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脑动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8年家庭护理
1
作者 赵素芳 《现代康复》 CSCD 1998年第7期727-727,共1页
1例脑动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8年家庭护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胸外科(沈阳110003)赵素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经治疗抢救得生存者,常后遗不同程度的残疾。由此家庭护理与... 1例脑动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8年家庭护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胸外科(沈阳110003)赵素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经治疗抢救得生存者,常后遗不同程度的残疾。由此家庭护理与康复尤为重要。现将1例脑动脉血栓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血栓形成 后遗症 家庭护理 口腔护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儿童脑动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华 刘桂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儿童 脑动脉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尿激酶 链激酶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脑血管金属支架植入脑动脉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欧小凡 容琼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金属支架植入后脑动脉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并有金属支架植入的病例87例,并对其术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2年,监测其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小板聚集...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金属支架植入后脑动脉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并有金属支架植入的病例87例,并对其术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2年,监测其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小板聚集性水平。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找出急性、亚急性期和晚期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2年内新发脑梗死11例,占到12.64%,其中在支架植入术后急性、亚急性发生7例,晚期4例。患者未按时服用阿司匹林、肾功能异常、心脏支架病史、血小板聚集水平高是急性、亚急性期发生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5),高血压、未按时服用阿司匹林、糖尿病是动脉支架植入晚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未按时服用阿司匹林则是两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介入金属支架植入后,若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性治疗,可能会降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金属支架 动脉血管的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彬 袁晓梅 张黎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1 d后对2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VEGF、NO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观察组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idi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21 d头颅MRI平扫显示病灶明显减小,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开放。结论尤瑞克林可能通过刺激VEGF和NO分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部侧支循环,从而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侧支循环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被引量:11
5
作者 解龙昌 黄如训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近年来,纤维蛋白原与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机制逐渐阐明。文章就血浆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脑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分歧和主要的研究方向作了综述。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与脑动脉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香玉 宿英英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6期339-341,共3页
近些年,发现缺铁性贫血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少见病因之一。文章对缺铁性贫血与脑动脉系统和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脑动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清触珠蛋白与动脉粥样血栓形成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峰 陈忠云 +1 位作者 杨旭 李新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的发生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AT患者80例为病例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于同期体...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T)的发生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AT患者80例为病例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于同期体检门诊人群中随机抽取年龄、性别匹配的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80例为对照组。记录相关危险因素,测定血清Hp浓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组Hp水平差异;进一步按Hp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Hp水平对AT发生风险的影响。Spearman秩相关及偏相关分析检测病例组Hp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5);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最高四分位Hp水平发生AT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的3.356倍(P=0.025);血清H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04);进一步偏相关分析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Hp是一种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可用于预测AT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卒中
下载PDF
高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早期识别及中西医结合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光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26-1527,共2页
关键词 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早期识别 中西医结合 预防及治疗
下载PDF
ADIPOR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彬 张黎军 +1 位作者 李青 王超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36-2938,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联素(AP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300...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联素(APN)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检查并测量IMT,检测血清APN水平,测定ADIPOR2基因rs12342多态性,比较组间ADIPOR2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血清APN和IMT的关系。结果 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患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概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03,95%CI:1.092-2.703,P=0.0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各基因型亚组IMT值均升高,APN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G基因型相比,AA、AG基因型IMT值均升高,APN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IPOR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梗死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亚飞 李惠勉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106例(观察组),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p-PLA2及TC、T...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106例(观察组),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5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p-PLA2及TC、TG、HDL-c、LDL-c;观察组按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率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3、49、34例),按颅内动脉血管病变范围分为单、多支病变(分别为20、86例),比较其Lp-PLA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p-PLA2对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观察组血清Lp-PLA2及LDL-c高于对照组(P均<0.05)。轻度狭窄者血清Lp-PLA2低于中、重度狭窄者,中度狭窄者低于重度狭窄者(P均<0.05);ROC曲线显示,当截断点为215.03 ng/mL,Lp-PLA2>215.03 ng/mL,判断为中重度,此时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99%,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3;截断点为253.69 ng/mL,Lp-PLA2>253.69 ng/mL,判断为重度,此时灵敏度97%,特异度82%,AUC为0.9641。单支病变者血清Lp-PLA2低于多支病变者(P均<0.05)。观察组血清Lp-PLA2与LDL-c、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病变范围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6、0.860、0.704,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升高,且随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的变化而变化,检测此指标能有效评估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病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脑血栓的诊治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虹虹 曾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6期13-16,共4页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称之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根据病因分为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称之为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根据病因分为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脑血栓形成约占全部卒中的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脑动脉血栓形成 腔隙性梗死 缺血性卒中 诊治 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壁增厚 组织缺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 AB支架行血栓取出术16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荣华 宣井岗 +2 位作者 彭亚 王穗暖 朱旭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8-1148,共1页
临床上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梗死,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解除血栓、恢复脑血流再灌注对抢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 临床上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主要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梗死,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解除血栓、恢复脑血流再灌注对抢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于症状发作8 h内大脑前循环动脉阻塞的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行动脉内血栓取出术的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栓取出术 支架 AB 脑动脉血栓形成 卒中患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脑缺血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疾病 血管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动脉血栓形成 血管疾病 缺血性卒中 急性梗死 人类健康 急性梗死
下载PDF
参芎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86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赵金辉 宫彦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腔隙性梗死 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 胶囊 脑动脉血栓形成 组织缺血缺氧 急性事件 高热量饮食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5
作者 王丽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6年第5期25-26,共2页
脑梗死是指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纳洛酮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日益受到重视。我院于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观察60例急性脑梗死用纳洛酮治疗的疗效,并与丹... 脑梗死是指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纳洛酮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日益受到重视。我院于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观察60例急性脑梗死用纳洛酮治疗的疗效,并与丹参治疗组、血塞通治疗组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纳洛酮治疗 临床观察 脑动脉血栓形成 组织缺血 炎症损伤 治疗方法 治疗组
下载PDF
中风病人中医护理的经验及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玉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4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中风病人 中医护理 脑动脉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 猝然昏倒 临床特征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下载PDF
近期感染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兴昌 王文亮 刘红珍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0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近期感染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时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巨细胞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各76例,柯萨奇B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各7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的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 目的:探讨近期感染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时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巨细胞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各76例,柯萨奇B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各7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0例的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结果:除巨细胞病毒外,本病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血清IgM和IgG总的阳性例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近期感染的本病患者明显高于无近期感染者,P值均<0.01。结论:一些近期感染是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感染 脑动脉血栓形成 特异性抗体 ELISA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华 邹楠 +2 位作者 李栋 汤冬玲 田嵩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hs-CRP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8月脑梗死患者108例,其中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43例、脑栓塞(CE)27例、腔隙性脑梗死(LI)38例;收集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 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hs-CRP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8月脑梗死患者108例,其中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43例、脑栓塞(CE)27例、腔隙性脑梗死(LI)38例;收集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LYMPUS AU5400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BI组、CE组、LI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此外,CE组的血清hs-CRP水平略高于ABI组,ABI组的血清hs-CRP水平略高于LI组,但三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CI) 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梗死(ABI) 栓塞(CE) 腔隙性梗死(LI)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