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F-κB和IκB对兔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1 位作者 张更申 李建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NF-κB、IκB在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和NF-κB、IκB、BCL-2、BAX表达.结果 Kaolin组动物在术后各个时段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以7~14 d最为多见;... 目的 探讨NF-κB、IκB在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和NF-κB、IκB、BCL-2、BAX表达.结果 Kaolin组动物在术后各个时段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以7~14 d最为多见;NF-κB于术后1天就有表达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维持至第7天后开始回落,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IκB表达与NF-κB表达呈负相关;BCL-2表达则于术后1 d开始增加,到术后7 d达高峰,持续至14 d后下降.BAX表达趋势与BCL-2相似,但明显强于后者.结论 脊髓空洞前状态发展过程中,NF-κB表达增高,可能主要上调其靶基因BAX,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了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脊髓空洞前状态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国柱 胡庆山 +2 位作者 张庆俊 赵宗茂 张更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4,588,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干湿重法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脊髓含水量,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干湿重法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脊髓含水量,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持续到第14天,至第21天时稍有缓解[(70.03±0.77)%];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3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5.67±0.26pmol·mg-1·min-1),7~14d达到最高水平(13.27±3.15pmol·mg-1·min-1),21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1·min-1),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脊髓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蛋白激酶C 脊水肿
下载PDF
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3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2 位作者 赵宗茂 张更申 杨国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presyinx state)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制作动物模型,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颈髓神经细胞凋亡趋势和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Kaolin(高龄土、白陶土)组动物神...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presyinx state)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制作动物模型,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颈髓神经细胞凋亡趋势和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Kaolin(高龄土、白陶土)组动物神经细胞凋亡于术后第1天出现增加。7—14d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21d仍可见到凋亡发生;Bcl-2和Bax表达则于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下降。但主要以Bax表达增高为著。结论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演变过程中。主要上调其靶基因Bax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脊髓的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4
作者 孙国柱 扈琳 +1 位作者 王荣英 张庆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65-868,I000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干预组,每组56只,枕大池穿刺注入Kaolin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其中MP干预组术后予以大剂量MP干预(第1~3天每天30mg/kg耳缘静...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干预组,每组56只,枕大池穿刺注入Kaolin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其中MP干预组术后予以大剂量MP干预(第1~3天每天30mg/kg耳缘静脉缓慢注射,第4~7天改为每天10mg/kg),对照组术后不给药。术后1d、3d、7d、2周、3周、6周、9周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8只动物取材,应用光镜、电镜以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所取上颈髓标本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干预组动物3d后Tarlov评分明显较高(P<0.05),上颈髓水肿程度较轻,高峰延迟,3d后脊髓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空洞形成率MP干预组为3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对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少脊髓空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空洞前状态 凋亡 组织学
下载PDF
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对NF-κB、IκB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孙国柱 李朝晖 +2 位作者 张庆俊 赵宗茂 张更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脊髓空洞前状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应用免...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脊髓空洞前状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IκB表达变化。结果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3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5.67±0.26pmol/mg/min),7—14d达到最高水平(13.27±3.15pmol/mg/min),21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min),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NF—κB则于术后第1d明显升高(26.08%±2.36%),第7d达高峰(41.37%±3.22%),到两周时开始下降(37.56%±5.11%),IκB与NF-κB表达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可能通过激活NF—κB即PKC—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脊髓空洞前状态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蛋白激酶C 核转录因子-ΚB 组织学
下载PDF
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研究
6
作者 孙国柱 李建峰 +2 位作者 张庆俊 赵宗茂 张更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死亡方式。方法: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d处死,测定脊髓含水量,应用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上颈髓组织学、超微结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术后1~7...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死亡方式。方法: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d处死,测定脊髓含水量,应用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上颈髓组织学、超微结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术后1~7天上颈髓主要为细胞毒性水肿:术后第14天出现水肿加重,出现线粒体和尼氏体等亚细胞结构损害;第21天出现前角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髓鞘板层状结构断裂,呈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破坏。神经细胞凋亡于术后第1天出现增加,7~14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21天仍可见到凋亡发生。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两者在脊髓空洞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组织学 电镜 凋亡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水肿中的作用
7
作者 孙国柱 杨立新 +3 位作者 宋燕飞 李建峰 张更申 赵宗茂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29-331,385,共4页
目的:探讨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脊髓水肿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干湿重法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脊髓含水量;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用伊文氏蓝(Evansblue)法定量测定血脊髓... 目的:探讨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脊髓水肿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干湿重法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脊髓含水量;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用伊文氏蓝(Evansblue)法定量测定血脊髓屏障损害程度。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d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第7d达到高峰,持续至14d,至21d时稍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7~14d达到最高水平,21d开始回落,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EB含量于第3d脊髓即有明显增加,第7d达到高峰,并持续到21d。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脊髓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脊髓水肿 PKC 脊髓屏障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Bcl-2、Bax调控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秀山 孙国柱 +4 位作者 高晓伟 杨雷方 王目纲 刘性强 韩仰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164-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Bcl-2、Bax调控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成年新西兰白兔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质PKC活性;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表达。结...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Bcl-2、Bax调控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成年新西兰白兔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质PKC活性;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表达。结果 Kaolin组动物胞膜PKC活性术后1 d出现增加〔(5.67±0.26)pmol.mg-1.min-1〕,7~14 d达到最高水平〔(13.27±3.15)pmol.mg-1.min-1〕,21 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1.min-1〕,胞质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同时受试动物术后各个时点上颈髓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以7~14 d最为多见〔(37.75±4.36)%〕;Bcl-2和Bax表达均于术后1 d开始增加〔(7.50±1.15)%;(18.27±2.55)%〕,到术后7 d达高峰〔(17.64±4.52)%;(40.29±3.68)%〕,持续至14 d后下降。但后者明显强于前者。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PKC的转位激活,其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上调Bcl-2和Bax表达,主要上调Bax,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了神经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PKC BCL-2 BAX 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NF-κB、IκB、GFAP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建峰 张庆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脊髓空洞前状态主要表现为脊髓缺血缺氧性水肿,为了探讨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观察脊髓组织中的NF-κB、IκB、VEGF、GFAP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枕大池注射Kaolin制作家兔的脊髓空洞症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脊髓空洞前状态主要表现为脊髓缺血缺氧性水肿,为了探讨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观察脊髓组织中的NF-κB、IκB、VEGF、GFAP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枕大池注射Kaolin制作家兔的脊髓空洞症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脊髓组织中NF-κB、IκB、VEGF、GFAP的表达。结果:Kaolin组动物颈髓组织中,NF—κB表达在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两周时基本恢复正常;IκB各时间点的表达变化与NF-κB成负相关,术后第1天开始明显下降,维持低水平表达至第7天;VEGF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神经胶质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术后第1天表达明显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且维持两周,第3周表达明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GFAP则主要表达于神经胶质细胞,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但高峰期较VEGF向后延迟至两周并维持到三周仍呈较高水平。结论: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VEGF表达增高,影响BBB的完整性,产生脊髓水肿:GFAP表达增高,代表脊髓组织增强的神经胶质反应。他们二者的高表达同时受NF—κB/IκBα的活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IΚB GFAP 脊髓空洞前状态 脊髓缺血缺氧性水肿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兔脊髓空洞前状态蛋白激酶C对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1 位作者 王浩 张更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对AQP4调控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表达变化、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 Kaolin组动物AQP4于术后3 d开始减弱... 目的探讨PKC在脊髓空洞前状态中活性变化及其对AQP4调控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4表达变化、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结果 Kaolin组动物AQP4于术后3 d开始减弱(IA 320.5± 44.2),7-14 d达到最低水平(IA 258.7±26.5),到21 d时有所回升(IA 321.5±46.1);胞膜PKC 活性术后1 d出现增加每分钟(5.67±0.26)pmol/mg,7-14 d达到最高水平每分钟(13.27±3.15 pmol/mg),21 d开始回落每分钟(8.85±1.56)pmol/mg,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对AQP4进行磷酸化,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脊髓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脊髓空洞前状态 PKC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兔脊髓空洞前状态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与脊髓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王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7-1319,144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表达变化与脊髓水肿演变的关系。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枕大池注入Kaolin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含水量、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表达变化与脊髓水肿演变的关系。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枕大池注入Kaolin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 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含水量、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21 d稍有缓解(70.03±0.77)%,但仍高于对照组;AQP-4于术后第1天开始减弱(IA 320.5±44.2),第7~14天达到最低水平(IA 258.7±26.5),到21 d时回升(IA 321.5±46.1),但仍低于对照组;而AQP4 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其蛋白含量变化相一致。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与脊髓含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769,P<0.01;r=-0.854,P<0.01)。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中AQP4及其mRNA下调可能参与了脊髓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前状态 AQP4 脊髓 水肿
原文传递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王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AQP4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水肿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动物模型并应用大剂量MP干预,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脊髓空...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AQP4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水肿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动物模型并应用大剂量MP干预,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 21d时稍有缓解;AQP4于术后第1天开始减弱,第7-14天达到最低水平,到21d时回升;而AQP4 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其蛋白含量变化相一致。MP组动物脊髓水肿时间延迟,程度显著减轻,上颈髓AQP4及其mRNA明显增高,以7d、14d最为显著。结论MP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增加AQP4表达,促进水分子向血管腔和蛛网膜下腔转运,发挥抑制脊髓水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AQP4 脊髓空洞前状态 脊髓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