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李梴的“脏腑相通论” 被引量:6
1
作者 蒋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2,共2页
李梴所著《医学入门》不仅汇集各家学说,而且阐明自己独特的见解。书中所述的“脏腑相通论”,就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发挥而成。脏与腑的关系,通常是指脏腑相合,即《灵枢·本输》所云;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 李梴所著《医学入门》不仅汇集各家学说,而且阐明自己独特的见解。书中所述的“脏腑相通论”,就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发挥而成。脏与腑的关系,通常是指脏腑相合,即《灵枢·本输》所云;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但脏腑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这种相合,还存在其它联系。本文所述:心与胆,肝与大肠,脾与小肠,肺与膀胱,肾与三焦的相通关系,是从病理与治疗角度,来说明脏与腑之间的联系,“心胆相通”,应用较多。“脏腑相通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阐发这种关系,能够丰富脏象学说,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相通 心胆 李yan
下载PDF
脏腑相通理论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松生 孙梅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1-702,共2页
《医学入门·五脏穿凿论》指出:"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泻脾土。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膀胱病宜清肺。肾与三... 《医学入门·五脏穿凿论》指出:"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泻脾土。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膀胱病宜清肺。肾与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此合一之妙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相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何晓晖教授运用李梴“脏腑相通”理论治疗脾胃病的临证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步高 徐春娟 何晓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2-1494,共3页
李梴"脏腑相通"核心思想是脏腑相合理论,文章主要基于"脏腑相通"的理论,来探讨何晓晖教授在理论与临床上如何认识和治疗脾胃病,旨在为临床上运用"脏腑相通"理论来以寻求治疗相关脏腑疾病的新治则和新方法。
关键词 旴江医学 脏腑相通 何晓晖 脾胃病
原文传递
“胃与心相通”理论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洪涛 李志刚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记载于《医学入门·脏腑条分》中的五脏相通理论充实了中医的五脏关系,后人在其基础上运用开阖枢理论推衍出胃与心包络相通。对胃与心包络相通进行理论上的辨析,胃与心相通的说法更为合适,胃与心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临... 记载于《医学入门·脏腑条分》中的五脏相通理论充实了中医的五脏关系,后人在其基础上运用开阖枢理论推衍出胃与心包络相通。对胃与心包络相通进行理论上的辨析,胃与心相通的说法更为合适,胃与心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上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络 脏腑相通 脏腑
下载PDF
“肝与大肠相通”探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陈英杰 《中医研究》 2007年第11期3-8,共6页
关键词 大肠 脏腑相通 肝寄腑于大肠
下载PDF
“肾与三焦相通”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力平 杨洪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282-283,共2页
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记载了"脏腑别通"理论,提出"肾与三焦相通"。而临床治疗肾脏病尤其水肿常用疏理三焦之法,但大多数是从三焦的功能来论述。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查阅及对现代医学的学习,从生理上的相互关... 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记载了"脏腑别通"理论,提出"肾与三焦相通"。而临床治疗肾脏病尤其水肿常用疏理三焦之法,但大多数是从三焦的功能来论述。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查阅及对现代医学的学习,从生理上的相互关联、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治疗上的反映三方面,简述了"肾与三焦相通"的机理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脏腑相通
下载PDF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在肩项部疼痛疾患中的应用案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敬文 刘珍珠 +6 位作者 张宁 李梦琳 刘金涛 王维广 黄薰莹 席崇程 翟双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13-3316,共4页
肝与大肠相通为脏腑相通理论内容之一,以此为指导可对肩项部疼痛进行治疗,尤其适用于现代临床肩项部疼痛同时兼有熬夜习惯(伤及肝血)及大便不调者。现列举了3例以养肝血、通大肠腑为法治疗肩项部疼痛的典型案例,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肩项... 肝与大肠相通为脏腑相通理论内容之一,以此为指导可对肩项部疼痛进行治疗,尤其适用于现代临床肩项部疼痛同时兼有熬夜习惯(伤及肝血)及大便不调者。现列举了3例以养肝血、通大肠腑为法治疗肩项部疼痛的典型案例,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肩项部疼痛疾患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脏腑相通 肝之俞在颈项 肩项部疼痛
下载PDF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
8
作者 蒋玉英 楚佳梅 包烨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5期749-750,共2页
“脏腑别通”又称“脏腑旁通”“脏腑相通”“经络别通”等,是指脏腑间存在的一种区别于“脏腑相表里”的对应联系,即为“肺与膀胱相通”“心与胆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肾与三焦相通”[1]及“心包络与胃相通”。
关键词 小儿遗尿症 心包络 脏腑别通 针灸治疗 理论探讨 经络别通 脏腑相通
下载PDF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儿科临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超 汪受传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43-44,共2页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邪上干,肺失宣肃。笔者有幸随师汪受传教授临证,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易趋康复的特点,运用... 《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邪上干,肺失宣肃。笔者有幸随师汪受传教授临证,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易趋康复的特点,运用通腑法,或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宣肺通腑之剂治疗乳蛾、肺炎喘嗽、哮喘、便秘等,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 脏腑相通 儿科 临证应用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论治肩项部疼痛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敬文 刘珍珠 +6 位作者 张宁 李梦琳 刘金涛 王维广 黄薰莹 席崇程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1-454,共4页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自脏腑相通理论,首见于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无论是从金木交合的五行气化理论去理解,还是从血能润肠、肠能导滞而助疏泄的形质层面去理解,又或是从六经开阖枢的同气相求关系去推导,都能证实肝与大肠之间的密切关系....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自脏腑相通理论,首见于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无论是从金木交合的五行气化理论去理解,还是从血能润肠、肠能导滞而助疏泄的形质层面去理解,又或是从六经开阖枢的同气相求关系去推导,都能证实肝与大肠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肝与大肠分别透过脏腑对应肢体以及经络循行而与肩项部有所联系.现代社会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久视伤血),加上熬夜作息颠倒(肝血不藏),使得临床上许多肩项疼痛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导致.肝血不足可使肝气郁结,还可使大肠失去濡润而便秘,通过养肝血以润肠、通大肠腑以疏肝,能使此类型的肩项疼痛得到很好的缓解,这与一般临床从寒凝、气滞、血瘀等方向论治有较大的区别.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肩项部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脏腑相通 肝之俞在颈项 肩项部疼痛
原文传递
从“肝与大肠相通”探析纤维肌痛综合征
11
作者 崔家康 王一晨 孟庆良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816-1819,共4页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是肝与大肠生理特性及功能的精炼概括,肝主疏泄,大肠主津,具有传导功能。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疼痛与精神障碍,这与肝和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发,通过养肝血而润肠、通大肠...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是肝与大肠生理特性及功能的精炼概括,肝主疏泄,大肠主津,具有传导功能。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广泛性疼痛与精神障碍,这与肝和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发,通过养肝血而润肠、通大肠而疏肝的治疗方法,使气血舒畅以达治疗肢体疼痛等病症的目的。而“肠-肝”轴学说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这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肝与大肠相通 大肠 脏腑相通
下载PDF
脚趾操 抗衰老
12
作者 王延群 《医食参考》 2011年第12期30-30,共1页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
关键词 脚趾 抗衰老 第二心脏 脏腑相通 五脏六腑
原文传递
常做脚趾操 抗衰老
13
作者 王延群 《保健与生活》 2012年第1期17-17,共1页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成年人经常活动脚趾(特别是第二和第三脚趾)可以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脾和肠胃虚弱的人(有腹...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成年人经常活动脚趾(特别是第二和第三脚趾)可以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脾和肠胃虚弱的人(有腹胀、腹泻、不思饮食、失眠、多梦等症状)更应该经常锻炼脚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趾 抗衰老 健脾养胃 第二心脏 脏腑相通 五脏六腑 阴阳平衡 不思饮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