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脑侵犯
1
作者 段轲 沈文 +2 位作者 刘亚武 杜菁 祁吉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5年第1期48-48,20,共2页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s)造成急性脑实质侵犯少见,作者报道一例。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脑侵犯 实质
下载PDF
基于T_(1)WI增强图像的多区域影像组学预测脑膜瘤脑侵犯:一项多中心研究
2
作者 李程超 陈炜越 +3 位作者 陈勇军 王伟康 卢陈英 纪建松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2486-249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T_(1)WI增强图像的多区域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和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中心1纳... 目的探讨基于T_(1)WI增强图像的多区域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和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中心1纳入297例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08例(无脑侵犯152例,脑侵犯56例)和内部测试集89例(无脑侵犯65例,脑侵犯24例);中心2纳入的117例均作为外部测试集(无脑侵犯91例,脑侵犯2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膜瘤脑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分别基于[即肿瘤全体积(GTV)]及包含瘤周区域[即瘤内及瘤周体积(GPTV),GPTV1、GPTV2、GPTV3、GPTV4、GPTV5、GPTV10、GPTV15和GPTV20]的T_(1)WI增强图像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相应模型。选择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中平均AUC最高的模型作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将其结果转换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随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结果性别(OR=4.073,P<0.001)、瘤周水肿(OR=4.202,P<0.001)为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内部测试集中,GTV及不同范围GPTV的AUC为0.679~0.833;在外部测试集中,GTV及不同范围GPTV的AUC为0.612~0.808。其中,GPTV10具有最佳的预测效能(平均AUC为0.821)。进一步将性别、瘤周水肿与Rad-score相结合建立联合模型,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在预测脑膜瘤脑侵犯展现出良好的效能,在训练集、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7、0.879、0.845。结论基于T_(1)WI增强图像的GPTV10影像组学模型可在术前较好地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状态,进一步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联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提升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脑侵犯
下载PDF
白血病颅脑侵犯二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廖锦元 黄仲奎 梁漱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4-555,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脑侵犯 脊液检查 MRI表现 临床表现 侵犯部位 临床应用 检查 诊断水平 静脉窦 绿色瘤 CT
原文传递
急淋白血病脑实质严重侵犯康复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学东 李春富 谢立平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脑侵犯 头颅CT 临床表现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伴脑侵犯一例
5
作者 刘建成 朱梅刚 蔡俊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 脑侵犯 病理特点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涛 魏新亭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6,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证实的94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结果94例患者发病年龄12... 目的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证实的94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结果94例患者发病年龄12~78岁,男∶女=1∶1.29。82例肿瘤全切除,12例肿瘤次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66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其中行手术及辅助放疗43例,仅行手术治疗51例。其间31例肿瘤复发。1 a、3 a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57.1%,1 a、3 a、5 a总生存率为98.2%、78.1%、73.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0岁、非原发性、位于颅底、脑侵犯、Ki67指数>10%及次全切除,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高复发率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脑侵犯、Ki67指数及切除程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典型脑膜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年龄≥50岁、非原发性、位于颅底、脑侵犯、Ki67指数>10%及次全切除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高复发率有关,其中年龄、脑侵犯、Ki67指数及切除程度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大安全范围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完全切除的肿瘤和位于矢状窦旁或颅底的肿瘤推荐接受辅助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膜瘤 预后因素 放疗 脑侵犯 复发
下载PDF
侵犯脊髓-延髓-桥脑-中脑的纯下运动神经元疾病1例
7
作者 齐景波 曾庆宏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侵犯脊髓-延髓-桥-中 纯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脊髓性肌萎缩 呼吸肌麻痹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预测非典型脑膜瘤脑组织侵犯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薛彩强 刘宏 +3 位作者 邓娟 李昇霖 刘显旺 周俊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预测非典型脑膜瘤(AM)脑组织侵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共41例,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DWI及T1WI增强序列扫描。根据脑组织侵犯情况将所获得病例划分为脑侵犯组(16例)、非脑组织侵犯...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预测非典型脑膜瘤(AM)脑组织侵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M共41例,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DWI及T1WI增强序列扫描。根据脑组织侵犯情况将所获得病例划分为脑侵犯组(16例)、非脑组织侵犯组(25例),并在ADC图像中测量二者肿瘤实质及瘤周区域的minADC值、meanADC值、nADC值,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患者年龄、minADC、meanADC、nADC值的比较,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肿瘤实质及瘤周区域minADC、meanADC、nADC值评估性能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 AM非脑组织侵犯组与脑组织侵犯组之间的肿瘤实质及瘤周区域minADC值、meanADC、nADC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对AM脑侵犯组与非脑侵犯组进行鉴别时,瘤周区域meanADC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当瘤周区域meanADC值=1.38×10^(-3)mm^(2)/s时,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93.7%。结论 ADC在预测AM脑组织侵犯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术前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组织侵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