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64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
1
作者 许国臣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68例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扫描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检查者成功完成扫描,成功率100%。其中正常血管6例,动脉粥样硬化37例,诊断脑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68例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扫描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检查者成功完成扫描,成功率100%。其中正常血管6例,动脉粥样硬化37例,诊断脑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CVT)5例、脑静脉血管瘤1例,动脉血管迂曲、狭窄、钙化44支,直径<5mm动脉瘤16个,平扫静脉窦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5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例。结论:64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可获得类似DSA的动静脉三维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显示动静脉血管病变,尤其是静脉血管病变,提高检出率,避免误诊漏诊,提高基层医院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64层螺旋CT 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
下载PDF
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2
作者 赵振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为对象,采用1.5T MRI进行头颅轴位平扫MRI... 目的:探讨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为对象,采用1.5T MRI进行头颅轴位平扫MRI、3D-ASL成及DWI检查,以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ASL、DWI及二者联合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入组病例经“金标准”检查确诊74例,确诊率为56.06%;DWI检出阳性病例63例,3D-ASL检出阳性病例65例,3D-ASL联合DWI检出阳性病例71例;金标准下阳性患者DWI参数中ADC值和DCavg值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3D-ASL联合DWI检查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影像检查(P<0.05);74例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51例病例经DWI检查可见弥散受限并呈高信号,23例患者未见异常;63例3D-ASL成像可见病灶部位为低灌注,11例患者未见异常,高信号患者CBF绝对值降低。结论:3D-ASL成像及DWI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二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梗死 诊断效果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双能量CT对脑动静脉畸形相关出血危险因素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原 谢坪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双能量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与非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诊断结果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在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双能量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与非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诊断结果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卡方分析表明脑AVM出血与其生长部位、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数目、供血动脉类型、是否合并动脉瘤相关(χ2值分别为0.0746、10.397、7.729、8.592、7.801、6.178,P<0.05)。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危险因素为生长部位、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合并动脉瘤,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18、4.106和5.398。结论: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AVM生长部位、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合并动脉瘤。应用双能量CT在颅内动静畸形中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量技术 动静脉畸形 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维双回波磁共振动静脉成像技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梁磊 江楠楠 孙海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4期116-117,共2页
目的:讨论三维双回波磁共振静脉成像(MRAV)技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0例疑似血管压迫性TN患者,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观察3D双回波MRAV序列对压迫三叉神经血管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结果:3D双回... 目的:讨论三维双回波磁共振静脉成像(MRAV)技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0例疑似血管压迫性TN患者,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观察3D双回波MRAV序列对压迫三叉神经血管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结果:3D双回波MRAV序列对压迫三叉神经的动脉、静脉责任血管诊断的特异性为82.76%,敏感性为96.74%,准确率为91.33%。结论:3D双回波MRAV对血管压迫性TN责任血管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诊断参考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回波磁共振动静脉成像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 诊断
下载PDF
基于DWI-FLAIR、DWI-3D ASL双不匹配多模态MRI成像在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荆彦平 骆宾 +5 位作者 黄敏 刘万周 陈丽微 张焱 张勇 程敬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双不匹配技术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3.0T磁共振DWI、FLAIR、3D 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双不匹配技术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3.0T磁共振DWI、FLAIR、3D 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扫描的不明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并同时满足DWI高信号且FLAIR在相应的DWI高信号区未显影及DWI高信号、3D ASL存在灌注减低区且灌注减低区/DWI高信号区>1.2双不匹配,并存在大血管闭塞患者。同时选取明确发病时间窗内(<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进行再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两组90 d mRS评分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双不匹配组与明确时间窗组治疗前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 m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WI-FLAIR、DWI-3D ASL双不匹配可作为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缺血半暗带及再灌注情况的有效评估手段,为静脉溶栓、桥接治疗以及保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不匹配 急性梗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MRA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清 鲁际 +2 位作者 耿道颖 沈天真 周林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脑AVM3D-TOF及3D-PC法MRA表现,探讨其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使用美国GESigna1.5TMR超导扫描仪对14例患者分别行SE序列,3D-TOF及3D-PCMRA检查。结果:14例患者AVM位... 目的:分析脑AVM3D-TOF及3D-PC法MRA表现,探讨其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使用美国GESigna1.5TMR超导扫描仪对14例患者分别行SE序列,3D-TOF及3D-PCMRA检查。结果:14例患者AVM位于颞顶叶2例,顶叶2例,颞枕叶2例,顶枕叶1例,枕叶3例,额叶3例,脑干1例;供血动脉来自大脑中A5例,大脑前A3例,大脑后A1例,联合供血5例;引流V中6例引流入大脑深V,2例引流入乙状窦。结论:MRA能准确显示畸形血管团及异常供血A、引流V,结合MRI可大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筛选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三维时空飞跃 NMR 成像
下载PDF
近红外脑功能DOT成像双网格半三维算法
7
作者 刘明 孟伟 +2 位作者 周晓青 贾梦宇 赵会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9,共8页
采用基于光子输运模型的扩散层析成像(DOT)实现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诸多方案具有良好的定量研究潜力,但由于其逆问题固有的病态性,传统的全三维重建存在精度和分辨率低以及计算量大等缺点,因此根据实际问题约束和简化重建过程对改善... 采用基于光子输运模型的扩散层析成像(DOT)实现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诸多方案具有良好的定量研究潜力,但由于其逆问题固有的病态性,传统的全三维重建存在精度和分辨率低以及计算量大等缺点,因此根据实际问题约束和简化重建过程对改善成像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人体头部的解剖结构及近红外光在人脑中的传输特性,提出了改善逆问题病态性的双网格半三维图像重建算法,即在正问题中采用密集网格剖分下的全三维有限元计算提高计算精度,在逆问题中采用稀疏网格剖分且在同一脑组织层进行二维重建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单目标重建,双网格半三维重建算法与全三维重建算法相比,量化度提高30%、重建速度快4~12倍;对于双目标重建在信噪比30,d B以上的情况,半三维重建算法在CCS=12.5,mm的空间分辨能力与全三维重建算法CCS=20,mm的空间分辨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像 三维算法 有限元 网格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脑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准确性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松松 陈秀梅 +1 位作者 马勇 陶智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904-905,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颅脑灌注成像(CTP)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完成100 kV管电压CTP检查与低剂量70 kV管电压CTP检查,其中100 kV管电压CTP为对照组,而70 kV检查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有效剂量(ED),以及诊断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有效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阳性率为94.00%,对照组则为70.00%,观察组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P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常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无明显差异,但低剂量双源CTP检查能提高有效剂量,促使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梗死 低剂量源CT 灌注成像 准确性 常规CT平扫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MRI和MRA诊断
9
作者 王友良 嵇鸣 +1 位作者 倪新瑜 潘颂华 《上海医学影像》 2001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脑AVM的MRI和MRA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GE Vectra Ⅱ0.5TMR机,对21例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和3维PC法MRA检查。结果 运用MRA成像及图像旋转,21例均能明确显示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但供血动脉的显示仅20例(占95.2%);MRI显示血... 目的 探讨脑AVM的MRI和MRA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GE Vectra Ⅱ0.5TMR机,对21例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和3维PC法MRA检查。结果 运用MRA成像及图像旋转,21例均能明确显示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但供血动脉的显示仅20例(占95.2%);MRI显示血肿12例,伴有脑软化、萎缩4例。结论 MRA能直观显示AVM的异常血管,而MRI对发现AVM和诊断并发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三维相位对比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峰 王洁 +4 位作者 甘解华 王高燕 卢苗青 赵嘉林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_(fast)、ADC_(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_(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mm^(2)/s。结论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血流量 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双指数衰减表观扩散系数对大鼠超急性期脑缺血的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雯佳 陈士跃 +3 位作者 陆建平 王鹤 张琪 徐远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双指数衰减多b值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超急性期脑缺血大鼠的评价。方法首先,对14只SD大鼠用线栓法行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急性脑缺血手术。然后,分别在术后0.5、1.5、2、3和4 h行3.0T MRI检查,包括T_1WI和T_2WI、... 目的探讨双指数衰减多b值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超急性期脑缺血大鼠的评价。方法首先,对14只SD大鼠用线栓法行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急性脑缺血手术。然后,分别在术后0.5、1.5、2、3和4 h行3.0T MRI检查,包括T_1WI和T_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体素内不均匀一运动(IVIM)序列;其中IVIM序列采用双指数模型,b值取0至4000之间递增的12个值,观察各时间点患侧及健侧皮层和基底节区的Mono-ADC值、Fast-ADC值和Slow-ADC值之间的差异。最后,病理TTC染色以明确脑组织的梗死部位及范围。结果皮层和基底节区的Mono-ADC值、Slow-ADC值均随时间而缓慢减低,但患侧和健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皮层和基底节区的Fast-ADC值随时间增加而显著减低,以术后0.5 h~1.5 h之间减低为著;术后早期(0.5 h)患侧Fast-ADC值高于健侧(P<0.05),术后晚期(4 h)患侧低于健侧(P<0.05)。结论双指数衰减中Fast-ADC值所表现出的特征性可能反映了多种b值扩散成像中的灌注因素,可能为活体超急性期缺血脑组织中的微循环变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缺血 指数衰减 扩散加权成像 MCAO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清 蒋代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我院55例急性期CIS患者(观察组),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接受3D-ASL与DWI,分析3D...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我院55例急性期CIS患者(观察组),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接受3D-ASL与DWI,分析3D-ASL所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分布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rCBF、FIM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3D-ASL检测出的两侧CBF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有DWI高信号表现,两侧CBF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右侧高信号患者3D-ASL所测右侧CBF绝对值小于左侧,左侧高信号患者3D-ASL所测左侧CBF绝对值小于右侧(P<0.05);治疗2周后,患者rCBF及FI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急性期CIS患者平均rCBF与FIM评分呈正相关(P<0.05),急性期CIS患者治疗前后平均rCBF变化与FIM评分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3D-ASL在急性期CIS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可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索建升 左维磊 《包头医学》 2021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4例高度疑似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均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3D-ASL灌注成像、磁共...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4例高度疑似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均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3D-ASL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及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观察患者溶栓前病变大小、信号特征、颈内动脉闭塞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责任动脉与血流灌注一致性;比较DWI与3D-ASL病变范围,并观察两者匹配情况及缺血半暗带存在与否;观察溶栓后闭塞动脉情况(是否再通、病变大小)及血流灌注变化。是否存在低灌注与高灌注。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ASL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10%,83.33%,87.04%;MRA:溶栓前,42例患者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其中7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溶栓后,42例显示大脑中动脉M1再通,远端分支显示,6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部分远端分支未显示,5例大脑中动脉M1与同侧颈内动脉再通,大脑中动脉部分远端支未显示;DWI:溶栓前患者显示多发同侧大脑半球,且呈现点片状高信号区。溶栓后42例患者高信号区均缩小;3D-ASL:低灌注区面积较大,并与动脉闭塞相同,同时低灌注区比DWI高信号区大,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25例显示高灌注区面积较大,17例低灌注区减少;同时高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的缩小与DWI高信号区缩小范围相同,并与动脉再通情况相同。结论:3D-ASL对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有效反映超急性脑梗死的血流低灌注,可有效评估缺血再灌注及溶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梗死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对比分析DWI联合3D-ASL在诊断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小建 杨志勇 金建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3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诊断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80例的临...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诊断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80例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入选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而研究组40例则采取DWI与3D ASL联合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分析DWI所显示病灶与3D-ASL上显示的灌注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心源性脑栓塞等分型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DWI显示的病灶与3D-ASL上显示的灌注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在DWI检查中,位于前循环的病灶18例,位于后循环的病灶20例,3D-ASL上显示的灌注结果与MRA上的血管异常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DWI与3D-ASL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期脑梗塞的分型诊断符合率,同时还可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及灌注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急性梗塞 诊断符合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15
作者 孙景金 刘薇薇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7S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造影剂快速团注下,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①脑动静脉畸形14例,动脉瘤4例,脑肿瘤26例。②图像质量与扫描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造影剂快速团注下,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利用软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①脑动静脉畸形14例,动脉瘤4例,脑肿瘤26例。②图像质量与扫描方案及后处理有关。结论脑MSCTA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多方位立体观察正常脑血管结构,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可以指导术前制定手术入路及用于术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 三维立体图像 血管成像技术 图像三维重建 动静脉畸形 容积扫描
下载PDF
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16
作者 刘丽萍 江玉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50例发病时间在6h之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性的CT血管成像(CTA)和CT平扫检查,对患者CT平扫中相应的表现加以分析,同时应用西门子三维Neuro PBV软件... 目的: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50例发病时间在6h之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性的CT血管成像(CTA)和CT平扫检查,对患者CT平扫中相应的表现加以分析,同时应用西门子三维Neuro PBV软件对CTA源图像与CT平扫图像实施相应的减影处理,获取三维彩色PBV图像。针对急性脑缺血灶相应的检出率对CT平扫检查和PBV图像加以比较。所有患者发病以后的2~7d进行CT平扫的复查,针对PBV图像所显现的脑灌注异常区体积和进行CT平扫复查所显现的相应梗死灶体积实施对照分析,同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针对其实施相关性检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在全部患者中,第一次进行头颅CT平扫检查,观察到24例患者出现早期脑梗死相关征象,26例患者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进行PBV图像的三维重建都观察到与之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域。进行CT平扫的复查,全部患者最终梗死灶体积和PBV图像上相应的灌注异常区域体积之间表现为正相关。结论:通过PBV图像可以以三维的形式对急性脑缺血相关全脑灌注信息加以显现,在早期脑缺血、全方位缺血范围的评估、有效规避病灶漏诊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梗死 CT血管成像 三维CT 灌注血容量成像 应用
下载PDF
Xper-CT与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小型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跃 于加省 +5 位作者 陈如东 胡威 郭东生 陈坚 陈劲草 雷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Xper-CT与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合并血肿的小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该技术指导显微手术的32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术前DSA检查同时采集Xper-CT图像与三维图像,在后... 目的探讨Xper-CT与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合并血肿的小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采用该技术指导显微手术的32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术前DSA检查同时采集Xper-CT图像与三维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充分掌握术前信息后,全麻下行血肿清除加一期血管畸形切除术。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图像融合。根据融合图像,可显示血肿与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的相对位置,判断出血的可能部位;设计手术骨窗的位置及范围,指导手术。术后DSA复查,畸形血管团均完全切除。结论Xper-CT图像与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术前能从定位病变、规划手术入路等方面为破裂脑AVM显微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三维成像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三维影像检查在新生儿脑发育及脑损伤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云峰 周丛乐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关键词 围产损伤 三维成像 新生儿 影像检查 发育 结构异常 影像学检查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胎儿前脑无叶无裂畸形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影 陈汉松 +2 位作者 翁寿向 杨佩浓 徐铖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胎儿男性,胎龄31周,为双绒毛膜囊双胎之一,其母年龄28岁,初产,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脑中线消失,丘脑及两侧侧脑室融合,脑室扩张,积液,三维超声成像见眼眶上方大小约23mm×16mm的异常回声呈“烧瓶样”向外突出,正常鼻结... 胎儿男性,胎龄31周,为双绒毛膜囊双胎之一,其母年龄28岁,初产,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胎儿脑中线消失,丘脑及两侧侧脑室融合,脑室扩张,积液,三维超声成像见眼眶上方大小约23mm×16mm的异常回声呈“烧瓶样”向外突出,正常鼻结构未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畸形 三维超声成像 胎之一 绒毛膜囊 超声检查 室扩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