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伴发精神障碍心理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爱英 赵锦国 于志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Ⅷ-Ⅸ,共2页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残率和死亡率高[1].精神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后死亡率和预后的危险因素,预示脑卒中病情恢复缓慢.心理治疗是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但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神...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并发症多,病残率和死亡率高[1].精神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后死亡率和预后的危险因素,预示脑卒中病情恢复缓慢.心理治疗是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但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神经内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认知不足,诊断率较低,仅部分脑卒中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得到了治疗,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我们对脑卒中后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并予以心理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伴发精神障碍 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从肝论治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彭天忠 朱满华 +5 位作者 林星镇 胡思彦 周峰 袁娟 占琦楠 黄学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80-82,共3页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执行能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目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以应用药物(如胆碱脂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执行能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目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以应用药物(如胆碱脂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和脑代谢改善剂奥拉西坦等)、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和脑功能调控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病情进展,但需长期坚持且见效较为缓慢,而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作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采用柔肝调神针刺法治疗PSCI,取得较好效果,为临床治疗PSCI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呆证 认知障碍 柔肝调神针刺法
下载PDF
脑卒中后视力障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苗 颜辉 +6 位作者 程斐然 钟娟平 孙钰 马晓红 温立萍 王兴蕾 豆欣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脑卒中后视力障碍发病率较高,视力问题同时影响患者的认知及需要视觉输入的一系列其他功能康复、心理社会功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脑卒中后视力障碍的流行病... 脑卒中后视力障碍发病率较高,视力问题同时影响患者的认知及需要视觉输入的一系列其他功能康复、心理社会功能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脑卒中后视力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患者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视力障碍的评估、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后视力障碍患者的早期识别、有效干预、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障碍 视觉评估 干预措施 认知
下载PDF
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禹恒 孙飞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 目的探讨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sEMGBF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WST)、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吞咽疗效、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吞咽时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SWAL-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分期取穴针刺法结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取穴针刺法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赵象奇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指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 目的探讨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指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精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贝克抑郁问卷(B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状态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的STAI评分及BDI、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D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精神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精神疗法 运动疗法 偏瘫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雅玲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偏瘫肢体常规针刺),舌三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于上增加舌三针治疗,舌三针加电组基于常规治疗组基础增加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三组均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等指标评估各组的摄食-吞咽功能疗效。结果:舌三针加电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舌三针、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4个周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舌骨上移、前移距离和甲状软骨上移、前移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BI评分和SWAL-QOL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趋势(P<0.05),上述指标除舌骨上移、甲状软骨上移及前移距离之外其他指标,三针加电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舌三针组和常规组(P<0.05),舌三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DSA后能提高摄食-吞咽功能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 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夏得月 王清 +4 位作者 蒋园园 李丽 刘草梅 史慧玲 陈雁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5期62-64,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精神行为症状(NPS)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精神行为症状(NPS)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精神问卷-知情者版(NPI-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脑卒中前认知状况、脑卒中严重程度、存在的NPS以及脑卒中后认知状况。结果 共纳入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整调查206例,根据脑卒中后认知状况将患者分为PSCI组(105例)和非PSCI组(101例)。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灶数量、是否关键病灶、Fezakas分级、高脂血症、冠心病、是否经常社交、脑卒中前认知状况和NPI-Q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17.303、27.188、5.544、4.101、9.398、5.880、5.819、16.524、6.951、-4.260,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PI-Q总分与PSCI呈正相关(r=0.298,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I-Q总分是急性脑卒中患者PSCI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1.290(1.102~1.510),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NPS与PSCI的发生相关,临床医护应早期、全面筛查NPS,警惕PS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行为症状 认知障碍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及执行能力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袁豪 吉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325-1328,1337,共5页
目的分析作业疗法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及执行能力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作业疗法者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作业疗法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及执行能力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作业疗法者为观察组,未采用作业疗法者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的同时,加入作业疗法。结果连续康复干预满6个月,观察组HAMD量表得分下降到(6.47±2.01)分,相比对照组(9.22±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得分提高到(27.81±1.03)分,相比对照组(24.08±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量表总分值为(89.51±5.24)分,相比对照组(74.82±5.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接受作业疗法,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表现、精神状态和基本的日常生活执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作业疗法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双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认知障碍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林攀 黄志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双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认知障碍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 目的:探究与分析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双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认知障碍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双序贯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双序贯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认知障碍可获得突出的临床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吡拉西坦 丁苯酞 双序贯疗法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
10
作者 符泽娟 王明霞 +1 位作者 周娃梅 王爱花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83-986,1015,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于海南省安宁医院就诊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对照组(n=47),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于海南省安宁医院就诊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对照组(n=47),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早期组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时,早期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吸入性肺炎、压力性损伤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精神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 精神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雪敏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问题。方法选取1999年1 月-2005年1月住院病人中明确诊断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共101例,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1例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101例,占31.46%。精神障碍发生率依次...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问题。方法选取1999年1 月-2005年1月住院病人中明确诊断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共101例,将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1例脑卒中患者伴发精神障碍101例,占31.46%。精神障碍发生率依次为情感障碍、脑衰弱综合征、意识障碍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痴呆状态、狂躁状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情感障碍和脑衰弱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痴呆状态、狂躁状态以皮层病变发病率高,其余精神症状以皮层下病变发病率高。结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并辅以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下载PDF
奥氮平治疗76例急性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峰 汤武装 施俊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375-1376,共2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及使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卒中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予讨论,并观察奥氮平治疗效果。结果:76例中13例出现人格改变,情感障碍34例(45.0%),其中焦虑状...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及使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卒中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予讨论,并观察奥氮平治疗效果。结果:76例中13例出现人格改变,情感障碍34例(45.0%),其中焦虑状态12例,抑郁状态18例,情感淡漠、情感迟钝4例,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8例,神经衰弱综合征16例,经奥氮平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2.1%,发生不良反应6例。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均可产生多种精神症状,奥氮平治疗急性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奥氮平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栗江霞 修琳 +3 位作者 崔永菁 李娟 任雪飞 宁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49,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速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病人认知功能、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脑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综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改善了病人的认知功能、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综合康复训练 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旭 谢鸿宇 +1 位作者 汤昕未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失眠发病机制;脑卒中后ED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RL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康复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体位治疗、口咽肌训练];脑卒中后失眠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刺疗法、无创性经颅神经调控技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EDS康复治疗(CPAP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RLS康复治疗(针刺)。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础研究仍处于表型确定阶段;康复治疗仍存在治疗依从性、安全性、精准度等方面的问题,且脑卒中后EDS和RLS的康复研究较少。下一步研究需要探索适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开展基础性研究提供支撑;同时,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洋 贺娟 周小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胃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营养状况[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AO、D-乳酸、ALB、Hb、TF、PA、SCL-90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DAO、D-乳酸、SCL-90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LB、Hb、TF、PA、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胃肠道屏障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况,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 序贯式营养治疗
下载PDF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妍 陈存阳 +1 位作者 孙远征 孙颖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揿针 于氏项针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丽 何东梅 唐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观察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鼻留置胃管管饲;观察... 目的观察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鼻留置胃管管饲;观察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加用多感官刺激方案。3组均干预8周,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观察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困难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以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检查(舌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结果干预8周后,除对照组SWAL-QOL评分以外,其余3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和SWAL-QOL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而观察B组在洼田饮水试验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A评分低于其余2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观察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情况方面,干预8周后3组BMI均高于干预前,NRS2002均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3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RS2002方面,观察A组和观察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A组和观察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复合体动度检查方面,干预8周后,除对照组舌骨上移距离,其余3组各项距离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B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高于其余2组(P<0.05),甲状软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仅高于对照组,与观察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联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作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刺激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海涛 王非 张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量表(VF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以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组不同时期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VFSS评分、FO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的78.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口腔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口腔准备期、口腔期(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快速减轻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口腔前期患者的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针刺 吞咽康复训练 动脉血流速度 口腔前期 口腔准备期 口腔期
下载PDF
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赵国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方法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医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 目的探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方法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医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化痰通遂汤治疗,试验组予以化痰通遂汤治疗的同时采用督脉三针治疗,密切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NPAS4、PARK7水平,NIHSS评分、FMA评分、SSA评分及SIS评分。结果应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治疗后的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化痰通遂汤治疗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OD、iso-PGs指标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SOD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iso-PGs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MDA指标治疗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SSA评分、FMA评分及S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及S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PAS4、PARK7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患者血清NPAS4、PARK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极佳,联用能够改善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指标,降低血清NPAS4、PARK7水平,提高患者生存水平,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宽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遂汤 督脉三针 吞咽障碍 脂质过氧化 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 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
下载PDF
正念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 孙婧 王春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2-38,85,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正念干预(MBI)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依...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正念干预(MBI)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00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02例,对照组5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01);合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睡眠时间(TST)、醒觉次数(AT)、醒觉时间(AWT)、睡眠效率(SE)、3期持续睡眠时间(S_(3))、4期持续睡眠时间(S_(4))、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醒觉时间占总记录时间比例(AR)、总微醒觉次数(MAT)、快速动眼期微醒觉次数(MAT-RE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I可在短期内缓解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是能否长期从中获益尚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干预 睡眠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