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AD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延超 吴琼 何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A型肉毒素,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肢体运动能力、运动评定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疗效明显,对患者ADL评分有积极的影响,临床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 A型肉毒素 针灸 ADL评分
下载PDF
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荷花 邓奕文 +3 位作者 黄慧芝 黄虎龙 万波 王红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接受4 w治疗。以治疗总有效率、痉挛指数、足下垂和足内翻角度变化、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肌力、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考察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痉挛指数(CSI)评分、足下垂角度、足内翻角度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多(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的更多(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足内翻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生物反馈训练 痉挛性下垂 内翻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卒中后足下垂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丽 刘兰群 +1 位作者 徐基民 王海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992年以后发文量逐年增加,2020年最多。研究机构以美国的机构为主。文献聚焦于医学、医疗和临床领域,康复学文献最多,达到230篇。高频率关键词有康复、偏瘫步态、电刺激、足下垂和脑卒中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形成关于运动康复、神经康复技术、步态分析、功能性恢复技术、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等10个主要聚类。结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研究正朝着技术与治疗方法相融合、注重运动功能评估和治疗效果证据,以及个体化康复方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俊 伍明 +2 位作者 黎锦桥 周桂生 黄孝念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 分析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1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手足三阴经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干预,对照1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对照2组患者给予巴氯芬片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比较3组患者疗效、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Brunnstrom分期、洛维特(Lovett)肌力分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干预后,3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Brunnstrom分期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干预后,3组患者Lovett肌力分级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干预后,3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手足三阴经穴位联合个体化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肌张力及肌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三阴经 个体化康复训练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特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永伟 樊利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特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接收的105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在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特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接收的105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在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实施牵伸训练干预,观察组实施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足底压力、步态特征、胫骨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平衡功能,统计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跌倒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脚趾区、第一、第二跖骨区、足后跟区足底压力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第三至第五跖骨区、足底中部区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步速、步频、步幅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步行周期参数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干预后胫骨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值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应用足下垂刺激器联合牵伸训练,可改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纠正步态特征,增强肌群活动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 下垂刺激器 牵伸训练 底压力 步态特征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及疗效观察
6
作者 刘奕蕾 王颖 +1 位作者 谢宗亮 曹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热敏灸组患者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热敏化穴位现象,共出现119个热敏化穴位;热敏化穴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和阳陵泉。热敏灸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T评分、FMA量表评分、WMFT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常规针刺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应用热敏灸治疗该病时可优先选择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热敏灸 热敏化穴位
下载PDF
臭氧水注射结合主客配穴针刺法在脑卒中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7
作者 刘慧霞 谈芳芳 +1 位作者 郭倩倩 杨云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臭氧水注射结合主客配穴针刺法在脑卒中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60例脑卒中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臭氧水注射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臭氧水注射结合主客配穴针刺法在脑卒中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60例脑卒中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臭氧水注射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主客配穴针刺法),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肱二头肌肌张力肌电和肌力肌电。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肌张力肌电低于对照组,而肱二头肌肌力肌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臭氧水注射结合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具有较为理想效果,能通过增强肌力,减轻痉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注射 主客配穴针刺法 肱二头痉挛性肌张力障碍
下载PDF
督灸联合加减牛膝汤药浴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8
作者 赵秀珍 刘林锡 +1 位作者 陈红梅 马春玲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督灸与加减牛膝汤药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 目的:探讨督灸与加减牛膝汤药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松动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督灸联合加减牛膝汤药浴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P<0.05);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与加减牛膝汤药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痉挛性瘫痪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加减牛膝汤 气虚血瘀证 痉挛性瘫痪 临床报道
下载PDF
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尹蓁枝 韩为 +2 位作者 张国庆 童文倩 李岳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脑卒中基础治疗联合针刺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阳明经,上肢叩刺手阳明大肠经,下肢叩刺足阳明胃经,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变化,并比较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和上下肢MA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较单纯的针刺治疗更为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梅花针 阳明经 疗效
下载PDF
中药封包联合推拿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孙亚宇 蒋涛 +1 位作者 王敏 陈飞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推拿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HAS)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SH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予...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推拿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HAS)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8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SH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予以中药封包联合推拿+常规康复护理,时长为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MAS)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感觉评分和次证总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下肢MAS、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FMA、MBI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QOL量表中上肢功能、心情、自理、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推拿对SHAS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缓解痉挛程度,减轻神经缺损程度,促进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封包 推拿 痉挛性偏瘫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钦龙 耿猛 李爱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 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落)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芍桂温经通络汤,同时联合解痉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周的总有效率。使用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assessment, BBA)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 FMA)评估患侧的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 CSI)评估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和10米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 mWT),比较患者的行走能力。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BA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的FMA评分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上下肢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CSI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SI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10 mWT高于治疗前(P<0.05),TUGT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10 mWT高于对照组(P<0.05),TUG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减轻患肢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桂温经通络汤 解痉法针刺 后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痉挛程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马标 鲍文 程密密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肌电生物反馈组(47例)和联合组(53例,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比较两组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估]、身体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踝关节活动度(ROM)[主动背伸度、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步行能力[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SI评分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BBS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主动背伸度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V、PAR、Hct水平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水平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BI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身体平衡功能、踝关节ROM以及血流循环,提高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 针灸 肌电生物反馈 身体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黄帝内针联合PNF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文佳 邓建华 +2 位作者 李方存 李敏 梁仁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78-0081,共4页
探析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予以PNF技术和黄帝内针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伴有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每组予以神经内科基础治疗,给以调控血压、血... 探析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予以PNF技术和黄帝内针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伴有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每组予以神经内科基础治疗,给以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营养神经等,同时予以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PFN技术和黄帝内针联合疗法,对照组采取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两组的治疗疗程为半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偏瘫运动Brunnstrom功能评分、改良量表Ashworth(MAS)评分、临床痉挛指数Berg平衡量表和简化Fugl-Meyer(FMA)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偏瘫运动Brunnstrom功能评分、FMA、BBS、MAS量表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第1周、第2周,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其Brunnstrom功能评分、FMA、BBS、MAS量表评分更优(P<0.05)。结论 黄帝内针是中医特色外治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方面效果卓著,并已经过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痉挛性偏瘫 PNF技术 黄帝内针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怡冰 王东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642-646,共5页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全球大约有90%的人存在卒中负担,以中低收入国家最为明显。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肢因痉挛致使关节处于挛缩状态,不仅影响患者后续的康复治疗,也会增加...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全球大约有90%的人存在卒中负担,以中低收入国家最为明显。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肢因痉挛致使关节处于挛缩状态,不仅影响患者后续的康复治疗,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本文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常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所进行的综述,以便改善患者的痉挛状态,促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医护理技术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15
作者 郑贺彬 王强力 +1 位作者 陈宁宁 林定艺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痉挛程度、上肢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MAS、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UEFT、FMA-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A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FA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98%,对照组无不良事件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穴位埋线 康复训练 上肢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
16
作者 董恒 玄丽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 目的观察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泰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每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MAS分级、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神调气通络针刺法 康复训练 下肢痉挛性瘫痪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郭俊 邓建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5-0098,共4页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生存质量,故寻求有效、操作方便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是如今较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医中药及外治根据经典文献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优势,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学...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生存质量,故寻求有效、操作方便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是如今较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医中药及外治根据经典文献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优势,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学在临床疗效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患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综述 针灸
下载PDF
“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18
作者 司丽丽 徐翠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41-142,143,共3页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刺法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共76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刺法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共76例,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传统阳明经穴针刺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扩展Barthel指数(EBI指数)、痉挛指数(CSI指数)以及肌电图。结果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B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S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SI低于对照组(P<0.05);肌电图结果显示,两组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的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RMS)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形神共调”针刺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共调 针灸 老年 下肢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朱苏生 虞美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腹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1(Ang-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m步行时间均降低/缩短,且研究组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Ang-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Ang-1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腹针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升高有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痉挛性瘫痪 温针灸 腹针 功能恢复 血清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针刀联合意念运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兰玉娟 冯玲媚 +3 位作者 杨硕 詹红丽 王隐羽 刘明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620-1626,共7页
目的 探讨针刀联合意念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予以针刀联合意念运动疗法后再行常规康复训练。常规... 目的 探讨针刀联合意念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予以针刀联合意念运动疗法后再行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1次/d,连续5 d后休息2 d,共治疗4周;针刀联合意念运动在每周一、周四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肢体被动活动时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痉挛肌肉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值),并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治疗2周后、4周后上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上肢FMA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上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4周后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在2周时下肢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周时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4周后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BI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两组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下肢小腿三头肌Emean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4)两组治疗2周后、4周后肢体MAS分级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均低于治疗2周(P<0.05);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MA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5)治疗2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联合意念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程度,促进患者随意运动及协调运动能力的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针刀 意念运动 康复训练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