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对消化系统多脏腑病变的诊治
1
作者 邱绮玉 罗树星 章菊花 《湖北中医杂志》 2001年第2期3-4,共2页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多脏腑病变 中医药疗法 诊断 治疗 病因
下载PDF
脏腑病变与寸关尺压力波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相波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8-432,共5页
该文根据波动理论,推证了脏腑病变对寸、关、尺压力波的影响,分析了寸、关、尺部位的脉状与脏腑病变的关系.
关键词 脏腑病变 寸关尺 压力波
下载PDF
脏腑病变对压力波的影响
3
作者 李相波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根据波动理论 ,推证了脏腑病变对压力波的影响 ,分析了寸、关、尺部位的脉状与病变脏腑的关系。
关键词 脏腑病变 压力波 影响
下载PDF
穴位针刺治疗与脏腑病变在体表循经感传的观察
4
作者 李林森 《甘肃中医》 2003年第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针刺穴位 脏腑病变 循经感传
下载PDF
138例冠心病的脏腑虚证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晓才 林谦 +1 位作者 农一兵 宋麦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0-841,共2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特点,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方法:记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38例住院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情况。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92.8%)、...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特点,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方法:记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38例住院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情况。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92.8%)、肾虚证(占76.8%)和肝虚证(占71.7%)最为多见;虚证组合以三证组合最为多见,两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并见肝虚或肾虚,三证组合大多为心、肝、肾虚并见。结论:冠心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与肝、肾二脏联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虚证 病变脏腑
下载PDF
李新华从肾论治糖尿病性腹泻经验
6
作者 李祖滔 李新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97-597,共1页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消渴”、“泄泻”范畴。李新华从肾论治治疗糖尿病性泄泻有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腹泻主症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粪便量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消渴”、“泄泻”范畴。李新华从肾论治治疗糖尿病性泄泻有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腹泻主症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粪便量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其中以粪质稀薄为首要特征,或兼有腹胀、腹痛、腹鸣、纳呆等症[1]。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有“鹜溏”、“飧泄”“注下”等不同名称,指出病因与风、热、寒、湿等病因相关,病变脏腑涉及脾、胃、大肠、小肠。《医学心悟》指出“湿多成五泄”,并将泄泻病因分为湿热、湿寒、食积、脾虚、肾虚五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肾论治 《医学心悟》 李新华 病变脏腑 泄泻病 《黄帝内经》 首要特征
下载PDF
糖尿病脏腑病机探析
7
作者 成先锋 《江西中医药》 1995年第S3期31-32,共2页
糖尿病脏腑病机探析成先锋(江西中医学院中医91级330006)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病机,病变脏腑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基本病理是胰岛B细胞... 糖尿病脏腑病机探析成先锋(江西中医学院中医91级330006)关键词糖尿病,病因病机,病变脏腑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基本病理是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低下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因病机 病变脏腑
下载PDF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 被引量:105
8
作者 邓海平 沈雪勇 丁光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 ,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 ,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 ,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 ,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惊人一致性 ,提示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艾条灸 温热效应 脏腑病变 经络
下载PDF
《伤寒论》真武汤证治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0期1085-1087,共3页
真武汤的主要功能是温阳化水,而阳虚水泛之为灾者,可谓泛滥无涯,遍及周身诸经诸脏,其或心下悸,或头目眩,或腹中痛,或咳喘,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遍身烂肿如泥,或身体动不能自持,或四肢沉重疼痛,其症虽不同,然病因病机一也,皆因阳虚水... 真武汤的主要功能是温阳化水,而阳虚水泛之为灾者,可谓泛滥无涯,遍及周身诸经诸脏,其或心下悸,或头目眩,或腹中痛,或咳喘,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遍身烂肿如泥,或身体动不能自持,或四肢沉重疼痛,其症虽不同,然病因病机一也,皆因阳虚水气内乱为患,故用而取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温阳化水 六经病变 脏腑病变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伍应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期95-96,共2页
偏头痛主要是由血管性功能失调或神经功能失调引发的疾病,通常为单侧或两侧头痛发作,容易反复,并伴有呕吐、恶心、对声源及光源敏感等特点。患者每个月有50%以上的时间都处于疼痛之中。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因经络脏腑病变所致。... 偏头痛主要是由血管性功能失调或神经功能失调引发的疾病,通常为单侧或两侧头痛发作,容易反复,并伴有呕吐、恶心、对声源及光源敏感等特点。患者每个月有50%以上的时间都处于疼痛之中。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因经络脏腑病变所致。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有较好效果,综述如下。1调节脑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以往认为偏头痛属于一种原发性血管疾病,主要是由颅内血管收缩引发偏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发作 作用机制 颅内血管 神经功能失调 血流量 血小板凝聚 内皮素 三叉神经节 脏腑病变 神经肽
下载PDF
马有度论治咳嗽临证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学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期120-121,共2页
重庆医科大学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咳嗽的诊治更显特色。现将其论治咳嗽的经验总结如下。1治咳理论发挥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治咳之要,在于把握其基本病机。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咳嗽》中指出“总其纲领,... 重庆医科大学马有度教授从医60余载,医理精湛,学识宏深,尤其对咳嗽的诊治更显特色。现将其论治咳嗽的经验总结如下。1治咳理论发挥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治咳之要,在于把握其基本病机。李中梓在《医宗必读·咳嗽》中指出“总其纲领,不过内伤外感而已”。咳嗽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失宣降而成,或由其他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起。清代陈修园说“《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医科大学 临床常见病症 肺失宣降 外邪侵袭 脏腑病变 李中梓 陈修园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实验动物猕猴耳郭皮肤导电量测定与浅析
12
作者 习俊峰 段幸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本实验结果提示:猕猴耳郭皮肤导电量测定可以反映脏腑病变,阳性区呈“相关群”形式表现,证实了内脏与耳穴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针灸临床及机理等实验研究,亦有助于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对猕猴辨证及辨病位。
关键词 导电性 电皮肤反应 耳郭 脏腑病变 电诊断
下载PDF
试论祖国医学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关联
13
作者 瞿岳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4期9-12,共4页
二、祖国医学的方法论与信息论方法的关联信息(Information),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指诸如交谈、通信、读书、听广播、看电视等具有一定内容的消息。但信息在信息论中的含义要比通常的消息广泛得多,它泛指消息、情报... 二、祖国医学的方法论与信息论方法的关联信息(Information),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指诸如交谈、通信、读书、听广播、看电视等具有一定内容的消息。但信息在信息论中的含义要比通常的消息广泛得多,它泛指消息、情报、指令、图象、数据、密码、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信息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被人所感知,具有知识性和传递性。所谓信息方法,是指运用信息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医学 气机升降 中医理论 经络学说 脏腑病变 信息论方法 病理信息 五行系统
下载PDF
促结代脉脉象辨析
14
作者 杨牧祥 《河北中医》 1987年第3期34-36,共3页
脉象的变化,是脏腑病变的客观反映。自古以来,医家们就重视脉诊,成为中医临床分析病因、判断病情和推断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脉诊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医者切脉体会不同,对某些脉象含义的论述亦各有不同。所以,很有必要对各种病脉,尤其... 脉象的变化,是脏腑病变的客观反映。自古以来,医家们就重视脉诊,成为中医临床分析病因、判断病情和推断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脉诊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医者切脉体会不同,对某些脉象含义的论述亦各有不同。所以,很有必要对各种病脉,尤其是认识不一致的病脉加以探讨。现根据各家论述,并结合教学与临床的点滴体会,仅就促、结、代三脉的脉象略述个人一孔之见,以期同道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结代脉 临床分析 脏腑病变 脉诊 病脉
下载PDF
填坎润兑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举隅
15
作者 徐新毅 陈清维 葛正行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330-331,共2页
“填坎润兑”出自《丹溪心法》,是指通过滋养肾之阴精以达到润肺、养肺之功效。肺、肾二脏分别与“八卦”的兑三、坎三相对应,填坎、润兑,即滋补肾水、清热润肺的治疗方法。临症根据脏腑病变特性:肺阴易虚,肾水易亏,故临床凡见有... “填坎润兑”出自《丹溪心法》,是指通过滋养肾之阴精以达到润肺、养肺之功效。肺、肾二脏分别与“八卦”的兑三、坎三相对应,填坎、润兑,即滋补肾水、清热润肺的治疗方法。临症根据脏腑病变特性:肺阴易虚,肾水易亏,故临床凡见有此二脏虚实兼夹的病症,均可用此法治疗,下面是笔者应用填坎润兑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患中的经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 《丹溪心法》 清热润肺 呼吸系统疾患 脏腑病变 补肾水 养肾
下载PDF
试论脏病治腑
16
作者 朱光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脏腑病变是中医内科病变的主体.就治疗而言,脏病治脏,腑病治腑,自在情理之中.但由于脏腑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临床治疗时就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治疗思路-脏病治腑.兹就脏病治腑的理论依据与临床运用加以拙议.
关键词 脏腑病变 脏病治腑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舌头上的健康密码(一)
17
作者 黄立坤 《健康向导》 2014年第2期4-5,共2页
传统中医理论中讲述,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得以反映.传统舌诊内容主要通过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 传统中医理论中讲述,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得以反映.传统舌诊内容主要通过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本篇就舌诊的相关内容通过理论加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一一分述,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舌头 密码 传统中医理论 脏腑病变 舌苔 舌质 舌诊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脏篇)
18
作者 杨峰 《医师在线》 2016年第20期36-37,共2页
咳嗽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多是由8市部病变引起,但也可能是其他脏腑病变传之于肺而出现的症状。《素问·咳论篇》中就有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明确指出,咳嗽的发生不仅在于肺,而且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 咳嗽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多是由8市部病变引起,但也可能是其他脏腑病变传之于肺而出现的症状。《素问·咳论篇》中就有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明确指出,咳嗽的发生不仅在于肺,而且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在生理上,脏腑各司其职,各有所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如:心主血,肺主气,肺朝百脉,宗气贯心咏而司呼吸;在病理上,各脏腑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心、肝、脾、肾出现病变,均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咳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六腑 肺主气 呼吸系统病症 脏腑病变 肺朝百脉 正常功能 咳嗽
下载PDF
解毒消斑饮治疗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元恒 张明德 +1 位作者 牛启家 公丕吉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8-28,共1页
目的 :观察解毒消斑饮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解毒消斑饮口服 ,1日 1剂。结果 :治疗5 0例 ,痊愈 1 4例 ,显效 2 1例 ,有效 4例 ,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 92 %。结论 :解毒消斑饮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关键词 解毒消斑饮 黄褐斑 中医 皮肤病 脏腑病变
下载PDF
湿热与妇科病的关系浅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静 《陕西中医》 2012年第5期640-640,F0003,共2页
"湿"与"热"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其产生途径有:一为感受外邪,二为脏腑病变。古云:"湿者土之气,士者火之子"。故湿能转化生热,热亦能转化生湿。湿热内生多由劳倦失常,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所致;在妇科病中也有因... "湿"与"热"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其产生途径有:一为感受外邪,二为脏腑病变。古云:"湿者土之气,士者火之子"。故湿能转化生热,热亦能转化生湿。湿热内生多由劳倦失常,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所致;在妇科病中也有因房劳,情郁导致肝肾损伤,湿热蕴蒸而成。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体会到,湿热不但能致带下,同时亦为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等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湿热与某些常见妇科疾患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蕴蒸 妇科病 医学理论体系 致病因素 脏腑病变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肝肾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