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1例
1
作者 张亚洁 陈科良 郁金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7-559,569,共4页
报道1例表现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8,SCA8)患者。该患者为57岁男性,病程4年,以头晕、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等表现。神经系统查体提示自主神... 报道1例表现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8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8,SCA8)患者。该患者为57岁男性,病程4年,以头晕、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后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等表现。神经系统查体提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共济失调,颅脑核磁共振见脑干、小脑对称性萎缩及脑桥“十字征”。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TXN8OS的两个等位基因CTA/CTG重复次数异常增多,确诊为SCA8。治疗上予以改善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反应良好。SCA8为罕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异质性高。本报道旨在提示临床医师,SCA8也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脑桥“十字征”等类似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特点,临床工作中要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8型 多系统萎缩小脑 ATXN8OS基因 快速眼动睡眠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晚发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1例
2
作者 何高铎 廖雨琦 曹黎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4-397,共4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型(SCA3)亦称Machado-Joseph病(MJD),是由ATXN3基因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联体重复序列扩增突变,导致该突变基因编码的多聚谷氨酰胺增加,在神经组织中异常聚集,引发小脑、脑干、脊髓和脑皮质神经元功...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型(SCA3)亦称Machado-Joseph病(MJD),是由ATXN3基因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联体重复序列扩增突变,导致该突变基因编码的多聚谷氨酰胺增加,在神经组织中异常聚集,引发小脑、脑干、脊髓和脑皮质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1-2]。在中国人群中,SCA3患者约占所有SCA患者的48.2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晚发 脑皮质神经元 功能障碍 胞嘧啶 鸟嘌呤 神经组织 腺嘌呤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两家系致病基因及临床特点
3
作者 周海涛 牛宇杰 +4 位作者 刘德全 潘社红 任向阳 李玉林 王云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两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两个家系先证者进行SCA1、2、3、6、7、12、17和DR...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两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两个家系先证者进行SCA1、2、3、6、7、12、17和DRPLA亚型的筛选。亚型初步确定后对目的片段进行Sanger测序,得到确认后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验证。结果家系1和家系2先证者经检测均为SCA2亚型,致病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分别为44和38次,随后的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家系1中检测到致病基因携带者3人,家系2中检测到致病基因携带者1人。先证者均以行走不稳为主要症状,部分成员伴言语不清、记忆力下降。结论联合应用PCR和Sanger测序方法确诊了洛阳地区两个SCA2家系,家族性的行走不稳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聚合酶链反应 Sanger测序 SCA2亚型 临床特点 行走不稳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子婷 杨蓉 +4 位作者 李佳佳 贾姗姗 赵坚立 于澎 董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52-5359,共8页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涉及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或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也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其涉及的致病基因...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涉及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或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也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其涉及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明确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通过临床表型常难以可靠地预测SCAs的亚型,因此基因检测是主要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伴直立性震颤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8型1例报道
5
作者 汪群峰 刘时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18,共5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是一组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SCA28型是其罕见的亚型,由致病基因AFG3L2的杂合突变引起。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下肢反射亢进、凝视...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是一组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SCA28型是其罕见的亚型,由致病基因AFG3L2的杂合突变引起。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下肢反射亢进、凝视诱发的眼球震颤、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踝反射减弱、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或认知障碍。该文报道1例伴直立性震颤的SCA28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患者AFG3L2基因存在c.2098G>A错义突变;同时回顾既往文献,总结79例SCA28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致病基因变异情况,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AFG3L2基因 错义突变 m-AAA蛋白酶
下载PDF
赵立新教授运用交通任督二脉针法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6
作者 李信旺 邱燕萍 +1 位作者 郭欢沁 赵立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07-110,共4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文总结了赵立新教授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因病机、临证治疗的思辨过程,结合传承著名针灸专家郭耀康教授的学术思想,以沟通阴阳、交通任督二脉针法为治疗大法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文总结了赵立新教授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因病机、临证治疗的思辨过程,结合传承著名针灸专家郭耀康教授的学术思想,以沟通阴阳、交通任督二脉针法为治疗大法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交通任督二脉针法 医案 针灸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型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敏 张亚茹 +2 位作者 陈科良 崔梅 郁金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种高度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包括多种亚型,SCA11型是其罕见亚型,致病基因为TTBK2基因。现报道1例SCA11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患者TTBK2基因存在c.1284dupA移码突变。复习文献发现,SCA11目前只...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种高度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包括多种亚型,SCA11型是其罕见亚型,致病基因为TTBK2基因。现报道1例SCA11型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患者TTBK2基因存在c.1284dupA移码突变。复习文献发现,SCA11目前只有6个家系病例报道,本例患者的变异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未有报道,为罕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 tau微管蛋白激酶2 突变 小脑共济失调
原文传递
1例5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8
作者 祁云洁 孙欢 +4 位作者 田晟 牛牧 贾潇 许刚 葛巍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84-86,共3页
目的总结5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5)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患者爷爷及二姑行走不稳症状较重,其父亲... 目的总结5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5)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患者爷爷及二姑行走不稳症状较重,其父亲及大姑共济失调症状较轻,而患者母亲、哥哥均正常。初步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取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患者父亲、大姑及四姑均存在SPTBN2基因c.3397C>T:p.Arg1133Trp突变,患者母亲、二姑及哥哥无该突变。明确诊断为SCA5。结论SCA5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等症状,本例患者SPTBN2基因c.3397C>T:p.Arg1133Trp突变遗传自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5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PTBN2基因
下载PDF
中国大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和散发病例的最新基因突变分析(英文)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俊岭 沈璐 +8 位作者 雷立芳 徐倩 周洁 刘玉涛 关文娟 潘乾 夏昆 唐北沙 江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2-489,456,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中最新基因频率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DNA sequenc ing)方法对430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AD-SCA)家系先证者和237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散发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中最新基因频率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DNA sequenc ing)方法对430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AD-SCA)家系先证者和237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1,SCA2,SCA3/M JD,SCA6,SCA7,SCA8,SCA10,SCA12,SCA17亚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亚型致病基因核苷酸重复突变检测分析,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1例排除了以上SCA亚型突变的ADCA家系先证者和196例散发患者进行了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SCA35亚型的点突变及插入缺失突变检测。结果:在430个AD-SCA家系中,发现有25个SCA1家系(5.81%)、27个SCA2家系(5.81%)、267个SCA3/M JD家系(62.09%)、8个SCA6家系(1.86%)、8个SCA7家系(1.86%)、1个SCA12家系(0.23%)、1个SCA17家系(0.23%)和2个SCA35家系(0.47%),91个ADCA家系未明确基因分型(21.16%);在237例散发SCA患者中,发现有6例SCA1患者(2.53%)、9例SCA2患者(3.80%)、23例SCA3/M JD患者(9.70%)和3例SCA6患者(1.27%),196例SCA患者未明确基因分型(82.7%);未发现SCA8,SCA10和DRPLA亚型核苷酸重复突变和SCA5,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和SCA31亚型点突变或插入缺失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CA3/M JD为最常见的SCA亚型,其次为SCA2,SCA1,SCA6和SCA7亚型,SCA12,SCA17和SCA35亚型比较少见,SCA5,SCA8,SCA10,SCA11,SCA13,SCA14,SCA15/16/29,SCA27,SCA31和DRPLA亚型罕见。在AD-CA家系和散发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基因型暂不明的病例,说明SCA的遗传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部分ADCA家系存在其他致病基因的作用,大部分散发SCA患者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核苷酸重复 点突变 基因突变分析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秋幼 梁秀龄 +5 位作者 李洵桦 黄智恒 石铸 任廷文 黄丽 徐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0,145,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SCA12)的分子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家系“健康”个体及44名正常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SCA12基因含...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SCA12)的分子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家系“健康”个体及44名正常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SCA12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利用ABI373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长度,推算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次数。【结果】正常我国南方汉族人群SCA12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2~27。检出1个家系患者1例,症状前患者2例,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异常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为68次。【结论】SCA12比较罕见,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是其致病原因,分子遗传学分析可确证临床诊断和症状前诊断,并可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该例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分子遗传学 诊断 临床表现 动态突变 三核苷酸
下载PDF
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的基因诊断和CAG重复扩增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建强 汪萍 +7 位作者 胡启平 李松峰 舒伟 马军 方玲 华荣 丁晔 袁志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5-610,共6页
为探讨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各种亚型类型特点及分布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片段分析等技术检测分析遗传性共济失调... 为探讨广西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各种亚型类型特点及分布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片段分析等技术检测分析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的SCA1、SCA2、SCA3/MJD、SCA6、SCA7和SCA12(CAG)n突变。在6个SCA家系共检出21例患者和19例症状前患者均为SCA3/MJD突变,CAG重复数分别为59~70次和60~73次。未检测到SCA1、SCA2、SCA6、SCA7和SCA12(CAG)n突变。研究表明,广西地区的SCA病人主要为SCA3/MJD型,患者的CAG重复数低于过去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诊断 CAG重复扩增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静 韩冬梅 +8 位作者 丁丽 薛梅 阎洪敏 王志东 朱玲 郑晓丽 董磊 郭子宽 王恒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1期6666-6670,共5页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1×106/(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38例患者共接受52个疗程治疗,其中27例接受1个疗程治疗,8例接受2个疗程,3例接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5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CARS及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有效患者行走不稳、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1例),腰痛(2例),头痛(1例),发热(2例),均在1-3 d内消失。在中位随访39个月(11-59个月)治疗过程中,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在1-19个月,平均(5.95±4.84)个月。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鞘内注射 863项目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家系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丹 郭洪 +1 位作者 王凯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进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完成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家系成员进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进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完成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家系成员进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的检测。结果该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家系中3名患者均于30岁后逐渐表现为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言语不清等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发现,SCA2和SCA3致病基因的CAG重复数目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家系中3名患者SCA1致病基因出现异常等位基因,CAG扩增次数分别为43、48和51次,另有2名成员GAG重复次数分别为53次和50次,诊断为症状前患者。结论该家系为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AG)动态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Ⅰ型,基因诊断还发现家系中2名症状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动态突变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燕 管阳太 +3 位作者 郑惠民 丁素菊 蒋建明 马丽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型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个SCA家系中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5名家系中未发病成员(家系对照组)及12名非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SCA3、SCA1及SCA7基...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型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个SCA家系中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5名家系中未发病成员(家系对照组)及12名非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SCA3、SCA1及SCA7基因目的片段CAG重复数目进行比较。结果2个家系4代27名成员中共有12例发病,每代均有患者,男女均受累,起病年龄平均32岁,以行走不稳、动作笨拙和言语含糊为突出表现;头颅MRI示小脑、脑干明显萎缩;各组SCA1及SCA7基因CAG检测均在正常范围;SCA3目的片段CAG两对照组重复11~39次,10例患者为65~87次,确诊为SCA3;家系1的Ⅳ2现年8岁,临床无异常表现,CAG重复数目分别为21次和64次,可能是未到发病年龄的症状前患者。结论SCA3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均以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突出表现,CAG重复数目检测可为基因诊断和症状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临床表现 基因诊断
下载PDF
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7型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智恒 徐评议 梁秀龄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 研究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7型 (SCA7)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的 15个家系 2 4例患者、2 0例散发 SCA患者、41名家系“正常人”及 30名非家系健康人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聚... 目的 研究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7型 (SCA7)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的 15个家系 2 4例患者、2 0例散发 SCA患者、41名家系“正常人”及 30名非家系健康人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 SCA7基因内 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突变 ,并利用 ABI373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 DNA测序。结果  2 4例 SCA患者的 SCA7等位基因 CAG重复数目为 9~ 18。正常人 SCA7等位基因 CAG重复数目为 9~ 19。检出 1例散发患者为 SCA7,经基因测序证实 ,其异常等位基因的 CAG重复数目为 6 3。结论  CAG过度扩增是 SCA7的致病原因 ,利用基因突变分析可进行基因诊断 ,提供症状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的依据 ,为基因分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视网膜色素变 三核苷酸重复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晔 郭大文 王德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0,共2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6型(SCA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CA的一种类型,与编码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1A 亚单位(CACNL1A4)基因3'区域三核苷酸CAG重复扩增相关,可见缓慢进展的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德国SCA6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6型(SCA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CA的一种类型,与编码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1A 亚单位(CACNL1A4)基因3'区域三核苷酸CAG重复扩增相关,可见缓慢进展的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德国SCA6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ADCA)家系的13%.近30%SCA6患者误诊为散发性疾病[1].西欧SCA6占ADCA的2%;法国罕见,仅为ADCA的1%;其他国家发病率从10%~30%不等[2].Geschwind等[3]发现SCA6占ADCA的12%,居SCA第2位或第3位.Soong等[4]报道中国台湾Machado-Joseph病(SCA3)最常见,占ADCA的47.3%;其次为SCA6,占ADCA的10.8%.我国大陆尚无报道,台湾发病率类似于日本人,高于白人的5%.SCA6高发区域包括台湾、日本西部Chugoku、德国North Rhine-Westphalia地区[1,4~9].CAG重复扩增形成的谷氨酰胺使P/Q型通道发生功能障碍,表明SCA6为一种通道病[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常染色体显遗传 构音障碍 SCA 罕见 疾病 患者 调和 西欧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家系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平 王颖颖 +1 位作者 蒋超 王利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用PCR技术,对一汉族SCA家系(包括3例患者及3位无症状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SCA1~3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产物直接测序法计数等位基因内CAG... 目的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用PCR技术,对一汉族SCA家系(包括3例患者及3位无症状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SCA1~3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产物直接测序法计数等位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成员SCA1、SCA2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正常范围;3例患者SCA3 CAG重复次数分别为67、68和66次,1位无症状成员为71次。结论该家系为SCA3,基因检测诊断出1例症状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血清NSE与S100B浓度的测定(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洁 雷立芳 +4 位作者 师玉婷 王俊岭 江泓 沈璐 唐北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4-510,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SCA3/MJ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作为神经元损伤/缺失和神经胶质增生的生化标志及其意义。方法:对102例SCA3/MJD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Machado-Joseph病(SCA3/MJ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作为神经元损伤/缺失和神经胶质增生的生化标志及其意义。方法:对102例SCA3/MJD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NSE和S100B浓度的测定,分析其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及其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CAG重复次数、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评分、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AR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SCA3/MJD患者组血清NSE和S100B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6.95±2.83)ng/mL与(4.83±1.70)ng/mL,P<0.05;(0.07±0.06)ng/mL与(0.05±0.02)ng/mL,P<0.05]。在SCA3/MJD患者组中,血清NSE浓度分别与年龄、病程、ICARS评分、SARA评分呈正相关;而血清S100B浓度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ICARS评分、SARA评分无相关。CAG重复次数与不同年龄组的SCA3/MJD患者的血清NSE浓度、血清S100B浓度并无相关。结论:血清NSE可能作为的一种监测SCA3/MJD患者病程进展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而血清S100B仅可能作为一种显示SCA3/MJD患者脑损伤的潜在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MACHADO-JOSEPH病 生化标志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秋幼 李洵桦 梁秀龄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研究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6型 (SCA6 )的基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的 36个家系 4 3例患者及 38例散发患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SCA6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 ,并对异常等... 目的 研究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6型 (SCA6 )的基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的 36个家系 4 3例患者及 38例散发患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SCA6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 ,并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 ,计算CAG重复次数 ;对 2例SCA6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的SCA6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 10~ 13。本组检出家族性患者 1例 ,散发患者 1例 ,其异常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分别为 2 5、2 4。患者临床基本特征为缓慢进展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眼震、构音障碍。结论 致病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是SCA6的确诊依据。SCA6的临床表现与其他SCA亚型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重复 动态突变 多聚谷氨酰胺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多系统萎缩小脑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静 薛梅 +6 位作者 朱玲 丁丽 阎洪敏 王志东 韩冬梅 郭子宽 王恒湘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及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14例SCA及1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鞘内注射治疗,每次1×106 cells/kg,1次/周,4次为...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及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14例SCA及1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鞘内注射治疗,每次1×106 cells/kg,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其中3例SCA患者接受2个疗程,余均接受1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CARS及ADL明显降低(P<0.01)。除1例SCA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均有效,表现为行走和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4例)、腰痛(2例)、头痛(1例),但均在1~3 d内自行消失。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SCA及MSA-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多系统萎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