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外科治疗的护理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华莎 马廉亭 +1 位作者 潘力 龚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697-698,70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针对经血管内及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周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早期开展肢体功能及膀胱功能...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针对经血管内及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周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早期开展肢体功能及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积极预防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69例病人血管内介入治疗51例,手术治疗18例。住院期间无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18年,其中15例进行了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随访未见复发;治愈30例,好转25例,无变化14例。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或血管内治疗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及病情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血管内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慢性脑脊髓静脉机能不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宏宇 吴佳云 +3 位作者 戴贻权 庄晖 詹腾辉 郭平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患者资料。结果 44例中,38例单纯接受PTA,6例接受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44/44)。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的患者资料。结果 44例中,38例单纯接受PTA,6例接受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44/44)。术后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头晕障碍量表评分由腔内治疗前(31.14±8.69)分降至腔内治疗后(12.23±9.52)分(t=13.378,P<0.01)。结论腔内治疗CCSVI短期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在炎性脱髓鞘疾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伟 钟晓南 +6 位作者 王小立 李征然 钱结胜 康庄 常艳宇 陆正齐 胡学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我国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CSVI)。方法入组MS患者10例、NMO和NMO谱系疾病(NMOSD)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性颅外静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静脉反流、颈内静脉(IJVs)横... 目的本研究探讨我国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CSVI)。方法入组MS患者10例、NMO和NMO谱系疾病(NMOSD)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性颅外静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静脉反流、颈内静脉(IJVs)横径(CSA)绝对值和IJVs的CSA差值。患者如果同意则进一步行选择性静脉血管造影(DSA)检查,观测IJVs和奇静脉(AZY)狭窄程度、跨壁压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均进行无创性超声检查。结果 (1)静脉超声检查显示,MS及NMOSD患者出现不同程度IJVs和椎静脉(VVs)反流,10例MS中5例出现左侧IJVs反流;8例患者出现右侧IJVs反流;2例患者出现左侧VVs反流;5例出现右侧VVs反流。NMOSD患者也出现IJVs和VVs反流,但均未达到Zamboni的标准,提示MS患者反流可能更加明显。与对照组(0.226±0.078)比较,MS(0.132±0.146,P=0.028)和NMOSD(0.134±0.077,P=0.007)患者右侧IJVs坐位CSA缩短。(2)3例缓解-复发型MS(RRMS)及2例长节段脊髓炎(LEM)患者进行了静脉DSA检查,其中1例RRMS(AZY开口处狭窄约75%)及1例LEM患者(AZY开口处狭窄约64%)均出现静脉狭窄及侧支循环开放。结论部分MS患者及NMOSD患者存在经超声及DSA证实的CCS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
下载PDF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一种新近认识的血管疾病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烨 赵珺 Hao H.M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CSVI)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静脉回流功能异常或障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类似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CCSVI异常的脑部静脉血流触发炎症反应,导致静脉屏障受损、铁... 慢性脑、脊髓静脉功能不全(CCSVI)是指中枢神经系统静脉回流功能异常或障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类似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CCSVI异常的脑部静脉血流触发炎症反应,导致静脉屏障受损、铁沉积、免疫炎症反应增强等,造成白质脱髓鞘的病理变化,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病因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应用血管腔内技术干预CCSVI,有望成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 脊髓静脉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涛(综述) 马廉亭 +1 位作者 谢天浩 徐召溪(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75-377,共3页
脊髓血管病包括多种引起严重脊髓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可以由出血、血肿压迫、动脉盗血或静脉高压引起。在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认识到血液向脊髓静脉引流可引起充血性脊髓损伤,进而提出了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spinal venous... 脊髓血管病包括多种引起严重脊髓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疾病,相关临床症状可以由出血、血肿压迫、动脉盗血或静脉高压引起。在20世纪70年代,学者们认识到血液向脊髓静脉引流可引起充血性脊髓损伤,进而提出了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spinal venoushypertensive myelopathy,VHM)的概念[1]。自此以后,硬脊膜动静脉瘘、椎旁动静脉瘘伴脊髓引流以及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等疾病会导致血液向脊髓静脉引流,所以都被归为VHM[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病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避免误诊的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祝源 杨铭 +1 位作者 潘力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病因及避免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记录等,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特点将病因分为六大类。对其中外院误诊的近1/... 目的探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病因及避免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记录等,根据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特点将病因分为六大类。对其中外院误诊的近1/3病人,我们采取了非常规造影方法,全部明确了诊断,进行了治疗。结果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由脊髓供血动脉病变引起80例;由非脊髓供血动脉向脊髓静脉引流8例;其中,颈内动脉供血2例,颈外动脉供血3例,髂内动脉供血3例;椎旁静脉狭窄,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向脊髓静脉引流6例。其中,血管内治疗67例,开放手术27例,治愈30例,好转47例,无变化17例。结论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是由多种类型脑脊髓血管病变引起,常被误诊和漏诊,对本文近1/3误诊病人,我们在诊断上采用了一些独特的造影方法而解决了误诊、漏诊,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疗效 误诊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手术或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华 华莎 王红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39-441,共3页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enous hypertensivemyelopathy,VHM),又称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是指由多种脊髓、脊柱及其周围结构的血管性病变,通过脊髓静脉引流,致脊髓正常引流静脉血流增多,压力增高,久而久之,静脉动脉化,迂曲、扩张,从而导致...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enous hypertensivemyelopathy,VHM),又称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是指由多种脊髓、脊柱及其周围结构的血管性病变,通过脊髓静脉引流,致脊髓正常引流静脉血流增多,压力增高,久而久之,静脉动脉化,迂曲、扩张,从而导致脊髓正常引流静脉回流受阻,脊髓实质充血水肿,晚期软化、坏死,而产生的脊髓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手术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脊髓静脉曲张1例
8
作者 贾峰 刘新河 《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4期243-243,共1页
患者男,46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腰痛1年余,2001-02-28入院.平素体健,否认结核病史.入院时查体: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减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胸腰椎体、棘突压痛不明显,扣击痛弱阳性,未向双下肢放射,肌力5级,脐平面以下及双... 患者男,46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腰痛1年余,2001-02-28入院.平素体健,否认结核病史.入院时查体: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减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胸腰椎体、棘突压痛不明显,扣击痛弱阳性,未向双下肢放射,肌力5级,脐平面以下及双下肢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减弱,提睾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双侧巴氏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曲张 肌电图 脊髓占位病变 病理检查 误诊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误诊病人的护理经验
9
作者 程菊云 马廉亭 华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06-507,共2页
目的总结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误诊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因误诊从其他医院转入我院27例VHM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病人明确了病因诊断,经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VHM误诊病人病程... 目的总结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误诊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因误诊从其他医院转入我院27例VHM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病人明确了病因诊断,经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VHM误诊病人病程相对较长,导致脊髓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做好术前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正确及时进行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误诊 护理经验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10
作者 苏晓娟 华莎 +2 位作者 彭娜 周佳 李露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96-697,共2页
目的 总结椎管内动静脉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102例中,术后85例症状改善,首先是肌力明显恢复,继而... 目的 总结椎管内动静脉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102例中,术后85例症状改善,首先是肌力明显恢复,继而是感觉障碍平面的下降,最后是大小便功能的恢复;17例无明显改变,延误诊断、病程2年以上,其中术前肌力0级12例、Ⅰ级5例。术后随访1~20年,18例选择全脊髓动脉造影随访未见复发;完全恢复30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病人,关键在早诊断、早治疗,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11
作者 李明 谢天浩 +1 位作者 徐召溪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目的总结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手术治疗的10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I T2像及病人临床表现评估VHM,并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合并VHM的诊治经验。结果单... 目的总结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手术治疗的10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I T2像及病人临床表现评估VHM,并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合并VHM的诊治经验。结果单发肿瘤9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腰段2例;多发1例(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术前存在VHM 6例,术前MRI均可见病变节段以外的脊髓中央区MRI T2高信号,存在明显的脊髓功能损伤症状,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0例肿瘤均全切除,其中1例多发肿瘤一次切除3个胸段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为富含血管的血管性肿瘤,往往有高流量的血流通过,引流静脉常迂曲扩张并同脊髓表面正常引流静脉沟通导致VHM,有症状者应早期手术,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肿瘤切除后VHM自然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马廉亭 龚杰 +8 位作者 樊辉 潘力 莫雪红 杨铭 李俊 张新元 陈刚 张戈 华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诊治策略与方法.方法 通过我院收治的69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总结诊断方法主要靠MRI全脊柱成像、脊髓水成像及脊髓顺磁性血管造影,最终确诊依据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明确病变类型、瘘口部位、大小、... 目的 探讨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的诊治策略与方法.方法 通过我院收治的69例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总结诊断方法主要靠MRI全脊柱成像、脊髓水成像及脊髓顺磁性血管造影,最终确诊依据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明确病变类型、瘘口部位、大小、血流速度等,确诊后再选择治疗方法与应遵循的策略.结果 本组6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51例,手术治疗18例,治愈30例,好转25例,无变化14例.结论 本病血管内治疗及显微于术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高压 血管内治疗 外科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脊髓静脉高压动物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通 张鸿祺 +5 位作者 滕梁红 李永忠 张智萍 郭德玉 卢德宏 凌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8-660,共3页
目的建立长期稳定的兔脊髓静脉高压模型,用于研究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短期组、中期组和长期组,每组手术造模8只和假手术兔4只。手术组兔通过开腹侧侧吻合兔左肾动静脉,形成动静脉瘘,结扎后腔静脉远... 目的建立长期稳定的兔脊髓静脉高压模型,用于研究脊髓血管畸形致病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短期组、中期组和长期组,每组手术造模8只和假手术兔4只。手术组兔通过开腹侧侧吻合兔左肾动静脉,形成动静脉瘘,结扎后腔静脉远端和近端导致动脉血异常引流至腰静脉、椎管内静脉丛形成脊髓淤血和脊髓静脉高压。采用Jacobs法对后肢功能评级,Reuter法对脊髓感觉运动反射功能评分,连续观察行为学变化,每组动物到期后对脊髓行MRI扫描、经股动脉DSA检查动静脉瘘口的通畅,并解剖取脊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4只模型兔中,存活22只,生存率91.67%,动静脉瘘口通畅率95.45%。术后模型后肢的运动、感觉功能均有所减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MRI表现为脊髓相应阶段的水肿,但判断脊髓静脉高压早期病理改变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在光镜下见脊髓内毛细血管的扩张充血,随时间的不同呈现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的浸润、胶质细胞的增生、髓内血管的玻璃样变性和神经元细胞变性,符合脊髓静脉高压的脊髓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髓鞘板层的松散、薄髓纤维内线粒体数目的增加和神经元的固缩。结论通过该方法建立模拟人类脊髓血管畸形的脊髓静脉高压机制导致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模型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 高压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表面引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兴 王春晖 侯立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患者,以及检索1996~20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相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予以介入栓塞治疗后症状好转。检索文献...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患者,以及检索1996~20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相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予以介入栓塞治疗后症状好转。检索文献获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7例,其中手术治疗者17例,介入治疗者25例。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向脊髓引流为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脊髓损害的症状明显。诊断的金标准是完整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最佳治疗方法尚有争议,主要包括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夹闭瘘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 脊髓静脉引流 脊髓症状
下载PDF
脊髓麻醉加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吴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48-0151,共4页
研究分析运用脊髓麻醉加静脉麻醉方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麻醉对其术后早期活动影响作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57例,应用奇偶数形式分组,常规组128例患者手术麻醉采取插管全麻,观察组129例患者手... 研究分析运用脊髓麻醉加静脉麻醉方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麻醉对其术后早期活动影响作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57例,应用奇偶数形式分组,常规组128例患者手术麻醉采取插管全麻,观察组129例患者手术采取脊髓麻醉加静脉麻醉,对比患者术后肢体肌力水平、术后肢体主动活动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做手术麻醉效果分析。结果 术后肢体肌力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肌力水平略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肢体主动活动情况相比,两组以观察组较良好(P<0.05),术后恢复情况,指标数据统计后两组比对,观察组相比常规组术后恢复指标用时短(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实施中,采取脊髓麻醉加静脉麻醉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麻醉加静脉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早期活动
下载PDF
长期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16
作者 白帆 黄艾华 +6 位作者 朱磊 刘明浩 杨超 刘丹杰 郭姗姗 刘柳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该疾病患者常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极易被误诊为LDH,导致延误治疗,致残率较高[3-4]。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科收治了1例长期误诊为LDH的SDAVF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该病例的特点,现对其进行详细报道同时通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以达到减少误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 误诊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不典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原因探讨
17
作者 钟丹 邓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8期16-20,31,共6页
目的分析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误诊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曾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分别表现为单侧上肢感觉障碍、单侧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麻木无... 目的分析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误诊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曾误诊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分别表现为单侧上肢感觉障碍、单侧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麻木无力伴腰部疼痛。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例给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予颈椎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误诊为脊髓炎的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加重,行手术探查确诊;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1例行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误诊时间6 d~3个月。确诊后2例给予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拒绝手术治疗,失访。结论SDAVF罕见的起病形式、阴性的磁共振结果、异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假阴性的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多种疾病症状叠加均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临床对疑似患者应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检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 误诊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脊髓 椎间盘移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种造影方式在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洪韬 张鸿祺 +4 位作者 李桂林 何川 叶明 胡鹏 马永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脊髓静脉畸形 术中造影 亚甲蓝 治疗性
下载PDF
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玉敏 白如林 +3 位作者 张光霁 刘和平 施增儒 王金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4-76,共3页
本文报道5例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 表现。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胸腰段3例。4例畸形血管位于脊髓背侧,1例位于脊髓腹侧、背侧及髓内。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 特征性表现为:髓内或脊髓表面点、条状无信号影。与传统影像学方法相比,M... 本文报道5例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 表现。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胸腰段3例。4例畸形血管位于脊髓背侧,1例位于脊髓腹侧、背侧及髓内。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 特征性表现为:髓内或脊髓表面点、条状无信号影。与传统影像学方法相比,MRI 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上具有无创伤,显示病变更全面、直观,便于随访观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MRI 诊断 AVM
下载PDF
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附99例报告)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启武 宋冬雷 +3 位作者 冷冰 徐斌 车晓明 徐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SCAVL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1990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收治99例SCAVLs,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99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行手术治疗65例,介入治疗34例。手术治疗病例中...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SCAVL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1990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收治99例SCAVLs,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99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行手术治疗65例,介入治疗34例。手术治疗病例中,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3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26例和髓周动静脉瘘(PMAVF)8例,各型SCAVLs病例术后获好转者分别为19例、17例和4例。结论脊髓MRI和DSA是正确诊断本病的关键。对SDAVF和Ⅰ型PMAVF宜首选手术治疗,对SAVM应尽可能采用手术切除(或术前辅以栓塞治疗)畸形灶,对Ⅱ型或Ⅲ型PMAVF宜取介入治疗或介入与手术联合治疗。治疗时,应针对动静脉短路进行根治性治疗,即手术和/或栓塞来闭塞瘘口和去除畸形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静脉畸形 硬脊膜动静脉 髓周动静脉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