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纪凡 谢静 +2 位作者 张燕 杜涛 舒伟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0期2042-2047,共6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49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术后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49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术后采用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记录患者谵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105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0.09%;谵妄发生距离手术结束时间8.5~170.0 h[38.5(25.5,62.0)h];患者术后谵妄持续时间5.5~176.0 h[18.6(12.5,46.0)h]。术后谵妄组患者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中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术后机械通气比例均高于术后无谵妄组[68.57%(72/105)比53.28%(130/244)、45.71%(48/105)比30.74%(75/244)、29.52%(31/105)比17.21%(74/244)、27.62%(29/105)比15.57%(38/244)、28.57%(30/105)比8.61%(21/244)](P<0.05或P<0.01),术后氧合指数低于术后无谵妄组[(260±30)mmHg(1 mmHg=0.133 kPa)比(305±32)mmHg](P<0.01),两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麻醉方法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ASA麻醉分级(Ⅳ级)、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术中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是帕金森病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OR=1.346,95%CI 1.015~1.758;OR=2.528,95%CI 1.854~3.257;OR=1.969,95%CI 1.428~3.146;OR=1.694,95%CI 1.023~2.157;OR=2.141,95%CI 1.348~2.986)(P<0.05或P<0.01)。结论帕金森病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后谵妄发生率高,多在术后1周内发生,且持续时间也多在1周内,术后谵妄的发生受高血压史、ASA麻醉分级(Ⅳ级)、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术中体外循环、术中低血压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据此制订相应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 谵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癎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全军 田增民 +5 位作者 尹丰 林鸿 郝秋星 马英霞 张明华 于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29-1430,共2页
目的:评价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并对其中4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神经心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瑞文智力、心算、图形配... 目的:评价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采用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并对其中4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神经心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瑞文智力、心算、图形配对、划清、记忆广度、指叩试验等。结果:随访3~28个月,发作完全消失12例,减少75%以上7例,减少50%~75%者3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22/24,显效19/24。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手术前后智力、记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深部脑电记录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创伤小,并发症少,不影响智力与记忆力。术中应用深部脑电记录电极、采用合理手术八路以及多靶点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深部电记录电极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 神经心理学检查
下载PDF
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鸿耀 陈新喜 +5 位作者 张显明 李志勇 王参智 方黎晓 余旦 唐运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脑内核团毁损术 治疗 帕金森病 疗效观察 立体定向
下载PDF
智障患儿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癫痫的手术护理1例
4
作者 王宫芹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2期158-159,共2页
收治智障癫痫患儿1例,对其进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且出院。对此病例进行介绍并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智障 癫痫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 护理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225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其昌 黄红星 +3 位作者 匡卫平 邹叔骋 卢军 李波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929-931,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症、毁损靶点的选择、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有关问题。方法  2 2 5例帕金森病患者 ,进行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内侧部 (GPI)和 /或丘脑腹外侧核 (VIM核 )毁损术 ,分析其术后临... 目的 探讨应用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症、毁损靶点的选择、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有关问题。方法  2 2 5例帕金森病患者 ,进行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内侧部 (GPI)和 /或丘脑腹外侧核 (VIM核 )毁损术 ,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 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 :震颤 98 0 %,僵直 89 0 %,运动迟缓 47 8%,步态 72 8%,平衡 70 5 %,术后UP DRS评分“关”状态下降 62 6%,“开”状态下降 5 4 4%。并发症 :穿刺针道出血患者 0 48%,一过性呃逆 6 7%,暂时性的构音障碍5 5 %,一过性嗜睡 10 0 %,精神障碍 4 5 %,无严重及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 ,正确地选择靶点并精确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 脑内核团毁损术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技 苍白球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与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对比分析(附79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焕明 胡飞 +3 位作者 熊玉波 杨崇阳 陈俊 肖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9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毁损组和DBS组,比较两组术前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9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毁损组和DBS组,比较两组术前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评分,以及两组术后1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通过随访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79例患者中,70例行脑内核团毁损术,全部为单侧毁损,其中Gpi毁损8例,Vim核毁损62例。9例患者接受DBS手术,全部为双侧STN-DBS。两组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ADL日常生活评分与术前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比较毁损组和DBS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评分,发现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毁损组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轻偏瘫,脑出血4例,感觉障碍4例,视野缺损2例,吞咽困难2例,随访发现7例不同程度复发。而DBS组除1例出现近期精神症状外,无远期并发症和复发病例发生。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脑内核团毁损术均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但是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内核团毁损术 深部电刺激
原文传递
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7
作者 况建国 邹安琪 +4 位作者 江志群 洪涛 郝向阳 徐庚生 刘泉开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 内核定向毁损 治疗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指导体会
8
作者 谢玉珠 连月卿 +1 位作者 许惠玲 谢玉青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社区护理指导 帕金森病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脑内核团毁损术 自理能力 社区家庭 运动障碍 尿路感染 死亡原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指征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国 马羽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10期665-667,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呈进展性。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为1.7%,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3%~4%。药物治疗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呈进展性。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为1.7%,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3%~4%。药物治疗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疗效逐渐减退而出现“剂末现象”、“波动现象”,且长期用药还会引起“异动症”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电生理技术和立体定向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治疗已成为其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主要有2种方法,脑内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治疗指征 外科技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深部电刺激 脑内核团毁损术 计算机技 电生理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