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激活与负激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4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陈俊琦 单保慈 陈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9-272,I00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刺激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组与无感觉对照组,再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效应:针刺组有20例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85±2.47;对照组有15例无感觉,6例轻微刺痛感。(2)脑功能成像结果:以P≤0.01,K>3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为基线,针刺外关穴得气同时激活、负激活双侧BA3、左侧BA40;激活双侧BA6、20、40、47、小脑后叶和半月小叶,右侧8、24、37、39、Sub-lobar、尾状核,左侧10、13、21、22、边缘叶、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脑红核、脑干、小脑扁桃体;负激活右侧BA4、9、18,左侧BA5、6、7、10、24、小脑前叶和蚓部山顶。结论:针刺外关穴得气激活与负激活的脑区不同,激活脑区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负激活脑区大部分为非任务依赖性,其余负激活脑区亦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针刺的治疗效应与脑中枢的激活及负激活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外关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 脑中枢 激活 负激活
下载PDF
三黄汤的一般药理作用及对大鼠脑中枢提取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金星 梁月华 任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26-629,共4页
三黄汤的一般药理作用及对大鼠脑中枢提取物影响的研究金星,梁月华,任红(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组100083)三黄汤(黄连、黄芩、黄柏)是重要的清热燥湿药物。它有寒凉药物的共性“清热”作用,又有其特性,燥... 三黄汤的一般药理作用及对大鼠脑中枢提取物影响的研究金星,梁月华,任红(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组100083)三黄汤(黄连、黄芩、黄柏)是重要的清热燥湿药物。它有寒凉药物的共性“清热”作用,又有其特性,燥湿作用。有关的药理研究已有许多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汤 药理 大鼠 脑中枢
下载PDF
肝脑中枢盲2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晋原 苏娟萍 王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86-186,共1页
肝硬化并发症之一肝性脑病,临床常见可到,症状多表现为神经精神系的多种异常,但出现双目骤然失明,长达数小时至数日,尚属少见,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连续发现2例肝脑中枢盲,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中枢 并发症 肝硬化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对脑中枢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军让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麻醉药 脑中枢 内分泌系统
下载PDF
李子中教授挑战脑病顽疾 首创脑中枢神经细胞可再生学说
5
《看医生》 2004年第7期75-75,共1页
在广东省高明.脑病医疗医药研究院院长李子中的一项研究打破了人脑神经细胞不能增殖再生的定论.使脑病患者的脑部营养大为改善。出身于中医世家、获美国医学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的李子中.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在挖掘中医遗产... 在广东省高明.脑病医疗医药研究院院长李子中的一项研究打破了人脑神经细胞不能增殖再生的定论.使脑病患者的脑部营养大为改善。出身于中医世家、获美国医学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的李子中.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在挖掘中医遗产宝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子中 脑中枢神经细胞 细胞再生 人物传记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6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动脉栓塞 缺血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对db/db小鼠摄食行为及脑摄食中枢α-MSH、AgRP的调节作用研究
7
作者 毕正 鲁云霞 +4 位作者 张银玉 李金菊 周恒 吕溪娟 方朝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 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对db/db小鼠摄食行为及脑摄食中枢α-MSH、AgRP的调节作用。方法 db/db组和DJC组各9只db/db小鼠,db/dm组共9只db/dm小鼠,DJC组灌胃DJC混悬液每只630 mg·kg^(-1)·d^(-1),db/db组和db/dm组灌胃等量... 目的 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对db/db小鼠摄食行为及脑摄食中枢α-MSH、AgRP的调节作用。方法 db/db组和DJC组各9只db/db小鼠,db/dm组共9只db/dm小鼠,DJC组灌胃DJC混悬液每只630 mg·kg^(-1)·d^(-1),db/db组和db/dm组灌胃等量纯净水,饲养12周。每周检测体质量及食物消耗量;Elisa法检测血清α-MSH、AGRP含量,下丘脑α-MSH、AGRP蛋白含量;qRT-PCR法检测下丘脑α-MSH、AGRP mRNA含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下丘脑α-MSH、AGRP表达。结果 相较db/dm组,db/db组血清α-MSH、下丘脑α-MSH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α-MSH均明显减少(P<0.001),而血清AgRP,下丘脑AgRP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AgRP均明显增多(P<0.01,P<0.001);db/db组的体质量及摄食量较db/dm组全饲养周期均明显增高(P<0.001);相较db/db组,DJC组血清α-MSH、下丘脑α-MSH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均明显升高(P<0.001),而血清AgRP、下丘脑AgRP蛋白、mRNA及免疫组化均明显减少(P<0.01,P<0.001);DJC组体质量从第8周开始较db/db组明显减轻(P<0.05,P<0.01,P<0.001),摄食量全饲养周期均明显低于db/db组(P<0.05,P<0.01,P<0.001)。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能够能够通过提高db/db小鼠血清α-MSH、下丘脑α-MSH蛋白、mRNA的含量,减少血清AgRP、下丘脑AgRP蛋白、mRNA的含量,起到改善db/db小鼠的摄食行为,减少摄食量,减轻小鼠体重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摄食行为 摄食中枢 Α-黑素细胞刺激素 刺鼠相关蛋白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8
作者 王志红 王嘉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2年12月。经严格筛选,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2年12月。经严格筛选,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病例1076例。8篇选用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OR=3.17,95%CI(2.16,4.64),Z=5.92(P<0.0001)。10篇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MD=-1.18,95%CI(-1.53,-0.83),Z=6.58(P<0.00001)。4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MD=-2.63,95%CI(-3.16,-2.10),Z=9.73(P<0.00001)。2篇采用改良Bankin量表(MRS)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MD=-0.60,95%CI(-0.78,-0.41),Z=6.93(P<0.0000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孙善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经验
9
作者 刘立飞 孙善斌(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1020-1023,1045,共5页
孙善斌教授临证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各类疼痛及脑卒中后遗症,尤其在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中,创新性地运用全息应象头针快速治痛法,治四肢痛之全息经络平衡针法,强化治痛之龙虎交战、飞经走气针法,固本治痛之取类比象振督固中法,治痛先... 孙善斌教授临证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各类疼痛及脑卒中后遗症,尤其在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中,创新性地运用全息应象头针快速治痛法,治四肢痛之全息经络平衡针法,强化治痛之龙虎交战、飞经走气针法,固本治痛之取类比象振督固中法,治痛先调神之“神”穴埋线、“心”穴调神法,祛瘀治痛之循经刺血、井穴定痛法等多重思维模式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全息应象头针 全息经络平衡针法 督脉 埋线 循经刺血 井穴 孙善斌
下载PDF
基于fMRI观察正常人脑中枢对针刺得气感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2 位作者 曾统军 唐纯志 赖新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1期4050-4054,共5页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脑中枢对针刺得气感的反应特点,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男、女健康志愿者各35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40人,假针刺组30人,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脑中枢对针刺得气感的反应特点,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男、女健康志愿者各35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40人,假针刺组30人,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反应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感组与无感觉对照组,以P≤0.0001,uncorrected,K>1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组为基线,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得气效应:针刺组29人、假针刺组1人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62±3.05;针刺组2人轻微刺痛感,假针刺组21人无感觉、5人轻微刺痛感。(2)脑中枢激活效应:针刺得气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双侧额上回(BA6)、额下回(BA47)、缘上回(BA40),左侧额中回(BA47)、中央前回(BA10)、颞中回(BA21),右侧额中回(BA10)、顶下小叶(BA40)、中央前回(BA6)、颞上回(BA10)、颞中回(BA39)、颞下回(BA20)。结论:针刺得气感能特异性的激活正常人脑功能区,针刺得气效应与脑中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关穴 针刺得气感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中枢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董道松 万成福 +4 位作者 刘妍 于雪 赵林 奚奇 宋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此类疼痛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 2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加巴喷丁治疗组(A组)和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组(B组),每组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此类疼痛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 2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加巴喷丁治疗组(A组)和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组(B组),每组12例。A组给予加巴喷丁口服,最终剂量为1 800 mg/d;B组患者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加巴喷丁外,另外给予度洛西汀60 mg qd早餐时口服。均连续用药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在第4周以及第8周,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较单用加巴喷丁疗效好,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加巴喷丁 度洛西汀
下载PDF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及内侧膝状体P物质受体阳性产物的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建华 王锦玲 +2 位作者 刘顺利 施际武 李云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P物质(SP)受体(SPR)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休(MGB)的分布.方法:采用免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一DNA-镍(GDN)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阳性神经元、纤维及... 目的:研究P物质(SP)受体(SPR)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休(MGB)的分布.方法:采用免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一DNA-镍(GDN)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在耳蜗核,SPR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耳蜗腹侧核(NCN),SPR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膜上,而耳蜗背侧核(DCN)阳性终末密度明显大于腹侧核.上橄榄复合体SPR阳性产物分布具明显的特点,SPR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上橄榄外侧核.下丘中央核团内既有SP阳性的纤维和终末、也含数量较少的SPR阳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背侧核SPR阳性纤维及终末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受体 干听觉中枢 膝状体
下载PDF
VMAT旋转调强多中心照射技术在全脑全中枢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怀文 钟晓鸣 +1 位作者 胡海芹 洪潮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9期1536-1540,1544,共6页
目的比较全脑全中枢常用放疗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全脑全中枢患者放疗方法的临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全脑全中枢放疗患者,经增强CT扫描后传输图像在Ecalipse13.5放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每... 目的比较全脑全中枢常用放疗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全脑全中枢患者放疗方法的临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全脑全中枢放疗患者,经增强CT扫描后传输图像在Ecalipse13.5放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计划Ⅰ,3D-CRT+IMRT调强计划Ⅱ,VMAT多中心治疗计划Ⅲ三种放疗计划。在满足PTV临床靶区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利用3维放疗计划系统自带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三种放射治疗技术的靶区和周围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和靶区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指数(CI)。结果①VMAT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要显著优于常规CRT计划和CRT+IMRT计划。②VMAT计划晶体受量略高于3DCRT和CRT+IMRT。③3DCRT计划小肠所受照射的最大剂量显著高于计划Ⅱ和Ⅲ。④VMAT计划甲状腺平均剂量显著低于计划Ⅰ和计划Ⅱ。⑤VMAT计划的肾脏所受照射的平均剂量略高于计划I和Ⅱ。⑥计划Ⅱ的肺受照平均剂量较计划Ⅰ和计划Ⅲ略高;肺接受的低剂量照射体积V 10计划Ⅱ和Ⅲ则明显小于计划Ⅰ。⑦计划Ⅲ的心脏受照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及心脏高剂量区域V 20显著低于计划I和计划Ⅱ。结论VMAT多中心全脑全脊髓放疗技术既可以解决照射野衔接处剂量冷热不均问题,明显提高整个靶区范围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适形度,同时又可以大幅降低患者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从而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 调强放射治疗 VMAT 剂量学
下载PDF
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症)肝气郁证脑中枢方药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明周 赵飞 +4 位作者 毕德众 牟翔宇 孙文君 高冬梅 郭英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0-225,共6页
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当今社会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志病症高发。育龄女性高发疾病之一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及其重型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对患者造成严重... 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当今社会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志病症高发。育龄女性高发疾病之一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及其重型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躯体和心理困扰,干扰人际交往,降低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行为,疾病防治迫在眉睫。相关研究指证诸多生物化学因素参与到PMS(PMDD)的疾病进程之中,同时涉及人格、体质等诸多心理社会等因素,虽有揭示却不够深入,亦阐释不清。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疗效显著,获得学界认可。中医认为肝失疏泄是PMS(PMDD)的病机所在,而肝失疏泄所致肝气郁证,以患者抑郁情绪为主,表现为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态度消极,被证明与抑郁症等存在共病关联。伴随着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脑中枢被认为是其最终机制所在,脑为人身之中枢,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必然发挥了及其重要的重用,精确化定位脑中枢的异常改变,探明确切的发病机制异常重要。同时,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药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是否直达病灶尚不明朗,如何起效阐释不清。但在"精准医学"背景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精准对接脑中枢,对于理清方药机制及药效,精准靶点研发新药,彻底治愈疾病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枢 链接特征 方药 精准医学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原文传递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生长抑素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唯析 赵明光 +3 位作者 胡海涛 许珉 马惠芳 任惠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8-410,424,共4页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SS)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耳蜗核(CN)、上橄榄核簇(SOC)及下丘(IC)内S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结果 在脑干听觉中枢广泛分布着SS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SS)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豚鼠脑干听觉中枢的耳蜗核(CN)、上橄榄核簇(SOC)及下丘(IC)内S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结果 在脑干听觉中枢广泛分布着SS阳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S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蜗神经腹核(VCN)、斜方体核(NTB)、内侧上橄榄核(MSO)及橄榄周核(PON),而SS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分布在下丘、外侧上橄榄核(LSO)及蜗神经背核(DCN)。结论 脑干听觉中枢内的SS参与声信号的传递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干听觉中枢 豚鼠
下载PDF
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和内侧膝状体GABA_A受体β亚单位的分布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莉 邱建华 +2 位作者 刘顺利 姜鸿彦 黄维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及内侧膝状体(?)受体β亚单位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GABA_A受体β亚单位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AB-镍成色技术.结果:在豚鼠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诸核团,均有GABA_A受体β... 目的:研究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及内侧膝状体(?)受体β亚单位的分布.方法:采用兔抗GABA_A受体β亚单位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AB-镍成色技术.结果:在豚鼠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诸核团,均有GABA_A受体β亚单位阳性结构的分布.在耳蜗前腹核可见较多的GABA_A受体β亚单位阳性神经元及纤维,阳性神经元的胞体较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μm~50μm,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膜及近体树突.耳蜗背侧核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少.上橄榄外侧核GAB_A受体β亚单位阳性神经元较多且密集,多呈小圆形,直径约16μm~25μm.下丘中央核也可见直径16μm左右的GABA_A受体β亚单位阳性的小圆形神经元,数量较少.内侧膝状体未见GABA_A受体β亚单位阳性的神经元,而阳性纤维密集.结论;在豚鼠脑干听觉中枢及内侧膝状体,有GABA_A受体β亚单位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广泛分布,GABA在调节听觉信号传入的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干听觉中枢 内侧膝状体 GABAA受体
下载PDF
初孵扬子鳄端脑基底中枢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传秀 杨超 陈壁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用光镜对初孵扬子鳄端脑基底中枢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底中枢可分为背侧区、中心区、腹侧区、隔区及周围神经核 :嗅前核、侧嗅束核、嗅结节、Broca斜角带核、横核等 .本文对这些区域及核团进行了定位 。
关键词 初孵扬子鳄 基底中枢 组织学 组织结构 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
下载PDF
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勇 李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评价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并对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联合... 目的:观察和评价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对照,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观察评价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并对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单药治疗组起效快,卡马西平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联合用药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甲钴胺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娟 李晓敏 +2 位作者 苟晨 杜颖 王晓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tDCS每次刺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1)。以2 mA电流在患侧初级运动皮层行阳极tDCS刺激,健侧眶上区行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tDCS每次刺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1)。以2 mA电流在患侧初级运动皮层行阳极tDCS刺激,健侧眶上区行阴极tDCS刺激;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刺激时间分别为20 min/次和30 s/次,5次/周,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疼痛区与对侧区皮肤温差、镇痛效果及神经电活动变化。结果:干预后及干预后4周,试验组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皮肤温差及左右半球额区(δ+θ)/(α+β)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对照组左右半球额区(δ+θ)/(α+β)值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tDCS能有效发挥对CPSP患者的镇痛作用,降低其患侧皮肤温度,增强患者大脑皮层电活动,且每次刺激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疼痛 温度 定量电图
下载PDF
金黄散联合TDP照射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20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雪 杨思进 +2 位作者 叶丽莎 左英 陈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6期23-24,共2页
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西药多采用抗癫痫、抗抑郁治疗,但疗效不佳,副作用大。我科采用中药金黄散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CPSP能明显缓解患肢疼痛,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 卒中后中枢 金黄散 TDP 中医药疗法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