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导向生物和微创技术辅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及修复脑出血性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狄凤桐 狄宁 +1 位作者 李克民 刘晓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2-247,共6页
关键词 CT导向生物 微创技术 双黄连注射液 治疗 修复 脑出血性损伤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在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荣添 庄凤 +4 位作者 龙琦 蔡茵莎 陈卓曼 白玉新 陈光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和...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34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B超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分为出血性脑损伤和无脑损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EPO、NSE、S100B、MBP浓度,比较两组血清EPO、NSE、S100B蛋白及MBP的水平,分析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出血性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血清EPO水平低于无脑损伤组,血清NSE、S100B、MBP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血小板计数、收缩压均低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高浓度EPO、收缩压及血小板计数升高是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因素,而高浓度NSE和S100B蛋白及男性患儿是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EPO、NSE、S100B、MBP水平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临床中需加强对男性早产儿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及血压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损伤 早产儿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出血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β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胜利 安利峰 +3 位作者 吴昇祥 殷祎隆 米友军 慈彩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CSF和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5例腹股沟疝和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25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取CSF和血清;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一组实验组,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实验性脑出...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CSF和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5例腹股沟疝和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25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取CSF和血清;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一组实验组,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分别于实验性脑出血后6 h、12 h、24 h、48 h、72 h、96 h等各时间点取各组CSF和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S100β蛋白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S100β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血清S100β蛋白的水平(P<0.01);不同时间点兔脑出血模型实验组脑脊液中S100β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S100β蛋白在脑脊液中持续时间较长,且含量显著增高,可作为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损伤 S100Β蛋白 脊液 家兔
下载PDF
脑脊液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与出血性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安利峰 胜利 +4 位作者 吴昇祥 殷袆隆 米友军 慈彩虹 雒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IL-1β、TNFα-和CRP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以25例腹股沟疝和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25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取脑脊液;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一组为脑出血模型组,另一组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IL-1β、TNFα-和CRP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以25例腹股沟疝和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25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取脑脊液;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一组为脑出血模型组,另一组为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实验性脑出血后6、12、24、48、72、96小时等各时间点取各组脑脊液,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CRP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RP无明显变化;不同时间点兔脑出血模型实验组脑脊液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CRP也无明显变化。结论:脑出血后IL-1β和TNFα-在脑脊液中持续时间较长,且含量显著增高,可作为出血性脑损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液 IL-1Β TNFα- 出血性损伤 家兔
下载PDF
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鑫 刘运生 +4 位作者 刘志雄 刘劲芳 杨魁 李春涛 刘忠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患者病灶体积变化对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PHI患者共4 8例,分为手术组(n=3 2)与非手术组(n=1 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六个月GOS,首次CT损伤灶体积以及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CT损伤灶体积与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六个月G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 5),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变化(增大)是手术治疗的高危因素(OR 5.9 6 0,P<0.0 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伤后2 4小时内损伤灶体积增长速度越快,需要手术治疗的风险就越大,手术治疗患者六个月GOS较非手术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咪达唑仑预处理对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华 孟尽海 +1 位作者 王美芳 王淑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22-24,29,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预处理对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脑出血模型组(ICH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预处理组(M2、M4、M8组),每组12只。采用Deinsberger等报道的两次注射...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预处理对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脑出血模型组(ICH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预处理组(M2、M4、M8组),每组12只。采用Deinsberger等报道的两次注射法制作自体血脑出血模型。S组仅切开头皮,颅骨钻孔,不注射自体血。M2、48、-ICH组于建立脑出血模型前10min分别腹腔注射咪达唑仑2、4、8 mg.kg-1。观察咪达唑仑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结果与ICH组比较,M4组和M8组术后8、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或P<0.05),脑组织钙含量减少(P<0.01或P<0.05),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不同剂量咪达唑仑预处理组之间比较,M8-ICH组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钙均低于M2-ICH组(P<0.05)。结论 4、8 mg.kg-1咪达唑仑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出血性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尤以8 mg.kg-1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预处理 出血性损伤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含水量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出血性脑损伤
7
作者 孙伟辉 丁美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4期75-77,共3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左右,病死率在50%以上,40%的存活者遗留严重残疾^[1]。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一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血肿的占位性损害、血液成分及其裂解产物的毒性损害以及机体...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左右,病死率在50%以上,40%的存活者遗留严重残疾^[1]。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一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血肿的占位性损害、血液成分及其裂解产物的毒性损害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一些研究结果证实,炎性反应及免疫病理过程复杂而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出血性损伤 hemorrhage 机体免疫系统 毒性损害 病理过程 生理学变化
下载PDF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在出血性脑损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众一 蒋广元 《当代医学》 2019年第6期180-182,共3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在出血性脑损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然后探讨了髓鞘碱性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出血性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出血性损伤 表达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出血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国庆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4期922-923,共2页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诊治的出血性脑损伤患者55例,随机分两组,非手术组25例,手术组30例;入院时及入院24h内进行CT检查监测病灶体积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GOS评分。手术组初次CT病灶体积与体积增长速度均大于非手术组,差... 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诊治的出血性脑损伤患者55例,随机分两组,非手术组25例,手术组30例;入院时及入院24h内进行CT检查监测病灶体积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GOS评分。手术组初次CT病灶体积与体积增长速度均大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6个月GOS评分低于非手术组,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行性脑出血患者伤后CT出血体积的增大将增加患者的手术治疗风险,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损伤 病灶体积 预后
下载PDF
MRI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贵昌 李文进 +1 位作者 周平 陈清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73-274,311,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 3 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 ,位于胼胝体 16例 ,脑干 8例 ,小脑蚓部 2例 ,放射... 目的 :探讨MRI对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 3 6例非出血性挫伤灶中 ,位于胼胝体 16例 ,脑干 8例 ,小脑蚓部 2例 ,放射冠 8例 ,内囊 4例 ,额、颞叶 2 0例。CT扫描仅 2例 ( 5 .6% )显示出低密度灶。MRI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 ,对临床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影像学诊断 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CT 合并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神明Ⅰ号对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吕士君 王凤菊 +1 位作者 徐良洲 杜美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神明Ⅰ号 中医药疗法 出血性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揭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14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42例,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检验,脑外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1±3.6)... 目的揭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外伤患者14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42例,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经t检验,脑外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1±3.6)×109/L较健康体检者(6.1±2.0)×109/L显著升高(P<0.01)。本组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36例(2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2.684,95%CI=1.501~4.851,P<0.01)可独立预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显著预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曲线下面积=0.830,95%CI=0.758~0.888,P<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5×109/L,对预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有69.4%的灵敏度和88.7%的特异度。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独立预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外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单体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立峰 翁建丰 +7 位作者 岑萌 俞文华 杜权 郑永科 胡炜 董晓巧 张立新 王晓锋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sTBI患者(包括慈林医院4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4例、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sTBI患者(包括慈林医院4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4例、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3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PHI与非PH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并发PH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sTBI患者并发PHI的预测效能。结果sTBI患者并发PHI 62例(48.4%)。PHI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低于非PHI组,而瞳孔散大比例、急诊手术比例、鹿特丹CT评分、血浆FM浓度均明显高于非PH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OR=0.548,95%CI:0.389~0.770,P<0.05)、鹿特丹CT评分(OR=2.485,95%CI:1.395~4.424,P<0.05)、血浆FM浓度(OR=1.007,95%CI:1.001~1.013,P<0.05)是sTBI患者并发PH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鹿特丹CT评分、血浆FM浓度预测sTBI患者并发PHI的AUC及95%CI分别为0.782(0.701~0.850)、0.779(0.697~0.847)、0.743(0.658~0.816);血浆FM浓度联合GCS评分、血浆FM浓度联合鹿特丹CT评分预测sTBI患者并发PHI的AUC及95%CI分别为0.862(0.790~0.917)、0.870(0.799~0.923)。当血浆FM浓度>148.14 mg/L时,其预测sTBI患者并发PHI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6、0.667。结论血浆FM浓度有助于早期预测sTBI并发P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单体 重型颅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预测价值
下载PDF
Sirt2抑制剂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亚芳 亢崇仰 +1 位作者 陈悦华 陆兆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545-2549,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抑制剂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SD大鼠,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建模成功24只,将24只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Sirt2抑制剂组,每组1...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抑制剂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SD大鼠,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建模成功24只,将24只出血性脑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Sirt2抑制剂组,每组12只。Sirt2抑制剂组以25 mg/kg体质量Sirt2抑制剂腹腔注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干湿法测定脑组织湿重/干重(W/D)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形态学;伊文思蓝灌注染色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2、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irt2抑制剂组NSS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irt2抑制剂组IL-6、TNF-α水平及W/D值升高,且Sirt2抑制剂组低于模型组(P<0.05);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Sirt2抑制剂组脑组织结构紊乱、局部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irt2抑制剂组大脑皮层、基底节区伊文思蓝含量及Sirt2、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且Sirt2抑制剂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Sirt2抑制剂可改善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脑水肿,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控制脑组织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irt2/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抑制剂 屏障通透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52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赵秀军 王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脑损伤类型及受伤机制分析我院10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PHI 52例者临床资料。结果额、颞叶脑挫裂伤或伴有硬膜外/下血肿、颞顶叶脑挫裂伤、急...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e injury,PHI)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脑损伤类型及受伤机制分析我院10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PHI 52例者临床资料。结果额、颞叶脑挫裂伤或伴有硬膜外/下血肿、颞顶叶脑挫裂伤、急性硬膜外/下血肿、SAH、单纯颅骨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56.1%、40.6%、57.9%、37.5%、25.0%,占PHI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4.2%、25.0%、21.2%、5.8%、3.8%。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chnoid hemorrhage,SAH)合并其他颅内损伤、颅骨骨折合并其他颅内损伤、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混合性损伤、对冲伤发生率分别为:57.8%、55.4%、33.3%、60.0%、33.3%、63.2%,占PHI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0.0、59.6、17.3、69.2、13.5、82.7%。结论颞顶叶脑挫裂伤,额、颞叶脑挫裂伤或伴有硬膜外/下血肿,急性硬膜外/下血肿PHI发生率依次提高,SAH合并其他颅内损伤、减速性损伤、对冲伤的PHI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临床分析 受伤类型 受伤机制
下载PDF
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
16
作者 刘继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 目的探讨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6-01收治的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进行时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40例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6h)37例,手术均为开颅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2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结论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为距受伤时间6h内。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尽早实施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出血性损伤 开颅手术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段洋 毛健 +4 位作者 富建华 李娟 薛辛东 王晓明 陈丽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年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MRI(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年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MRI(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58例早产儿中,无脑损伤177例,有脑损伤181例,其中缺血性脑损伤占70.7%(128/181);单纯出血性脑损伤占53.0%(96/181);缺血伴出血性脑损伤占23.7%(43/181)。对21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急产、双胎妊娠、母孕期感染、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产前使用硫酸镁、复苏抢救史、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示:母孕期感染(OR=4.738,95%CI:1.201~18.685,P<0.05)、产道分娩(OR=9.191,95%CI:4.699~17.979,P<0.05)、低钠血症(OR=3.244,95%CI:1.173~8.969,P<0.05)和低钙血症(OR=3.162,95%CI:1.325~7.545,P<0.05)是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母孕期糖尿病(OR=5.211,95%CI:1.272~21.341,P<0.05)、产道分娩(OR=3.078,95%CI:1.824~5.194,P<0.05)、低钠血症(OR=3.331,95%CI:1.506~7.366,P<0.05)和低钙血症(OR=4.713,95%CI:2.412~9.209,P<0.05)是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OR=0.375,95%CI:0.183~0.766,P<0.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等宫内暴露因素,分娩过程及出生后内环境紊乱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围生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早产儿 出血性损伤 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凌华 谢淑华 吴雄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0-4052,共3页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龄〈36周164例早产儿在生后4-14d进行头颅MRI检查,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4例早产儿中有76例出现脑损伤,发生率为46.34%,...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胎龄〈36周164例早产儿在生后4-14d进行头颅MRI检查,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64例早产儿中有76例出现脑损伤,发生率为46.34%,其中出血性脑损伤64例,发生率为39.02%.缺血性脑损伤37例,发生率为22.56%,同时合并两种类型脑损伤25例,发生率为15.24%。脑损伤发生与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难产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围生期的诊疗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出血性损伤 血性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芩苷治疗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昕 颜小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8期131-133,136,共4页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芩苷(黄芩甙)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单体物质,也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1923年Shibata首次提取成功,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具有抗炎、抗变态反...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芩苷(黄芩甙)是从中药黄芩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单体物质,也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1923年Shibata首次提取成功,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清除超氧阴离子、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肝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血性损伤 出血性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损伤
下载PDF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与抗凝血酶治疗 被引量:47
20
作者 郑国庆 黄汉津 王小同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文章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代谢特征、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酶抑制剂,脑出血抗凝血酶治疗用药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随着凝血酶在脑出血后作用研究的深入,抗凝血酶治... 文章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代谢特征、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酶抑制剂,脑出血抗凝血酶治疗用药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随着凝血酶在脑出血后作用研究的深入,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是防治出血性脑损伤最有希望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治疗 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试验结果 凝血酶抑制剂 出血性损伤 水肿形成 代谢特征 可能机制 治疗用药 作用研究 外源性 内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