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时间牵引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1
作者 高强 郑遵成 +4 位作者 陈义乾 王琰 王英 吕小倩 岳寿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Ilizarov理论长时间牵引对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28例行长时间牵引,28例行常规牵引。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结果。[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Ilizarov理论长时间牵引对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28例行长时间牵引,28例行常规牵引。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治疗4周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长时间组VAS、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间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长时间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长牵引治疗时间能有效改善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电生理表现,疗效优于常规牵引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颈椎 Ilizarov理论 长时间牵引 神经电生理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治疗严重颈椎病 被引量:2
2
作者 康辉 徐峰 +5 位作者 黄一拯 熊承杰 韩晶 黄亮亮 马俊 郭钟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anterior intervertebral osteotomy and fusion,AIOF)治疗严重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采用AIOF治疗的严重颈椎病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anterior intervertebral osteotomy and fusion,AIOF)治疗严重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6月采用AIOF治疗的严重颈椎病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30~68岁;单节段11例,双节段15例,三节段8例,四节段3例。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和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并发症。随访13~26个月,平均(15.32±2.55)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肌力和深反射评级显著改善(P<0.05)。影像方面,术后各时间点颈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相比颈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颈椎CT显示钩椎关节、椎间隙后方、椎体后下方及后上方的增生骨赘被彻底切除;术后颈椎MRI显示神经减压彻底,脊髓形态、曲度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时,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未出现内置物松动、断裂。[结论]颈椎前路经椎间隙截骨融合术治疗严重颈椎病安全可行、减压充分,特别适应于椎间隙狭窄、椎体后方骨赘增生严重的颈椎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前路经椎间隙截骨 融合术
原文传递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否椎间孔切开的比较
3
作者 孟浩 赵广民 +4 位作者 王俊峰 张志成 关凯 任大江 李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采用与不采用椎间孔切开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对6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其中,早期的38例行单纯单开门成形术(非切开组),后期的30例行单开门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采用与不采用椎间孔切开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对6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其中,早期的38例行单纯单开门成形术(非切开组),后期的30例行单开门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切开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早期并发症方面,切开组30例中,仅1例(3.33%)出现术后脑脊液漏;非切开组38例中,7例(18.42%)出现肩背轴性疼痛症状,6例出现(15.79%) C5神经根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颈痛和上肢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切开组的上肢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非切开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未次随访时切开组神经根管直径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椎间孔切开可有效减少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改善根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椎间孔切开术 C5神经麻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