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家伟 刘艳春 +2 位作者 李丽 马东 张改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 目的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值。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同体两侧(患侧、健侧)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1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及患者健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研究中,短潜伏期波有明显变化,更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下载PDF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家伟 李丽 +3 位作者 刘艳春 唐敬师 程斌 赵龙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9-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双侧 多导联 大鼠
下载PDF
健康人体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家伟 刘艳春 +1 位作者 朱进才 袁秀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69,173,共4页
目的检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以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 目的检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以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正常参考值。结果C3导联波形主要有两个,T1′(-)、T2′(+),它们的潜伏期分别是(3.0205±0.8289)ms、(6.7360±1.3939)ms,T2-T1峰间潜伏期为(3.7438±1.2060)ms。结论采用C3导联记录,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志愿者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峰间潜伏期
下载PDF
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潜伏期的测定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家伟 李丽 +1 位作者 刘艳春 唐敬师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测定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值,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双侧刺激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T1、T2、T3、T4,潜伏期分别是... 目的:测定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值,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双侧刺激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T1、T2、T3、T4,潜伏期分别是0.7880±0.1139、1.2467 ±0.1314、1.8265±0.3703、2.5123±0.5968;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 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潜伏期 大鼠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波潜伏期 大鼠 测定 诱发电位 正常值 样本均数
下载PDF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冯保会 李世亭 +8 位作者 孟佑强 应婷婷 王旭辉 李心远 万亮 仲骏 华续明 张文川 徐顺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7-558,共2页
目的研究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波形特征。方法选择全麻开颅手术非三叉神经痛病人20例,采用针形电极刺激其三叉神经周围支,在头顶记录BTEP波形,统计潜伏期、波幅和波间期。结果本组均可记录到W1、W2、W3三个波形,其中W1为高幅三... 目的研究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波形特征。方法选择全麻开颅手术非三叉神经痛病人20例,采用针形电极刺激其三叉神经周围支,在头顶记录BTEP波形,统计潜伏期、波幅和波间期。结果本组均可记录到W1、W2、W3三个波形,其中W1为高幅三相波,W2、W3为单相负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W1、W2、W3波幅增大而潜伏期不变。结论采用针形电极刺激能获得满意的BTEP波形,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后BTEP的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三种全麻方式对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铮 陈琦 王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的观察三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影响。方法180例择期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ASA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和静一吸复合麻醉组(c... 目的观察三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影响。方法180例择期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ASAI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和静一吸复合麻醉组(c组)三组。术中BIS维持在35~45。监测术前(T1)、麻醉后1h(R)和微血管减压后(瓦)BTEP的Wz、w3潜伏期及W3-W1的波阉期(IPLD)。结果三组患者T1和T2分别有48例(A组)、53例(B组)、52例(C组)测得BTEP波形及W1、W3潜伏期和IPLD,其余患者BTEP波形不明显,潜伏期未测得。T3时三组患者均可测得BTEP波形及W1、W3潜伏期和IPLD,且明显短于T1、T2时(P〈0.05)。T1、T2时未测得BTEP波形的患者L时可见BTEP融合波,W1潜伏期仍未测得。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三种不同全麻方式对BTEP的监测无显著影响,BTEP可以有效地监测微血管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葛建伟 张晓华 +5 位作者 熊文浩 邱永明 李善泉 罗其中 徐忠贤 金萍西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60-262,270,共4页
目的评价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作者研究了36例经术前MRTA及术中探查除外神经血管接触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大部切断术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BTEP以监测三叉神... 目的评价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病人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作者研究了36例经术前MRTA及术中探查除外神经血管接触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大部切断术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BTEP以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测定BTEP潜伏期及波幅参量的变化指导手术的进程。结果36例病人患侧BT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提示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传导功能损害,术中待BTEP呈一直线后,不再继续切断神经根,术后疼痛均缓解,未遗三叉运动功能障碍。结论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可以指导选择性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并防止三叉神经眼支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
下载PDF
大鼠桥脑、中脑电损伤后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比较分析
8
作者 包国庆 朱沂 +1 位作者 李建新 孙振柱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单侧桥脑、中脑电损伤后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变化规律。方法:对80只大鼠分别在左侧面丘深部或上下丘之间按照电流刺激量的不同给予电损伤,各分为小剂量组(1mA)、中剂量组(3mA)和高剂量组(61TIA),并... 目的:探讨大鼠单侧桥脑、中脑电损伤后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的变化规律。方法:对80只大鼠分别在左侧面丘深部或上下丘之间按照电流刺激量的不同给予电损伤,各分为小剂量组(1mA)、中剂量组(3mA)和高剂量组(61TIA),并设立对照组(0mA),共8组,每组10只,记录各组鼠在电损伤前后的BTEP波形,比较其间的变化。结果:BTEP在各剂量中中脑损伤组损伤前后均无变化,但桥脑损伤组中损伤后小剂量组的T1波的潜伏期(PL)延长;中、高剂量组的T1、T2、T3波的PL均延长。结论:刺激一侧BTEP能够反映同侧桥脑损伤,其T1波PL的延长可能是敏感指标,但不能反映同侧中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TEP) 大鼠 损伤
下载PDF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葛建伟 李善泉 +3 位作者 张晓华 熊文浩 万杰青 徐忠贤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后三叉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 ,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指导及其对手术预后的评估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能机制。方法  14例经术前核磁共振斜矢状位成像证实有神经血...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后三叉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 ,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指导及其对手术预后的评估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能机制。方法  14例经术前核磁共振斜矢状位成像证实有神经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的病人 ,在微血管减压过程中 ,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呈潜伏期延长与波幅降低的改变 ,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证实微血管减压术后 ,14例病人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 ,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改善 ,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 ,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微血管减压术后电生理参数值的迅速恢复及疼痛缓解 ,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预测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预后 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价值(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学强 陶拓宇 +2 位作者 郭怡菁 李津 陆正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7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的价值。方法:选择5年前制作的8只EAE猴为实验组,另选13正常猴作对照组,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 目的:探讨不同诱发电位评价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的价值。方法:选择5年前制作的8只EAE猴为实验组,另选13正常猴作对照组,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rainstemtrigeminalevokedpotential,BT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检测。结果:EAE猴BAEP的Ⅲ-Ⅴ峰间期为(3.0±0.63)ms,BTEP的T1-T7、T3-T7峰间期为(2.53±0.67)、(1.68±0.37)ms,SEP的P40-N21峰间期为(13.38±3.61)ms,BAEP、BTEP及SEP各波峰间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BAEP、BTEP、BAEP+BTEP及下肢SEP检查EAE猴异常率分别是50%,50%,62%及81%。结论:BAEP,BTEP,SEP都可以检出EAE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其中下肢SEP阳性率最高,BAEP和BTEP联合检查可使阳性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变态反应性脊髓炎 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经典型三叉神经痛的定量感觉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昆林 丁里 +2 位作者 马莎 武绍远 钟静玫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典型三叉神经 定量感觉检查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临床症状 操作技术要求 感觉神经功能 三叉神经功能 量化检测
下载PDF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刺激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巍 李盛昌 徐启武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研究适于术中监护的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诱发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引导BTEP :①表面电极直接刺激下唇 ;②针状电极穿刺眶下孔直接刺激眶下神经 ,并比较其优、缺点。结果 :针状电极刺激引导出稳定的BTEP波形 ;BTE... 目的 :研究适于术中监护的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诱发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引导BTEP :①表面电极直接刺激下唇 ;②针状电极穿刺眶下孔直接刺激眶下神经 ,并比较其优、缺点。结果 :针状电极刺激引导出稳定的BTEP波形 ;BTEP包含3个主要波 :W1、W2 和W3 。W1为正波 ,潜伏期 0 79~ 0 85ms ;W2 为负波 ,潜伏期 1 72~ 1 80ms ;W3 为负波 ,潜伏期 2 60~ 2 65ms。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刺激技术 表面电极 针状电极 BTEP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华 葛建伟 +5 位作者 毛青 邱永明 熊文浩 李善泉 罗其中 徐忠贤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后三叉神经的功能恢复。方法本文研究了38例经磁共振三维层析血管成像术(MRTA)证实有神经血管接触的TN患者,在MVD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同时从...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后三叉神经的功能恢复。方法本文研究了38例经磁共振三维层析血管成像术(MRTA)证实有神经血管接触的TN患者,在MVD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同时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REZ)直接记录诱发电位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头皮诱发电位和根部直接记录电位证实MVD后32例患者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MVD后TN的改善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MVD后电生理数值的迅速恢复和疼痛缓解均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传导功能
下载PDF
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在三叉神经痛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国阔 贺振华 张新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0-532,共3页
刺激三叉神经面部分布区及三叉神经纤维可在头皮记录到一连串远场诱发电位,此电位包括短潜伏期电位(≤10ms)和中长潜伏期电位(〉10ms),这些诱发电位属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一种。
关键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应用 诊疗 神经纤维 长潜伏期 短潜伏期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1例的术中电生理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国阔 张慧 +6 位作者 贺振华 陈念东 邓斌 王小强 兰正波 史雪峰 张新定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VBD)并发三叉神经痛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rainstem trigeminal nerve evoked potential,BTEP)变化。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VBD)并发三叉神经痛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rainstem trigeminal nerve evoked potential,BTEP)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合现有文献报道分析。结果 MVD后W2波未恢复正常,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虽缓解,但出现面部麻木。结论 BTEP可能预测TN术后有无面部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下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沈云娟 何文斌 +6 位作者 史哲 王小强 焦鹏飞 李登辉 刘亚丽 颜抒阳 张新定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析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在MVD中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及侧方扩散电位的变化及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侧方扩散电位,结合现有... 目的探析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在MVD中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及侧方扩散电位的变化及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方法、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侧方扩散电位,结合现有文献分析报道。结果 MVD后W2波恢复正常,W3波未完全恢复,LSR电位消失,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及不自主抽动症状消失,面部轻度麻木。随访4月未复发,面部麻木症状缓解。结论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责任血管辨别困难,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联合侧方扩散电位监测可辅助识别责任血管,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 面肌痉挛 侧方扩散电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BR BAEP BTEP检查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爱明 郭如雅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 (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三项联合检查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均在发病3天内行BR、BAEP、BTEP检查。结果 BR的异常率为83 ...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 (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及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TEP)三项联合检查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均在发病3天内行BR、BAEP、BTEP检查。结果 BR的异常率为83 % ,BAEP的异常率为64 % ,BTEP的异常率为86 %。结论 三项检查均能反映小脑及脑干的供血状况 ,提高诊断率 ,以BTEP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瞬目反射 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BR BAEP BTE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