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陈钦龙 耿猛 李爱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 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落)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芍桂温经通络汤,同时联合解痉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周的总有效率。使用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assessment, BBA)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 FMA)评估患侧的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 CSI)评估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和10米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 mWT),比较患者的行走能力。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BA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的FMA评分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上下肢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CSI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SI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10 mWT高于治疗前(P<0.05),TUGT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10 mWT高于对照组(P<0.05),TUG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减轻患肢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桂温经通络汤 解痉法针刺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痉挛程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刺肌肉起止点配合通络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2
作者 林在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肌肉起止点配合通络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用针刺肌肉起止点及通络解痉汤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及通络解痉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 目的:观察针刺肌肉起止点配合通络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用针刺肌肉起止点及通络解痉汤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及通络解痉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肢体麻木、肢体强急中医证候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肌肉起止点配合通络解痉汤治疗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肌肉起止点 通络解痉汤
下载PDF
针刺联合Bobath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覃婷 丘云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0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Bobath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0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单纯Bobath康复治...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Bobath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0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单纯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则采用针刺联合Bobath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分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1)治疗前,两组的痉挛程度分级分布范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痉挛程度分级分布范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3)治疗前,两组的MBI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接受针刺联合Bobath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程度,提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Bobath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痉挛程度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4
作者 钱婷婷 孙培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2261-2266,共6页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医中统称为“筋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来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治疗此病的发展状况,发现中医中多采用针刺或针刺联合中医的其他治疗方式治疗,此外,也验证了临床多采用的以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的疗效较显著。存在的...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医中统称为“筋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来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治疗此病的发展状况,发现中医中多采用针刺或针刺联合中医的其他治疗方式治疗,此外,也验证了临床多采用的以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的疗效较显著。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经筋”理论最早出现时间、没有明确挖掘出其治疗的实质和作用机制等。解决了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经筋”理论的推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梁智跃 周光辉 +3 位作者 杜佳睿 谢淦全 邓嘉威 吴文婷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7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给予... 目的探究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7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针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关节恢复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改善患者关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关节改善情况
下载PDF
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璐 方剑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222-422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灸 运动能力 生活能力
下载PDF
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顾玉玲 盛卫东 +1 位作者 俞冲 王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t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HAS)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SH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t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HAS)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SH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予内科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 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评分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m, MAS)评价腕关节痉挛程度改善情况,同时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腕关节痉挛恢复情况予以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及FMA-UE、WMFT、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MA-UE、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FMA-UE、WMF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48%)(P<0.05)。以有效为界,分为有效者及非有效者,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及各评分系统进行校正,提示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SHAS患者腕关节痉挛程度改善良好预后的OR值高达8.768 (95%可信区间1.254~53.744, 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可改善SHA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减轻痉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运动想象 针刺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 被引量:20
8
作者 鞠露 任超 +3 位作者 陈士炯 倪凌雁 王诗波 吴晓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4期628-634,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处方,利用SPSS 24.0、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36篇。治疗方法频次最高的是针刺,其次是针刺+康复锻炼。频次应用较高的腧穴:主穴是合谷、三阴交、肩髃等,配穴是丰隆、太溪、太冲等。用穴频次较高的经脉:主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经穴等,配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等。用穴频次较高的部位:主、配穴均是下肢、上肢、头颈部等。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合谷-曲池,配穴是太冲-丰隆、太溪-丰隆;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三阴交-阴陵泉,配穴是地仓-颊车。聚类分析:主穴分为2类,尺泽、极泉、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照海、大陵、血海为第一类,合谷、曲池、外关、肩髃、手三里、阳陵泉、足三里为第二类;配穴分为3类,丰隆、太冲、太溪、气海、内庭、血海、风池、足三里为第一类,地仓、颊车、廉泉为第二类,合谷、丘墟、肩髃、曲池为第三类。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以阳经选穴为主,尤其是手、足阳明经,阳经或者阴经取穴大多单独使用,取穴部位多是四肢。主穴多选用特定穴,应用最多的是合穴,其次为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络穴,且多位于拮抗肌(群)肌腹或肌腱之间。配穴多是辨证取穴、随症取穴及按部位取穴,而辨证取穴多从风、痰、虚致病因素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腧穴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9
作者 高塬 邱晓玲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05-606,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5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8例,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 目的观察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5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8例,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入组时、疗程完成后FMA、BI、Ash-worth评分、肌电图指标变化并比较。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FMA、BI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Ash-worth评分显著下降,且研究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max、M/H较入组时均显著下降,Mmax显著升高,且研究组Mmax显著高于对照组,Hmax、M/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程度等级1级、2级明显上升,3级、4级显著下降,且研究组1级、2级显著高于对照组,3级、4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功能,改善FMA、BI功能,促进神经元恢复,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海松 黄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期160-161,共2页
目的本文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个... 目的本文探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数值与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通过观察两个组别患者的各项判定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加快患者恢复肢体活动的能力,肌张力加重程度大幅度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临床疗效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立君 逯璇 牛延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4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4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上、下肢Fulg-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温阳化痰通络汤 温针灸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巨刺联合经筋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昌杰 黄必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巨刺联合经筋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针刺(上肢肩髃、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 [目的]观察巨刺联合经筋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针刺(上肢肩髃、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等),快速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留针30min,1次/d,6次/周。治疗组25例巨刺联合经筋刺法(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阳陵泉、悬钟、足临泣等),快速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并取患侧上肢肘关节、下肢膝关节附近的肌腱两侧找压痛点为穴进行针刺,快速进针后反复提插捻转,针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关节不发生阵挛为度后留针,留针30min,1次/d,6次/周。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肌张力(痉挛程度)评定、痉挛指数评定、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周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肌张力(痉挛程度)评定、痉挛指数评定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联合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巨刺 经筋刺 肌张力(痉挛程度)评定 痉挛指数评定 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鞠露 任超 +4 位作者 倪凌雁 邓爱华 章喆 李婧 郑学峰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疗法 盐酸乙哌立松片 肌张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彩霞 王芙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1期60-61,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采取温针灸协同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取单一康... 目的:分析并研究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采取温针灸协同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采取单一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采取温针灸协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效果,如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受损状况及痉挛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组痉挛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GSS评分(神经功能受损状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采取温针灸协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可观,有益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效能,亦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应用可行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康复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效果
下载PDF
针药配合针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长松 王先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34期211-212,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并用康复)和对照组(针刺康复),每组30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并用康复)和对照组(针刺康复),每组30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sworth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药配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 针刺康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血栓通冻干粉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春冬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普通疗法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疗法组在普通疗法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普通疗法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疗法组在普通疗法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针灸疗法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疗法组,P<0.05施行治疗后针灸疗法组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疗效
下载PDF
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CSI、上下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BS、MBI、GQOLI-74、FMA-UE及FM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V及AI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泻阴补阳针刺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下载PDF
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晓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射阳振阳医院接诊的5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27例)和参照组(27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分析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射阳振阳医院接诊的5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27例)和参照组(27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其偏瘫痉挛的严重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痉挛量表的评分和ADL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年,研究组患者Ashworth痉挛量表的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其ADL的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患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金宝 陈晓英 邱雪娜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针刺跷脉穴位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20.1-2021.8),随机分成对照(盐酸替扎尼定片)和观察(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法)2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针刺跷脉穴位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20.1-2021.8),随机分成对照(盐酸替扎尼定片)和观察(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法)2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CSI、MAS、综合康复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BI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应用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方法,疾病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肌张力
下载PDF
化痰通络解痉汤与泻阴补阳针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加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HSP)患者中应用化痰通络解痉汤与泻阴补阳针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余干县中医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泻阴补阳针法治疗...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HSP)患者中应用化痰通络解痉汤与泻阴补阳针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余干县中医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H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泻阴补阳针法治疗,观察组加服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对2组临床疗效、肌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A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脑卒中后HSP患者中应用泻阴补阳针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效果较佳,可改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化痰通络解痉汤 泻阴补阳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