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佩林 姜绪涛 +2 位作者 辛涛 潘源 荆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敏、感觉障碍为主,无明显头痛、头晕、恶心等高颅压症状。头颅MRI平扫:右侧额颞顶部颅内占位性病变。头颅MRI强...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敏、感觉障碍为主,无明显头痛、头晕、恶心等高颅压症状。头颅MRI平扫:右侧额颞顶部颅内占位性病变。头颅MRI强化:右侧额叶可见团片状不均匀异常强化信号影,边界较清楚,周围见片状低信号水肿带。手术切除后病理检验提示脑脱髓鞘假瘤。结论脑脱髓鞘假瘤主要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脑内单发肿块,增强扫描病变多呈弥漫性强化或环形强化,酷似脑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瘤,常被误诊而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临床特点 MRI
下载PDF
脑钙化性假瘤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品南 王忠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3842-3843,共2页
关键词 钙化性 头痛
下载PDF
脑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与病理学研究
3
作者 朱华晨 周楠 +1 位作者 杨蓉 徐霓霓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12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和制订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21年3月某院经病理检验证实为脑内脱髓鞘假瘤的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的影像学(MRI和CT)检查结果、脑脊... 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和制订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21年3月某院经病理检验证实为脑内脱髓鞘假瘤的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的影像学(MRI和CT)检查结果、脑脊液免疫学检查结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患者15例、多发病灶患者3例,病灶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在CT图像上,病灶呈稍低密度改变13例、呈等密度改变5例。在MRI图像上,病灶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9例,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7例,混杂信号2例,伴有囊变、坏死3例,病灶周围轻度水肿10例、重度水肿8例;增强扫描病变呈开环样强化10例、结节样强化6例、多个开口样强化2例,病灶长轴垂直于侧脑室分布8例。脑脊液免疫学检查显示,髓鞘碱蛋白含量增高,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寡克隆区带呈阳性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区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呈散在或集聚性分布,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环形浸润。结论:脑内脱髓鞘假瘤具有开环样强化和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影像学特征,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脱髓鞘 CT MRI 影像学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脑内脱髓鞘假瘤1例
4
作者 肖科金 周德生 徐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31-732,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作头痛5年,再发加重伴言语謇涩2 d于2013年2月17日人住我科。患者于5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CT检查示左顶叶异常密度灶,曾往多家医院治疗,仍时有反复,后在家自行调理。于2013年2月15日突发语言謇涩伴头痛,呈...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作头痛5年,再发加重伴言语謇涩2 d于2013年2月17日人住我科。患者于5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CT检查示左顶叶异常密度灶,曾往多家医院治疗,仍时有反复,后在家自行调理。于2013年2月15日突发语言謇涩伴头痛,呈进行性加重,2 d后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神清,构音不良,反应灵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克氏征(-),巴氏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琳琳 张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脑白质内,位于脑室周围7例,多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左额叶2例,右颞叶1例,呈圆形... 目的分析脑内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脑白质内,位于脑室周围7例,多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左额叶2例,右颞叶1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不清楚。在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影,T2WI上多表现为稍高信号影。部分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水肿。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表现为典型的开环征,病灶边界明显环形强化,2例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内脱髓鞘假瘤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临床及放射科医师需要结合临床表现,MRI表现能对本病做出准确的诊断,避免误判、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脱髓鞘 MRI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下载PDF
X线计算机断层平扫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脑内脱髓鞘假瘤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杨洁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1期1128-1131,I0001,I0002,共6页
目的分析X线计算机断层(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内脱髓鞘假瘤(DP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DPT的诊断。方法总结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经临床诊治和手术确诊的30例DPT患者(经临床诊治证实的18例;手术者为12例)的... 目的分析X线计算机断层(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内脱髓鞘假瘤(DP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DPT的诊断。方法总结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经临床诊治和手术确诊的30例DPT患者(经临床诊治证实的18例;手术者为12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结果30例中共检出44个病灶,24例患者呈孤立性肿瘤样病变,6例患者呈多发病变。CT平扫38个病灶呈低密度病灶,6个病变呈不均匀低密度,周边均有轻中度占位效应;MRI平扫12个病变呈均匀长T_(1)长T_(2)信号,32个病灶呈不均匀长T_(1)长T_(2)信号,可能囊变或坏死所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44个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36个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8个病灶未见高信号。36个病变呈不同形态明显强化,8个病变未见强化。14个病变呈典型“开环征状强化”,10个病变呈典型闭环状强化,6个病变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14个病变呈多发小斑片状、不连续、结节样强化呈松散状;MRI显示34个病变强化区,而CT表现为低衰减区,而脑肿瘤很少有这种影像表现。结论DPT的影像学表现与脑部肿瘤相似,但仍具有一定影像特征性,如“开环状”或“火焰状”强化等,而不典型结节样、斑片状呈松散状强化需要结合CT平扫,在CT上表现为低衰减区,有利于与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内脱髓鞘
下载PDF
磁共振对脑内脱髓鞘假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7
作者 沈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9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脑内脱髓鞘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共36例,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方法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并研究其... 目的:研究磁共振对脑内脱髓鞘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共36例,分别采用磁共振平扫、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方法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并研究其在乃内脱髓鞘假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脑内脱髓鞘假瘤诊断中,磁共振平扫确诊20例,准确率为55.56%,结合磁共振增强扫描确诊28例,准确率为77.78%。结论:在脑内脱髓鞘假瘤的诊断中,磁共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磁共振平扫、磁共振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发挥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内脱髓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颅内脱髓鞘性假瘤伴出血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召 程建业 +3 位作者 赵亚鹏 高雪亮 李普阳 贾培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42-842,共1页
患者,女,61岁。主因头痛伴恶心3 d于2016年7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反应正常,记忆力正常,理解判断力正常,计算力、定向力正常。颈软,无抵抗。粗测视力视野正常。眼睑无下垂,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 患者,女,61岁。主因头痛伴恶心3 d于2016年7月1日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畅,反应正常,记忆力正常,理解判断力正常,计算力、定向力正常。颈软,无抵抗。粗测视力视野正常。眼睑无下垂,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存在。眼球运动正常,无复视,无眼球震颤。面部痛温觉触觉对称存在,咀嚼正常,粗测听力正常,吞咽正常,无呛咳,咽反射存在。悬壅垂居中,转头、耸肩有力,伸舌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性 出血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脑内脱髓鞘性假瘤的误诊分析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善平 成云舟 +2 位作者 魏君培 汤振华 杨磊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4,共1页
患者 男,29岁。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活动不利,左侧面部,肢体麻木,头晕,恶心。无呕吐、失语、肢体抽搐、口角歪斜等症状。体检:左侧浅感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Ⅳ级。
关键词 内脱髓鞘性 误诊分析 下肢活动 肢体麻木 肢体抽搐 口角歪斜 感觉减退
原文传递
血友病A伴发脑内假瘤一例
10
作者 吴小军 陈怀瑞 +3 位作者 黄承光 孙克华 卢亦成 骆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649-1649,共1页
患者男,12岁。因间断性头痛、癫痫大发作9个月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发现右侧顶骨顶结节形状略向外突出,直径约4cm。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计数4.53×10^12/L(正常值范围3.5^12/L~5.5^1... 患者男,12岁。因间断性头痛、癫痫大发作9个月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发现右侧顶骨顶结节形状略向外突出,直径约4cm。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红蛋白计数4.53×10^12/L(正常值范围3.5^12/L~5.5^12/L),血红蛋白96g/L(正常值110g/L~160g/L);红细胞压积28.7%(正常值37%~49%);血小板计数281×10^9/L(正常值范围100^9/L-300^9/L);凝血酶原时间12.5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5.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患者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脑脱髓鞘假瘤—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绪涛 卢佩林 +1 位作者 高述礼 辛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0-270,共1页
患者 男,23岁以“乍左上肢麻木并左手指关节活动不灵1个月余”入院,无明显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感。入院查体:左上肢痛温觉及轻触觉略减低,左手手指关节活动不灵,不能完成自主伸展及持针等精细动作,肌力Ⅳ级,霍人曼征阳性。颅脑MR... 患者 男,23岁以“乍左上肢麻木并左手指关节活动不灵1个月余”入院,无明显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感。入院查体:左上肢痛温觉及轻触觉略减低,左手手指关节活动不灵,不能完成自主伸展及持针等精细动作,肌力Ⅳ级,霍人曼征阳性。颅脑MRI检提示右侧额顶部占位病变,考虑肿瘤可能性大(图1)。颅脑MRI强化检查可见右侧额叶团片状部均匀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手指关节活动 左上肢麻木 MRI 入院查体 精细动作 占位病变 异常信号
原文传递
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CT诊断
12
作者 李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47-148,共2页
脑脱髓鞘假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在病理上与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炎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上述疾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均比较困难,常被误诊为肿瘤性病变。本研究探讨了我院CT发现的7例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C... 脑脱髓鞘假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在病理上与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炎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上述疾病.临床和影像学诊断均比较困难,常被误诊为肿瘤性病变。本研究探讨了我院CT发现的7例脑脱髓鞘假瘤的临床和CT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CT诊断 临床 急性播散性 中枢神经系统 脱髓鞘病变 多发性硬化 影像学诊断
原文传递
读片窗
13
作者 邓克学 牛俊扬 凌至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共2页
关键词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脱髓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05091 四环素类药物与BIH
14
作者 刘敏 《国外药讯》 2001年第5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四环素类药物 BIH 脑假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儿视神经鞘减压术
15
作者 Thuente D.D. Buckley E.G. 宋虎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58-58,共1页
Purpos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with optic nerve sheath decompression for pe diatric pseudotumor cerebri. Design: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Participants: S eventeen eyes in 12 children younger than 16 years of age... Purpos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with optic nerve sheath decompression for pe diatric pseudotumor cerebri. Design: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Participants: S eventeen eyes in 12 children younger than 16 years of age. All patients were eit her unresponsive or intolerant to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Methods, or Testing: An optic nerve sheath fenestration was perform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Optic nerve appearance, visual acuity, color vision, and visual fields. Results: The a verage age at surgery was 10.1 years of age.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39.6 mon ths. Headache wa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 All patients showed improv ement in optic nerve edema. Visual acuity improved or stayed the same in all sur gical eyes (P=0.0078). One patient required a neurosurgical lumbar peritoneal sh unt, and 2 patients required acetazolamide on the last follow-up appointment. N o patient ha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loss of vision, or strabismus develop. Fi ve of 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required sheath decompression on the other eye. Conclusions: Optic nerve sheath decompression in children is safe, and the resu 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in adults. Close follow-up is required, becau se 5 of 12 patients in this study required a contralateral optic nerve sheath de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减压术 脑假瘤 对侧眼 腹腔分流术 就诊症状 乙酰唑胺 神经外科 药物治疗 开窗 神经鞘
下载PD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CLINICAL AND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 IN 21 CASES
16
作者 Manavendra Upadhyaya 刘玉 陈克敏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9年第1期44-50,共7页
Objective To correlat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PT) of the pancreas with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Methods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in 21 patients (18 women and ... Objective To correlat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PT) of the pancreas with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Methods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in 21 patients (18 women and 3 men)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wo radiologists reviewed images for location, size and morphology, capsule and margin, density, enhancement pattern, calcification, dilatation of pancreatic duct, lymphadenopathy, vascular invasion, distant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Results On CT, the lesion presented as solitary, round (28.57%), oval (57.14%), or lobulated (14.28%) mass in pancreatic head (47.62%) with complete capsule (85.71%). Lesions smaller than 4cm in maximum diameter (47.62%) presented as predominantly solid mass whereas lesions greater than 4cm in diameter (52.28%) presented as heterogenous mass. On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the viable solid portion of the tumor showed mild peripheral enhancement in arterial phase [enhancement degree<20Hounsfield unit (HU)] with progressive fill in during the portal and hepatic parenchyma phase (enhancement degree 20-40HU). Eighteen lesions (85.7%) had complete capsule. Two lesions (9.5%) had areas of high density (>60HU) on plain CT which due to hemorrhage. Dilatation of the pancreatic duct was rare (25%), and distant metastasis, regional lymphadenopathy, and tumor recurrence were absent. Nine patients (42.85%) had an abdominal CT follow-up for 24.55months (range, 2-60months) post-surgery without recurrence or distant metastasis. Conclusion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usually occurs in young females in the pancreatic head or tail. On CT, they manifest as moderate vascular mixed tumor,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of the viable solid portion, distinct tumor margin with capsule formation, and absence of regional lymphaden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pancreas neoplasms solid pseudo papillary tum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