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灰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于春水 林富春 +4 位作者 李坤成 蒋田仔 朱朝喆 秦文 陈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运用DTI直方图分析,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是否存在脑灰质异常及脑灰质DTI指标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灰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灰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 目的运用DTI直方图分析,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是否存在脑灰质异常及脑灰质DTI指标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灰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灰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直方图的异常变化。结果OSMS患者脑灰质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志愿者(P<0.001)。OSMS患者脑灰质MD和FA直方图指标与正常志愿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OSMS患者,所有脑灰质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均无相关性,但锥体束和感觉系统(PSS)评分与脑灰质平均MD(r=0.54,P=0.005)和MD直方图峰高(r=-0.41,P=0.04)中度相关。结论OSMS患者脑灰质存在明显萎缩和弥散异常,这可能与继发于脊髓病变的逆行性脑灰质神经元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脑灰质 弥散张量成像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附22例报告) 被引量:10
2
作者 闵宝权 贾建平 +4 位作者 楚长彪 王海涛 张新卿 杨小平 李坤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对 2 2例脊髓型 MS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 (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型 MS,占同期 MS住院患者的 1 1 .8%。女性比例较高 ,多见于中年发病 ,常以急性或...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对 2 2例脊髓型 MS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 (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型 MS,占同期 MS住院患者的 1 1 .8%。女性比例较高 ,多见于中年发病 ,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表现为复发 -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 ,最常累及中高位颈髓和中段胸髓 ,大多复发仍局限于原发部位。MRI特点为髓内散在的长 T1、长 T2斑块状病灶 ,其长度一般小于 2个椎体的长度 ,位于脊髓的后外侧 ,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 1 /2。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对诊断 ,尤其是对首次发病时脊髓出现可疑脱髓鞘病灶者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 诊断脊髓型 MS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 ,MRI为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激素试验性治疗有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MS 影像学特点 病例分析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诊断
下载PDF
鞘内注入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脊髓型多发性硬化5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跃鸿 林传成 +2 位作者 张梅芳 巫超鑫 吴宗忠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鞘内注射 地塞米松 治疗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任乃勇 赵康仁 张渭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of multiple sclerosis,SMS)的磁共振(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SMS的临床特点和MRI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SMS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复发-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of multiple sclerosis,SMS)的磁共振(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SMS的临床特点和MRI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SMS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复发-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MRI特点为髓内散在的长T1、长T2斑块状病灶,其长度一般小于2个椎体的长度,位于脊髓的后外侧,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1/2。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对脊髓出现的可疑脱髓鞘病灶者有一定的帮助。结论:诊断SMS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MRI有助于发现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SMS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MRI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平 江艳 +1 位作者 任明山 李淮玉 《安徽医学》 200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formof multiple sclerosis,SMS)的临床和MRI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17例SMS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MS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复发—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病灶分...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pinal cord formof multiple sclerosis,SMS)的临床和MRI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17例SMS的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MS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复发—缓解或慢性进展病程,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MRI特点为髓内散在的长T1、长T2斑块状病灶,其长度一般小于2个椎体的长度,位于脊髓的后外侧,面积小于脊髓横截面的1/2。应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冶疗对脊髓出现的可疑脱髓鞘病灶者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诊断SMS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MRI有助于发现病灶,明确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SMS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附10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丽波 刘广志 +2 位作者 王拥军 张星虎 唐煜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45-346,共2页
OSMS主要由日本学者发现,有些甚至提出东方型MS。NMO是由美国Myao Clinic学者发现,此类患者CSF中有特异性NMOIgG;但这种所见迄今未见被其他研究机构所证实。有些日本学者也把NMO称为OSMS。此文经多位编委审阅,不同审稿者对此文的观点持... OSMS主要由日本学者发现,有些甚至提出东方型MS。NMO是由美国Myao Clinic学者发现,此类患者CSF中有特异性NMOIgG;但这种所见迄今未见被其他研究机构所证实。有些日本学者也把NMO称为OSMS。此文经多位编委审阅,不同审稿者对此文的观点持有较大异议。多数审稿者提出:此文应累积更多资料后再发表。事实上,多单位参与的协作性研究更有利于我国参与到此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中来。为抛砖引玉,故决定暂先发表此尚不成熟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视神经 CLINIC 研究机构 NMO 学者 东方型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脑部MRI征象:胼胝体下缘点线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志晔 娄昕 +1 位作者 杨扬 马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胼胝体下缘点线征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3.0T高场磁共振对42例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行矢状位薄层T2-FLAIR扫描,并观察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结果 42例患... 目的观察胼胝体下缘点线征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3.0T高场磁共振对42例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行矢状位薄层T2-FLAIR扫描,并观察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结果 42例患者中点线征阳性率为66.67%(28/42)。年轻组(<50岁)患者点线征阳性率(73.5%)明显大于年老组(≥50岁)(37.5%)。27例正常对照组未见点线征显示。结论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是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竭反转恢复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白质DTI直方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春水 李坤成 +3 位作者 林富春 蒋田仔 朱朝 秦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659-662,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是否存在脑白质损伤。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白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白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直方图的异常变化。结果:同正常志愿者比较,SMS患者... 目的:研究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是否存在脑白质损伤。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脑白质后,研究SMS患者脑白质平均弥散率(MD)和分数各向异性(FA)直方图的异常变化。结果:同正常志愿者比较,SMS患者脑白质的平均MD增高(P=0.005),平均FA降低(P=0.001)和MD直方图峰位置降低(P=0.007)。在SMS患者,脑白质MD直方图峰高与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中度相关(r=0.453,P=0.023)。结论:SMS患者脑白质存在损伤,脑白质MD直方图峰高可用于监测SMS患者的临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弥散张量成像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19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张星虎 刘广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疗等方面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OSMS患者未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异常增多(p leocytosis),患者脑脊液蛋白亦低于国外报道,OSMS在不同类型MS中构成比例偏低(1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 诊断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与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莹 张朝东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72-375,380,共5页
目的:视神经脊髓炎(NMO)又称Devic病,是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还是MS的一种亚型,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一些NMO和脊髓型MS的病例的临床特点,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视神经脊髓炎(NMO)又称Devic病,是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病变。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还是MS的一种亚型,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一些NMO和脊髓型MS的病例的临床特点,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NMO患者和40例脊髓型MS患者,对两组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SF和MRl、EP)及临床预后等进行比较。结果:NMO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多呈现横贯性脊髓损害(P<0.001),而脊髓型MS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P<0.001)。NMO组出院时EDSS评分为5.3+/-3.1,明显高于脊髓性MS组(2.2+/-2.3,P<0.001)。NMO组CSF细胞计数平均值明显大于脊髓型MS组(P<0.001),蛋白质水平前者高于后者,但缺乏统计学意义。头MRI异常见于12.5%的NMO患者和83.3%的脊髓型MS患者(P<0.001)。脊髓大型纵向融合病灶见于64.7%的NMO患者和21.6%的脊髓型MS患者(P=0.005)。NMO组常累及髓内中心(P=0.003),而MS组则多局限于侧后索(P=0.003)。NMO组VEP异常率达100%,明显高于MS组(38.5%,P<0.001)。BAEP异常率脊髓型MS组高于NMO组,并提示中枢受累(P=0.372)。NMO组可分为单相型和复发型。女性、发病年龄晚、索引事件间隔时间较长可能与NMO复发病程有关。单相型临床表现比复发型重,但长期预后较好,复发型常在3年内经过一系列复发导致严重残疾。结论:根据临床数据,NMO和脊髓型MS应被视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实体。NMO发病时年龄大,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头和脊髓MRI、CSF及诱发电位的特征可以帮助区别两种疾病。但是由于MS和NMO都没有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发现这样的生化指标将大大推动这一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此外,应进行大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来对NMO和MS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比较研究 视神经炎 脊髓 临床研究 人口统计学 脊髓MRI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超高场强3.0T MR诊断分析
11
作者 郭大庆 孔令春 +1 位作者 任明丽 原聚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29-1130,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R诊断 高场强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脱髓鞘病变 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24例MRI表现
12
作者 张焱 胡瑛 +3 位作者 李建灵 王岸飞 荆延平 李荫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RI
下载PDF
传统型和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的比较
13
作者 程晓娟 姜国鑫 +4 位作者 许丽珍 赵合庆 赵忠 王薇 程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与传统型多发性硬化(C-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苏州地区收集99例按照McDonald诊断标准(2001)确诊为MS患者(其中C-MS73例,OS-MS26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和比较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与传统型多发性硬化(C-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苏州地区收集99例按照McDonald诊断标准(2001)确诊为MS患者(其中C-MS73例,OS-MS26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C-MS相比,OS-MS患者中女性更多见,首发症状以视力减退和运动障碍最常见,整个病程中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视力减退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2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病程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结论:C-MS与OS-MS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传统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例
14
作者 马振兴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764-764,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炎性脱髓鞘 自身免疫 主要症状 脊髓损害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例
15
作者 赵延贤 王利群 +1 位作者 周翠玲 张金涛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11期1320-1320,共1页
患者,女,37岁。于2006-09受凉后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潴留,在外院中药治疗3个月后后痊愈;2008-04再次出现四肢无力,且进行性加重。专科查体:左侧下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2级,右侧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左侧上... 患者,女,37岁。于2006-09受凉后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潴留,在外院中药治疗3个月后后痊愈;2008-04再次出现四肢无力,且进行性加重。专科查体:左侧下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2级,右侧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左侧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1级,肌张力低,双侧C5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进行性四肢无力 侧下肢肌力 进行性加重 中药治疗 肌张力低 感觉消失 大小便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胡玲玲 顾俊泉 《交通医学》 2002年第6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分析 首发症状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16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
17
作者 温茂林 李广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13-913,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临床症状 MS
下载PDF
15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
18
作者 冯建华 《青海医药杂志》 2005年第7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进展 发病早期 临床症状 其它疾病 疾病鉴别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例
19
作者 朱婷 周德生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61-762,共2页
患者,男,26岁,因高热1d继发双下肢乏力1月余于2009年3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1月16日开始出现咽痛、流涕,不伴发热、头痛,持续10余天后自然缓解,28只晚突起发热,体温38.5℃,治疗后体温正常(具体用药不详);31日发觉左足自... 患者,男,26岁,因高热1d继发双下肢乏力1月余于2009年3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1月16日开始出现咽痛、流涕,不伴发热、头痛,持续10余天后自然缓解,28只晚突起发热,体温38.5℃,治疗后体温正常(具体用药不详);31日发觉左足自膝以下酸胀、疲乏无力渐至不能站立及行走,3d后左足症状有所加重,右足也渐酸胀、疲乏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诊断 中医治疗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15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许东梅 刘君 张湘玲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MS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