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奕 崔君霞 靳峥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1439-1440,F0003,共3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脊髓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变患者神经递质的含量和脑血流量,已作为治疗意识持续恶化的最新方法,逐步在国内外应用。美国神经外科协会(AANS)调查表明,此法可很好地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我院于2011年9月10日... 近年来研究发现,脊髓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变患者神经递质的含量和脑血流量,已作为治疗意识持续恶化的最新方法,逐步在国内外应用。美国神经外科协会(AANS)调查表明,此法可很好地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我院于2011年9月10日对一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实施了高颈段脊髓刺激促醒手术,经多学科联合及精心护理,患者术后康复顺利。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 护理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邹西峰 刘清军 +1 位作者 朱军 李建民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30-631,共2页
1965年,国外学者Melzack和Wall报道的脊髓后角细胞传递痛觉的闸门理论,为电刺激治疗疼痛提供了理论基础。起初,由于对病例筛选标准和对慢性疼痛多学科处理方法的认识不足,脊髓电刺激术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刺激 效果
下载PDF
1例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慢性汞中毒疼痛患者的护理观察与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世超 王春侠 +1 位作者 张妍 许丽媛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9期164-166,共3页
慢性汞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摄入汞或汞化合物产生的汞中毒现象。常为职业性吸入汞蒸汽所致,少数患者亦可由于应用汞制剂引起。汞化合物能够有效阻止皮肤黑色素的沉淀,能够使得皮肤白皙、亮滑,很多化妆品中都有汞化合物,这也使得很多女性在... 慢性汞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摄入汞或汞化合物产生的汞中毒现象。常为职业性吸入汞蒸汽所致,少数患者亦可由于应用汞制剂引起。汞化合物能够有效阻止皮肤黑色素的沉淀,能够使得皮肤白皙、亮滑,很多化妆品中都有汞化合物,这也使得很多女性在长期化妆品的使用下形成了慢性汞中毒[1]。慢性汞中毒与职业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慢性汞中毒损伤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乏力、肢体麻木、肢端肌肉痛,伴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情绪异常、食欲减退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慢性疼痛 慢性汞中毒 护理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术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荣辉 宋健 +2 位作者 管江衡 徐国政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CS)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步态障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SCS治疗的1例6型遗传性SCA(SCA-6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成功实施SCS,电极靶点设置在T9~11硬脊膜外间...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CS)治疗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步态障碍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SCS治疗的1例6型遗传性SCA(SCA-6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成功实施SCS,电极靶点设置在T9~11硬脊膜外间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将电极调整至生理中线处。术后复查胸椎CT并三维重建示电极位置满意,术后2周开机行电刺激,制定个体化调控方案。术后1个月,开机状态下,病人步态不稳及平衡障碍明显改善。术后7个月,Tinetti步态与平衡试验量表评分由术前14分提升到24分;Barthel指数由40分提升至80分。术后1年,Tinetti步态与平衡试验量表评分达到25分,Barthel指数提升至85分。结论 我们探索性地将SCS应用于SCA病人,术后病人步态及平衡障碍显著改善。这为步态障碍病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这方面的经验尚少,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验证SCS治疗步态障碍的疗效,并探索最佳靶点位置、刺激参数等,以更好地帮助共济失调病人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脊髓电刺激术 步态平衡障碍 疗效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配合程度的护理导向
5
作者 卢春霞 王丽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13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究在脊髓电刺激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工作要点与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入院进行脊髓电刺激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 目的探究在脊髓电刺激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工作要点与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入院进行脊髓电刺激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以SCS术前教育和术后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情况与其在围手术期的配合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在医疗知识掌握水平方面,两组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配合度方面,研究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问题方面,经过护理,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状态方面,经过护理,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髓电刺激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通过以SCS术前教育和术后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护理配合度的提升,对于患者诊疗效果的优化具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护理要点 配合度 疼痛情况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配合程度的护理导向
6
作者 祝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75-17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相应的护理导向,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设计,选取80例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脊髓电刺激术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相应的护理导向,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设计,选取80例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脊髓电刺激术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的护理方式是不同的,选取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护理导向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收集一般资料和观察指标,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结果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术后的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康复进程更为顺利。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配合程度与术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关系(P < 0.05)。结论 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手术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结合配合程度的导向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案,同时在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更加优质的护理模式更受欢迎。因此,护理团队应重视患者的配合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导向,以优化脊髓电刺激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配合程度 护理导向
下载PDF
应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颅脑创伤后迁延性昏迷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东 陈荷红 梁恩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512-1513,共2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颅脑创伤急性期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表现为急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随即而至的问题是“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逐渐增多,颅脑创伤的致残率并未因治疗的手段进展而下降.如何更好地使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各种神经功能...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颅脑创伤急性期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表现为急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随即而至的问题是“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逐渐增多,颅脑创伤的致残率并未因治疗的手段进展而下降.如何更好地使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各种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仍是一个世界性的治疗难题.研究表明,高颈段脊髓电刺激能够促进长期昏迷患者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颅脑创伤后 高颈段 迁延性昏迷 治疗 持续性植物状态 应用 植物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内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芳 包萌萌 +2 位作者 利雪阳 张忱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50-554,共5页
背景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可以缓解多种原因导致的疼痛,改善器官功能,尤其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周围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明显。最近研究发现,其对内脏痛性疾病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目的通过... 背景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可以缓解多种原因导致的疼痛,改善器官功能,尤其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周围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明显。最近研究发现,其对内脏痛性疾病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目的通过综述SCS在内脏痛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内脏痛的治疗提供参考。内容SCS的发展及其对内脏痛的镇痛机制,对各种内脏痛相关疾病的治疗效应和进展。趋向SCS可以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内脏痛疾病,为内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脊髓电刺激术 内脏痛
原文传递
脊髓电刺激术的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翔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4期41-44,共4页
脊髓电刺激术的进展高翔综述江澄川审校脊髓慢性电刺激(SCS)是一种将电流发生器埋植在硬脊膜外腔,通过电流脉冲经电极传至神经结构,起到治疗作用的方法。1967年Shealey和Mortimer首次将刺激电极置入脊髓背柱... 脊髓电刺激术的进展高翔综述江澄川审校脊髓慢性电刺激(SCS)是一种将电流发生器埋植在硬脊膜外腔,通过电流脉冲经电极传至神经结构,起到治疗作用的方法。1967年Shealey和Mortimer首次将刺激电极置入脊髓背柱治疗疼痛取得成功[1],此后20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 适应证 病理生理
原文传递
1例脊髓电刺激术的护理措施研究
10
作者 庄喆 郑小斌 曾明珠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CS)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病例为2018年7月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下肢神经痛患者1例,患者行SCS并在围手术期给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此例SCS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表明,护理措施重点为... 目的分析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CS)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病例为2018年7月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下肢神经痛患者1例,患者行SCS并在围手术期给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此例SCS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表明,护理措施重点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测试期间应加强疼痛的评估,并观察疼痛的变化,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体外刺激器及永久性神经刺激系统的正确使用及维护。结论 SCS今后将会广泛的应用于慢性疼痛,而术前术后的知识宣教尤为重要,尤其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术 护理 出院指导
原文传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首例高位颈延脊髓电刺激术
11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605-1605,共1页
10月2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ICU一患者成功接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例"高位颈延脊髓电刺激术"。该手术由神经外科王伟教授主持完成,成功植入充电式神经刺激系统(EON)。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脊髓电刺激术 神经外科 重症医学 神经刺激 神经内科 医疗团队 ICU
原文传递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舒伟 陶蔚 +2 位作者 胡永生 朱宏伟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 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syndrome,CRPS)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RPS病例,其均经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转归。结果病人术后VAS评分平均降低5.4,3例病人疼痛缓解大于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SCS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CR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电刺激术 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区域性 预后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对比
13
作者 郑玮 段瑞 +1 位作者 李辉喜 聂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256-258,共3页
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顽固性神经痛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程小于三个月患者,分A、B两组,A组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B组行CT... 观察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与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顽固性神经痛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程小于三个月患者,分A、B两组,A组行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B组行CT引导下行背根神经脉冲射频配合每日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术前两组病人VAS和PSQI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在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周两组病人VAS和PSQI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术后3月PSQI均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组PSQI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与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配合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顽固性神经痛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且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临床效果优于CT引导下背跟神经节脉冲射频配合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 背跟神经节 脉冲射频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坐骨神经损伤后顽固性疼痛1例报道
14
作者 刘茂林 杨晓秋 +2 位作者 邓琼 郭媛媛 刘春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9-1150,共2页
我科于2010年6月采用脊髓电刺激术治疗1例左坐骨神经损伤后左下肢疼痛、麻木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病史资料患者男性,48岁。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电刺激术 刺激治疗 顽固性疼痛 左下肢疼痛 病史资料 患者
下载PDF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胸段脊髓电极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15
作者 王婷 宋娟 华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 总结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胸段脊髓电极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胸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1例SCA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胸椎CT并三维重建显示植入电极位置良好。术后1个月,开机状态下... 目的 总结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胸段脊髓电极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胸段脊髓电刺激术治疗1例SCA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胸椎CT并三维重建显示植入电极位置良好。术后1个月,开机状态下,步态不稳和平衡障碍改善;术后7个月,平衡与步态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术后1年,日常生活自理。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脊髓电刺激术是具有微创、安全、可逆、可调的特点,是治疗SCA的新方法。良好的护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脊髓电刺激术 围手 护理
下载PDF
微侵袭性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锐 王林斌 +2 位作者 张陈诚(综述) 李殿友 孙伯民(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83-186,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常见于病程中晚期,是引起跌倒、骨折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FOG机制尚不明确,对于左旋多巴难治性步态障碍的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常见于病程中晚期,是引起跌倒、骨折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FOG机制尚不明确,对于左旋多巴难治性步态障碍的治疗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等微侵袭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运动障碍病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或将成为控制左旋多巴难治性FOG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脑深部刺激 脊髓电刺激术
下载PDF
认知治疗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术后疼痛程度、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张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
对使用认知治疗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术后疼痛与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象为经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后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依据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 对使用认知治疗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术后疼痛与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象为经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后的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依据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加认知治疗的35例患者列作为观察组,再将只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另外35例患者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焦虑抑郁水平数据。结果 (1)从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前疼痛程度评估结果可以看出,患者全部发生中度甚至是重度疼痛,两组间的疼痛评估得分数据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加认知治疗之后,其重度疼痛均消失,有中度疼痛者3例,占比率为8.57%,无疼痛者21例,占比率为60.0%;较之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重度疼痛情况亦消失,但有中度疼痛者9例,占比率为25.74%,无疼痛者11例,占比率为31.43%。组间数据差异均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X2=1.157,1.069,2.117)。(2)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的焦虑以及抑郁状态评估,所得分值数据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焦虑状态评估得分为(43.52±1.19)分,抑郁评分得分为(40.15±1.17)分;相较于经过护理干预之后的对照组患者焦虑状态评估得分为(48.13±2.07)分,抑郁评分得分为(46.59±2.25)分;数据均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f均<0.05,t=2.551,2.119)。结论 对于行以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tSCS)术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于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加入认知治疗措施,除了能帮助患者有效镇痛,减轻患者因病症产生的疼痛情况之外,更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术 认知治疗 疼痛程度 焦虑抑郁
下载PDF
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二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喜 王勇 +4 位作者 马东 张国清 王俊平 殷金珠 黄建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4-1275,共2页
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丧失任何具有认知或能够对外界的事情或刺激所表达出有意识的情感、行为反应的证据,但具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自主神经功能完全或部分保留,当这种认知丧失持续超过一段时间... 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丧失任何具有认知或能够对外界的事情或刺激所表达出有意识的情感、行为反应的证据,但具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自主神经功能完全或部分保留,当这种认知丧失持续超过一段时间后就称为PVS[1],而我国神经外科学会将3个月无意识活动,存在睡眠-觉醒周期者确定为PVS[2].严重颅脑损伤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维持在PVS.近年来,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脊髓电刺激术(SCS)应用于临床,作为PVS患者的促醒治疗手段有明显效果[3].在Kanno等[4通过SCS治疗的201例PVS患者中,高达54.2%的患者出现了意识恢复等积极的反应.2008年山西大同同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例PVS患者经SCS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 刺激治疗 脊髓神经 睡眠-觉醒周期 PVS患者 神经外科学会 自主神经功能 脊髓电刺激术
原文传递
6.什么是脊髓刺激术?
19
作者 宋文阁 傅志俭 谢珺田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91-191,共1页
答: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将电极植入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间隙给以适宜的刺激,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硬膜外脊髓电刺激术的确切镇痛机制还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①电... 答: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将电极植入相应脊髓节段的硬膜外间隙给以适宜的刺激,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硬膜外脊髓电刺激术的确切镇痛机制还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①电刺激产生下行性冲动,干扰上行性疼痛传导;②刺激脊髓后索产生的逆行性冲动在脊髓背角形成“闸门”;③电刺激激活下行性抑制;④刺激后索上行通路,在延髓、脑干、丘脑和大脑皮层产生干涉作用;⑤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刺激 脊髓电刺激术 内源性镇痛物质 硬膜外间隙 疼痛传导 镇痛机制 脊髓节段 极植入 治疗方法 脊髓背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