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清颗粒对实验性家兔脑出血模型凝血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林亚明 淤泽溥 +5 位作者 饶高雄 潘琦 董晓云 蔡铮 孙创斌 崔永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02年第3期209-209,共1页
目的通过对凝血指标(PT、APTT、TT)的测定观察脑血清颗粒对脑出血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兔脑出血模型,设脑血清颗粒治疗组、清开灵对照组、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间凝血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清... 目的通过对凝血指标(PT、APTT、TT)的测定观察脑血清颗粒对脑出血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兔脑出血模型,设脑血清颗粒治疗组、清开灵对照组、脑出血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间凝血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清颗粒对脑出血家兔的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颗粒 出血模型 脑出血实验 凝血时间
下载PDF
水蛭素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尉华 饶明俐 +2 位作者 吴江 张颖 胡利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水蛭素对脑出血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而后实验组注入100U水蛭素,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d、3d和5d处死动物。分别行HE染色、caspase-3免疫组化... 目的通过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水蛭素对脑出血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而后实验组注入100U水蛭素,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d、3d和5d处死动物。分别行HE染色、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水蛭素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的细胞坏死和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各时间点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结论脑出血后局部应用水蛭素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的组织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血肿周围的神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凋亡 水蛭素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高血糖与血肿周围乳酸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小蓉 何晓英 李小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乳酸(LA)、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高血糖致乳酸中毒加重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单纯脑出血组(25只)、脑...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乳酸(LA)、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高血糖致乳酸中毒加重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单纯脑出血组(25只)、脑出血后高血糖A组(2g/kg,25只)和脑出血后高血糖B组(4g/kg,25只)。各组大鼠于术后1、3、7、10、14d测血肿周围脑组织LA、IL-1β、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3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LA、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高血糖A组和B组大鼠术后血肿周围脑组织LA、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以高血糖B组升高更显著。结论提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LA蓄积中毒,可能通过增强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高血糖 乳酸 IL-1Β TNF-Α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尉华 饶明俐 +2 位作者 吴江 胡利华 张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通过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方法 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 ,分别行 Bcl- 2、bax、caspase- 3和 TNF- α免疫组化染色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TUNEL 法、流式... 目的 通过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方法 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 ,分别行 Bcl- 2、bax、caspase- 3和 TNF- α免疫组化染色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TUNEL 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及 DNA电泳 ,RT- PCR检测血肿周围组织 caspase- 3m RNA的含量。结果 血肿形成后 6 h~ 7d,周围组织中 bcl- 2阳性细胞数逐渐下降至 1d达到最低 ;bax、caspase- 3、TNF- α以及 TU NEL 阳性细胞数逐渐上升 ,分别至 1~ 2 d、2~ 3d、3d和 3~ 5 d达到峰值。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周期检测均可见 G1峰前形成 Ap亚峰 ,Ap亚峰细胞数逐渐增加 ,在 5 d形成高峰。2~ 7d组可见断裂 DNA片段形成的梯形条带。Caspase- 3m 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 ,2 d达到峰值。结论 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 ,并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 ,5 d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凋亡相关基因 caspase-3 细胞凋亡 血肿周围组织 表达水平 TNF-α 转录 RNA DNA片段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β-内啡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红梅 白丽敏 +2 位作者 朱培纯 吴海霞 许红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4-28,131,共6页
采用胶原酶注入大鼠右侧尾壳核内的方法,造成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动物存活期分别为1d、3d、7d和21d。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显示大鼠脑内β-内啡肽阳性纤维的含量和分布。结果发现:在各个存活期中,脑出血大鼠脑... 采用胶原酶注入大鼠右侧尾壳核内的方法,造成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动物存活期分别为1d、3d、7d和21d。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显示大鼠脑内β-内啡肽阳性纤维的含量和分布。结果发现:在各个存活期中,脑出血大鼠脑内β-内啡肽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基本正常,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表明:脑出血后1d下丘脑内β-内啡肽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光密度和颗粒面积与正常组之间差别不大(P>0.05),脑出血后3d、7d和21d,明显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小于0.01、0.01和0.05。结果提示:β-EP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对脑组织的损伤过程,但其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大鼠 Β-内啡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各脑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志强 陈曼娥 +1 位作者 蒋晓江 王景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实验出血 区去甲肾上腺素 含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特点及中药干预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花先 黎杏群 +2 位作者 唐涛 梁清华 李霞玲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从Bcl 2 ,Bax蛋白表达的时相、部位、量的变化特点 ,探讨其与脑出血损伤之间的关系及中药脑溢安对出血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Rosenberg方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在损伤的不同时... 目的 :从Bcl 2 ,Bax蛋白表达的时相、部位、量的变化特点 ,探讨其与脑出血损伤之间的关系及中药脑溢安对出血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Rosenberg方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在损伤的不同时相与病理分区中Bcl 2 ,Bax的阳性细胞 ,观察分析两种阳性细胞的变化特征。结果 :出血区可见Bax的表达 ,其阳性神经元形态变化较大 ,损伤较重 ;缺血反应区可见Bcl 2表达 ,其阳性神经元形态正常 ;出血边缘区可见Bax及Bcl 2的表达 ,在 2d ,4d ,7d脑溢安组与模型组比较Bcl 2表达增强 (均P <0 .0 1 ) ;在 1 2h ,1d ,2d ,4d ,7dBax表达降低 (均P <0 .0 1 )。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Bcl 2 ,Bax表达与脑组织损伤程度、时相、部位有关 ;脑溢安能上调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大鼠 组织 Bcl-2 BAX 蛋白 表达 中药干预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鬼针草总黄酮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包雪鹦 齐欣 +3 位作者 胡媛 刘玉祥 解晶 曲极冰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12期710-712,共3页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立体定位技术,取不抗凝血液50μL缓慢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观察TFB对脑组织含水量、全血粘度及脑匀浆中... 目的观察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立体定位技术,取不抗凝血液50μL缓慢注入尾状核,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模型,观察TFB对脑组织含水量、全血粘度及脑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TFB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脑含水量、全血粘度,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NO含量(P<0.05)。结论 TFB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的微循环状态、减轻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NO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总黄酮 实验出血 氧自由基 水肿 全血粘度
下载PDF
脑血疏通口服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强 黄世敬 +2 位作者 顼宝玉 黄启福 谢道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机理。方法 :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脑血疏通口服液对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较正常组第 3d均显著升高 ( P<0 .0 5或 0 .0 1 ) ,第 7d...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机理。方法 :建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脑血疏通口服液对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较正常组第 3d均显著升高 ( P<0 .0 5或 0 .0 1 ) ,第 7d开始下降 ,但仍较正常组为高 ( P<0 .0 5) ,第 1 4d均与正常组相近 ( P>0 .0 5)。脑血疏通口服液大、小剂量组及脑血康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脑系数及脑组织含水量 ,以大剂量组为著。模型组第 3d MDA含量明显增高 ,SOD显著下降 ( P<0 .0 1 ) ,第 7d均接近正常组。用药各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MDA含量 ,提高 SOD活性 ( P<0 .0 1 ) ,且大、小剂量组 SOD活性高于脑血康组 ( P<0 .0 1 )。结论 :脑血疏通口服液具有改善脑水肿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可用于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口服液 水肿 实验出血 脂质过氧化作用 血康 组织含水量 系数 结论 MDA含量
下载PDF
凉血散瘀汤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ET TNF-α FIB和TT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志荣 况时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凉血散瘀汤治疗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表法随机均分6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后4组冬采用2次注射自体动脉血法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3h治疗1、2和3组分... 目的:探讨凉血散瘀汤治疗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表法随机均分6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后4组冬采用2次注射自体动脉血法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3h治疗1、2和3组分别给予凉血散瘀汤2.4、4.8和7.2mg/(kg.d)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and 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血ET和TNF-α轻度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ET和TNF-α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ET和TNF-α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间比较血ET和TNF-α下降差不多。模型组和治疗组FIB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TT与正常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凉血散瘀汤治疗大鼠脑出血后对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ET表达、TNF-α毒性和降低FIB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实验研究 ET TNF-Α FIB TT
下载PDF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立新 赵建国 +1 位作者 赵成彬 李成俊 《天津中医药》 CAS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后心肌病理学改变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至尾状核区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应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观察出血周围区及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脑出血可引发心肌和毛细血管损伤,针刺可改善...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后心肌病理学改变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至尾状核区的脑出血大鼠模型,应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观察出血周围区及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脑出血可引发心肌和毛细血管损伤,针刺可改善脑出血周围区及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结论]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实验出血 形态学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6个月内神经行为学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小平 李倩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888-1889,共2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神经行为学得分、患侧病灶周围以及健侧相应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为研究脑出血后遗症期工作打基础。方法用高血压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根据Bederson评定方法记录脑出血后1,3,6个月的神经行为学改...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神经行为学得分、患侧病灶周围以及健侧相应区域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为研究脑出血后遗症期工作打基础。方法用高血压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根据Bederson评定方法记录脑出血后1,3,6个月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得分;同时在640倍镜下,在患侧脑病灶周围选5个视野对病灶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进行计数,然后算每个视野的均数和标准差;在健侧脑的同样部位也进行同样的计数和统计。结果(1)3个月内,正常血压脑出血组神经行为学得分从7.2±0.7下降到6.3±1.5(t=3.0689,P<0.01),6个月时下降到5.8±1.8(t=4.0982,P<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神经行为学得分3个月内从8.5±0.7下降到7.3±0.9(t=3.5968,P<0.01),6个月时下降到6.1±0.5(t=8.0134,P<0.01)。(2)所有脑出血组术后6个月出现脑萎缩和脑皮质变薄。(3)所有脑出血组1,3,6个月时病灶周围及健侧相应区域的胶质细胞数量均较术前大量增加(P<0.01),且以3个月时为高峰。(4)神经行为学改变与患侧、健侧胶质细胞数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联系r=0.9879(P<0.01)和r=0.734(P<0.01)。结论(1)脑出血后确实存在着自然恢复的现象。但同时出现的脑萎缩,脑皮质变薄的现象提示似乎神经行为学的改善与脑皮质的功能关系并不大。(2)6个月内病灶周围的胶质细胞的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神经行为学 神经胶质细胞 后遗症期 高血压 大鼠 恢复期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MMP-9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春华 张祥建 +3 位作者 刘春燕 胡书超 张丽英 李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40-1741,1744,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MMP- 9在脑出血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MMP - 9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 ,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观察血肿周围MMP - 9的表达规律。结果 术后 2 4~ 72h... 目的 动态观察MMP- 9在脑出血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MMP - 9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 ,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观察血肿周围MMP - 9的表达规律。结果 术后 2 4~ 72h脑水肿形成和MMP - 9表达高峰 ,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出血后大鼠脑水肿形成和MMP - 9高表达在时间同步。MMP- 9高表达是致脑水肿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水肿 血肿 高表达 实验出血 大鼠 手术 结论 高峰 显著性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压脑出血与周围脑结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宏毅 常义 +1 位作者 邹元杰 张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76-177,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诱发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探讨血肿对周围神经细胞病理变化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采用... 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诱发脑出血,建立脑出血模型,探讨血肿对周围神经细胞病理变化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采用具有卒中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20只,体重200~240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血肿后4h,B组:血肿后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高血压出血 结构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调节miR-144-3p/FPR2/p38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雅林 方占海 +5 位作者 丁晨哲 兰彦平 刘带林 齐高洋 陈磊 王军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34-2539,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调节miR-144-3p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以及对甲酰基肽受体2(FPR2)/p38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10 mg/kg)、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调节miR-144-3p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以及对甲酰基肽受体2(FPR2)/p38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10 mg/kg)、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40 mg/kg)、人参皂苷Rg1高剂量+ago-miR-144-3p组(40 mg/kg人参皂苷Rg1+ago-miR-144-3p),每组18只,除对照组外均通过右侧尾状核注射胶原酶Ⅱ法构建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按照各组要求腹腔注射给药以及脑内注射给药。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干湿比重法测定大鼠脑含水量;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TNF-α、IL-6、IL-1β水平;电镜观察脑水肿周围超微结构;伊文思蓝(EB)法测定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qRT-PCR与Western blot测定miR-144-3p/FPR2/p38通路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血脑屏障损伤加重,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匀浆miR-144-3p、TNF-α、IL-6、IL-1β、p38 mRNA、p-p38/p38表达增加(P<0.05),FPR2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大鼠血脑屏障损伤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匀浆miR-144-3p、TNF-α、IL-6、IL-1β、p38 mRNA、p-p38/p38表达降低(P<0.05),FPR2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ago-miR-144-3p可逆转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血脑屏障、神经炎症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调控miR-144-3p/FPR2/p38轴抑制大鼠血脑屏障损伤及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miR-144-3p 甲酰基肽受体2/p38通路 实验出血 神经炎症 屏障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纳络酮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丽淳 关雪莲 +2 位作者 张淑萍 韩凤 赵锦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出血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一氧化氮含量 大鼠血浆 细胞凋亡 纳络酮 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 血肿周围组织水肿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VEGF及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益气活血法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应忠明 蔡永强 王恩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12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MMP-9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益气活血法的干预,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后注入苍白球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假...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MMP-9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益气活血法的干预,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后注入苍白球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组、益气活血法治疗组、益气药治疗组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组,观察出血后1天、1周、2周、3周、4周鼠脑MMP-9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组、益气活血法治疗组、益气药治疗组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组造模后1天均可检测到VEGF蛋白阳性,益气活血法治疗组1周达高峰(P<0.05),早于益气药治疗组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组。至第4周,益气活血法治疗组的VEGF蛋白含量也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出血后1天,益气活血法组的MMP-9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能上调脑出血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使VEGF峰值提前,控制MMP-9蛋白的表达,以促进脑出血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实验出血 VEGF MMP-9 益气活血法
下载PDF
急性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缺血皮质区炎性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锦旗 彭泽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与对侧缺血皮质细胞凋亡以及 HSP70与 NF-κB表达。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用 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 ,术后 1、3、7d分别进行 HE染色、TUNEL染色、HSP70与 NF-к ...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与对侧缺血皮质细胞凋亡以及 HSP70与 NF-κB表达。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用 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 ,术后 1、3、7d分别进行 HE染色、TUNEL染色、HSP70与 NF-к B免疫组化反应。结果 脑出血后 1 d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 ,HSP70与 NF-к B表达增强 ,出血对侧皮质细胞以凋亡改变为主 ,均于 3 d达高峰 ,7d仍有升高。结论 急性脑出血大鼠的缺血性损害于双侧均可见到 ,以血肿侧严重 ,损伤于 3 d达高峰 ,7d持续存在 ,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害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实验出血 大鼠 缺血皮质区 炎性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的缺血性损害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富强 杨友松 蒋万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1998年第1期75-77,81,共4页
以往人们在脑出血的研究过程中,对血肿的大小,脑水肿的程度和颅内压的高低比较重视,但却另外忽略了血肿周围其它许多病理生理变化。近几年来,许多实验研究显示,脑出血后在血肿周围、相邻部位、甚至远隔区域出现广泛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 以往人们在脑出血的研究过程中,对血肿的大小,脑水肿的程度和颅内压的高低比较重视,但却另外忽略了血肿周围其它许多病理生理变化。近几年来,许多实验研究显示,脑出血后在血肿周围、相邻部位、甚至远隔区域出现广泛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下降,从而引起持续的脑缺血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出血 缺血性损害 研究进展 尼莫地平 钙离子 水肿 出血模型 远隔机能障碍 钙通道 病理生理变化
下载PDF
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生理参数、海马CA1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20
作者 张春燕 李亚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研究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 ,观察模型组、还元组大鼠造模前、后血肿周围区域海马CA1神经元细胞外自发放电频率和数目的变化 ,并监测血压、血气等... 目的 :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研究还元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 ,观察模型组、还元组大鼠造模前、后血肿周围区域海马CA1神经元细胞外自发放电频率和数目的变化 ,并监测血压、血气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造模前两组血压、血气等参数以及海马CA1神经元细胞外自发放电频率和数目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模型组造模后与造模前比较 ,血压、PO2 均明显增高 (P <0 .0 1) ;PCO2 ,HCO-3 ,TCO2 ,B .E均明显降低 (P <0 .0 1) ;血肿周围区域海马CA1神经元细胞外自发放电频率、数目均明显降低 (P <0 .0 1)。还元组造模 4h后的PCO2 ,HCO-3 ,TCO2 ,B .E以及血肿周围区域海马CA1神经元细胞外自发放电频率、数目虽较造模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但均高于同期模型组各对应参数值 (P <0 .0 5 ,P <0 .0 1) ;造模 4h后的PO2 、血压与造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却低于同期模型组各对应参数值 (P <0 .0 5 )。结论 :还元注射液具有保护机体内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元注射液 实验出血 海马CA1神经元 自发放电 血气 血压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