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1
作者 李民 丰谢华 +4 位作者 李爱 杨剑峰 杜文文 史荣芬 张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常规运动指导治疗,试验组加用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力水平、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步态参数及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1.40±0.23)分比(1.98±0.63)分],Fugl Meyer运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9.87±3.58)分比(24.15±3.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O_(2)peak、AT及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0.42±1.71)m L/(min·kg)、(13.89±1.01)mL/(min·kg)、(140.56±23.78)m,均高于对照组的(18.46±1.23)m L/(min·kg)、(13.02±1.21)mL/(min·kg)、(116.58±29.61)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步长、步速、步频及单支撑相水平分别为(36.87±4.71)cm、(57.78±7.23)cm/s、(69.31±5.41)step/s、(31.05±3.01)%,均高于对照组的(31.52±3.67)cm、(52.84±6.09)cm/s、(63.05±6.08)step/s、(27.2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78.61±5.61)分、(41.15±2.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59±6.13)分、(32.56±5.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肌力水平、运动耐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抗阻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水平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常万鹏 张钟文 +5 位作者 杨钰琳 訾阳 杨梦琦 杜冰玉 王楠 于少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不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疗效差异,为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适合的外骨骼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不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疗效差异,为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适合的外骨骼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从建库至2022年11月发表的关于探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22篇文献,Jadad评分显示均为高质量文献,共865例患者,试验组436例、对照组429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外骨骼机器人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评分(MD=2.63,95%CI:1.87-3.38,P<0.05)、平衡功能(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MD=3.62,95%CI:1.21-6.03,P<0.05)、站起-走测试量表(Timed Up and Go,TUG)评分(MD=-2.77,95%CI:-4.48至-1.05,P<0.05)和步频(MD=3.15,95%CI:1.57-4.72,P<0.05),但对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MD=0.30,95%CI:-0.01-0.61,P>0.05)和6 min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评分(MD=3.77,95%CI:-6.60-14.14,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FMA-LE评分:平地行走式外骨骼(MD=10.23,95%CI:3.81-27.49,P<0.05)和减重式外骨骼(MD=33.66,95%CI:11.49-98.54,P<0.05)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均能改善FMA-LE评分,排序结果为减重式外骨骼>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BBS评分:减重式外骨骼(MD=79.86,95%CI:2.34-2725.99,P<0.05)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BBS评分,排序结果为减重式外骨骼>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FAC评分:平地行走式外骨骼(MD=1.38,95%CI:1.00-1.90,P<0.05)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FAC评分,排序结果为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减重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TUG评分:减重式外骨骼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MD=0.07,95%CI:0.01-0.51,P<0.05)能显著改善TUG评分,排序结果为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减重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结论: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减重式外骨骼在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方面疗效更优,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在提高功能性步行和转移能力方面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功能 步态 步行 平衡 康复机器人 外骨骼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翠华 张盘德 +5 位作者 容小川 周惠嫦 刘震 林楚克 李桂恩 邱运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一种新型的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智能组:30例)与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普通组:30例),其中普通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 目的观察应用一种新型的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智能组:30例)与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普通组:30例),其中普通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及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智能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及应用A1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 w、4 w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法(MMT)、改良后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Fugl-Meyer下肢评定量表及Holden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观察2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变化,以及站立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智能组治疗2、4 w后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肌力、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01);普通组治疗2、4 w后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01),患侧下肢肌张力也有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 w、4 w后比较,患侧下肢肌力、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训练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普通组患者的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智能组的血压下降程度明显比普通组小(P<0.05,P<0.01);智能组的脉搏变化程度明显比普通组小(P<0.05,P<0.01)。结论 A1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与传统普通站立床比较,血压、脉搏波动更小,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训练 电动站立床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晓琼 吴月峰 +3 位作者 张芳 范虹 朱童 许夏彬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观察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57例患者随机分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踝足矫形器(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3组患者均接... 目的观察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57例患者随机分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踝足矫形器(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的常规康复治疗,步行支持带组患者联用步行支持带治疗,AFO组患者加用踝足矫形器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测试和下肢简化FMA-L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3组患者的足背伸时胫骨前肌平均肌电值(AEMG)值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及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值及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值与常规治疗组、AFO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与常规治疗组、AFO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AFO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同时较AFO可更好地促进胫骨前肌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支持带 下肢运动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永红 吴婷 +1 位作者 黄飞燕 卿培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部针刀治... 【目的】观察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部针刀治疗。2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L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FMA-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BBS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平衡能力BBS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移动能力TUGT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移动能力TUGT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头部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兰玉群 宦婷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9期11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及被动足背屈训练,观察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FMA、MBI评分高(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中下肢肌张力分级为0级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下肢肌力,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想象疗法 被动足背屈训练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在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7
作者 石小萍 《益寿宝典》 2020年第5期14-14,共1页
以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法,对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我院康复中心选取40例因脑卒中造成偏瘫参与康复训练的患者,采用Excel随机抽样功能,将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训练,剩... 以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法,对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我院康复中心选取40例因脑卒中造成偏瘫参与康复训练的患者,采用Excel随机抽样功能,将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训练,剩余20例自动归入研究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采取本体感觉训练法。康复1月后,对患者下肢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法,能够最大化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下肢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段茜 张林 刘文颖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应用于改善脑卒中下肢步态平衡障碍,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对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应用于改善脑卒中下肢步态平衡障碍,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对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9
作者 李琼 杨勇 +2 位作者 李晓婷 王莎 周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62例脑卒中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男33例,女29...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功能与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62例脑卒中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男33例,女29例,年龄(59.2±7.1)岁,年龄范围为40~6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FAC)分级、质心轨迹长度和面积、步态时空参数及摆动相关关节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MBI评分[(79.1±9.5)分]、FMA-LE评分[(25.3±4.1)分]、BBS评分[(44.7±7.4)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8.7±7.9)分、(19.8±3.7)分、(39.2±8.3)分],FAC分级Ⅳ级占比[45.2%(14/31)]多于常规治疗组[6.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质心轨迹长度[(85.2±6.6)cm]、面积[(4.3±1.4)cm^(2)]低于常规治疗组[(106.3±6.2)cm、(9.8±1.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步长[(49.1±9.4)cm]、步宽[(16.0±4.9)cm]、步速[(47.3±9.3)cm/s]、步行周期[(1.1±0.2)s]、双足支撑[(21.9±6.5)%]及单足支撑[(49.1±8.6)%]均优于常规治疗组[(38.3±6.5)cm、(18.7±5.6)cm、(38.4±8.6)cm/s、(1.4±0.5)s、(30.4±7.2)%、(39.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最大屈髋角度[(36.5±3.7)°]、最大屈膝角度[(48.9±5.2)°]、最大踝背屈角度[(7.1±2.3)°]大于常规治疗组[(33.8±4.1)°、(42.1±4.4)°、(4.3±1.7)°],最大伸髋角度的绝对值[(2.3±1.4)°]、最大伸膝角度[(1.7±0.6)°]、最大踝跖屈角度[(12.7±1.1)°]小于常规治疗组[(4.9±1.5)°、(3.6±1.1)°、(13.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改善髋、膝、踝关节活动角度、质心位置及异常步行运动模式,提高患者步态稳定性、协调性及动态平衡能力,利于患者康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波 沈玮辰 宋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使用温阳通督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及Fugl-Meyer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督针刺法 低频脉冲电刺激 缺血性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的相关性
11
作者 罗薇 何怡 张庆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S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67例,采用SI测试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FDA)进行评定,SI≤65%为低SI组,SI&g...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S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67例,采用SI测试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FDA)进行评定,SI≤65%为低SI组,SI> 65%为高SI组。结果 除颌位置外,高SI组FDA各项评分均低于低SI组(Z> 1.543, P <0.05)。FDA各项评分均与SI呈负相关(r <-0.343, P <0.001),其中与唇运动、舌运动和喉控制3项评分的相关性最大(r <-0.6)。结论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SI相关,特别是唇、舌、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构音器官 运动功能 言语清晰度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金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杨骏 陈瑞全 朱宗俊 汪林英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针刺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用于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现状
13
作者 刘语嫣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7期527-532,共6页
目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功能性电刺激是一种采用低频脉冲电流来刺激与行走动作相关... 目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功能性电刺激是一种采用低频脉冲电流来刺激与行走动作相关的肌肉,产生功能性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以改善行走功能的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可用于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前沿研究信息、临床应用现状、临床疗效评估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指导今后的专业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下肢运动障碍
下载PDF
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许燕飞 叶俏慧 +1 位作者 付敏玲 李丽萍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10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楼层病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讨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楼层病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均干预20 d。干预前后使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值为(14.61±2.59)分,大于对照组的(10.17±2.50)分;观察组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值为(13.81±2.72)分,大于对照组的(8.80±2.94)分;观察组干预前后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表评分差值为(21.19±11.65)分,大于对照组的(12.94±7.1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轨悬吊减重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 减重 下肢运动 平衡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顾娟 梅金华 昝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疗程3周。患者治...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疗程3周。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进行评估,测定患者10 m步行时间(10MWT),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评分、10MWT、BMI评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MA-L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29.79±4.42分vs 24.50±4.89分)(P<0.05)。治疗后两组10MWT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10MWT为24.85±5.55秒,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8±5.20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而且观察组BMI评分升高更加显著(46.47±7.72分vs 38.68±9.5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经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后,步行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耀霆 姚佳琴 +4 位作者 王红雨 卢燕 杨春花 张永卿 王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1,共7页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结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肌电反馈组与镜像肌电组,每组30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肌电反馈组患者接受假MT刺激结合EMGBFT,镜像...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结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肌电反馈组与镜像肌电组,每组30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肌电反馈组患者接受假MT刺激结合EMGBFT,镜像肌电组患者接受MT结合EMGBFT。于治疗前后,选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表面肌电图-膝屈曲及踝背伸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睁眼及闭眼状态下,足底压力-双足平均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对称指数(SI)、身体重心椭圆面积、身体重心前后向(AP)和内外向(ML)位移距离评价患者负重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LE,股二头肌和股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CR和i EMG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睁眼状态下,两组患者双足平均压力和接触面积SI、身体重心椭圆面积、身体重心AP及ML位移距离均明显改善(P<0.05,P<0.01),闭眼状态下,两组患者双足平均压力和接触面积SI、身体重心ML位移距离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与肌电反馈组治疗后比较,镜像肌电组FMA-LE、股二头肌和胫骨前肌i EMG、睁眼时身体重心椭圆面积和身体重心AP及ML位移距离、闭眼时双足接触面积SI变化幅度更加显著(P<0.05,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镜像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其潜在机制可能是激活了下肢薄弱肌群运动单位,缓解了下肢痉挛,改善了站立位静态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功能 足底压力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嘉琳 刘立芝 +2 位作者 官艳林 冯慧 潘化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试验组(n=60)。试验组予以tDCS刺激;对照组予以tDCS伪刺激,两组...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9)和试验组(n=60)。试验组予以tDCS刺激;对照组予以tDCS伪刺激,两组均予以运动康复训练,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估数据。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FMA-LE和BBS评分均更高(P<0.05);TUGT、NHISS评分均更低(P<0.05),FAC分级、MBI评分均更高(P<0.05);血清Hcy水平更低(P<0.05)。结论:tDCS联合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佳 李岩 +6 位作者 顾旭东 姚云海 傅建明 时美芳 陶林花 曾明 沈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5,共3页
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达2876万人,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84%,是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占比1/3—1/2,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2]。姿势控制训练以运动控制训... 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达2876万人,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比84%,是我国第三大死亡原因[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占比1/3—1/2,严重影响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2]。姿势控制训练以运动控制训练为主,结合视觉、触觉、本体觉训练,强化神经肌肉反应及肢体控制能力,纠正异常运动姿势,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缺血性 全球疾病负担 步行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 姿势控制训练 神经肌肉 本体觉
下载PDF
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亚湘 乔娇娇 +1 位作者 奚娟 欧阳月琴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功能[采用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EFS)]、步行速度[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结果:干预后,两组LEFS、QLICD-ST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10MWT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阻运动训练在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速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
作者 赵洪圉 周罗治非 +4 位作者 胡铃 陈茹 董蕾 赵琴 龚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 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加拿大医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防部、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中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推荐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和8篇系统评价。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提取与整合,从康复管理模式、康复机构、康复团队、康复介入时机、康复评估、康复项目、康复时间和频率、康复强度和康复支持9个领域中汇总45条证据,涵盖了脑卒中患者早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全病程的三级康复管理的相关内容。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证据质量较高,对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应用证据时,综合考虑脑卒中患者当前病情、运动功能受损情况、环境因素和患者的意愿,然后选择最适合的康复方案,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喜好调整训练的种类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