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毅 赵继荣 +7 位作者 朱换平 陈祁青 薛旭 马同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4,152,共5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duced osteoporosis,SIO)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益髓”法治疗SIO的临床应用,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SIO的独特优势,为“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有效防治SI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生髓 补肾益髓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 病机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椎骨的力学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树东 高明 +2 位作者 李新颖 权铁刚 马洪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62-3665,共4页
背景:脊髓损伤造成下肢肌肉萎缩,久之引起骨质疏松,为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必要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质研究。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所导致骨的力学变化。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 背景:脊髓损伤造成下肢肌肉萎缩,久之引起骨质疏松,为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必要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质研究。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所导致骨的力学变化。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T10椎体水平剪开椎板损伤脊髓。损伤后11周解剖取大鼠L1~4椎骨,进行压缩实验、取L1~4椎骨进行扭转、冲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压缩实验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扭转实验最大转矩、最大扭转角、最大切应力,冲击实验最大冲击功、最大冲击韧性均小于空白组(P<0.05),说明脊髓损伤继发大鼠骨质疏松后大鼠椎骨压缩、扭转、冲击力学特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压缩 扭转 冲击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正昕 高明 马洪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0,218,共5页
研究了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生物力学性质。选用280g^320g4月~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0只,3周对照组10只,7周对照组10只,11周对照组10只,三周实验组10只,7周实验组10只,11周实验组10只,0... 研究了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生物力学性质。选用280g^320g4月~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0只,3周对照组10只,7周对照组10只,11周对照组10只,三周实验组10只,7周实验组10只,11周实验组10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胫骨、肱骨,以生理盐水浸温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周、7周、11周对照组大鼠以咬骨钳将其椎板咬开,不破坏硬膜和脊髓,进行饲养。对3周、7周、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周、7周、11周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取0周空白组和11周实验组胫骨制作脱钙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观察。取大鼠股骨进行弯曲实验,取肱骨进行拉伸实验,取胫骨进行冲击实验。取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各组大鼠肱骨拉伸力学性能指标、各组大鼠股骨弯曲力学性能指标,各组大鼠胫骨冲击性能指标和大鼠股骨0周,3周、7周、11周对照组大鼠股骨应力松驰、蠕变数据及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对脊髓损伤导致大鼠骨质疏松对骨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力学性质影响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周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综述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OPG、RANKL基因表达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凡 杨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2-785,803,F0005,共6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探索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及其OPG、RANKL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探索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并检测其成骨能力及OPG、RANKL基因表达。结果:脊髓损伤6周、12周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无明显变化,其OPG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脊髓损伤6周时,其RANKL基因表达和RANKL/OPG明显升高。结论:骨髓基质细胞RANKL基因表达和RANKL/OPG升高可能是脊髓损伤后早期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骨髓基质细胞 骨保护蛋白 RANKL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质量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潘立冬 张昆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T10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SCI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腰椎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SCI6和12周时,大鼠L5BM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SCI6周时L5载荷和结构刚度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降低(P<0.01、P<0.05),SCI12周时,其最大载荷和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结论:SCI6、12周时大鼠腰椎BMD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SCI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较对照组出现明显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生物力学特征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朝鲁 杨有庚 马洪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7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选用280-320g,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77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对照组11只,7周对照组11只,11周对照组11只,三周实验组11只,7...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选用280-320g,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77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对照组11只,7周对照组11只,11周对照组11只,三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胫骨、肱骨,以生理盐水浸温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7、11周对照组大鼠以咬骨钳将其椎板咬开,不破坏硬膜和脊髓,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7、11周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取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实验,取肱骨进行剪切实验,取胫骨进行扭转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组大鼠股骨压缩力学性能指标、肱骨剪切力学性能指标和胫骨扭转力学性能指标。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力学性质
下载PDF
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王子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 目的了解低频振动对脊髓损伤(SCI)继发骨质疏松(OP)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采用脊髓全切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并随机分为SCI6周对照组(SCI6w)、SCI12周对照组(SCI12w)、振动6周组(Vi6w)、振动12周组(Vi12w)和SCI6-12周振动组(Vi6-12w),每组10只;振动组分别于SCI后第4天(Vi6w组、Vi12w组)、第7周(Vi6-12w组)开始接受振动干预,振动频率20Hz,加速度0.15g,10min/次,2次/d,6d/周,Vi6w组和Vi6-12w组共振动6周,Vi12w组振动12周。分别在振动结束1d后处死动物,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指标、骨密度(BMD)、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Vi6w组大鼠血Ca和股骨近端BMD较对照组改善(P<0.05);Vi12w组第5腰椎最大载荷较对照组升高(P<0.05);Vi6-12w组大鼠骨代谢和骨质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早期开始的低频振动干预可改善SCI继发OP,但存在部位差异;后期进行的振动干预不能改善SCI继发OP,但可防止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低频振动 骨代谢 骨质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大鼠后肢骨质量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1 位作者 张昆亚 潘立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大鼠后肢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大鼠后肢骨质量的影响,揭示SCI继发骨质疏松特点。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对20只采用脊髓横断法在第10胸椎处横断脊髓制作完全性SCI模型,分为SCI6周和12周组;20只在同水平处切断棘突、椎板制作假手术对照组(sham),分为Sham6周和12周组;另20只分为正常6周和12周对照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时取材,进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胫骨上端骨形态计量学测试。结果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胫骨上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P<0.05),单位面积破骨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股骨中段最大载荷明显降低(P<0.05)。脊髓损伤12周时,除上述改变外,胫骨上端骨体积百分比也明显降低(P<0.05);股骨最大载荷进一步降低(P<0.001),结构刚度也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脊髓损伤6周时,大鼠后肢骨已出现损害,12周时,其损害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后肢 骨形态计量 生物力学特征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颖智 杨有赓 +3 位作者 于艳波 刘占军 徐春华 崔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4-141,共8页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 ,以及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受累 ,程度是否相同。方法 实验动物为体重 30 0~ 32 0g,4~ 5月龄Wistar大鼠 110只 ,均为雄性。对照组仅行胸1 0 椎板切除不破坏硬...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 ,以及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受累 ,程度是否相同。方法 实验动物为体重 30 0~ 32 0g,4~ 5月龄Wistar大鼠 110只 ,均为雄性。对照组仅行胸1 0 椎板切除不破坏硬膜 ,不损伤脊髓 ,实验组大鼠于胸1 0 椎体水平切除椎板 ,行Allen’s(6 0gcm)法损伤脊髓 ,术后两周脊髓损伤按BBB(Basso ,BeattieandBresnahan )法评分为 0分或 1分 ,观察各对照组实验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改变情况 ,观察了肱骨外科颈、胫骨平台部以骨细胞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与结论 大鼠骨髓损伤平面上下骨质均受累 ,但不同部位的骨骼继发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同 ,骨质疏松后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显微镜检查 骨密度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压缩应力松弛蠕变测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桂琴 王墨林 马洪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6年第4期206-208,212,共4页
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选用280~320g 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 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选用280~320g 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7、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7、11周处死实验组大鼠,解剖取大鼠股骨。对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组大鼠股骨压缩应力松驰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实验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应力松弛 蠕变 测试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实验观察(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颖智 杨有赓 +3 位作者 于艳波 刘占军 徐春华 崔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172-174,共3页
背景: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发生骨质疏松,不同学者观点不同。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分析损伤平面上下骨质受累情况和程度... 背景:骨质疏松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损伤平面上下骨质是否均发生骨质疏松,不同学者观点不同。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血液生化改变情况,分析损伤平面上下骨质受累情况和程度。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动物试验室,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检验科,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电镜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5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动物试验室完成。Wistar大鼠110只,均为雄性,四五月龄,体质量为300~320g。方法:11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0周空白对照组,将余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3,7,11周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10只。用1mL/L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照组仅行T10椎板切除不破坏硬膜,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大鼠于T10椎体水平切除椎板,行Allen’s法损伤脊髓。分别于0周、术后1周,2周,3周,7周,11周周末将动物下腔静脉采血4mL后麻醉状态下处死,血液离心,应用7170AHI-TACHI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采样化验血钙、血磷的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另取0周空白对照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右侧肱骨、胫骨各一用25mL/L乙二胺四乙酸脱钙1个月后制备切片,在醋酸双氧铀及柠檬酸双重染色下应用JEM-12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肱骨外科颈、胫骨平台部以骨细胞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大鼠为105只。①血生化检查结果:实验2周时血磷含量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犤(1.54±0.21),(2.76±0.16)mmol/L,(P<0.01)犦;实验3周时血钙含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52±0.06),(2.35±0.12)mmol/L,(P<0.01)犦;实验7周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55.86±20.42),(129.25±7.30)Nμ/mg,(P<0.01)犦。②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术后7周实验组胫骨标本可见骨细胞与骨陷窝分离,个别细胞胞核不规则,可见絮状物质、线立体粗面内质网肿胀开空化;11周时,可见骨细胞与骨陷窝严重分离。术后7周实验组肱骨标本可见骨细胞与骨陷窝分离,有的细胞核固缩粗面内质网肿胀空化;11周时仍见上述改变,但细胞肿胀空化程度减轻。结论:脊髓损伤早期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导致骨吸收增强,骨形成减弱。鼠损伤平面上下骨质均受累,但不同部位的骨骼继发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同,骨质疏松后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21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诗丹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脉冲电磁场、针灸、运动康复疗法、电脑中频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腰椎(L2~4)、股骨转子部的骨密度(BMD)。结果...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脉冲电磁场、针灸、运动康复疗法、电脑中频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腰椎(L2~4)、股骨转子部的骨密度(BMD)。结果治疗后L2~3、股骨转子部骨密度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髓损伤 综合疗法 骨密度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丛芳 纪树荣 +2 位作者 张蕴忱 徐基民 陆延仁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5年第4期176-179,共4页
骨质疏松(OP)是脊髓损伤(SCI)后主要并发症,可阻碍患者康复进程,因而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对SCI后OP的特点、SCI后OP性骨折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徐丽茹 路霞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429-429,共1页
脊髓损伤(SCI)是由于各种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伤节段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和排便、排尿功能障碍。通常把涉及到双下肢的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 脊髓损伤(SCI)是由于各种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伤节段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和排便、排尿功能障碍。通常把涉及到双下肢的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者称为四肢瘫。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护理 排尿功能障碍 肢体运动 四肢瘫
下载PDF
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张雁儒 杨越 +3 位作者 董家琪 徐景超 韩道正 苏甲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成年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模型,首次给药剂量50mg/kg,后续8mg/kg为期两周设为模型组,同时设生理盐水组、老龄组进行对照,建模后腹腔注射1mg/kg PKA抑制剂H89为期两周;取大鼠股骨头、骨髁进行切片HE、番红固绿染色;取三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结果环磷酰胺成功诱导雌鼠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当PKA被抑制后,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明显降低,三组骨微结构均呈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骨骺、骺板的软骨增殖区和软骨钙化区以及骨小梁,生理盐水组最为明显。结论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生理活动、成骨分化及软骨生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抑制PKA后,大鼠骨微结构呈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PKA/CREB 卵巢早衰骨质疏松 骨微结构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米仕第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良好,对病情的恢复有极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重症骨折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
18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张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水泥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影像学参数[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脊柱骶骨角(SSA)]及继发骨折情况。结果:PKP组患者使用骨水泥量、手术时间高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术后7 d PKP组低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TK均降低(P<0.05),LL、PT、SSA均升高(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TK、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PKP治疗OVCF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脊柱矢状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 骨折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19
作者 吴超 田松瑶 +1 位作者 袁小龙 董宜斌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因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患者183例,随访1年后,发生继发临近椎体骨折...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因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患者183例,随访1年后,发生继发临近椎体骨折者纳入骨折组(n=78),其余纳入标准组(n=105),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骨密度T值、伤椎部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方式),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指标[伤椎前缘高度、骨水泥是否渗漏、椎体压缩程度、腰背功能评分(ODI)、Cobb角等]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影响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单因素,将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PKP后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伤椎部位、骨水泥注入方式、椎体节段、ODI均不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单因素,骨折组与标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ODI和Cobb角均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单因素,骨折组与标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I、Cobb角不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均是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继发临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均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后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产生独立影响,建议患者在围术期及康复期间增补钙剂与维生素D,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合理选择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加强随访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以达到减少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近椎体骨折
下载PDF
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聪 邢槐杰 +2 位作者 陈敏 曾超胜 苏庆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83-2488,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 目的探究微小RNAs(miRNAs)调节的免疫炎性机制在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CSCI-OP)发病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30例CSCI-OP患者为脊髓损伤组,选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组,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激素指标、炎症因子、miRNAs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变化,探究影响CSCI-OP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与脊髓损伤组对比,老年骨质疏松组的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上升,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骨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下降(P<0.05);而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对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SCI-OP发生主要与年龄、性别、脊髓损伤病程、糖尿病有关(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骨质疏松组、脊髓损伤组的IL-6 miRNA、BLAP miRNA表达升高,TNF-αmi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miRNAs在CSCI-OP中可有效调节,且通过靶向免疫炎性机制能明显减缓CSCI-OP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免疫炎性机制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