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血宁注射液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脑区血流量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冯慧 李珂 尚金花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脑区血流量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县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予以多巴丝肼联合舒血宁治...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脑区血流量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县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予以多巴丝肼联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多巴丝肼。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脑区血流量、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4个月,患者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区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及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炎症水平,疗效较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脑区血流量 宁注射液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建峰 张晨红 +2 位作者 王婉 吕日琅 郭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4期4748-4751,4747,共5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评分、脑区血流量、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评分、血清IL-1β、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区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恶心、头晕、失眠及呕吐发生,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多巴丝肼,其能够促进脑部血流循环,调节脑区血流量,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宁注射液 多巴丝肼 脑区血流量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脑血管痉挛大鼠脑微区血流量和血浆内皮素1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保亮 夏作理 +3 位作者 郑澄碧 房玉珍 李汶霞 戴小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8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应用非开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观察24h内脑微区血流量和颅内血清内皮素1(ET1)动态变化,并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发现SAH后脑微区血流量迅速降低,1h达最低值,24h内无明显恢复趋势。SAH后1h开始至24h血浆ET1浓度显著增高。SAH... 应用非开颅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观察24h内脑微区血流量和颅内血清内皮素1(ET1)动态变化,并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发现SAH后脑微区血流量迅速降低,1h达最低值,24h内无明显恢复趋势。SAH后1h开始至24h血浆ET1浓度显著增高。SAH后0.5h BA管径明显缩小。结果提示SAH后ET1的增多与脑血管痉挛及其缺血性脑损害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痉挛 流量 内皮素 SAH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艳萍 刘廷涛 吴涛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9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寿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脑区血流量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寿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脑区血流量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侧颞叶、额叶、基底节区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4/39)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区血流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总有效率,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宁注射液 炎性因子 脑区血流量
原文传递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微区血流量与血清一氧化氮变化
5
作者 孙保亮 夏作理 +2 位作者 杨明峰 张显忠 戴小牛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害及其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性方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检测24h内脑微区血流量和颅内血清NO的动态改变,并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结果SAH后脑微区血...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脑缺血损害及其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性方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检测24h内脑微区血流量和颅内血清NO的动态改变,并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结果SAH后脑微区血流量迅速降低,1h达最低值,24h内无明显恢复趋势(P< 0.01)。SAH后1h血清NO开始减低,井持续24h(P<0.01)。BA管径于SAH后明显缩小(P<0.01)。结论SAH时脑灌注压降低、脑血管痉挛及微循环异常均可能与脑血流量降低有关。NO减少是脑血管痉挛和微循环异常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 流量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潘维花 李杰 杨帅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640-1641,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研究需要和医疗条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在对照组治疗的...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研究需要和医疗条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缺血区脑血流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06,P=0.000);研究组治疗前缺血区脑平均血流量(643.8±101.5) ml与对照组治疗缺血区脑平均血流量(645.2±121.6) 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5,P=0.483);研究组治疗后缺血区脑平均血流量(623.7±85.7) ml高于对照组治疗占缺血区脑平均血流量(611.2±87.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1,P=0.012)。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确切,不仅明显提升了临床疗效,同时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缺血区脑血流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梗死 神经功能 流量
下载PDF
实验性脑淋巴引流阻滞对微区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夏作理 康颂建 +2 位作者 许长庆 房玉珍 刘炳德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结扎并摘除颈深浅淋巴结,造成脑淋巴引流阻滞模型。观察了脑皮层的微区血流量在阻塞前、阻塞后1天、5天和7天的动态变化。发现阻塞后1天、5天和7天大脑皮层血流量显著降低(P<0.0l),说明脑淋巴引...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结扎并摘除颈深浅淋巴结,造成脑淋巴引流阻滞模型。观察了脑皮层的微区血流量在阻塞前、阻塞后1天、5天和7天的动态变化。发现阻塞后1天、5天和7天大脑皮层血流量显著降低(P<0.0l),说明脑淋巴引流阻塞与脑组织供血有关,为进一步研究脑淋巴障碍病理过程,提供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 淋巴引流 阻滞 微循环
下载PDF
微循环Ⅰ号对大脑中动脉梗塞后微区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以菊 夏作理 +2 位作者 房玉珍 许长庆 杨明锋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用3号渔线经颈内动脉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右侧MCAO后、2小时和4小时大脑皮层各微区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了不同剂量的“微循环Ⅰ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皮层微区脑血流... 用3号渔线经颈内动脉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的方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右侧MCAO后、2小时和4小时大脑皮层各微区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了不同剂量的“微循环Ⅰ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皮层微区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阻塞前和假手术组比较,右侧顶叶、额叶微区脑血流量在阻塞后、2小时和、4小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左顶叶和额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顶微区脑血流量阻塞后2小时、4小时用药组与MCAO未用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右顶叶、额叶微区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说明微循环Ⅰ号能提高右侧脑皮层的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梗塞 MCAO 流量 微循环I号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ROI-CBF、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红红 徐文超 +1 位作者 肖勇 郑水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感兴趣区脑血流量(ROI-CBF)、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63)和通督调神针组(n=64)。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感兴趣区脑血流量(ROI-CBF)、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63)和通督调神针组(n=64)。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ROI-CBF、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通督调神针组总有效率(96.9%,62/64)显著高于常规组(79.4%,50/63 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梗死灶区脑血流量(CBF)、梗死灶旁区CBF、镜像区CBF、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通督调神针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通督调神针组血流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搏动指数(PI)、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通督调神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动,改善患者搏动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ROI-CBF,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通督调神针法 感兴趣流量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泽熙 马国林 邓明秀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965-2966,共2页
目的:探讨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A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1H-MRS与ASL检查,比较... 目的:探讨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与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A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1H-MRS与ASL检查,比较两组相应脑区血流量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I)、胆碱(Cho)、肌酸(Cr)等代谢物扣带回后部波谱差异。结果:研究组双侧颞叶、额叶、顶叶皮质、颞顶交界区及海马区等脑区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AA/Cr低于对照组,且MI/Cr、Cho/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早期联合应用1H-MRS与ASL诊断,可清晰显示相应脑区血流量异常表现,并通过扣带回后部波谱早期异常改变为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质子 磁共振波谱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 脑区血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