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宇 管力 郭世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144-4146,共3页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损伤程度适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技术及方法学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承德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完成。选取3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30~260g,纵行切开大鼠背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棘突旁肌肉,切除T7棘...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损伤程度适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技术及方法学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承德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完成。选取3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30~260g,纵行切开大鼠背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棘突旁肌肉,切除T7棘突及椎板,暴露脊髓硬膜。根据打击物(重10g)调节高度的不同将30只大鼠分为3mm高度组、5mm高度组、8mm高度组,每组10只。高度使重物自然下落,打击T7段脊髓,迅速移开打击重物及打击头,逐层缝合伤口,喂养8周后行病理学检查。选取通过脊髓最大径的切片在低倍镜下进行显微摄影,照片上侧量并计算空洞或瘢痕的最大直径与同水平脊髓直径的比例。结果:纳入大鼠30只,死亡5只,存活率83.3%;其中3mm高度组死亡1只,5mm高度组死亡1只,8mm高度组死亡3只。3mm高度组3例标本镜下可见损伤段脊髓中有不规则的空腔,6例标本于脊髓内形成不规则瘢痕,损伤部位瘢痕最大直径与同水平脊髓直径比例为(10.0±5.2)%;5mm高度组9例镜下均可见损伤段脊髓中有一个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空腔,损伤部位瘢痕最大直径与同水平脊髓直径比例为(46.0±3.8)%;8mm高度组存活的7例镜下均可见损伤段脊髓全部中断,形成瘢痕与硬膜外组织分界不清。结论:5mm高度组存活的大鼠的脊髓均产生位于脊髓中央部或近中央部的空洞,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较恒定,是较为理想的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移植
下载PDF
肽-DNA纳米颗粒用于HIF-1αΔODD转染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勇涛 袁勇 +1 位作者 赵迁浩 赵宁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为了探讨肽-DNA纳米颗粒技术用于转染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克隆得到氧浓度非敏感性的HIF-1α突变体基因(HIF-1αΔODD)并构建其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HIF-1αΔODD)的基础上,构建用于转染动物模型的肽-DNA纳米颗粒,将... 为了探讨肽-DNA纳米颗粒技术用于转染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克隆得到氧浓度非敏感性的HIF-1α突变体基因(HIF-1αΔODD)并构建其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EGFPC1-HIF-1αΔODD)的基础上,构建用于转染动物模型的肽-DNA纳米颗粒,将其转染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用组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内/外源性HIF-1α在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外源性HIF-1α在实验组脊髓组织中正确表达,说明构建的pEGFPC1-HIF-1αΔODD的肽-DNA纳米颗粒成功转染了稳定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肽-DNA纳米颗粒技术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动物模型的分子干预研究的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DNA纳米颗粒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转染 HIF-1Α
原文传递
不同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伟 段红梅 +2 位作者 饶家声 赵璨 杨朝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20-7925,共6页
背景:在脊髓全断模型中有切割伤模型、切除伤模型,为了更好地选择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全断动物模型,有必要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及探讨。目的:分析不同脊髓损伤模型的行为学及病理变化,选择适用于再生研究及治疗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背景:在脊髓全断模型中有切割伤模型、切除伤模型,为了更好地选择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全断动物模型,有必要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及探讨。目的:分析不同脊髓损伤模型的行为学及病理变化,选择适用于再生研究及治疗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制作切割型脊髓损伤模型与切除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2,4,8,10,20,30,50周内进行后肢行为学BBB评分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区残余纤维情况;术后4,10,26,52周分别在大鼠脑皮质运动区与颈髓注射BDA-FITC示踪剂,观察损伤区残余纤维的连续性。结果与结论:切割脊髓损伤模型组大鼠术后2-50周双后肢的BBB得分明显高于切除脊髓损伤模型组(P<0.05);切割脊髓损伤模型组在损伤区残存大量组织和神经丝、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纤维,而切除脊髓损伤模型几乎没有残存纤维;不论是切割脊髓损伤模型还是切除脊髓损伤模型,皮质脊髓束均不能通过损伤区,终止于损伤区的头端;在切割脊髓损伤模型中,脊髓固有束重新进入尾侧端的宿主脊髓组织中,而在切除脊髓损伤模型中脊髓固有束终止于损伤区的头端。表明切除脊髓损伤模型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后再生效果及治疗手段或药物的筛选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动物 神经元示踪剂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病理变化 功能恢复 神经示踪
下载PDF
亚低温条件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再生微环境及运动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建军 史焕昌 +1 位作者 杨卫山 王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4316-4321,共6页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全身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也相继开展。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亚低温对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探索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全身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也相继开展。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亚低温对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探索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7只大鼠中随机取2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9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剔除剔除模型失败3只及模型制作后死亡4只大鼠后,随机等分为脊髓损伤组和亚低温组,各20只。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大鼠置于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保持在(37.0±0.5)℃,维持72 h。亚低温组大鼠置于冰毯机上,使其肛温保持在(34.0±0.5)℃,维持72 h,室温下自然复温。结果与结论:与脊髓损伤组相比,亚低温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凋亡指数降低,水通道蛋白4/9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恢复,运动功能评分在增加。说明亚低温治疗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降低水通道蛋白4/9 mR 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低温 细胞凋亡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亚低温 运动功能 水通道蛋白4 水通道蛋白9 电生理
下载PDF
电刺激脊髓损伤模型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 被引量:5
5
作者 闫鹏 郑伟东 +2 位作者 谭云冰 邓小明 杨小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32-7937,共6页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通过不同频率电刺激阴部神经及其分支会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从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基于此,能否通过电刺激阴部神经分支来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呢?目的:探讨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可行性。...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通过不同频率电刺激阴部神经及其分支会抑制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从而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基于此,能否通过电刺激阴部神经分支来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呢?目的:探讨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内压可行性。方法:选择成年雌性兔10只,在T_9-T_(10)水平横断脊髓,饲养4周后开始进行实验,电刺激采用一对钩状电极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在膀胱内插入双腔球囊导管注入生理盐水,测量膀胱内压力。结果与结论:当膀胱灌注量高于排尿容积阈值时,以低于10 Hz的频率电刺激肛周,会显著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当膀胱灌注量低于排尿容积阈值时,刺激频率在20-50 Hz时,会引起膀胱收缩。最佳抑制刺激(6 Hz)能显著增加膀胱容积(30±10)%,最佳的兴奋刺激(25 Hz)能引起大幅度(超过25 cm H_2O即24.5 k Pa)、长时间(20 s)的膀胱收缩。结果表明电刺激脊髓损伤兔肛周皮肤可以有效调控神经源性膀胱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原性 膀胱 过度活动性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内压 肛周皮肤
下载PDF
光化学栓塞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浚宁 高俊玮 +4 位作者 侯博儒 任海军 刘吉星 陈四化 严贵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51-7957,共7页
背景:实验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以及研究开发新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工具,光化学栓塞法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有针对性的控制梗死灶的位置以及大小,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理... 背景:实验性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以及研究开发新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工具,光化学栓塞法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可有针对性的控制梗死灶的位置以及大小,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良好选择。目的:建立光化学栓塞法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对比不同性别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后梗死体积以及行为学表现的异同。方法:62只昆明小鼠依据检测内容分为病理学检测6只、梗死体积测试16只和行为学测试40只。其中病理学检测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3只;梗死体积测试小鼠分为雌性模型组和雄性模型组,各8只;行为学测试小鼠分为雌性模型组、雌性假手术组、雄性模型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含雌性模型组和雄性模型组)小鼠采用光化学栓塞法制备局部缺血性卒中模型,假手术组(含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小鼠不注射孟加拉玫瑰红染料。结果与结论:尼氏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梗死中心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空泡样病理改变,Fluoro-Jade C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梗死中心中出现变性神经元,且雌性小鼠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雄性小鼠,模型组小鼠行为运动功能受损程度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小鼠,其中雌性小鼠运动功能受损程度小于雄性小鼠。表明光化学栓塞法可以成功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且相同条件下缺血性脑卒中对于雄性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光化学 性别因素 行为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光化学法 缺血性脑卒中 动物模型 尼氏染色 FLUORO-JADE C染色 行为学 疲劳转棒 前肢抓力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建立放射性脑损伤兔模型及磁共振参数选择 被引量:6
7
作者 郎晓燕 邵国良 +2 位作者 孙晶晶 石磊 范林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4299-4303,共5页
背景:放射性脑损伤是近些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动物实验研究,国内外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尚无统一扫描参数,文章通过行家兔颅脑磁共振成像,确定磁共振扫描各序列参数。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 背景:放射性脑损伤是近些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动物实验研究,国内外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尚无统一扫描参数,文章通过行家兔颅脑磁共振成像,确定磁共振扫描各序列参数。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利用LOOP7线圈获取兔颅脑磁共振(MR)图像,为深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早期磁共振诊断提供基础。方法:使用LOOP7线圈分别行T2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多次扫描,确定每个序列的最佳扫描参数。建立放射性脑损伤兔模型,于右半脑分别接受40,80,120 Gy的6 MV X射线单次大剂量照射,观察实验兔的日常表现和动态的颅脑磁共振征象,当磁共振检测出现异常或随访20周后取脑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40 Gy组仅1例发生硬膜下出血,其他未见异常;80 Gy组T2WI均可见异常信号,病理证实为散在神经元变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120 Gy组磁共振检查均可见随时间逐渐扩大的异常信号影,病理证实为放射性脑病。结果证实,通过放射治疗系统制定放疗计划,制作放射性脑损伤兔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过程,且该模型能适用于临床常规LOOP7线圈的磁共振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损伤 动物模型 核磁共振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蛋白激酶C-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延庆 方琦 +4 位作者 廖壮槟 林亨 黄梓雄 梁远生 许成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26-7931,共6页
背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 背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脑保护性治疗的目标。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及灯盏花素组(n=20)。模型组及灯盏花素组采用落体撞击制备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切开头皮打开骨窗后即缝合。灯盏花素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灯盏花素0.4 m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腹腔注射0.4 mL/(kg·d)生理盐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在24 h到达高峰;灯盏花素能明显减少创伤性脑损伤后蛋白激酶C-γ蛋白表达(P<0.05)。结果说明灯盏花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蛋白激酶C 同工酶类 模型 动物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灯盏花素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蛋白激酶C-γ 脑保护作用 同工酶 抑制剂 兴奋毒性氨基酸
下载PDF
建立脊髓横断模型大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昕 周宾宾 +2 位作者 李波霖 杨程程 张鸿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553-6560,共8页
背景:建立一种成功率较高、安全可靠的标准脊髓横断模型是研究脊髓修复的前提条件。目的:评价大鼠脊髓横断模型制备的价值及椎板切除对脊髓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 ed)、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 背景:建立一种成功率较高、安全可靠的标准脊髓横断模型是研究脊髓修复的前提条件。目的:评价大鼠脊髓横断模型制备的价值及椎板切除对脊髓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 ed)、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中所用关于大鼠脊髓横断模型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11篇随机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英文2篇,中文9篇),共394只大鼠纳入研究,脊髓半横断组与椎板切除组1-6周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4周内电生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12.86,95%CI-16.10至-9.62,P<0.01)、(WMD=15.36,95%CI 11.36-19.36,P<0.01),半横断组6周后BB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MD=-10.28;95%CI-24.20-3.64;P=0.15);脊髓全横断组与椎板切除组1-6周内BBB评分、4周内电生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18.83,95%CI-20.64至-17.01,P<0.01)、(WMD=-11.21,95%CI-16.35至-6.08,P<0.01)。椎板切除组与正常组4周内BBB评分与电生理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MD=-0.00,95%CI-0.01-0.01,P=1)、(WMD=0.43,95%CI-0.35-1.21,P=0.28);大鼠脊髓横断组和椎板切除组死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D=0.05,95%CI-0.03-0.13;P=0.26)。说明脊髓横断法是一种稳定性好、可复制性强、存活率高的脊髓损伤研究模型,但其横断的准确性、术后护理及对照组的设立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Meta分析 大鼠 电生理 椎板切除 死亡数 BBB评分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相关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宁 李晓欧 巴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02-7907,共6页
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 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实,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模型 动物 脑缺血 细胞凋亡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缺血再灌注 远隔缺血后处理 炎性 大鼠 损伤 神经功能 梗死面积 含水量 凋亡
下载PDF
新疆阿魏干预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及脊髓Fos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异飞 胡炜 +1 位作者 李磊 刘岩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85-6491,共7页
背景:新疆阿魏主要由挥发油、树脂和树胶组成,具有抗炎、抗过敏及解痉镇痛作用。但其镇痛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新疆阿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热痛及机械痛及脊髓Fos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制备慢性坐... 背景:新疆阿魏主要由挥发油、树脂和树胶组成,具有抗炎、抗过敏及解痉镇痛作用。但其镇痛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新疆阿魏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热痛及机械痛及脊髓Fos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制备慢性坐骨神经松结扎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阿魏0.075,0.15,0.30 g/kg,赛来昔布和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在术前1 d及术后1,2,3,5,7,14 d进行热痛及机械痛测定,并取S4-5脊髓组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脊髓Fos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给药后1,5 d,低、中、高剂量阿魏组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中剂量阿魏组热痛阈值下降幅度最小(P<0.05),高剂量阿魏组机械痛阈值减小幅度最小(P<0.01)。术后各时间点低、中、高剂量阿魏组及赛来昔布组在的Fos蛋白阳性细胞数均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中、高剂量阿魏组各时间点Fos蛋白阳性细胞数均高于赛来昔布组(P<0.05)。高剂量阿魏组及赛来昔布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中、高剂量阿魏组与赛来昔布组各时间点的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新疆阿魏可以有效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脊髓Fos蛋白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模型 动物 疼痛 坐骨神经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新疆阿魏 神经源性疼痛 坐骨神经性疼痛 大鼠 镇痛 痛阈 热痛 机械痛 Fos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持续性脊髓压迫对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迎春 冯虎 +1 位作者 张轶 汤押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压迫时间对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SCI模型,选择T13为损伤中心,压迫脊髓,当 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 50%时,维持静止压迫。...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压迫时间对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SCI模型,选择T13为损伤中心,压迫脊髓,当 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 50%时,维持静止压迫。将28只犬随机分为A、B、C、D 4组,A、B、C组脊髓分别受压30 min、90 min和180 min,D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和行为学变化。结果 损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损害程度随脊髓受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 P<0.01);至术后28 d,各损伤组动物后肢功能均有恢复,BBB分级评分法评估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SCI后持续性脊髓压迫能加重损伤程度,应尽早解除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脊髓损伤(SCI) 持续性脊髓压迫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下载PDF
虾青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良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80-6484,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虾青素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对于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中的治疗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构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观察虾青素对其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的途径。方法:从98只7 d龄的SD乳鼠中随机... 背景:研究发现虾青素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对于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损伤中的治疗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构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观察虾青素对其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的途径。方法:从98只7 d龄的SD乳鼠中随机取3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结扎左颈总动脉2 h后,置于体积分数92%的特种标准气体、8%的氧气缺氧舱2 h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予缺血缺氧处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缺氧组和虾青素治疗组,各30只。虾青素治疗组大鼠在脑缺血缺氧模型建成后立即通过腹腔注射80 mg/kg虾青素。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缺氧组大鼠缺血损伤区顶叶皮质中p-Akt、p-GSK3β、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脑缺血缺氧组相比,虾青素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的数量(P<0.05)。提示虾青素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后及作用途径与上调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虾青素 组织工程 新生大鼠 缺血缺氧性损伤 P-AKT p-GSK3β Bcl-2 cleaved-caspase3 凋亡
下载PDF
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核转录因子κB及CD4^+/CD8^+的影响
14
作者 辛志强 潘锰 +3 位作者 王京亮 郑泉鑫 许宜栋 皮安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08-7913,共6页
背景:塞来昔布治疗急性大鼠脊髓损伤,较目前通用的甲强龙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剂量尚无法准确把握。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核转录因子κB及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方法建... 背景:塞来昔布治疗急性大鼠脊髓损伤,较目前通用的甲强龙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剂量尚无法准确把握。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环氧化酶抑制剂对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核转录因子κB及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方法建立大鼠T_8及T_9段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将6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单纯损伤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塞来昔布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于脊髓损伤30 min后灌胃塞来昔布25,50,100 mg/kg。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治疗后,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脊髓中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小剂量的效果更佳。提示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均可治疗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且小剂量(25 mg/kg)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脊髓损伤 环氧化酶2抑制剂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环氧化酶抑制剂 塞来昔布 剂量 核转录因子ΚB T细胞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促进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晶晶 宋乃光 +6 位作者 张耀龙 高淑焕 孙彩悦 薛建 贺永贵 习瑾琨 张国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60-6464,共5页
背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区域的微环境通过高压氧可获得显著改善,但高压氧对脑损伤微环境有何影响呢?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区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断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 背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区域的微环境通过高压氧可获得显著改善,但高压氧对脑损伤微环境有何影响呢?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区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断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并进行高压氧治疗,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作对照,假手术组不结扎颈内动脉不干预,模型组造模后模拟除压力和氧浓度以外的其他高压氧治疗过程及环境条件。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16天高压氧组的大鼠肢体功能评分、术后14 d脑梗死区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均升高(P<0.05),术后24h梗死灶体积均降低(P<0.05)。结果证实,高压氧治疗促进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脑梗死 缺血性 大鼠 神经再生 运动功能 生长相关蛋白43 微环境 恢复 细胞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化增加及紧密连接蛋白逐渐降解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佳 戚智锋 +1 位作者 师文娟 刘克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4322-4327,共6页
背景:在脑卒中后急性期脑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破坏血管基膜的完整性,促进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迁移,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目的: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中不同缺血时间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规律。方法:将3... 背景:在脑卒中后急性期脑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破坏血管基膜的完整性,促进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迁移,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目的: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中不同缺血时间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规律。方法:将3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脑卒中)模型,即分离颈外动脉,采用经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进入颈内动脉最终到达大脑中动脉的方法,3组缺血时间分别为3,5,7 h,再灌注后2 h,测试各组Zea-Longa和Ludmila Belayev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梗死面积、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5的降解。结果与结论: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脑梗死面积逐渐增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逐渐加重,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逐渐增强,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紧密连接蛋白5的表达逐渐减少。说明长时间缺血后,脑组织的进行性损伤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化的逐渐增加及紧密连接蛋白5的逐渐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紧密连接蛋白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脑缺血模型 紧密连接蛋白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璐 霍帅 +4 位作者 王亚飞 赵琳 刘伯锋 阮彩莲 惠雪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98-6503,共6页
背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是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且由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启动突触的可塑性调节。目的:探索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A(NR2A)和N-甲基-D-... 背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是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且由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启动突触的可塑性调节。目的:探索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A(NR2A)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B(NR2B)在脑缺血后对神经突出的可塑性调节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脑缺血组大鼠依据改良型2VO模型方法构建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结扎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结果与结论:慢性缺血后0-12 h大鼠大脑海马中NR2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NR2B慢性缺血后4 h达到峰值,且在脑缺血的情况下,无论低频或高频刺激均不能诱导长时程增强的形成。提示NR2B对条件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形成有抑制作用;而NR2A对条件刺激长时程增强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慢性脑缺血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A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B 神经突触可塑性 海马CA1区
下载PDF
以线栓法构建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微血管新生及电针干预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哲峰 石磊 杜元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4304-4308,共5页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半暗带存在的状态决定了最终梗死灶的体积,在这一区域出现的选择性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减少、乳酸中毒和细胞毒性水肿,对神经细胞的抢救性治疗以及对神经血管单元的持续调节,成为后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构和生理基础...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半暗带存在的状态决定了最终梗死灶的体积,在这一区域出现的选择性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减少、乳酸中毒和细胞毒性水肿,对神经细胞的抢救性治疗以及对神经血管单元的持续调节,成为后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构和生理基础。目的:以脑梗死后微血管新生过程为研究切入点,探索微血管新生随时间延续呈现的基本规律以及电针干预对局部血管增殖产生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干预组,以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电针干预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人中穴,给予15 Hz,1 m A的电刺激,持续20 min。模型对照组同样抓取固定,但不进行任何治疗。在脑梗死后不同时间(3,6,12,24,48 h以及3,7,12 d)采用v WF、Ki67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大脑中动脉梗死后3,6,12 h,模型对照组梗死区周围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24 h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48 h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3 d时达到高峰,7 d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下降,12 d时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在大脑中动脉梗死后3,6 h,电针干预组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12 h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24,48 h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一步增加,3 d时达到高峰,7 d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下降,12 d时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出现时间提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数量多于同时相模型对照组,而两组所有时相梗死区和梗死灶对侧半球均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标记。结果表明电针干预可促进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区周围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出现时间提前,由此可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KI-67抗原 电针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脑梗死 血管新生 vWF Ki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经椎-基底动脉插管建脑梗死模型:beagle犬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文姜 肖承江 +4 位作者 李立恒 肖可喜 赵芝香 许光 唐迎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70-6474,共5页
背景:因犬颈内动脉入颅之前弯曲度大,呈螺旋形,难以超选择插管,目前犬脑梗死模型往往从颈内动脉灌入自体血栓、明胶海绵等栓塞物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与人类的脑梗死发病机制相差甚远。椎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大脑血管结构,可能会为犬... 背景:因犬颈内动脉入颅之前弯曲度大,呈螺旋形,难以超选择插管,目前犬脑梗死模型往往从颈内动脉灌入自体血栓、明胶海绵等栓塞物质,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与人类的脑梗死发病机制相差甚远。椎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大脑血管结构,可能会为犬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建立提供新的条件。目的:探索用介入技术经椎-基底动脉途经超选择插管制作beagle犬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只beagle犬分为血栓组(n=3)与对照组(n=2)。血栓组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主动脉弓、颈总动脉与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将2.7F微导管经椎-基底动脉超选择插管至左侧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通处,注入1条自体血栓条。对照组犬注入适量对比剂。结果与结论:5只犬左、右侧颈总动脉造影可清晰显示粗大的颈外动脉(10/10)及其分支,但只有5条(5/10)颈内动脉在颈总动脉造影时隐约可见显影。颈内动脉管径较细并形成一螺旋形血管袢。左、右椎动脉(10/10)造影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Willis"环、双侧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均能将微导管经椎-基底动脉超选择插管至左侧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通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造模后3 h与6 h血栓组犬左侧大脑颞叶出现局部高信号。说明用椎动脉造影的方法选择经椎-基底动脉途径将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beagle犬的左侧大脑中动脉行自体血栓栓塞可成功制作beagle犬急性脑梗死模型,这为选择插管精确栓死beagle犬大脑中动脉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介入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栓
下载PDF
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模型小鼠针刺长强穴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强 陈丽云 张学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9期7964-7968,共5页
背景: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X染... 背景: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纯合子小鼠雌雄各5只,一雌一雄合笼饲养。所繁殖幼鼠经基因型鉴定为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纯合子小鼠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长强组、非穴组,各10只,另取野生型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长强组小鼠采用平补平泻,行提插手法针刺长强穴1 min,频率160-200次/min,1次/d,连续治疗10 d;非穴组刺激小鼠右肋弓最低点上1 cm处;模型组及空白组每日只进行模拟抓取。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长强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率增加(P<0.05);而非穴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及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表达率与模型组接近(P>0.05)。且针刺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长强穴后其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阳性细胞率与逃避潜伏期呈负相关(r=-0.554,P=0.001)。提示针刺长强穴可改善X染色体上脆性X智力低下基因1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上调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在海马CA1区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质 针刺穴位 小鼠 转基因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模型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长强穴 针刺 学习记忆能力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α1亚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