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环境调控的脊髓损伤修复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羽 窦荣声 +2 位作者 闫浩 杨森 王炳武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44-448,454,共6页
脊髓损伤(spine cord injury,SCI)后,损伤部位会发生出血、炎症和瘢痕形成,脊髓微环境平衡遭到破坏,微环境中有益因子下调,有害因子上调,这些失衡不仅严重损害了神经再生,而且对脊髓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促进再生,研究者们最近开... 脊髓损伤(spine cord injury,SCI)后,损伤部位会发生出血、炎症和瘢痕形成,脊髓微环境平衡遭到破坏,微环境中有益因子下调,有害因子上调,这些失衡不仅严重损害了神经再生,而且对脊髓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促进再生,研究者们最近开始关注SCI产生的复杂微环境的调控策略。因此,重建合适的微环境可能是修复脊髓损伤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近年来利用不同策略调节SCI产生的不同微环境以促进SCI修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SCI的研究提供相应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环境 失衡
下载PDF
丹参酮IIA治疗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
2
作者 刘春花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10-1615,共6页
丹参酮IIA,也称为TanIIA,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产物能够影响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中,TanIIA有时作为辅酶参与,有时则可能促进或干扰这些反应过程,从而展现出多样的药理特性。尽管在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丹参酮IIA,也称为TanIIA,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产物能够影响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中,TanIIA有时作为辅酶参与,有时则可能促进或干扰这些反应过程,从而展现出多样的药理特性。尽管在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TanIIA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测TanIIA可能通过多种药理途径,包括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以及保护血管,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存活和修复。Tanshinone IIA, also known as TanIIA, plays multiple roles in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living organisms, and its products can affect a variety of biochemical reactions. In these reactions, TanIIA is sometimes involved as a coenzyme, and sometimes it may facilitate or interfere with these reaction processes, thus exhibiting divers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lthough TanIIA has shown som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such as spinal cord injury, its specific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we speculate that TanIIA may promote the survival and repair of nerve cell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rough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pathway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apoptosis, and vascular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机制
下载PDF
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表征分析及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杨鹏 杨晓慧 +2 位作者 劳克诚 戴世友 范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5-1511,共7页
背景:基于医工结合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将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单体负载于组织工程材料构建新型复合材料在损伤局部递送药物,是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目的:观察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修复大鼠脊... 背景:基于医工结合理念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将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单体负载于组织工程材料构建新型复合材料在损伤局部递送药物,是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目的:观察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制备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表征其微观结构、电导率、流变性、溶胀率及体外缓释性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水凝胶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向脊髓损伤区域注射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造模前及造模后1,7,14,21,28 d,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造模后28 d取损伤处脊髓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呈现出三维微米尺度的多孔网络结构,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孔径约为100μm;该水凝胶的电导率为7.66 S/m、溶胀率为3764.42%,具备一定的力学稳定性能,同时具有可注射性;体外缓释实验显示,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可持续释放川芎嗪达800 h以上,且随着时间延长,药物累计释放量呈上升趋势。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导电水凝胶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水凝胶组造模后14,21,28 d的后肢运动功能优于模型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出现空洞,残端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水凝胶组脊髓损伤区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损伤区域空洞面积缩小,交接区出现神经元细胞,组织排列较为整齐。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水凝胶组大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神经元核抗原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③结果显示,携川芎嗪超分子导电水凝胶可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可注射导电水凝胶 炎症 组织工程支架
下载PDF
铁死亡参与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贾鸿飞 邢晓辉 +1 位作者 肖以磊 李学元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72-476,共5页
脊髓损伤(SCI)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其严重的致残率,极大地影响了病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SCI尚无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一种... 脊髓损伤(SCI)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其严重的致残率,极大地影响了病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SCI尚无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肾损伤和血液疾病等多种疾病中。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铁死亡参与SCI后功能恢复的神经元修复,但其参与机制尚未被系统阐述。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机制、铁死亡及其抑制剂促进SCI恢复的关键分子机制,为治疗SCI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铁死亡 神经修复 脂质氧化 抑制剂
下载PDF
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科学依据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晓萌 张芝兰 +4 位作者 尚文雅 黄靖 韦慧麟 李冰 任亚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111-4121,共11页
背景:脊髓损伤是由创伤性或非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损伤节段以下严重功能障碍。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被认为在调控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抑制胶质瘢痕的过度增生以及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目的:综... 背景:脊髓损伤是由创伤性或非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损伤节段以下严重功能障碍。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被认为在调控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抑制胶质瘢痕的过度增生以及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目的:综述并讨论针刺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疗法在抑制脊髓损伤诱导的继发性损伤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深入探讨其治疗脊髓损伤的科学依据。方法:以“脊髓损伤,针刺,神经干细胞,SDF-1α/CXCR4轴”为中文检索词,以“Spinal cord injury,acupuncture,neural stem cells,SDF-1α/CXCR4 axis”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Elsevier、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最终纳入96篇文献,汇总分析了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一联合疗法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的相关机制。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轴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信号传导机制不仅影响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更是决定干细胞归巢至损伤部位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该轴线的调控,对于提升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②针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伤调控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它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微循环、减少神经胶质瘢痕形成以及对抗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有效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③针刺还能够影响SDF-1α/CXCR4轴的表达与功能,从而增强神经干细胞的归巢和存活能力,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④结合针刺与干细胞移植的疗法,是一种创新且较好的脊髓损伤治疗策略,适用于修复神经环路,它结合了传统中医的智慧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优势,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目前这种联合疗法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⑤综合而言,针刺及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仍需深入研究和优化治疗方案。未来,期待通过更多的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这一疗法的疗效机制和最佳适应证,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希望和更高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继发性损伤 神经再生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 协同机制
下载PDF
温肾通督方促进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6
作者 赵瑞华 陈思娴 +6 位作者 郭杨 石磊 吴承杰 吴毛 杨光露 张昊恒 马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8-1126,共9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温肾通督方可通过抑制脾脏B细胞焦亡、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吞噬髓鞘碎片、影响小胶质细胞迁移和浸润、促进受损神经元恢复、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等促进脊髓损伤恢复,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温肾通督方对脊...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温肾通督方可通过抑制脾脏B细胞焦亡、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吞噬髓鞘碎片、影响小胶质细胞迁移和浸润、促进受损神经元恢复、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等促进脊髓损伤恢复,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温肾通督方对脊髓损伤小鼠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36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肾通督方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温肾通督方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小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第1天,温肾通督方组灌胃给予温肾通督方,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给药期间,通过BMS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运动功能;造模后第7,28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法检测脊髓组织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TREM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TREM2、PI3K、p-PI3K、Akt、p-Akt、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BMS评分和斜板实验结果表明,脊髓损伤造模后小鼠后肢运动功能下降,而经过温肾通督方治疗后,脊髓损伤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提升。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肾通督方小鼠脊髓组织病理结构明显改善,表现为背侧白质和神经元萎缩程度、细胞质空泡化降低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等。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IBA1、TREM2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温肾通督方组IBA1、TREM2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28天,模型组TREM2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温肾通督方组小鼠脊髓组织中的TREM2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造模后第7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REM2、Akt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降低(P<0.05),p-Akt、Bax蛋白表达及p-Akt/Akt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督方组TREM2、PI3K、p-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及p-PI3K/PI3K、p-Akt/Ak、Bcl2/Bax比值升高(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造模后第2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REM2、PI3K、p-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督方组TREM2、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温肾通督方可能通过上调小胶质细胞TREM2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而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温肾通督方 小胶质细胞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宛俞 程乐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90-3096,共7页
背景: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损伤最初由机械性创伤造成,随后引起继发性损伤,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胶质瘢痕。目的:归纳总结脊髓损伤的病理进程和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 背景: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损伤最初由机械性创伤造成,随后引起继发性损伤,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胶质瘢痕。目的:归纳总结脊髓损伤的病理进程和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stem cells,pathophysiology,clinical trial,primary injury,secondary injury”,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9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分为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和内源性干细胞移植,将治疗脊髓损伤的外源性干细胞移植策略分为4种,分别是将干细胞注射到损伤部位、负载干细胞的生物材料移植、胚胎组织移植、工程神经网络组织或脊髓样组织的移植;②与单一的治疗方式相比,联合治疗可更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③调控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磁刺激、电刺激、振荡电场刺激、过表达转录因子、康复治疗等可与干细胞移植进行联合治疗,从而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胶质瘢痕 干细胞移植 生物材料 间充质干细胞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原位递送槲皮素的PECT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8
作者 孙明明 张双悦 +3 位作者 王秋颖 荆瀛黎 白帆 于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7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负载槲皮素(quercetin,QR)的含环醚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T)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负载QR且37℃条件下自动成胶的温敏水凝胶(QR-polycaprolactone-polyglyco... 目的:探讨负载槲皮素(quercetin,QR)的含环醚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T)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负载QR且37℃条件下自动成胶的温敏水凝胶(QR-polycaprolactone-polyglycol triblock,QR-PECT);表征水凝胶的温敏及流变特性;通过CCK-8实验评价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通过1,1-二苯基-2-吡啶并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来评估水凝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评价水凝胶清除细胞内ROS的能力;制备大鼠SCI全切模型,分为Sham组、SCI组、QR治疗组及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应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应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迁移浸润情况,通过HE染色评价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QR-PECT聚合物在37℃条件下形成水凝胶,并持续释放QR;CCK-8实验定量结果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与SCI组的细胞活力相当;DPPH清除实验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的DPPH清除率达到60%,与QR治疗组相当;通过测量HT22细胞内的ROS荧光值,发现QR-PECT水凝胶治疗组的HT22细胞内荧光强度显著降低;SCI后8周,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尼氏染色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存在大量神经元浸润,HE染色结果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心、肝、脾、肺、肾与正常大鼠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QR-PECT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性,并能够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元的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槲皮素 QR-PECT水凝胶 氧化性
下载PDF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欣童 彭清华 +1 位作者 刘怀存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1-377,共7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常见于坠落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可造成机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在损伤的脊髓微环境中具有促进生长锥塌陷、抑制轴突再生的作用,是造...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常见于坠落伤、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可造成机体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在损伤的脊髓微环境中具有促进生长锥塌陷、抑制轴突再生的作用,是造成脊髓损伤难以修复的主要原因。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类蛋白,如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及其受体蛋白如Nogo-A/Nogo-66受体1(NgR1)、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irB)、鞘氨醇-1-磷酸受体(S1PR2),均是脊髓微环境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可通过影响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信号通路抑制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虽然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还不清楚,但调节髓鞘相关抑制因子类蛋白及下游信号通路是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治疗途径之一。我们通过本文对近年来MAI类蛋白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可探究的新靶点,并为脊髓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修复 轴突损伤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
下载PDF
水凝胶修复脊髓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溢珂 任亚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96,共12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病情重、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所导致的严重的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SCI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药物不能通过血脊髓屏障直接输送到SCI部位,...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病情重、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所导致的严重的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SCI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由于药物不能通过血脊髓屏障直接输送到SCI部位,且SCI后的局部微环境不利于植入干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增殖,使SC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不令人满意。水凝胶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可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作为装载干细胞或药物的递送系统,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控制其释放,也可以作为生物支架,支持和引导轴突再生,有效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水凝胶的分类及功能特性,并进一步讨论了水凝胶在SCI修复中的改善脊髓损伤的抑制性微环境、促进神经再生、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血脊髓屏障修复等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凝胶治疗SCI的临床应用及未来脊髓再生策略的探索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凝胶 作用机制 微环境 神经再生
下载PDF
3D打印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孔玥莹 王艺霖 +2 位作者 赵宏 谭思杰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0-483,共4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一种会引起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脊髓作为其他周围神经的中继站,在全身感觉运动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脊髓损伤会引起肌张力异常,致使膀胱、肾脏、肠道等诸多器官出现不同...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是一种会引起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脊髓作为其他周围神经的中继站,在全身感觉运动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脊髓损伤会引起肌张力异常,致使膀胱、肾脏、肠道等诸多器官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甚至会引发心脏和呼吸功能障碍,严重者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瘫痪[2,3]。据统计,我国因各种意外事故造成SCI的患者已超过200万人,且每年仍持续新增10~14万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3D打印 仿生支架 神经组织再生
下载PDF
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符禹玄 陈君 +3 位作者 赵富生 李媛媛 张可心 武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 目的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43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SCI模型组(n=10)、BMSCs组(n=10)与NRG1-BMSCs组(n=13)。建立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后,原位移植BMSCs和NRG1-BMSCs。移植第1、7、14、21、28天,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第7天,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迁移及分布情况;移植第28天,采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X-box结合蛋白1(XBP1)、C/EBP同源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4(ATF4)、ATF6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转染NRG1基因。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NRG1-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MSCs,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NRG1-BMSCs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MSCs(P<0.05)。移植第21、28天,NRG1-BMSCs组BBB评分及斜板倾斜角度均高于SCI模型组和BMSCs组(P<0.05),但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移植第28天,与SCI模型组和BMSCs组比较,NRG1-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核固缩减少,尼氏体密度增加,XBP1、CHOP、ATF4、ATF6、GRP78、Bax蛋白表达水平及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移植NRG1基因修饰的BMSCs能够减轻SCI,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MSCs增殖活性、抑制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横切损伤 神经调节蛋白1 骨髓基质干细胞 内质网应激 凋亡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彬 陶广义 +2 位作者 杨顺 许俊杰 黄俊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背景:近年来人工智能逐渐兴起,在多方面应用于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对临床治疗也有诸多积极影响。目的:研究人工智能在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不足,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背景:近年来人工智能逐渐兴起,在多方面应用于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对临床治疗也有诸多积极影响。目的:研究人工智能在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不足,为今后研究工作提供建议。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3年收录的人工智能在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和VOSviewer 1.6.19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一般文献学分析、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期刊双图叠加及关键词聚类等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1713篇文章,此领域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Kadone Hideki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ARCH PHYS MED REHAB》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②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显示,去除与检索词相近的关键词后,主要关键词被分为3个主要集群:外骨骼与运动康复(为最大核心热点)、机器学习和神经可塑性、机器人和康复训练。③关键词爆发分析显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在过去5年中已成为突发术语。④文献共被引和高被引文献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在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热点集中于动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步态(gait)、神经电刺激(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皮质内脑机接口(intracortica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IBCI)、机器人(robot)、高分子生物材料(polymer biomaterials)及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等内容。⑤人工智能在脊髓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该领域的关注点从外骨骼、电刺激等单一的治疗手段,逐渐向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等方向转变。⑥该领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数据缺失或不平衡的后果、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低以及伦理问题(如隐私、研究透明度和临床可靠性等),未来的研究应该解决数据收集的问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数据集来建立有效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时该领域的基因组学等机制研究十分薄弱,未来可利用类脑芯片等多种机器学习技术,运用基因编辑治疗及单细胞空间转录组等方法,进行再生相关基因上调和轴突生长结构蛋白产生等基础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 机器外骨骼 脑机接口 神经电刺激 脑皮质重组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4
作者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色依达·依马木玉山 +3 位作者 库提鲁克·守克尔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文天林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522-1534,共13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我们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TS =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OR TS = (“Me...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我们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TS =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OR TS =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4年01月01日到2024年04月30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随后,我们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VOS viewer,从文献的发表数量、作者、所属国家、机构、关键词、以及热门研究主题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广泛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计获取了1193篇相关文献。这些文献是由来自70个国家的6565名合作作者撰写的,他们分布在1520个不同的研究机构中。这些合作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424个不同期刊上,并引用59,798篇文献。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文献的年度发表量、国家分布、发表量前十的作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篇文章,以及发表量前十的机构,以更全面地了解最近十年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结论:近10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发表数量和被引次数呈总体上升趋势。这反映出该领域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对其关注程度逐渐增加。尽管在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但这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已成为当今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脊髓损伤治疗修复中拥有巨大的潜力,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机会,同时也为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脊髓修复 功能恢复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载FGF10的多孔明胶微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修复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顾运涛 齐昊 +3 位作者 杨益 胡天琼 温广宇 戢楠楠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载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的多孔明胶微球(GMSs)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220~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FGF10组、FGF10-GMSs组,每组各5只。假手术组只咬除T_(9)~T_(10)棘突及椎... 目的探讨载成纤维生长因子10(FGF10)的多孔明胶微球(GMSs)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220~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FGF10组、FGF10-GMSs组,每组各5只。假手术组只咬除T_(9)~T_(10)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组织,不造成脊髓损伤。其余3组造成脊髓损伤后,用Hamilton微量注射器向FGF10组大鼠的损伤注入20μL FGF10,向FGF10-GMSs组大鼠的损伤处注射20μL FGF10负载的多孔明胶微球,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收集大鼠胸椎(T_(9)~T_(10))脊髓组织,分别采用离体释放试验评估FGF10-GMSs的持续释放。使用大鼠脊髓损伤评分(BBB评分)和斜坡测试评估FGF10-GMSs对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使用HE、Nissl染色、TUNEL试验及Western blot评估FGF10-GMSs的治疗效果。结果离体释放实验结果显示,普通明胶微球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FGF10,多孔明胶微球持续而缓慢地释放FGF10,未在初始48 h内观察到显著的爆发释放模式。BBB评分结果显示,与脊髓损伤组(5分)相比,第21天FGF10-GMSs组(12分)和FGF10组(9分)的大鼠均表现出良好的运动功能恢复(P<0.05),斜坡测试结果与BBB评分结果一致,FGF10组和FGF10-GMSs组均获得了明显的行为改变。HE、Nissl染色结果显示FGF10-GMSs组内的坏死、核崩解和浸润性多核白细胞数量较少,在脊髓腔内坏死组织的比例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FGF10-GMSs组中的细胞凋亡抑制程度比FGF10组中更加明显。TUNEL试验也产生类似的结果,相比FGF10组和脊髓损伤组,FGF10-GMSs组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FGF10-GMSs通过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保护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的作用,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提高脊髓损伤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FGF10 多孔明胶微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跑台训练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16
作者 陈婵娟 上官泽宇 +2 位作者 李琦哲 谭伟 李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76-3982,共7页
背景:跑台训练是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神经发生,但是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脊髓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小鼠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取雌性C5... 背景:跑台训练是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促进神经发生,但是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脊髓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分析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小鼠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取雌性C57BL/6J小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及低、中、高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脊髓损伤组及低、中、高强度运动组利用钳夹法构建T10节段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第7天,低、中、高强度运动组分别进行对应强度的跑台训练,3次/d,10 min/次,每周训练6次,连续训练28 d。跑台训练后3,7,14,21,28 d,采用BMS评分评估小鼠后肢运动功能;跑台训练后28 d,获取损伤区域脊髓组织,检测细胞激活标志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静止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增殖标志物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各组小鼠BMS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跑台训练时间的延长,脊髓损伤小鼠BMS评分逐渐升高,中强度运动组小鼠跑台训练后14,21 d的BMS评分高于脊髓损伤组及低、高强度运动组(P<0.05),中、高强度运动组小鼠跑台训练后28 d的BMS评分高于脊髓损伤组、低强度运动组(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脊髓损伤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EdU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脊髓损伤组比较,低、中、高强度运动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EdU阳性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并且中强度运动组最高。与对照组比较,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脊髓损伤组比较,低、中、高强度运动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0.05),并且中强度运动组最低。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脊髓损伤组小鼠损伤区域形成大片空洞,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后脊髓损伤小鼠损伤区域空洞减小,并且中强度运动组减小最明显。④结果表明,低、中、高强度的跑台训练可通过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中强度运动训练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跑台训练 脊髓神经干细胞 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运动训练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障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宁华 顾新 +15 位作者 周谋望 谢欲晓 潘钰 黄真 公维军 王启宁 王荣丽 李雪迎 刘若琳 江山 刘小燮 甄巧霞 周志浩 施杰洪 刘芷忻 郭兴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 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与工程学及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组反复讨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做出了临床推荐,旨在为轮椅依赖的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康复诊疗与智能化辅具决策相结合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躯干控制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GFAP/STAT3通路探讨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
18
作者 马玲 吴超 姜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EA)改善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EA组和EA+激动剂组,每组10只。Allen’s改良式重物坠落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EA组在大鼠背部SCI处上下两端T7~9的椎体旁夹脊...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EA)改善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EA组和EA+激动剂组,每组10只。Allen’s改良式重物坠落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EA组在大鼠背部SCI处上下两端T7~9的椎体旁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和斜坡实验评价大鼠的运动能力,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组织中GFAP、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STAT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EA组的BBB得分高于SCI组(P<0.01)。斜坡实验中EA组的角度小于sham组(P<0.001)。EA组较SCI组角度略大(P<0.01)。与sham组比较,SCI组GFAP阳性表达,p-STAT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P<0.01)。EA组则出现相反趋势。然而,给予STAT3激活剂干预后,EA对SCI治疗作用被逆转(P<0.05)。结论EA可减少SCI大鼠脊髓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CI大鼠运动和平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STAT3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 GFAP/STAT3 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成年小鼠脊髓损伤后跑步机训练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α促进髓鞘修复
19
作者 杜一星(编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体育锻炼对脊髓损伤(SCI)后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表现的有效性。然而,跑步机训练对SCI后髓鞘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探讨了跑步机训练对小鼠胸T10挫伤模型中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体育锻炼对脊髓损伤(SCI)后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表现的有效性。然而,跑步机训练对SCI后髓鞘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探讨了跑步机训练对小鼠胸T10挫伤模型中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 α(PGC1α)介导的髓鞘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对SCI的小鼠进行为期4周的跑步机训练计划。采用免疫荧光、RNA荧光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生成相关蛋白和PGC1α的表达水平。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髓鞘结构。Basso Mouse Scale(BMS)和CatWalk自动步态分析系统用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估,并检查了运动诱发电位(MEP)。此外,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少突胶质细胞(OLs)中PGC1α敲低被用来进一步揭示PGC1α在运动诱导的髓鞘再生中的作用。我们发现SCI之后跑步机训练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增殖,促进少突胶质细胞(OL)成熟,并增加髓鞘相关蛋白和髓鞘厚度,从而促进髓鞘修复和后肢功能表现以及神经传导的速度和幅度的改善。此外,通过AAV下调PGC1α减弱了跑步机训练的这些积极作用。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跑步机训练通过上调PGC1α来增强髓鞘再生和功能恢复,这为理解体育锻炼对髓鞘修复的作用向前迈出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1α 运动功能 髓鞘修复 脊髓损伤 跑步机训练
下载PDF
小檗碱经由JAK2/STAT3通路抑制炎症修复脊髓损伤
20
作者 张雷 胡峪 +1 位作者 高爽 田鹤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3,31,共6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脊髓损伤小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采用BMS评分法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应用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神经元数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6、TNF-α、IL-1β和IL-10蛋白含...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脊髓损伤小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脊髓损伤小鼠模型,采用BMS评分法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应用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神经元数量;通过ELISA方法检测IL-6、TNF-α、IL-1β和IL-10蛋白含量;应用qRT-PCR技术检测TNF-α、IL-6、TGF-β1和Arg-1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JAK2、JAK2和P-STAT3、STAT3蛋白含量。结果小檗碱改善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增加神经元数量,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小檗碱减少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增加Arg-1 mRNA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论小檗碱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增加神经元存活,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脊髓损伤 JAK2/STAT3信号通路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