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从48只雌性SD大鼠...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从48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纳入假手术组,剩余大鼠以T8完全性脊髓横断法建立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将已成模的27只大鼠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剩余3只模型大鼠用于实验候补。电针组于术后第19天开始干预,连续10 d,其余两组仅予以捆绑。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快速分离膀胱组织待检,应用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细胞损伤情况,ELISA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P2X7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升高(P<0.01),以膀胱体积增大伴尿潴留为主要表现;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病理改变显著,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可见明显肿胀、变形等细胞损伤,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降低(P<0.05),尿潴留症状较轻,膀胱排尿功能改善;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损伤减轻,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减少(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排尿功能,缓解尿潴留症状,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其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膀胱组织中P2X7R/NLRP3信号通路焦亡蛋白的表达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检索并整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管理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依次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BI、Cochrane Library、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目的:检索并整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管理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依次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BI、Cochrane Library、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脊髓损伤协会、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文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15日,双人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从肠道功能评估、营养支持、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康复锻炼、教育支持6个方面归纳出22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景与患者意愿进行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各项评分,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频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AC-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PAC-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采取次髎穴埋线治疗,可提升排便频率,缩短排便时间,改善肠道功能障碍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从48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纳入假手术组,剩余大鼠以T8完全性脊髓横断法建立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将已成模的27只大鼠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剩余3只模型大鼠用于实验候补。电针组于术后第19天开始干预,连续10 d,其余两组仅予以捆绑。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快速分离膀胱组织待检,应用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细胞损伤情况,ELISA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P2X7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升高(P<0.01),以膀胱体积增大伴尿潴留为主要表现;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病理改变显著,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可见明显肿胀、变形等细胞损伤,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降低(P<0.05),尿潴留症状较轻,膀胱排尿功能改善;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损伤减轻,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减少(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排尿功能,缓解尿潴留症状,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其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膀胱组织中P2X7R/NLRP3信号通路焦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文摘目的:检索并整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管理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方法:依次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BI、Cochrane Library、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脊髓损伤协会、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文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15日,双人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从肠道功能评估、营养支持、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康复锻炼、教育支持6个方面归纳出22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脊髓损伤患者NBD管理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景与患者意愿进行临床应用。
文摘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各项评分,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频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AC-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PAC-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采取次髎穴埋线治疗,可提升排便频率,缩短排便时间,改善肠道功能障碍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