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梁新明 张保朝 付国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ACH)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A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ACH)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A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脑苷肌肽治疗,试验组予以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疗程共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氧化代谢产物[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脂质过氧化氢(LHP)]、神经相关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谷氨酸、天冬氨酸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0、9.59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PP、LHP、ROS、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76、10.367、12.436、12.1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SE、NGF、GFA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SE、NGF、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9、14.329、13.565、7.230,P<0.05)。结论:脑苷肌肽联合天麻素治疗可有效提高ACH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氨基酸水平,抑制副代谢产物生成,调节神经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内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 苷肌肽 天麻素 兴奋性氨基酸 氧化代谢产物 神经相关因子
下载PDF
脑缺血性迟发神经元坏死的机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
2
作者 张津 魏岗之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40-243,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为一组在 CNS 中含量甚高的,处于游离形式并具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的氨基酸。以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为主。此两种 EAA 若在细胞外累积,可产生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近年来采用微透析技术...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EAA)为一组在 CNS 中含量甚高的,处于游离形式并具有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的氨基酸。以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为主。此两种 EAA 若在细胞外累积,可产生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近年来采用微透析技术,发现了 EAA 的神经毒性作用与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elay neuronaldeath,DND)相关的新证据,因而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神经元坏死
下载PDF
脑梗死后血、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变化与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中兴 卢红 +3 位作者 张萍 宋景贵 张帆 刘麦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22-3423,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和脑脊液(CSF)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32例正常对照组和86例脑梗死患者起病后6h~10d的血及CSF中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浓度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和脑脊液(CSF)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32例正常对照组和86例脑梗死患者起病后6h~10d的血及CSF中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Glu和Gly的浓度在6h后已开始升高,24h明显升高犤CSF中Glu(62.8±25.9)μmol/L,t=4.71,P<0.01,Gly(82.1±24.5)μmol/L,t=3.52,P<0.01;血中Glu(134.1±25.3)μmol/L,t=3.07,P<0.05,Gly(195.1±27.1)μmol/L,t=3.03,P<0.05犦。二三天达高峰犤CSF中,Glu(78.1±14.2)μmol/L,t=7.26,P<0.01,Gly(106.0±26.3)μmol/L,t=5.95,P<0.01;血中Glu(146.3±6.4)μmol/L,t=14.43,P<0.01,Gly(248.1±12.5)μmol/L,t=16.69,P<0.01犦。3d后渐下降,7~10d后基本接近正常。同时还发现脑梗死后血及CSF中Glu浓度呈正相关(r=0.826,P<0.01)。CSF中Glu浓度的变化与梗死灶的直径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也呈正相关(r=0.628,P<0.01,r=0.718,P<0.01),而与病程呈抛物线型相关(3d前r=0.806,P<0.01呈显著正相关,3d后r=-0.382,P<0.05呈负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和CSF中Glu和Gly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甘氨酸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调心方对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泉 金国琴 +3 位作者 张学礼 戴薇薇 赵伟康 林水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调心方对氧化损伤型类 AD大鼠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 (Glu)含量及其受体 (NMDAR)之 NR1 a、NR2 a m 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羟延胡索酸 (DHF)加 Fe Cl3- ADP左侧脑室注射法 ,造成氧化损伤型类 AD大鼠模型 ;HPLC荧... 目的 探讨调心方对氧化损伤型类 AD大鼠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 (Glu)含量及其受体 (NMDAR)之 NR1 a、NR2 a m 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羟延胡索酸 (DHF)加 Fe Cl3- ADP左侧脑室注射法 ,造成氧化损伤型类 AD大鼠模型 ;HPLC荧光法测定鼠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RT- PCR法检测鼠脑 NR1 a、NR2 a m RNA水平变化 ,以及调心方对上述各项指标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D模型鼠脑组织中的Glu含量及 NR1 a、NR2 a m RNA水平显著增高 ,调心方对此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论 调心方能够通过下调 AD鼠脑中 Glu含量及其受体之 NR1 a及 NR2 a m RNA水平 ,解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以达到防治 A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调心方 氧化损伤 大鼠 组织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谷氨酸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宝宏 金玉 +1 位作者 安彩霞 叶新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在HIE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IE动物模型,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HIE组、小剂量DEX干预组(0.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在HIE致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HIE动物模型,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HIE组、小剂量DEX干预组(0.5 mg/kg)及大剂量DEX干预组(10 mg/kg)脑组织EAA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HIE组EAA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剂量DEX组EAA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HIE组无明显变化(P>0.05);大剂量DEX组EAA含量较HIE组明显减少(P<0.01),较小剂量DEX组减少(P<0.05);大剂量DEX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较HIE组及小剂量DEX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缺氧缺血促进脑组织EAA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大剂量DEX干预可能通过抑制EAA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对HIE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兴奋性氨基酸 神经递质类 缺氧缺血 大鼠 新生
下载PDF
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损伤保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郁毅刚 徐如祥 +1 位作者 姜晓丹 柯以铨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100-6101,i003,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损伤及地佐环平(MK-801)保护作用模型。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模型,给予NMDA直接损伤,加入MK-801,在不同时间窗测定不同剂量时神经细胞损伤的形态...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损伤及地佐环平(MK-801)保护作用模型。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模型,给予NMDA直接损伤,加入MK-801,在不同时间窗测定不同剂量时神经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及生化改变。结果:NMDA100μmol/L组细胞死亡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分别为(54.30±3.79)%,(67.13±5.90)%,NMDA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性,至NMDA1000μmol/L组细胞死亡率和LDH漏出率分别为(97.74±7.28)%,(94.10±6.31)%,MK-801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NMDA和其拮抗剂MK-801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损伤和保护作用,LDH测定是检测其变化的良好指标,此实验可以作为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保护因素的检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 保护作用 MK-801 损伤 神经 兴奋性氨基酸 神经细胞 乳酸脱氢酶(LDH) 细胞死亡 时间依赖性
下载PDF
麝香酮减轻急性脑缺血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梁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减轻兴奋毒性、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脑缺损伤模型(MCAO),观察了麝香酮对缺血24小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皮层超微结构、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表达的影响。结果:麝香酮可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麝香酮减轻兴奋毒性、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脑缺损伤模型(MCAO),观察了麝香酮对缺血24小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皮层超微结构、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表达的影响。结果:麝香酮可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超微结构损伤,可下调NR1表达。结论:麝香酮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与减少NR1蛋白表达,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兴奋毒性 缺血 急性缺血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MDA受体 神经功能评分 缺血损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与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30
8
作者 赵刚 李树清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6期426-429,共4页
氨基酸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 ,对正常大脑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脑缺血时 ,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 ,除谷氨酸具有损伤效应外 ,甘氨酸 (Gly)也有协同作用 ,其释放增加能扩大脑缺血损害。γ 氨基丁酸 (GA... 氨基酸作为重要的神经递质 ,对正常大脑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脑缺血时 ,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 ,除谷氨酸具有损伤效应外 ,甘氨酸 (Gly)也有协同作用 ,其释放增加能扩大脑缺血损害。γ 氨基丁酸 (GABA)能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或对抗氨基酸毒性。因为对神经元的作用各有侧重 ,所以综合分析它们的浓度变化和相互关系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的本质将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并为脑保护治疗的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缺血性损伤 谷氨酸释放 损害机制 保护
下载PDF
异丙酚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冬梅 贾树山 刘洪付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关键词 异丙酚 兴奋性氨基酸 兴奋毒性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国俊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5年第5期230-233,共4页
细胞外高浓度兴奋性氨基酸能导致细胞死亡。近来发现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明显增高。文章对脑缺血时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作用特点、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机制以及有关脑保护策略作一综述。
关键词 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毒性 病理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水泉 李玲 +1 位作者 黄如训 黄东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482-248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后24h内和6d后的血清谷氨酸的水平,并与在24h内采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strokescale,SSS)...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后24h内和6d后的血清谷氨酸的水平,并与在24h内采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strokescale,SSS)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20d后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independentmeasure,FIM)的评定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血清谷氨酸(24h)的水平和SSS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82,P<0.001),和FIM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4859,P<0.001)。将24h测量的血清谷氨酸浓度与6d后血清谷氨酸浓度值比较,分为持续增高组与降低组,两组20d后的FIM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8,P<0.01),血清谷氨酸浓度持续增高组的FIM得分犤(66.82±23.01)分犦远远低于谷氨酸浓度降低组犤(94.13±8.32)分犦。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谷氨酸浓度可影响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参与继发性的脑损伤,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血清 兴奋性氨基酸 神经功能恢复 谷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直接作用于EAAT2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
12
作者 李晓颖 郝丕达 +4 位作者 冯小桐 宋淇乐 王玮琦 周国庆 侯亚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4-2021,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测定皮层脑组织谷氨酸的浓度,计算机模拟雷公藤红素和EAAT2分子对接。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EAAT2激活剂GT949组、模型+EAAT2抑制剂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和模型+雷公藤红素组;测定各组大鼠皮层脑组织谷氨酸浓度;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EAAT2、水通道蛋白4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结果:(1)SAH后EAAT2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升高;(2)雷公藤红素可直接结合EAAT2,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3)雷公藤红素可抑制SAH后脑水肿;(4)雷公藤红素可减少SA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抑制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雷公藤红素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水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测定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虹 左玫 +2 位作者 梁琪 李永民 陈立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脑脊液样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酶)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酸性蛋白沉淀剂可导致脑脊液中的谷氨酸异常增高,脑脊液贮存于-80℃并以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时,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脑脊液样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酶)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酸性蛋白沉淀剂可导致脑脊液中的谷氨酸异常增高,脑脊液贮存于-80℃并以甲醇作为蛋白沉淀剂时,兴奋氨基酸稳定,测定结果不变;如果脑脊液贮存在-20℃,不能超过8周。建立了准确、灵敏的兴奋性氨基酸分析方法,为临床拮抗兴奋性毒性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兴奋性氨基酸提供可靠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脊液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氨基酸 样品前处理 兴奋性毒性 疾病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13
14
作者 承欧梅 胡常林 董为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多的非特异性兴奋性氨基酸,它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调节。谷氨酸可由多种前体物质合成,脑内含量丰富,尤以大脑皮层、尾状核、小脑和海马含量最高。谷氨酸在谷氨酸能神经元内被摄入、聚集、贮存于囊泡内,...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多的非特异性兴奋性氨基酸,它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调节。谷氨酸可由多种前体物质合成,脑内含量丰富,尤以大脑皮层、尾状核、小脑和海马含量最高。谷氨酸在谷氨酸能神经元内被摄入、聚集、贮存于囊泡内,囊泡载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不运载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受体 缺血 中枢神经系疾病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犬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程度及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丽云 叶铁虎 郭向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程度及对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以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复苏组 (n =7) ,大剂量地塞米松组 (n =8)。采用Pittsburgh标准电击致...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程度及对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以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复苏组 (n =7) ,大剂量地塞米松组 (n =8)。采用Pittsburgh标准电击致室颤—心跳骤停 (VF—CA)模型 ,复苏成功后大剂量地塞米松组经股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mg kg。两组动物于复苏后 3、8小时分别经股静脉采血用于测定外周血中兴奋性毒性氨基酸 (EAA)—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 (Asp)的变化规律。采血完毕在麻醉状态下取右顶叶皮层组织两块 ,分别用于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大脑皮层组织的损害程度。结果可见与常规复苏组相比大剂量地塞米松组血浆中Glu及Asp的含量 (g L)分别降低 10 6 %、14 9% (3h)和 2 1 4 %、2 4 2 % (8h)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亦显示了大剂量地塞米松组脑水肿及各细胞器的损害程度明显减轻如渗出减少、细胞核及核膜较完整、染色质分布及胞质密度较均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心肺复苏 损伤 血浆 兴奋性毒性氨基酸 糖皮质激索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疏树华 方才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4-126,118,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能。病理情况下,细胞外间隙中谷氨酸浓度增高能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和细胞内Na+、Cl-、H2O、Ca++超载、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促发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受体 损伤 兴奋性神经毒性
下载PDF
谷氨酸对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及其氧化应激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辛晓蓉 巩天祥 +1 位作者 洪缨 党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7,共6页
背景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 背景作为脑脊液-视神经屏障的主要细胞成分,视神经脑膜上皮细胞(MECs)直接与脑脊液相接触,脑脊液中的组分改变可影响MECs的功能,进而对视神经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对MECs功能的影响,为视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将培养的人MECs株制备成悬液并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密度为1×104/孔,分别在培养液中用添加100、200、400、600、800和1 000 μmol/L谷氨酸孵育12、24、36、48和72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S法测定各组MECs的增生率(吸光度A490)值。采用600 μmol/L谷氨酸分别孵育MECs 24 h和48 h,未添加谷氨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通过荧光探针DCFH-DA观察细胞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结果培养MECs生长良好,培养后72 h约80%细胞达到融合。不同浓度谷氨酸培养组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生率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52.501,P〈0.001;F时间=8.505,P〈0.001)。实验后24 h和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78、t=16.724,均P〈0.001);谷氨酸作用MECs后24 h细胞中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5,P=0.002)。实验后24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30.835±2.094)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2.873±2.317)nmol/(min·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1.414);实验后48 h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T-AOC活性为(29.561±1.831)nmol/(min·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3.680±2.039)nmol/(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04)。谷氨酸处理组细胞中ROS荧光强于正常对照组,谷氨酸处理组处理后24 h及48 h细胞中ROS含量分别为48.110±1.712和40.982±1.85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608±1.009和37.15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8,P〈0.001;t=4.012,P=0.002)。结论谷氨酸可抑制体外培养MECs的增生,其对MECs的兴奋毒性作用与氧化应激刺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膜上皮细胞 神经 氧化应激反应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细胞增生/药物作用 培养细胞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对脓毒性脑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永光 吴冠祺 霍保善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对脓毒性脑病(SAE)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SAE患者随机分为支链氨基酸组(40例)与常规组(42例)。常规组按照SAE指南的综合策略进行干预,支链氨基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支链氨基...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对脓毒性脑病(SAE)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SAE患者随机分为支链氨基酸组(40例)与常规组(42例)。常规组按照SAE指南的综合策略进行干预,支链氨基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支链氨基酸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及14 d后精神状况GCS评分、血清学指标及脑脊液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4 d后,2组患者精神状况GC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支链氨基酸组血清NSE水平降低幅度及GCS评分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常规组(均P<0.05);在第7天和14天,支链氨基酸组的脑脊液NSE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支链氨基酸能有效降低NSE水平,促进SAE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支链氨基酸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中兴奋性氨基酸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鑫 张骏 徐祖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07-310,共4页
兴奋性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其中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可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影响,且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信号传导可以影响哺乳动物的脑功能,包括认知,记忆和学习功能。天冬氨... 兴奋性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其中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可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影响,且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信号传导可以影响哺乳动物的脑功能,包括认知,记忆和学习功能。天冬氨酸与各种神经元活动密切相关,包括视觉生理学,神经形成,学习和记忆过程。在动物大脑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钙依赖性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且通过与谷氨酸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下载PDF
普乐可复对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20
作者 陈开来 崔尧元 +1 位作者 吕迁洲 樊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普乐可复后引起大鼠的神经毒性症状,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改变,探讨其与普乐可复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口服普乐可复5、10 mg·kg-1·d-1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时观察大鼠... 目的 观察应用普乐可复后引起大鼠的神经毒性症状,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改变,探讨其与普乐可复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口服普乐可复5、10 mg·kg-1·d-1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时观察大鼠的神经症状,测定普乐可复的血药浓度;实验结束时检测不同部位脑组织SOD、MDA和EAAs含量的变化。结果 口服普乐可复10 mg·kg-1·d-1组大鼠出现了易激惹和轻度震颤的症状;脑内EAAs和MDA水平的增高以及SOD水平的下降。血药稳态浓度从19.4至90.4 ng·mL-1不等,平均(46.17±23.07)ng·mL-1,与5 mg·kg-1·d-1组大鼠相比[(8.6±3.2)ng·mL-1]有显著差异;大鼠出现神经毒性症状的最低血药浓度为25.6 ng·mL-1;5 mg·kg-1·d-1组大鼠未发现神经毒性症状;脑内EAAs、MDA和SOD水平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普乐可复后大鼠出现神经毒性症状的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25.6 ng·mL-1,当稳态血药浓度在5~20 ng·mL-1范围内时,较为安全。大鼠海马、基底节处SOD、MDA、EAAs含量的变化与神经毒性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可复 大鼠 兴奋性氨基酸 氧自由基 神经毒性 血药浓度 免疫抑制剂 神经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