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立 宋文婷 +4 位作者 任建勋 王光蕊 朱盛 姚明江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386-1391,共6页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57 BL/6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造模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100、...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溶栓胶囊对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影响。方法: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通入氧气和氮气(8?92)15 min的方法建立C57 BL/6小鼠急性脑缺血缺氧模型,造模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100、200、400 mg·kg-1)或生理盐水,评价局部脑血流量变化以及24 h后的神经行为学改变。SD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的溶栓胶囊(75、150、300 mg·kg-1)或生理盐水,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脑缺血范围增加,脑缺氧后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在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后软脑膜血管出现微循环障碍,10、20、30 min 3个时间点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液流速明显减慢。与模型组比较,溶栓胶囊(400 mg·kg-1)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行为学障碍,减小脑缺血范围(P<0.05或P<0.01);溶栓胶囊还可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诱导的大鼠软脑膜微血管不同时间点血液流速和流态(P<0.05或P<0.01)。结论:溶栓胶囊可通过增加脑缺血缺氧耐受和脑储备能力而达到保护缺血缺氧神经组织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胶囊 缺血缺氧耐受 脑储备能力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脑储备能力平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殷镜海 尹义辉 +4 位作者 殷颖 王力建 王竹梅 柳琳 刘凡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观察脑储备能力平台对脑部评价的作用,应用超声检查方法观察脑血管功能的变化;用脑电图及听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观察脑神经细胞节律和波幅及传导的变化;用栓子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查观察了血液成分的变化。将上述检查方法中指标的异... 为观察脑储备能力平台对脑部评价的作用,应用超声检查方法观察脑血管功能的变化;用脑电图及听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观察脑神经细胞节律和波幅及传导的变化;用栓子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查观察了血液成分的变化。将上述检查方法中指标的异常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据分值的高低,观察脑储备能力的高低,结果显示,脑部疾病如中风病、老年退行性的病变造成脑储备能力平台最低,其次是与该类疾病密切相关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同时证实年龄也是一种造成平台降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储备能力评价 血管功能 神经细胞功能 血液水平
下载PDF
脑储备能力评测平台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殷颖 刘凡杰 殷镜海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3年第1期49-50,共2页
探讨反映脑部指标对脑储备能力评价的价值和各种检查方法赋分的合理性以及各分值之间的关联,指导早期干预性措施实施。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法,反映颅内各个大血管之间的变化,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方法评价颈部血管的异常程度,用栓... 探讨反映脑部指标对脑储备能力评价的价值和各种检查方法赋分的合理性以及各分值之间的关联,指导早期干预性措施实施。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法,反映颅内各个大血管之间的变化,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方法评价颈部血管的异常程度,用栓子检测方法和血液生化检查方法观察血液内有形成分的变化,用脑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查反映神经细胞单位和传导速度的变化。通过判断评分标准,脑部疾病综合性分值最高,其次是与之密切相关的疾病及非密切相关性的疾病,各检查结果分值中,主要是颈部血管和血液生化检查方面分值增加,而颅内血管的变化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储备能力 评测平台组成 成分分析 疾病与非疾病
下载PDF
ASPP1、VEGF在不同海拔地区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储备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健 吴世政 张淑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720-72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和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ASPP1、VEGF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评估在低压缺氧预处理后脑梗死大鼠的脑储备能力,探讨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储备能力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和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ASPP1、VEGF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评估在低压缺氧预处理后脑梗死大鼠的脑储备能力,探讨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储备能力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ASPP1、VEGF表达情况,根据染色深浅和阳性细胞比率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海拔高度和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结果 ASPP1在脑梗死后1 d和3、7、14 d,3 d和7、14 d,7 d和14 d比较以及海拔2 200 m和3 500 m,3 500 m和4 500 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脑梗死后1 d和3、7、14 d 3 d和7 d,7 d和14 d,比较以及海拔2 200 m和3 500、4 500 m,3 500 m和4 500 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度海拔和高海拔地区适度低氧可以对抗细胞凋亡,在特高海拔和极高海拔地区能诱导细胞凋亡;在不同海拔高度低压缺氧预处理可以提高机体VEGF的表达水平,增强脑结构储备和脑代谢储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刺激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储备能力
原文传递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小丽 潘延平 +1 位作者 高咏梅 陈晓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ACI)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预后良好者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者为预后不良组,... 目的探究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ACI)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预后良好者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者为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时期体检正常者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入试者脑血流储备能力,并采用Logistic分析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储备指标和预后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2.50±0.50)分、(6.95±1.15)×10^9/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50±0.50)分、(10.70±1.5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流储备能力正常者占比为35.48%,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9.35%和预后不良组的3.23%,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流储备能力正常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上升率、搏动指数(PI)下降率、屏气指数(BHI)分别为(15.04±2.21)%、(17.55±2.92)%、0.67±0.16,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7.26±2.37)%、(7.60±2.37)%、0.1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WBC、Vm上升率、PI下降率、BHI均是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血流储备能力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子,且预后不良患者多发生脑血管储备能力减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储备能力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脑储备平台的颈、颅超声血管分值结果分析
6
作者 张书燕 殷颖 殷镜海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9期180-181,共2页
为了观察脑储备评价平台中的颅内血管和颈部血管在不同分值中的所占比例,观察了351例不同疾病患者的变化;【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观察法了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变化,用颈部血管的检查方法观察了颈总动脉诸多指标的变化,在... 为了观察脑储备评价平台中的颅内血管和颈部血管在不同分值中的所占比例,观察了351例不同疾病患者的变化;【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观察法了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变化,用颈部血管的检查方法观察了颈总动脉诸多指标的变化,在不同储备平台变化上,比较各自所占分值的多少;[结果i从高分值中主要是颈部血管诸指标所占分值较高,随着平台上的分值降低,主要是以颈部血管分值降低为显著,而低分值的改变主要以颅内血管降低为主;【结论】显示该平台在不同分值中的所占比例,也同时显示在脑血管病变发生的早期以颅内血管降低为代偿,当颅内血管的代偿能力不能达到时,此时往往造成颈部血管的异常作为代价,而增加颅内血管的代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储备能力 评价平台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超声
下载PDF
TCD对正常人大脑中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倩 孔丽 +5 位作者 刘玲 戴加飞 程茅薇 张申宁 陈光辉 杨昉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屏气试验对健康人群脑血流储备能力的评价。方法试验组90例健康人,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频谱,经过屏气试验,观察试验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值。结果 18~39岁脑血流储备能力(CVR)为(41.44±12.56)%...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屏气试验对健康人群脑血流储备能力的评价。方法试验组90例健康人,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频谱,经过屏气试验,观察试验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值。结果 18~39岁脑血流储备能力(CVR)为(41.44±12.56)%,40~59岁为(36.36±12.15)%,≥60岁为(33.80±1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群CVR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超声多普勒屏气试验评价CVR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 血流储备能力 屏气试验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合并临床脑卒中1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易 王延江 周华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6期108-109,共2页
脑卒中患者合并一氧化碳(CO)中毒时,易造成后者的漏诊与误诊。本资料报道1例存在无症状脑梗死病理基础的患者发生CO中毒后,仅简单依据不对称神经体征及颅脑CT局限病灶诊断为"脑梗死",而未按CO中毒作及时处理。此患者随后出现... 脑卒中患者合并一氧化碳(CO)中毒时,易造成后者的漏诊与误诊。本资料报道1例存在无症状脑梗死病理基础的患者发生CO中毒后,仅简单依据不对称神经体征及颅脑CT局限病灶诊断为"脑梗死",而未按CO中毒作及时处理。此患者随后出现了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印证了CO中毒之诊断。现从脑功能储备的角度,探讨无症状脑梗死伴发合并症(CO中毒)的病理及临床转归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类病例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储备能力 无症状性梗死 迟发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应用近况 被引量:9
9
作者 徐福平 续运勤 +2 位作者 周红 荣军红 汤克仁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4年第5期207-210,共4页
脑血管反应性可用于评价脑循环储备能力,而脑循环储备能力减退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经颅多普勒检测平静呼吸扩屏气末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根据脑血管的不同舒缩反应,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血管反应性 循环储备能力 梗死 血流量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反应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福平 续运勤 +2 位作者 周红 荣军红 汤克仁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7期504-507,共4页
脑血管反应性可用于评价脑循环储备能力 ,而脑循环储备能力的减退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平静呼吸和屏气末时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血管反应性 诊断 梗死 循环储备能力
下载PDF
TCD对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军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价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69例,采用TCD检测其大脑...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价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69例,采用TCD检测其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评价其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和脑血流储备能力(CRV)。结果 TCD显示侧支循环开放者患侧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及CVR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P<0.05),颈内动脉中度狭窄组患侧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Vs)、PI值及CVR明显高于重度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时侧支开放可以改善远端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改善程度有限。TCD可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 血流储备能力
下载PDF
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测定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12
作者 赵庆春 赵金惠 赵见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EH患者(EH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 s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EH患者(EH组)和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 s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评价CVR。结果 EH组并颈动脉斑块者△Vmca显著低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正常者和对照组(P<0.05、0.01、0.01),其中IMT增厚和正常者△Vmca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EH患者多存在CVR降低,且其脑血流储备能力受损程度随颈动脉硬化发展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颈动脉 血管反应性 血流储备能力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庆龙 江倩 卢旺盛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提供解剖信息,也能更早和更准确地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早期诊断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方面...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提供解剖信息,也能更早和更准确地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早期诊断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和评估脑血流量储备能力,将有利于临床治疗决策,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血管病 影像学 缺血半暗带 血流储备能力
下载PDF
调神通窍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王文通 王恩忠 +4 位作者 乔宇 殷颖 陈聪 张永臣 卢岩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调神通窍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常规针刺组和调神针刺组各30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诊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针刺组取百会穴、印堂穴、... 目的:观察调神通窍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常规针刺组和调神针刺组各30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诊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针刺组取百会穴、印堂穴、太冲穴等腧穴行常规针刺治疗;调神针刺组取百会穴、神庭穴、前顶穴等腧穴行调神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平均血流速度和脑储备能力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和脑储备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双侧M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P<0.05),且调神针刺组HAMD评分、脑储备能力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MCA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常规针刺组。结论:调神通窍针刺可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及脑血流速度,提高脑储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调神通窍针刺 血流速度 脑储备能力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佳敏 张婕 +1 位作者 熊静 韩剑虹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PI)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密切相关的灌注参数。方法收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患者各30例。采用256排螺旋CT对患者行脑CTPI,收集以下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TPI)中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密切相关的灌注参数。方法收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患者各30例。采用256排螺旋CT对患者行脑CTPI,收集以下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值时间(TTP)。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患者中,r CBV均较r CBF高(Z值分别为-4.938、-3.105,均P<0.01),r MTT、r TTP无明显差异(均P>0.05)。TIA组患者r CBV-r CBF值显著高于脑梗死组(Z=-3.343,P=0.001)。结论 TIA和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TIA患者脑储备能力明显好于脑梗死患者,后者的脑储备能力有更严重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梗死 CT灌注成像 脑储备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