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健 赵冬青 +1 位作者 王科 沈张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669,共3页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的特点,为建立兔脑血管疾病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解剖。结果颅内前后...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的特点,为建立兔脑血管疾病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解剖。结果颅内前后循环系统显影清楚;新西兰大白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脑动脉系统。结论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有利于更好地显示兔脑前后动脉系统,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与人类相似,为建立兔脑动脉系统血管疾病模型提供较详细的影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玉珍 徐丽君 +1 位作者 王春芝 丁勇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脑血管病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颈动脉病变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根据9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经颅多普勒(TCD)、颈部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液流变学及脑动脉系统MES监测结果,分析各...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微栓子(MES)与脑血管病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颈动脉病变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根据9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经颅多普勒(TCD)、颈部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液流变学及脑动脉系统MES监测结果,分析各种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本组MES检出率为35.87%;大面积脑梗死阳性率最高(71.43%);脑梗死病程<72h患者的阳性率(62.50%)明显高于病程>72h的阳性率(21.67%)(P<0.05);MES主要见于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异常与否MES出现率无明显差异;MES出现率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无关。结论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系统中监测到活动的MES,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脑梗死面积大、病程短MES易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脑动脉系统微栓子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3
作者 解龙昌 黄如训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近年来,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机制逐渐阐明。文章就血浆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分歧和主要的研究方向作了综述。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多通道经颅多普勒监测脑动脉系统微栓子533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司志国 尚晓明 +3 位作者 巴莉 马建国 芦保全 韩建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监测 脑动脉系统微栓子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郭晓洁 李浩 +2 位作者 刘营营 李瑞红 章晓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9-281,287,共4页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罂粟碱30 mg bid治疗,联合组增加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qd治疗。治疗2 w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Advanced central injury severity,MES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量(Blood flow,Q)、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V),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R)等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adher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kine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Q、V均高于对照组,R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VE-cadherin、MCP-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状态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 神经功能 循环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陆宏伟 葛胜 +3 位作者 葛颖超 庞玲 曹茂盛 黄海涛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24.19±4.38分,低于对照组的27.68±5.27分,观察组Fugl-Meyer评分88.39±4.27分,高于对照组的83.64±6.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动脉系统大面积梗死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笑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7期20-22,3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该院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7... 目的: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该院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74),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良好65例,占46.76%,预后不良74例,占53.24%;预后不良组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 mmol/L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均为影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均为影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葛颖超 葛胜 +3 位作者 庞玲 曹茂盛 黄海涛 楼小亮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分析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经颅脑CT/MRI确诊为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目的分析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经颅脑CT/MRI确诊为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预后情况(死亡或残疾),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组72例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组36例。对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预测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老年、入院延迟时间、GCS评分、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脑梗死面积、CT显示脑水肿症、CT显示出血性转化(HT)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以上因素与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有关(P<0.05)。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以上(OR=1.177,95%CI:1.071~1.293)、入院延迟时间高于3h(OR=1.143,95%CI:1.023~1.279)、合并高血压(OR=2.878,95%CI:1.281~6.465)、GCS评分高于12分(OR=1.283,95%CI:1.195~1.377)、NIHSS评分高于16分(OR=1.307,95%CI:1.202~1.422)是影响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中最小β值对应的变量赋分为1,其他变量β值除以最小值后四舍五入取整数,获得整数分值后根据危险评分系统构建预测模型。评分越高,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风险越高。以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预后不良为因变量(是=1,否=0),预测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CI:0.746~0.832),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和71.4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1.247,P=0.139。结论老年、入院延迟时间、合并高血压、GCS评分、NIHSS评分是影响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测首发颈动脉系统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大面积梗死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藏绵羊脑动脉系统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欣荣 刘英 吴建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2-1316,共5页
以成年欧拉型藏绵羊头为试验材料,采用管道铸型腐蚀技术,制作了藏绵羊脑动脉系统的铸型标本,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其结构特性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藏绵羊颅内主要脑动脉由脑部颈动脉、大脑动脉环和各脑动脉分支组成;大脑动脉环的整体形... 以成年欧拉型藏绵羊头为试验材料,采用管道铸型腐蚀技术,制作了藏绵羊脑动脉系统的铸型标本,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其结构特性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藏绵羊颅内主要脑动脉由脑部颈动脉、大脑动脉环和各脑动脉分支组成;大脑动脉环的整体形状呈"倒葫芦"形,管径均匀一致,其上发源的脑动脉各分支左右对称,基本走形相同;藏绵羊的脑硬膜外异网主要由一对左右对称的长三角形四面体构成,脑异网左右两叶间有2~3条"V"型吻合支呈疏松或紧密连接。藏绵羊大脑动脉环与其他动物类似,主要脑动脉间少有细小侧支出现。本试验观察的藏绵羊标本,其左、右大脑前动脉之间没有交通支连接;藏绵羊与牛科动物比较,其颅外主要的供脑血管网无脑硬膜外后异网及附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脑动脉系统 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分数阶Willis环脑动脉瘤系统的混沌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飞 李腾 +1 位作者 童恒庆 欧卓玲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2-62,共11页
整数阶Willis环脑动脉瘤系统在描述表现出黏弹性的血液在具有繁杂弹性的血管系统内的复杂血流动力学机理上有一定局限性;鉴于此,本文利用分数阶Caputo微分及其理论,提出分数阶Willis环脑动脉瘤模型(FWAS):证明FWAS解的存在惟一性;利用... 整数阶Willis环脑动脉瘤系统在描述表现出黏弹性的血液在具有繁杂弹性的血管系统内的复杂血流动力学机理上有一定局限性;鉴于此,本文利用分数阶Caputo微分及其理论,提出分数阶Willis环脑动脉瘤模型(FWAS):证明FWAS解的存在惟一性;利用相图和Poincaré截面证明FWAS具有混沌特性,是其整数阶形式的合理推广;结合分岔图和倍周期分岔讨论脉冲压、系统阶次对FWAS的影响;采用通过非自治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条件设计合理的控制器,以药物激励项函数作为脉冲函数进行脉冲控制这两种方法,对FWAS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对FWAS的探讨将对脑动脉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Willis环动脉系统 分数阶Caputo微分 POINCARÉ截面 混沌控制
下载PDF
不确定Willis脑动脉瘤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书华 李邓化 +1 位作者 苏中 李华德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245-248,共4页
研究了具有不确定项的非线性Willis环上脑动脉瘤系统的混沌控制和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及自适应控制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该控制器的作用下,受控Willis脑动... 研究了具有不确定项的非线性Willis环上脑动脉瘤系统的混沌控制和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及自适应控制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该控制器的作用下,受控Willis脑动脉瘤系统能够达到任意目标轨道,且不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定值跟踪和同步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系统 模糊控制 滑模控制 自适应 Willis动脉系统
下载PDF
分数阶Willis环脑迟发性动脉瘤时滞系统混沌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飞 胡道楠 +1 位作者 童恒庆 王传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75-285,共11页
在脑血动脉瘤的临床研究中,Willis环脑动脉血管瘤系统(Willis aneurysm system,WAS)起着重要作用,分数阶WAS尽管能进一步加深该系统的机理刻画,但是不能描述原因不明的迟发性动脉瘤.鉴于此,本文提出分数阶Willis环脑迟发性动脉瘤时滞系... 在脑血动脉瘤的临床研究中,Willis环脑动脉血管瘤系统(Willis aneurysm system,WAS)起着重要作用,分数阶WAS尽管能进一步加深该系统的机理刻画,但是不能描述原因不明的迟发性动脉瘤.鉴于此,本文提出分数阶Willis环脑迟发性动脉瘤时滞系统(fractional Willis aneurysm system with time-delay,FWASTD)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利用时间序列图、相图、Poincaré截面等证实了FWASTD的混沌特性;研究时滞对于系统的重要生理参量的影响,发现了血流阻力系数在时滞状态下对系统稳定的重要性;根据分数阶时滞系统的稳定性理论,设计相应线性控制器,对FWASTD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也探讨了时滞系统的自同步控制.本文完善了脑动脉瘤系统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 分数阶 Willis环动脉血管瘤系统 混沌控制
下载PDF
临床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崔永健 魏琰 +2 位作者 朱建国 袁栋才 高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为手段,分析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方法: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0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包括主动脉弓上造影及至少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四根血管造影。明确有...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为手段,分析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方法: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0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包括主动脉弓上造影及至少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四根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62例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132处,轻度狭窄40处(30.3%),中度狭窄34处(25.8%),重度39处(29.5%),闭塞19处(14.4%)。可判断责任血管者58例(85.0%):单纯前循环45例,前后循环联合病变有13例。以颈内动脉狭窄80处为对象,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枝循环情况。汇总邻近可能引起同一侧枝循环通路的病变,共分析病变58处,发现合并侧枝的病变有23处,有侧支数量36处。各种侧支循环中,Willis环出现频度最高,包括前交通代偿13处和后交通代偿5处。其次为软膜血管代偿13处。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外血管病变多于颅内血管病变。责任血管不单纯是在前循环,还可以是前后循环联合病变。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的侧枝循环是Wlliis环和软脑膜血管,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引发侧枝循环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 血管造影狭窄 闭塞 侧枝循环
下载PDF
降纤抗凝联合治疗30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国栋 陶付营 张新举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联合治疗 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 疗效观察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辉飞 谢波 +2 位作者 秦理 赵进和 张长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比容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川芎嗪能够在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血液流变学稳定,对患者临床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 疗效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磊 于学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12期14-16,共3页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供血不足引起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个症候群[1]。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平衡失调,也可有景物旋转感,并且多数情况下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供血不足引起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个症候群[1]。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平衡失调,也可有景物旋转感,并且多数情况下眩晕是最先出现而又最后消失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 眩晕 开窍升阳
下载PDF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福璋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对...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动脉溶栓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亚珍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中选择108例纳入本次的研究当中,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54例)与观察组(静脉...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中选择108例纳入本次的研究当中,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54例)与观察组(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54例),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6%,可见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252, P=0.02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2.7±3.5)分、(12.3±2.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7, P=0.51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在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9.3±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1±2.5)分(t=2.086, P=0.039);此外,在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3.0%,死亡率为3.7%,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为14.8%、5.6%,两组患者的再发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77, P1=0.781;x22=0.210, P2=0.647)。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且不会造成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下载PDF
益气养血汤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中医证候、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伟锋 张文涛 +2 位作者 郭建 王育勤 崔应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气血亏虚型VA-TIA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汤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候、动脉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气血亏虚型VA-TIA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变化,采用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进行调查治疗前后眩晕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主症及次症症状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流速度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以上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亏虚型VA-TIA眩晕能有助于改善症状,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血汤 气血亏虚型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性 眩晕 中医证候 动脉血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的检测异常特征
20
作者 牛洪体 牛素芳 +1 位作者 程永好 邹颂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282-5282,共1页
对6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异常者52例,检出异常血管72支。对照组50例异常者6例,检出异常血管7支。脑梗死组存在脑动脉硬化和/或血管狭窄或痉挛者41例,对照组3例。提示脑动脉硬化及血管... 对6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异常者52例,检出异常血管72支。对照组50例异常者6例,检出异常血管7支。脑梗死组存在脑动脉硬化和/或血管狭窄或痉挛者41例,对照组3例。提示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痉挛导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系统梗死 诊断 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 发病机制 血流动力学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