针刺 人类基因组计划 脊髓损伤 动物 后基因组时代 生命科学
下载PDF
NGF、BDNF在脊髓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群 李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关键词 脊髓可塑性 BDNF NGF CNS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 System 神经纤维损伤 成年哺乳动物 代偿性变化 神经终末 重新认识 靶细胞
下载PDF
c-fos、c-jun与脊髓可塑性及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关系的探讨(摘要)
5
作者 柯青 王廷华 李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可塑性 C-FOS 针刺 C-JUN蛋白 正常 单侧 对照组 促进 摘要 成年
下载PDF
针刺对神经营养素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3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A.Takeda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 目的 探讨针刺对神经营养素 3(NT3)在脊髓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 NT3 抗血清和NT3c RNA探针 ,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针刺前后备用背根节及脊髓 板层中 NT3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 (DRG) NT3及其 m RNA阳性大神经元 (>5 7μm)和小神经元 (<42μm )百分数均较非针刺侧者明显增多 (P<0 .0 5 )。此外 ,脊髓针刺侧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针刺侧亦较非针刺侧明显增多(P<0 .0 5 ) ,但两侧均未见 NT3m RNA的杂交信号。结论 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可能与 DRG大、小神经元表达NT3和脊髓 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针刺治疗 脊髓 可塑性
下载PDF
吗啡对大鼠脊髓可塑性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曾园山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由于成年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在受损伤后难于再生,因此长期认为这类动物CNS是固定不变的。然而,近30多年来许多学者应用溃变银染技术、HRP标记追踪术、放射自显影术、组化和免疫组化技术等光镜和电镜方法。
关键词 脊髓 吗啡 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与脊髓可塑性
8
作者 张志萍 李力燕 王廷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S2期186-189,共4页
脊髓可塑性是脊髓损伤恢复的基础.近来研究显示表观遗传修饰通过动态调控基因表达介导神经可塑性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协调.认识这些机制可能有助于发现提高脊髓可塑性的新策略.就表观遗传修饰和脊髓可塑性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表观遗传学 脊髓可塑性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谷氨酸能系统在阿片耐受脊髓可塑性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怡 王国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55-157,161,共4页
阿片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临床疼痛治疗。但其长时间应用可矛盾性地引起痛觉过敏。发生耐受现象(opioid tolerance),增加剂量以克服疼痛和耐受的结果是造成更大的耐受和更严重的痛觉过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大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临... 阿片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临床疼痛治疗。但其长时间应用可矛盾性地引起痛觉过敏。发生耐受现象(opioid tolerance),增加剂量以克服疼痛和耐受的结果是造成更大的耐受和更严重的痛觉过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大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阿片耐受的机制复杂,有许多调节因素参与其中。对阿片耐受经典假说的解释为阿片受体信号通路的脱敏和细胞表面功能性受体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阿片耐受 脊髓 神经可塑性 NMDA受体 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可塑性
10
作者 周雪 吴良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脑源体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 可塑性
下载PDF
针刺对脊髓可塑性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 可塑性
下载PDF
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脊髓可塑性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珊珊 郭小兵 金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17-2521,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动脉;对照组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20 min,恢复脊髓再灌注5 min后,经股...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动脉;对照组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20 min,恢复脊髓再灌注5 min后,经股动脉置管推注1 mL培养基(10%FBS);移植组恢复再灌注5min后置管推注1 mL BMSCs悬液(1×106·mL-1)。术后1、7、14 d对大鼠进行BBB评分;术后14 d行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测定;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L2节段NeurN、PKC-γ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移植组大鼠BBB评分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移植组术后7、14 d 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移植组MEP、CSEP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减小(P<0.01);对照组改变更显著(P<0.01)。对照组和移植组均可见神经元坏死,移植组L2节段Ⅷ、Ⅸ板层内正常神经元数、背角内PKC-γ和cGRP阳性颗粒均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下腹主动脉移植BMSCs能减轻其缺血节段脊髓的神经元坏死,促进其上下行神经纤维的再生,进而改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 腹主动脉 BMSC 移植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障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宁华 顾新 +15 位作者 周谋望 谢欲晓 潘钰 黄真 公维军 王启宁 王荣丽 李雪迎 刘若琳 江山 刘小燮 甄巧霞 周志浩 施杰洪 刘芷忻 郭兴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 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与工程学及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组反复讨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做出了临床推荐,旨在为轮椅依赖的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康复诊疗与智能化辅具决策相结合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躯干控制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AMPA拮抗剂LY293558可改善兔脊髓可逆性缺血后的神经功能
14
作者 卓豫 《战创伤参考资料》 1997年第4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缺血 神经功能 AMPA拮抗剂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明 艾坤 +5 位作者 卓越 刘琼 刘笑萌 李亚 罗小元 张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单侧“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进行电针刺激,每次30 min,1次/d,连续7 d。干预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p-ERK1/2、p-CREB、p-p90Rsk、CRE、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明显增加(P<0.01),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结构严重破坏、排列紊乱,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均明显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完整性增强,细胞水肿程度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修复,增加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缓解膀胱内高压状态,其机制与激活ERK/CREB/Bcl-2通路、减少受损神经元继发性凋亡、改善膀胱的神经支配、保护膀胱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尿流动力学 ERK/CREB/Bcl-2通路 凋亡
下载PDF
隔附子饼灸联合生物反馈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膀胱功能、膀胱压力及尿路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倩 王雪丹 +3 位作者 沈润斌 马翠霞 杨金旭 王利春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究隔附子饼灸联合生物反馈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膀胱功能、膀胱压力及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 目的探究隔附子饼灸联合生物反馈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膀胱功能、膀胱压力及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组给予隔附子饼灸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最大膀胱压力、膀胱功能、最大膀胱测量容量),膀胱残余尿量,临床疗效,尿路感染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8周后MHU评分、膀胱残余尿量依次降低(P<0.05),且干预4周、8周后,联合组[(2.45±0.26)分、(216.46±23.72)mL、(1.87±0.19)分、(114.37±11.5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9±0.28)分、(242.75±26.84)mL、(2.14±0.22)分、(162.75±16.49)mL](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8周MBI评分、膀胱压力依次升高(P<0.05),且干预4周、8周后,联合组[(38.57±3.46)分、(12.67±1.27)分、(46.57±4.72)分、(14.02±1.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14±3.25)分、(10.96±1.14)分、(40.62±4.15)分、(12.57±1.31)分](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8.95%)(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联合生物反馈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可有效提高膀胱功能及膀胱压力,降低尿路感染及膀胱残余尿量,提升自理能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潴留 灸法 电刺激疗法 神经反馈 生物反馈刺激 隔附子饼灸 尿路感染 膀胱功能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miR-126a-5p及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丹 唐占英 +4 位作者 李攀 袁薇娜 李芳芳 陈倩 胡志俊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微小RNA-126a-5p(miR-126a-5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中药组均制备脊髓型颈椎病模...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微小RNA-126a-5p(miR-126a-5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中药组均制备脊髓型颈椎病模型。中药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为12周。各组干预结束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测试,测定机械性刺激阈值和热刺激回缩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的差异。TUNEL染色观察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组织miR-126a-5p和VEGF m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组织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血管芽数目减少,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破坏明显、大量凋亡且细胞密度降低;模型组和中药组机械性刺激阈值降低,热刺激回缩时间缩短,miR-126a-5p水平降低,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椎间盘血管芽数目增加,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破坏减轻,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减少且细胞密度增加,机械性刺激阈值升高,热刺激回缩时间延长,miR-126a-5p水平增加,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26a-5p、下调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椎间盘 脊髓 益气活血通络方 miR-126a-5p
下载PDF
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小琴 袁红 +2 位作者 夏林林 高丽萍 吴彬彬 《循证护理》 2024年第4期733-738,共6页
目的:构建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110例脊髓损伤病人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 目的:构建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110例脊髓损伤病人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拟合风险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共29例(26.36%)脊髓损伤病人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损伤部位、排尿方式、泌尿系统感染、膀胱顺应性、逼尿肌括约肌失调为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结果显示,χ^(2)=8.203,P=0.336;C-index为0.818;AUC为0.794[95%CI(0.750,0.837)],约登指数为0.690,最佳截断值0.122,敏感度为94.4%,特异性为74.6%;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1.81%。结论:本研究在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拟合程度和区分能力,且准确度较高,能为临床早期预防、早期筛选、早期治疗和管理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床旁超声评估早期新生儿的脊髓和椎管发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鑫 刘玉芹 +1 位作者 魏柯香 胥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早期新生儿脊髓和椎管发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2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母亲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胎龄、性别、出生天数、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并用床旁超声测量...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早期新生儿脊髓和椎管发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2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母亲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胎龄、性别、出生天数、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并用床旁超声测量颈、胸、腰椎脊髓和椎管前后径。按其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2~36^(+6)周,30例)、早期足月儿组(37~38^(+6)周,39例)和完全足月儿组(39~40^(+6)周,56例)。比较脊髓和椎管前后径的组间差异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一步观察脊髓和椎管前后径随胎龄变化的规律。结果完全足月儿组、早期足月儿组的脊髓和椎管前后径均大于早产儿组(P<0.05)。早期新生儿的脊髓和椎管前后径与胎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呈正相关,尤其早产儿组与胎龄明显相关(P<0.05)。脊髓和椎管发育无性别差异。结论床旁超声可以显示早期新生儿的脊髓和椎管前后径随胎龄而变化,其参考值将有助于评估新生儿的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新生儿 脊髓 椎管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