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和动脉瘤形态特征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影响
1
作者 李龙 杨金庆 +1 位作者 薛勇 赵学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和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对前交通动脉破裂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人,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根据前交通动脉瘤是否破裂将病人分为破裂组(30例)和... 目的 探讨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和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对前交通动脉破裂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人,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根据前交通动脉瘤是否破裂将病人分为破裂组(30例)和未破裂组(85例),收集病人入院时临床资料、脑前动脉A1段发育情况和交通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价值。结果 破裂组年龄≥60岁、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比例均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瘤体的宽度和瘤颈宽度小于未破裂组,动脉瘤直径和长宽比大于未破裂组,不规则动脉瘤比例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动脉瘤直径、长宽比和不规则动脉瘤是影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直径、长宽比和不规则动脉瘤对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年龄、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动脉瘤直径、长宽比和不规则动脉瘤均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对动脉瘤破裂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 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 形态学参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关系研究
2
作者 何钰 李永东 +2 位作者 陈力 张琪 王建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索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48例诊断为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248例无脑出血的中医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匹配作为对照组。A1段发育不... 目的探索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48例诊断为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248例无脑出血的中医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匹配作为对照组。A1段发育不全定义为一侧A1段明显增粗,对侧A1段未显影或直径小于优势侧1/2。采用SPSS软件25.0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出血侧和出血部位的关联。结果A1段发育不全发生率为15.7%(78/498)。其中脑出血组50例,对照组28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伴有A1段发育不全脑出血患者中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38例),部分发生于额顶叶(11例),极少发生于颞叶(1例);出血发生在A1段优势侧26例,发育不全侧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段发育不全不论在单独分析(P=0.007,OR=1.984),还是与纳入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混杂分析(P=0.004,OR=2.215),均与脑出血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作为一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但脑出血并不具有按优势A1段呈特征性分布,即与出血侧和出血部位无相关性。其潜在机制需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动脉 a1发育不全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应用MRA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交通动脉开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华 蔡昌平 +2 位作者 黄小华 谢兴国 朱剑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脑血管病的检查者和体检者。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A1...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脑血管病的检查者和体检者。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22.43%(24/107),缺如占0.93%(1/107),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6.82%(18/107),缺如占1.87%(2/107)。2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7.66%(51/107)。3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共有39例,其中双侧同时开放占21例,仅左侧开放占7例,仅右侧开放占11例。4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交通动脉开放相关(r=0.654,P<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可引起交通动脉代偿性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a1 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德刚 李真保 +5 位作者 赵心同 袁金龙 秦飞云 盛斌 张兵兵 方兴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 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a1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MRA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豪 赵江民 +2 位作者 吴利忠 钱海珊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通过3D-TOF-MRA调查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8013例患者行3.0T 3D-TOF-MRA检查并纳入研究,以容积重建(VR)及轴位原始图像作为诊断标准,对大脑前动脉A... 目的:通过3D-TOF-MRA调查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8013例患者行3.0T 3D-TOF-MRA检查并纳入研究,以容积重建(VR)及轴位原始图像作为诊断标准,对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共发现13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25例被诊断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其中60例伴发前交通动脉瘤。在有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高达14.1%,明显高于无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患者中的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1.0%)(P<0.001)。结论:3D-TOF-MRA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细节,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伴随着较高的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a1发育不良 交通动脉 发生率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8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洪宽 陈豪 +3 位作者 陈如东 厉华 于加省 雷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未破裂2例;栓塞治疗4例,夹闭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6例可正常工作生...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未破裂2例;栓塞治疗4例,夹闭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6例可正常工作生活,2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2例,1分2例,0分4例;8例DSA或CTA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破裂可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显微夹闭术均是可行并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动脉a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手术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莉 施昭 +4 位作者 孔祥 杨柳 刘亚 罗松 张龙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确诊的272例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ACoA)患者以及27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评估所有研究对象A1段发育情况,分为正常、发育不良和缺如,并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包括A1段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之间(A1/Acom)、A2段与Acom之间(A2/Acom)以及A1与A2段之间(A1/A2)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11)岁,女性占55.15%。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左分叉部193例(70.96%),发生在右分叉部79例(29.04%)。252例(92.6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中位最大径为4.54(3.64,6.01)mm。动脉瘤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患者229例(84.19%),其中位于动脉瘤对侧的病例223例(81.99%),而患侧A1段发育不良的病例6例(2.21%)。对照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患者126例(46.32%)。动脉瘤组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比例(84.1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2%)(P<0.001)。动脉瘤组患侧A2/Acom角度[125.01(108.89,144.55)°]大于对照组[101.44(91.30,115.17)°],A1/A2角度(110.01±20.72)°小于对照组(130.28±18.30)°(P<0.001),A1/Acom角度[107.86(93.47,128.18)°]小于对照组[111.99(100.18,126.66)°](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存在与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尤其对侧)、较大的A2/Acom分叉角、较小的A1/A2和A1/Acom分叉角相关,且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及A2/Acom分叉角是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1发育不良 分叉角 交通动脉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胱抑素-C、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江荣 冯俊 +1 位作者 高玉 周高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3-526,53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胱抑素C(CysC)、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胱抑素C(CysC)、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0例STEMI PCI术后发生MACEs患者作为MACEs组,另选72例STEMI PCI术后未发生MACEs患者作为非MACEs组。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因素,并分析血清NT-pro BNP、CysC、外周血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s组与非MACEs组心功能Killip分级、有无心源性休克、有无高血栓负荷及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有心源性休克、有高血栓负荷及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水平偏高是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35、3.404、3.114、2.452、2.489、2.779,均P<0.05)。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2,高于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单独检测(0.757、0.751、0.690,均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s与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有心源性休克、有高血栓负荷及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水平偏高有关,且血清NT-proBNP、CysC、外周血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N末端钠肽 胱抑素-C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形态学特点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冯文峰 张龙 +5 位作者 李伟光 张国忠 何小艳 王刚 李明洲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0-715,共6页
目的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指向的关系,以提高开颅夹闭术的预见性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296例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指向的关系,以提高开颅夹闭术的预见性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296例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A1段形态上可分为弧形(Ⅰa型:上弧形,Ⅰb型:下弧形),"S"形(Ⅱa型:反横"S"形,Ⅱb型:横"S"形),"近线"形(Ⅲ型)及不显影。动脉瘤依瘤体指向分为:前下型、前上型、后上型、后下型及复杂型。结果①双侧A1段形态:前交通动脉瘤组,Ⅰa型158侧,Ⅰb型11侧,Ⅱa型35侧,Ⅱb型87侧,Ⅲ型171侧,缺如66侧。其他脑血管病组,Ⅰa型195侧,Ⅰb型20侧,Ⅱa型47侧,Ⅱb型74侧,Ⅲ型217侧,缺如39侧。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不显影较其他脑血管病组多(掊2=11.482,P=0.001)。②前交通动脉瘤指向:前上型121例,前下型105例,复杂型16例,后下型12例,后上型10例。③优势显影侧A1段形态与动脉瘤指向的关系:A1段形态与动脉瘤指向之间关系密切(掊2=221.859,P<0.01;C=0.619,P<0.01)。当A1段为Ⅰa型或Ⅱa型,动脉瘤指向一般向下;A1段为Ⅰb型或Ⅱb型,动脉瘤指向一般朝上;当A1段为Ⅲ型时,动脉瘤指向可向上、向下及复杂形态。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有关。A1段形态以"近线"形、上弧形和横"S"形多见。前交通动脉瘤指向以前上型与前下型多见。认识A1段形态与前交通动脉瘤指向的关系对动脉瘤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a1 交通动脉 分型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辉 顾志恺 +1 位作者 施炜 李正益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49-51,54,共4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分支及毗邻关系,为临床涉及这一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经红蓝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0例。双侧翼点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步分离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对其结构、穿支血管...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分支及毗邻关系,为临床涉及这一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经红蓝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0例。双侧翼点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步分离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对其结构、穿支血管、毗邻血管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10例(20侧半球)共发现20支大脑前动脉A1段,双侧ACA-A1段长度和直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毗邻及穿支血管有变异;在A1段起始处3mm以内的血管下壁均有前穿动脉发出;回返动脉常紧贴A1段的远侧半伴行。结论:大脑前动脉的变异不仅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还为该部位手术提供难度。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熟悉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关系可指导手术,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a1 翼点入路 解剖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汝觅禄 任海军 +2 位作者 高俊玮 巩麦林 王健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结果:ACAA1段变异较多,双侧A1管径多不相等,且以左侧管径大于右侧多见;A1段的穿支大多由其上壁、内上壁发出向后走行,每一侧A1发出有2~15(平均8支)穿通动脉,分布于前穿质、基底节、视交叉、额叶和下丘脑等处.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均起源于同侧ACA,以前交通动脉远、近侧2mm内多见,回返动脉沿A1段上方、内上方为主,向后上方走行.在一侧A1段发育不良时,可与同侧回返动脉相混.结论:应用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解剖学基本特征指导前脑底部相关手术,从而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a1 穿通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A1段动脉瘤分析
12
作者 吴琪 张鑫 +6 位作者 张庆荣 文立利 张翔圣 薛锦 陈姝娟 邓金龙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大脑前A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困难。文中旨在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A1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例大脑前A1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大脑前A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困难。文中旨在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A1段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8例大脑前A1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观察动脉瘤栓塞情况并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3±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8个动脉瘤均完全栓塞,载瘤动脉均保留。7例患者均未发生破裂出血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均为5分,预后良好。术后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完成DSA随访,动脉瘤均不显影。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前A1段动脉瘤技术上可行,是大脑前A1段动脉瘤治疗方式的一种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a1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M1闭塞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亚伟 胡振坤 +3 位作者 徐睿 张晓冬 朱继 孙晓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6例微导管塑形成“S”形,4...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1例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6例微导管塑形成“S”形,4例“Z”形,1例“猪尾形”。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1例术后3 d出现缺血事件,出院时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1例临床随访10~31个月,平均1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期间无出血、缺血事件。11例术后6~12个月造影复查,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临床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9例,3分1例,4分1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大脑前动脉A1段起始处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 微小动脉 动脉a1 支架 栓塞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广辉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 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起始管径及分布区域等。将A1段按长度平均分为6区(A-F区),观察6区穿支动脉的分布特点,寻找最佳临时阻断区。选取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充盈良好的10具尸头,显微镜下观测A1段髓质支及Heubner回返动脉自皮质至髓质的深度及分布区域。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为(15.13±4.76)mm,其发出穿支动脉共244支,其中A区63支(25.82%),B区54支(22.13%),C区51支(20.90%),D区31支(12.70%),E区20支(8.20%),F区25支(10.25%)。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长度、穿支动脉数量及穿支动脉起始外径左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是术中减少或避免穿支动脉损伤的关键。A1段E区常可作为最佳临时阻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复合体 交通动脉 动脉a1 穿支动脉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一公 薛红娜 +2 位作者 闫文涛 刘凯歌 吕慧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mm,且动脉瘤颈/瘤体宽径比≥3/4)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10例12个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影像、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mm,且动脉瘤颈/瘤体宽径比≥3/4)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10例12个大脑前动脉A1段微小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影像、血管内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10例病人均在成功植入Neuroform支架后行动脉瘤栓塞,其中致密栓塞7例,3例90%栓塞,所有患者均随访6~24月无再出血,4例术后3~6月行CTA复查,6例于术后6~12月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生长。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宽颈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上可行,操作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a1 支架 微小宽颈动脉
下载PDF
于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变异大脑前动脉A1段血流速度变化观察
17
作者 朱凯 刘海燕 +3 位作者 信吉伟 刘炜 刘涛 程日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76-78,共3页
目的 基于中晚孕期超声检查结果观察胎儿变异大脑前动脉A1(ACA-A1)段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方法 中晚期孕妇1 116例,应用超声高清血流显像(HD-Flow)对胎儿ACA-A1段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观察,依据胎儿ACA-A1段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胎... 目的 基于中晚孕期超声检查结果观察胎儿变异大脑前动脉A1(ACA-A1)段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方法 中晚期孕妇1 116例,应用超声高清血流显像(HD-Flow)对胎儿ACA-A1段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观察,依据胎儿ACA-A1段血管显示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胎儿的双侧ACA-A1段血管能够清晰显示,单侧缺如组胎儿的一侧ACAA1段血管不显示,单侧发育不良组胎儿的一侧ACA-A1段血管管径明显变细,其中血管管径变细侧记为患侧,另一侧记为健侧。采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并记录胎儿ACA-A1段血流速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最大流速(TAMAXV)。结果 对照组胎儿ACA-A1段PSV、EDV、TAMAXV分别为(35.11±10.76)、(9.16±3.46)、(16.01±5.04)cm/s,单侧缺如组胎儿ACA-A1段PSV、EDV、TAMAXV分别为(51.33±10.76)、(12.45±3.96)、(21.09±4.70)cm/s,单侧发育不良组胎儿健侧ACA-A1段PSV、EDV、TAMAXV分别为(51.85±6.59)、(12.15±3.06)、(24.58±4.81)cm/s,单侧发育不良组胎儿患侧ACA-A1段PSV、EDV、TAMAXV分别为(24.16±3.32)、(4.25±2.85)、(11.94±2.77)cm/s,其中单侧缺如组、单侧发育不良组胎儿健侧、单侧发育不良组胎儿患侧ACA-A1段PSV、EDV、TAMAXV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 中晚孕期胎儿变异ACA-A1段的血流速度参数发生变化,其中ACA-A1段单侧缺如的血流速度参数升高,单侧发育不良的健侧血管血流速度参数升高、患侧管血流速度参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变异 血流速度 动脉 动脉 动脉a1 超声检查 超声高清血流显像 脉冲多普勒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磊 刘新灿 +2 位作者 王炜 李明 孙天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AMI患者(疾病组)、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疾病组、对照组血清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D-二聚体(D-dimer,D-D)、NT-proBNP、ApoE、ApoA1、ApoB等]水平。疾病组患者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分析血清NT-proBNP、ApoE、ApoA1、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TnI、NT-proBNP、MYO、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D-D、C反应蛋白、ApoE、ApoB、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高,ApoA1较对照组低(P<0.05)。随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血清TnI、NTproBN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D-D、CRP、ApoE、ApoB、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ApoA1水平明显降低(P<0.05)。AMI患者血清TnI、NT-proBN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D-D、C反应蛋白、ApoE、ApoA1、ApoB、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明显相关性(P<0.05)。TnI、NT-proBNP、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D-D、C反应蛋白、ApoE、ApoA1、ApoB、低密度脂蛋白联合检测对AMI病情程度(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病变、非单支病变)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较各指标单项检测高。结论 AMI患者血清NT-proBNP、ApoE、ApoB等指标明显增高、ApoA1明显下降,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变化而明显变化,血清NT-proBNP、ApoE、ApoA1、ApoB等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N末端钠肽 载脂蛋白E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发育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袁亮 李玉伟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Willis动脉环变异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尤为显著,而大脑前动脉缺如是Willis前环最常见的变异,也是导致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影像特点,有助于清楚地了解前交通... Willis动脉环变异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尤为显著,而大脑前动脉缺如是Willis前环最常见的变异,也是导致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影像特点,有助于清楚地了解前交通动脉瘤发病规律,从而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交通动脉 动脉 a1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联合CAMI-STEMI评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存状况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闫小菊 李勇 +2 位作者 郭丽娟 李占虎 李凤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269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与CAMI-STEMI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者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①PCI术后6个月内共有51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19.0%,其中支架内血栓28例、再发心肌梗死10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死亡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与CAMI-STEMI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90±1.36)μg/L比(2.79±1.18)μg/L,(1830.45±237.53)pg/L比(642.02±121.4)pg/L,(3.63±1.33)比(1.96±0.86);P均<0.05].②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CAMI-STEMI评分对MACE发生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86、0.792、0.853),三者联合对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01).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位于血管近段、发病至心肌再灌注时间、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CAMI-STEMI评分均是MACE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与CAMI-STEMI评分是术后生存状况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CAMI-STEMI评分价值最高,三者联合的预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 1 氨基末端钠肽 CAMI-STEMI评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