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冻存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潜能的影响
1
作者 朱美玲 伍新尧 +2 位作者 陈汝光 黄玲惠 胡燕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造血细胞 低温保存 体外扩增 细胞增殖 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潜能
下载PDF
冻存时间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增殖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美玲 陈汝光 +2 位作者 奚永志 刘永梅 彭丽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研究冻存时间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潜能的影响。方法 :在所分离的脐血有核细胞中加入联合低温保护剂Dextran 4 0 +10 %DMSO ,经梯度降温后置液氮深低温保存。采用无血清造血细胞扩增液对冻存不同时间的脐血造血细胞进行体外扩增 ,... 目的 :研究冻存时间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潜能的影响。方法 :在所分离的脐血有核细胞中加入联合低温保护剂Dextran 4 0 +10 %DMSO ,经梯度降温后置液氮深低温保存。采用无血清造血细胞扩增液对冻存不同时间的脐血造血细胞进行体外扩增 ,动态监测扩增潜能。结果 :将冻存 1个月、4个月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 5周 ,其总有核细胞分别被扩增了 (14 99.0± 115 .6 )倍和 (15 13.0± 110 .4 )倍 ,CFCs均于体外扩增的第 3周达到高峰 ,分别扩增了(5 3.8± 6 .3)倍和 (5 4 .8± 6 .7)倍 ,CD34+ 造血细胞于体外扩增的第 2周均达到高峰 ,分别扩增了 (6 3.8± 6 .1)倍和(6 2 .4± 5 .7)倍 ;统计分析冻存 1个月与 4个月后造血细胞扩增结果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在适宜深低温条件下冻存脐血造血细胞 ,在一定时间内 ,冻存时间的长短不会导致其增殖潜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存时间 造血细胞 体外增殖潜能
下载PDF
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
3
作者 段华新 刘畅 +6 位作者 杨新宇 毛平 徐艳丽 罗畅如 王彩霞 谢健晋 张玉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能力。方法:利用第3代的HPP-EPC联合细胞因子培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分因子组、非接触培养组和接触培养组。体外培养脐血CD34^+细胞10 d后,从细胞总数,CD34^+细胞...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能力。方法:利用第3代的HPP-EPC联合细胞因子培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分因子组、非接触培养组和接触培养组。体外培养脐血CD34^+细胞10 d后,从细胞总数,CD34^+细胞数,各系造血集落形成细胞数等比较各组的扩增效率。结果:接触组细胞总数扩增倍数(44.6±8.7)倍和非接触组(39.5±7.3)倍均高于因子组(24.8±5.6)倍,P<0.01。接触组CD34^+细胞数扩增倍数(8.8±2.1)倍高于因子组(2.9±0.6)倍和非接触培养组(3.3±0.6)倍,P<0.01。接触组集落扩增倍数和非接触组均分别高于因子组,P<0.05,且接触组各造血集落扩增数均分别高于非接触组,各P<0.05。接触组扩增后CD34^+CD38^-细胞(10.8%±2.7%)明显高于因子组(4.1%±0.9%)和非接触培养组(3.8%±0.8%),P<0.01。结论:脐血来源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能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扩增
下载PDF
一种从脐血培养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的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璇 梅花 +1 位作者 卢光琇 程腊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进行体外比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预处理的器皿中,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ECGS)等的MCDB131培养基培养,4d后去除未贴壁细胞,继续培养10~21d后,可以得到HPP-EPCs来源的EPC克隆;从人脐带中分离HUVECs,用含有EGF的MCDB131培养基扩增培养;同时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通过免疫表型、UEA1结合试验、Matrigel试验、DiI-Ac-LDL吞噬试验等对分离的脐血EPCs进行鉴定,以HUVECs为阳性对照,hEFs为阴性对照。【结果】1个HPP-EPC可在2个月中扩增出108~1010个EPCs细胞,在长期体外培养中可以保持正常核型。脐血EPCs和HUVECs均可表达CD31、CD144、vWF,结合UEA1,并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也能吞噬DiI-Ac-LD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能从脐血中高效经济地获得较原始的EPCs,并能在体外长期扩增培养,有望成为缺血性疾病细胞替代治疗有效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 内皮祖细胞 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熊中华 赵连三 陆德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adultstemcells)。ESCs来源于人或动物的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嵴,在体内外能分化为三个胚...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adultstemcells)。ESCs来源于人或动物的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嵴,在体内外能分化为三个胚层的所有组织细胞,但其研究及应用受到伦理学的限制。成体干细胞是分布在已分化特定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能产生由它来源的所有特定类型的组织细胞,其来源包括骨髓、血液、肝脏、皮肤等。目前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不仅能生成其来源组织的所有特化细胞,还能分化为其它组织的细胞,即所谓的“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系细胞分化 细胞 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组织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横向分化” 增殖能力 cells 未分化细胞
下载PDF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长东 张为远 +3 位作者 李荷莲 江小霞 张毅 毛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从人胎盘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胎盘MSC在脐血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人胎盘组织灌流液中单个核细胞(MNC)贴壁培养、集落筛选,鉴定表面标志及纯度,向脂肪、成骨诱导鉴定多向分化潜能。应用3HTdR掺入法,观察胎盘MSC... 目的从人胎盘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胎盘MSC在脐血移植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人胎盘组织灌流液中单个核细胞(MNC)贴壁培养、集落筛选,鉴定表面标志及纯度,向脂肪、成骨诱导鉴定多向分化潜能。应用3HTdR掺入法,观察胎盘MSC对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脐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将不同数量胎盘MSC分别与成人外周血和脐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观察胎盘MSC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的贴壁细胞,具有同骨髓MSC相同的细胞表型及多向分化能力,可以显著抑制成人外周血和脐血淋巴细胞转化,抑制作用与MSC的数量呈正相关。与无MSC作用相比,当MSC为2×105/孔时对成人外周血和脐血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率分别为79.97%和64.06%,而当MSC为1.25×104/孔时抑制率则分别为46.83%和12.19%。结论从人胎盘中可以成功地分离出MSC,利用其对脐血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除了可以作为与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相适应的培养基质,还有望降低脐血移植中困扰已久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问题,促进脐血移植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转化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人外周淋巴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免疫调节作用 淋巴细胞 成人外周 人胎盘组织 移植 多向分化潜能 TdR掺入法 免疫抑制作用 淋巴细胞增殖 MSC 单个核细胞 细胞共培养
原文传递
Wnt/β-catenin调控骨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杰聪 李广盛 +2 位作者 林颢 刘田丰 曾荣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672-672,共1页
OP的病理机制主要与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成脂分化能力增强,骨组织微循环血供减少有关[1-2]。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 s,BMSCs)是成骨细胞的起源。在老龄OP患者中,BMSCs的含量不仅显著减少,分化能力明显减弱,且增殖缓慢,移植过... OP的病理机制主要与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成脂分化能力增强,骨组织微循环血供减少有关[1-2]。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 s,BMSCs)是成骨细胞的起源。在老龄OP患者中,BMSCs的含量不仅显著减少,分化能力明显减弱,且增殖缓慢,移植过程病毒感染风险大,免疫原性与成本也较高。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 s,hUCB-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巨大潜能[3],来源更丰富,临床取材方便,分离纯度更高,具有强大的增殖与自我更新能力,免疫原性较低,能耐受更大程度的HLA配型不符,蕴藏着比BMSCs更加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4]。因此,通过持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启动与增强hUCB-MSCs的自身成骨分化能力,为临床OP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 骨形成 分化能力 UMBILICAL CORD blood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成骨细胞 临床 增殖 增强 诱导条件 应用价值 移植过程 信号通路 细胞治疗 巨大潜能 更新能力 感染风险 定向分化 病理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