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侵袭手术切除脑内血管网状细胞瘤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宏毅 邹元杰 +3 位作者 张锐 常义 胡波 彭永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及显微技术下的微侵袭手术切除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瘤结节及血供丰富的实体肿瘤的疗效。方法 本组共10例,对瘤结节直径<1cm的3例肿瘤于神经导航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余直接行显微手术,血供丰富的大型肿瘤在显微镜下...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及显微技术下的微侵袭手术切除囊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瘤结节及血供丰富的实体肿瘤的疗效。方法 本组共10例,对瘤结节直径<1cm的3例肿瘤于神经导航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余直接行显微手术,血供丰富的大型肿瘤在显微镜下逐步显露供瘤动脉,分别阻断后摘除之。结果 导航定位准确,平均误差仅2mm,9例全部切除,本组术后无神经功能缺失。1例肿瘤少量残留者于术后15d因原瘤床出血而死亡。结论 神经导航及显微技术是脑内血管网状细胞瘤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对血供丰富的瘤体应尽可能做到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管网状细胞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大鼠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雪群 袁龙庆 曾司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本实验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10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脑实质内血管壁明显可见免疫反应阳性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对端脑皮质、海马、下丘脑、脑桥、延髓... 本实验应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10只Wistar大鼠脑实质内血管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脑实质内血管壁明显可见免疫反应阳性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对端脑皮质、海马、下丘脑、脑桥、延髓各部位血管的神经形态进行了描述。皮质血管的阳性纤维数量较多,纤维较细,相互交织成网,膨体可见;髓质内血管的阳性纤维较稀,似线样结构。讨论了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对脑实质内血管以及局部脑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管 神经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 酪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大鼠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起源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雪群 曾司鲁 袁龙庆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直流电极单极损毁核团法及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28只(分正常组、手术Ⅰ组、手术Ⅱ组、手术Ⅲ组)成年Wister大白鼠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纤维的起始核团。正常组蓝... 本研究采用直流电极单极损毁核团法及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标记物,观察了28只(分正常组、手术Ⅰ组、手术Ⅱ组、手术Ⅲ组)成年Wister大白鼠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纤维的起始核团。正常组蓝斑区及脑桥网状结构内均可见大量密集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体及交织成网的阳性纤维,端脑、间脑、中脑及脑桥各部血管壁上可见棕褐色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手术Ⅰ组损毁蓝斑,该区阳性细胞体及纤维消失,同时观察到端脑皮质、间脑、中脑及脑桥实质内血管壁上的阳性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手术Ⅱ组同时损毁蓝斑及脑桥网状核,脑各部实质内血管的阳性纤维均不可见;手术Ⅲ组损毁脑桥网状核,端脑、间脑、中脑及脑桥实质内血管壁上仍可见棕褐色的阳性纤维。结果提示: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纤维除主要起源于蓝斑外,还与脑桥网状结构有关。讨论了脑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起源对脑实质内血管的单胺能神经及对脑内微循环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管 单胺能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分析Solitaire支架取栓应用于脑内血管闭塞的疗效
4
作者 汤群英 徐小军 +1 位作者 严明 于建刚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应用于脑内血管闭塞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内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应用于脑内血管闭塞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内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手术前及术后1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62例中49例患者经Solitaire支架取栓成功,术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取栓术后存在局部狭窄情况再次行支架成形后完全再通,4例取栓失败。术后1周,患者NIHSS评分(6.71±1.31)分较术前(11.38±5.13)分显著改善(t=6.945 1,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术的取栓成功率高,可促进脑内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再通,帮助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支架 取栓 脑内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
下载PDF
脑内血管网织细胞瘤15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田春辉 崔彩虹 崔增学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脑内血管 网织细胞瘤 全切除 瘤结节
下载PDF
脑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大龙 何海涛 刘尚大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脑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5~62岁(平均58岁),均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例脑实质内血管瘤型... 目的:探讨脑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5~62岁(平均58岁),均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例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均位于额叶,1例位于颞叶。肿瘤为实性,边缘尚清晰。CT平扫示斑点状钙化,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示T1WI及T2WI肿瘤均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结论: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发病部位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内血管瘤型膜瘤 核磁共振 影像表现
下载PDF
脑出血,什么时机做血肿清除好
7
作者 李熠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6期29-29,共1页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积聚在脑组织内。它是一种紧急医疗情况,需要迅速诊断和治疗。血肿清除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方法,旨在移除积聚的血液,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然而,决定何时进行血肿清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液积聚在脑组织内。它是一种紧急医疗情况,需要迅速诊断和治疗。血肿清除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方法,旨在移除积聚的血液,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然而,决定何时进行血肿清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血肿特点以及病情发展等因素,以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清除 出血 有效性和安全性 诊断和治疗 脑内血管 紧急医疗 组织 血液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血管肉瘤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庆国 李莹 +2 位作者 李海峰 翟艳慧 贾守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4-665,共2页
患者女,45岁,不明原因头痛10d余、右侧肢体麻木伴抽搐2次,发作时出现四肢抽动、左侧明显,未作处理,自行恢复,于2011年1月12日人院。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颈软、四肢活动可,肌张力正常,右侧肌力V级,但较对侧稍差,双侧病... 患者女,45岁,不明原因头痛10d余、右侧肢体麻木伴抽搐2次,发作时出现四肢抽动、左侧明显,未作处理,自行恢复,于2011年1月12日人院。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颈软、四肢活动可,肌张力正常,右侧肌力V级,但较对侧稍差,双侧病理征阴性,感觉正常。影像检查:CT平扫:左顶叶团块状高密度灶,边缘清楚,形态规则,有蒂状突起,颅内板见三角形切迹(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内血管肉瘤 四肢活动 不明原因 肢体麻木 自行恢复 CT平扫 影像检查 发作时
原文传递
脑损伤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亚低温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海涛 周波 +3 位作者 黄书岚 陈谦学 陈治标 叶应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 实验性脑损伤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亚低温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Marmarou’s法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 3组 :常温组 (3 7~ 3 8℃ )、低温组(3 2~ 3 3℃ )及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相的VEGF变化。结果  ... 目的 实验性脑损伤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亚低温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Marmarou’s法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 3组 :常温组 (3 7~ 3 8℃ )、低温组(3 2~ 3 3℃ )及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相的VEGF变化。结果  (1)受伤 2 4h后常温组各时相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 ;(2 )在伤后 2 4h以后低温组各时相VEGF水平与常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常温下实验性脑损伤大鼠脑内VEGF水平升高 ,亚低温可抑制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大鼠 脑内血管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亚低温
原文传递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诊断1例
10
作者 田兆华 李勇 高小平 《当代医学》 2011年第9期62-62,共1页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内血管先天性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两部分,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中颅窝...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内血管先天性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两部分,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中颅窝底、鞍旁等部位。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随着MRI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C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诊断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 实质内海绵状血管 先天性畸形 血管畸形 进行性增大 脑内血管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血管肉瘤
11
作者 赵宗茂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1年第4期309-311,共3页
血管肉瘤是一少见的来源于血管内皮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上少见和组织学上的复杂性 ,给诊断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病理上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 ,起病较急 ,常早期出现颅高压和神经损害症状 ,影像学病灶边界清楚 ,有出血特征 ,常见囊肿... 血管肉瘤是一少见的来源于血管内皮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上少见和组织学上的复杂性 ,给诊断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病理上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类 ,起病较急 ,常早期出现颅高压和神经损害症状 ,影像学病灶边界清楚 ,有出血特征 ,常见囊肿形成 ,手术为首选治疗 ,但术后大多复发 ,放化疗效果不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性脑内血管肉瘤 病理 手术
原文传递
Solitaire支架取栓应用于脑内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于世海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9期132-133,共2页
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在脑内血管闭塞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脑内血管闭塞患者,统计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经Solitaire支架取栓成功,术后血管完全再通,再... 目的:观察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在脑内血管闭塞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脑内血管闭塞患者,统计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经Solitaire支架取栓成功,术后血管完全再通,再通率为77.5%;出院时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MRS<2分者22例,占55.0%。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取栓成功率较高,有助于提升闭塞血管的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管闭塞 取栓术 Solitaire支架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颅内巨型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一例
13
作者 林志春 陈燕萍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6-896,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巨型海绵状血管 误诊 开颅术 脑内血管畸形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 脑出血的定时炸弹
14
《医药与保健》 2009年第10期14-15,共2页
1医生们常把颅内动脉瘤称为不定时炸弹,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导致病人的死亡,那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呢?答:脑内血管丰富,如果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在血液长期冲击下,血管壁就会变薄,逐渐膨出产生动脉瘤,如果长在颅... 1医生们常把颅内动脉瘤称为不定时炸弹,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导致病人的死亡,那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呢?答:脑内血管丰富,如果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在血液长期冲击下,血管壁就会变薄,逐渐膨出产生动脉瘤,如果长在颅内,就叫做颅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炸弹 出血 脑内血管 发育过程 血管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82例的护理
15
作者 祝美珍 孙慧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1期72-72,共1页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血管的退化或管壁的柔韧性下降后因血压急剧升高超过了血管的承受力,使血管破裂出血。它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现回顾性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2例...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血管的退化或管壁的柔韧性下降后因血压急剧升高超过了血管的承受力,使血管破裂出血。它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现回顾性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致颅内血肿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病案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颅内血肿患者 引流治疗 护理 血管破裂出血 脑内血管 高发病率
下载PDF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马德华 史荣菊 伊方红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8期612-613,共2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之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以大脑半球占多数,少数发生于脑干,以及小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之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以大脑半球占多数,少数发生于脑干,以及小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常见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人,以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可导致昏迷,重者死亡。为此,笔者结合20多年的临床护理谈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护理体会 卒中 原发性实质内血管破裂 临床观察 抢救治疗
下载PDF
让人猝不及防的不速之客——急性脑出血
17
作者 蒋杨峥 《健康世界》 2024年第2期14-16,共3页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也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它的发生是由于非创伤性的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形成血肿。血肿会压迫周围的正常脑组织,造成脑功能的损害或死亡。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在中国很高,占脑卒中的...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也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它的发生是由于非创伤性的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形成血肿。血肿会压迫周围的正常脑组织,造成脑功能的损害或死亡。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在中国很高,占脑卒中的18.8%~47.6%,是脑卒中的第二大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 正常组织 非创伤性 卒中 功能 紧急情况 实质内 脑内血管
原文传递
清醒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分析的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金晶 李春华 +2 位作者 冯旭辉 孙洁 李亘松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的变化,进而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心率变异(HRV)的机制。方法:制备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采集其连续心电图数据,分析HRV的变化,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的变化,进而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心率变异(HRV)的机制。方法:制备两种高血压大鼠模型,采集其连续心电图数据,分析HRV的变化,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 II明显升高(P<0.01),心率变异频域指标中TP(总功率谱)、VLF(极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和HF(高频功率)明显降低,LF/HF(低高频比)升高;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血浆Ang II水平明显降低,TP、VLF、LF和HF也明显降低,LF/HF比值升高。结论:两种不同血浆肾素水平的高血压大鼠交感和迷走神经均受损,同时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通过脑内RAS的激活而影响HRV,不是循环RAS的外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内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率变异 大鼠
下载PDF
防治失眠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19
作者 蔡春霞 李爱芹 《健康之家》 2023年第24期41-42,共2页
众所周知,失眠能让人感到疲惫,但也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为此,本文就详细介绍失眠和中风。脑卒中与失眠的关系,脑卒中指的是大脑内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使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换句话说,脑卒中不是一种病... 众所周知,失眠能让人感到疲惫,但也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为此,本文就详细介绍失眠和中风。脑卒中与失眠的关系,脑卒中指的是大脑内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使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换句话说,脑卒中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综合征。那么,脑卒中为什么会和失眠扯上关系呢?这就得说到大脑的功能。大脑不仅控制着思维、行动,还影响着情绪和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受损 失眠 卒中 脑内血管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BCEC-Astrocyte Co-culturing Membrane Plate Insert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康峰 王琪 +2 位作者 蒲小平 杨秀伟 朱玉真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4年第4期276-281,共6页
To prepare a hand-made micropore membrane culture plate insert forco-culture. Methods The plate insert was made using plastic centrifuge tube and micropore membrane.After seeding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BCE... To prepare a hand-made micropore membrane culture plate insert forco-culture. Methods The plate insert was made using plastic centrifuge tube and micropore membrane.After seeding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BCECs) on it (under the effect ofastrocyte-conditioned medium), the plate insert was assessed by analysis of trans-endothelialelectrical resistance (TEER). Results The plate insert has a stability of at least 15 d underculture condition. TE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co-culture condition from (66.1 +- 13.3)Ωcm^2 to (182.2 +- 6.7) Ωcm^2. Conclusion This micropore membrane culture plate insert can beeasily made, on which BCEC culture can b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Moreover, it is adjustable andrecyclable. It follows that the plate insert is a useful tool for co-culture and the relatedresearch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brain barrier culture plate insert 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 ASTROCYTE trans-endothelial electronic resis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