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艾灸时间对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黄阳 邱莲娜 陈海芬 《山西中医》 2016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对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其中艾灸1组39例,其余两组各38例。3组患者分别予艾灸20、30和40分钟,日行灸疗1次,1个...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对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其中艾灸1组39例,其余两组各38例。3组患者分别予艾灸20、30和40分钟,日行灸疗1次,1个疗程共为10次。结果:三组间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2.31%(95%CI=78.82%~98.34%)、94.74%(95%CI=81.96%~99.32%)、86.84%(95%CI=71.56%~95.53%),三组之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三个不同艾灸时间均对脑卒中后失眠PISQ总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3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SQ)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3组PSQI总分的评分对比后,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和总分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艾灸2组与艾灸1、3组对比,总评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每次艾灸时间维持在30 min是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功能障碍 艾灸时间 匹兹堡睡眠指数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正念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雪 孙婧 王春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2-38,85,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正念干预(MBI)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依...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正念干预(MBI)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00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02例,对照组5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001);合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睡眠时间(TST)、醒觉次数(AT)、醒觉时间(AWT)、睡眠效率(SE)、3期持续睡眠时间(S_(3))、4期持续睡眠时间(S_(4))、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醒觉时间占总记录时间比例(AR)、总微醒觉次数(MAT)、快速动眼期微醒觉次数(MAT-RE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I可在短期内缓解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伴随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是能否长期从中获益尚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干预 睡眠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的社区痴呆预防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黄延锦 王琪 阳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以奥马哈干预系统指导下的社区痴呆预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5月衡阳市人民路社区、华新社区、黄茶岭社区、南华社区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 目的探讨以奥马哈干预系统指导下的社区痴呆预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5月衡阳市人民路社区、华新社区、黄茶岭社区、南华社区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基于奥马哈干预系统的社区痴呆预防模式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MSE、PSQI、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3个月后的MMSE、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象对社区脑卒中痴呆预防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超过80%。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奥马哈干预系统的社区痴呆预防模式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干预系统 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后痴呆 睡眠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蛋白、Aβ42表达水平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永玲 方建伟 +4 位作者 程飞 桑晓一 孟君 马翠红 戈洪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血清S100β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水平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MIS患者91例按脑卒中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分为PSCI组(MoCA评分<26分)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血清S100β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水平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MIS患者91例按脑卒中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分为PSCI组(MoCA评分<26分)39例与非PSCI组52例(MoCA评分≥26分)。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S100β蛋白、Aβ42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PSIC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PSCI组血清S100β蛋白、Aβ42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S100β蛋白、Aβ42水平预测PSCI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相比非PSCI组,PSCI组年龄较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高,且血清S100β蛋白、Aβ4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OR=1.335)、血清S100β蛋白水平(OR=1.581)、血清Aβ42水平(OR=1.644)为PS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S100β蛋白、Aβ42水平预测PSCI的AUC分别为0.832、0.886,二者联合的AUC为0.944,相比单一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Aβ42表达水平与老年MIS患者PSCI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可较好预测PS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 中后认知障碍 S100Β蛋白 β-淀粉样蛋白(Aβ)42
下载PDF
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波 沈玮辰 宋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使用温阳通督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及Fugl-Meyer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督针刺法 低频脉冲电刺激 缺血性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罗薇 何怡 张庆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S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67例,采用SI测试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FDA)进行评定,SI≤65%为低SI组,SI&g...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S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67例,采用SI测试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FDA)进行评定,SI≤65%为低SI组,SI> 65%为高SI组。结果 除颌位置外,高SI组FDA各项评分均低于低SI组(Z> 1.543, P <0.05)。FDA各项评分均与SI呈负相关(r <-0.343, P <0.001),其中与唇运动、舌运动和喉控制3项评分的相关性最大(r <-0.6)。结论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SI相关,特别是唇、舌、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构音器官 运动功能 言语清晰度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注意功能受损的关系
7
作者 陈曦 杜宁 +3 位作者 林延敏 张振燕 马军廷 孙国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2-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注意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5例)与非认知障碍组(15例),另选取同期的15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注意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5例)与非认知障碍组(15例),另选取同期的15名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数字广度测试(顺背、倒背)、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和连线测验(A和B)5项注意功能检查。结果非认知障碍组的数字广度顺背、倒背分数、符号数字模式测验以及连线测验-A的时间、连线测验-B的时间结果优于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数字广度顺背、倒背分数、符号数字模式测验以及连线测验-A的时间、连线测验-B的时间结果亦优于认知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认知障碍组与对照组在数字广度顺背、连线测试-A及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数字广度倒背分数、连线测验-B的时间结果优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认知功能筛查无异常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出现注意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注意力 注意功能受损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
8
作者 韩旭 谢鸿宇 +1 位作者 汤昕未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失眠发病机制;脑卒中后ED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RL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康复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体位治疗、口咽肌训练];脑卒中后失眠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刺疗法、无创性经颅神经调控技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EDS康复治疗(CPAP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RLS康复治疗(针刺)。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础研究仍处于表型确定阶段;康复治疗仍存在治疗依从性、安全性、精准度等方面的问题,且脑卒中后EDS和RLS的康复研究较少。下一步研究需要探索适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开展基础性研究提供支撑;同时,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发病机制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甘艺红 汪婷 +4 位作者 陈陪能 陈苗 张艺羡 黄雪娟 张秀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观...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观察组行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患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度、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AS评分、患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度、STREA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侧上肢肌肉痉挛、下肢肌肉痉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手掌指关节屈曲、髋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主动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基本活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其肌肉痉挛情况,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肌肉痉挛 关节活动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栗江霞 修琳 +3 位作者 崔永菁 李娟 任雪飞 宁慧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6-749,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速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病人认知功能、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脑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综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改善了病人的认知功能、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综合康复训练 护理
下载PDF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足浴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赖思君 张叶翠 +2 位作者 陈凤菊 颜亨金 陈良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对脑卒中所致睡眠障碍(PSSD)患者运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足浴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脑卒中继发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普唑仑片治疗,n=50,例)以及治疗组(呼吸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足浴,n=50,例),研究... 对脑卒中所致睡眠障碍(PSSD)患者运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足浴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脑卒中继发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阿普唑仑片治疗,n=50,例)以及治疗组(呼吸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足浴,n=50,例),研究时间:2020.03-2022.06。探究两种方法联用后,和对照组相比,睡眠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睡眠质量,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睡眠指标更加优良(P<0.05)。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联合中药足浴运用于脑卒中所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提升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增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训练 药足浴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成洋 贺娟 周小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胃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营养状况[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AO、D-乳酸、ALB、Hb、TF、PA、SCL-90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DAO、D-乳酸、SCL-90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LB、Hb、TF、PA、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联合序贯式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胃肠道屏障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况,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精细化护理干预 序贯式营养治疗
下载PDF
李氏一指禅推拿联合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栾国瑞 张宇 +6 位作者 占茂林 吕子萌 张燕 刘晓丽 杜鹏 储小芳 孙翔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李氏一指禅推拿联合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实际对照组完成30例,治疗组2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吞咽功能... 目的观察李氏一指禅推拿联合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实际对照组完成30例,治疗组2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李氏一指禅推拿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吞咽功能评分、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评价吞咽功能,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价肺部感染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肌骨超声测定舌骨—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approximation shortening rate,ASR),并根据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CPIS、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的最短距离(minimum hyoid-larynx approximation,MIHLA)显著降低(P<0.05),MMASA评分、MBI、ASR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CPIS、MIHLA降低程度和MMASA评分、MBI、ASR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李氏一指禅推拿联合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修复舌骨与甲状软骨相互靠近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一指禅推拿 吞咽言语诊治仪 吞咽功能
下载PDF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14
作者 李民 丰谢华 +4 位作者 李爱 杨剑峰 杜文文 史荣芬 张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常规运动指导治疗,试验组加用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力水平、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步态参数及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1.40±0.23)分比(1.98±0.63)分],Fugl Meyer运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9.87±3.58)分比(24.15±3.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O_(2)peak、AT及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0.42±1.71)m L/(min·kg)、(13.89±1.01)mL/(min·kg)、(140.56±23.78)m,均高于对照组的(18.46±1.23)m L/(min·kg)、(13.02±1.21)mL/(min·kg)、(116.58±29.61)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步长、步速、步频及单支撑相水平分别为(36.87±4.71)cm、(57.78±7.23)cm/s、(69.31±5.41)step/s、(31.05±3.01)%,均高于对照组的(31.52±3.67)cm、(52.84±6.09)cm/s、(63.05±6.08)step/s、(27.2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78.61±5.61)分、(41.15±2.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59±6.13)分、(32.56±5.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肌力水平、运动耐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抗阻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水平 运动耐力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孟凡萍 刘增雪 +1 位作者 陆静珏 黄春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后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改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幅度优于传统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较头针后平衡功能训练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Berg平衡评分
下载PDF
EGB761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
16
作者 王华 张驰 张小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2-1878,共7页
目的探讨EGB761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和高剂量EGB761治疗组。利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小鼠模型,其中低和高剂量EGB76... 目的探讨EGB761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和高剂量EGB761治疗组。利用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小鼠模型,其中低和高剂量EGB761组于MCAO/R术后分别给予50 mg·kg^(-1)和150 mg·kg^(-1)EGB761,每天1次,持续28天。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表评估小鼠神经功能;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NeuN和TUNEL共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Iba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p-IKKɑ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和高剂量EGB761组小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及学习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1),凋亡神经元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小胶质细胞活化(P<0.01),TLR4、p-IKKɑ和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治疗组比低剂量治疗组疗效明显。结论EGB761可改善MACO/R小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神经元凋亡,并可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B761 缺血性 小鼠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TLR4/NF-κB通路
下载PDF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17
作者 张金静 肖洪波 +4 位作者 杨骏 陈瑞全 朱宗俊 汪林英 乔晓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30例,给予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给予镜像疗法治疗)和观察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上肢板块(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评分及伸腕主动运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基于FMA-UE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ICF评分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FMA-UE评分、WMFT评分、MBI增加程度,ICF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腕AROM显著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针刺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
18
作者 王雯 毕振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有认知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38),无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76)。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2组患者MMSE评分。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2组患者梗死病灶的脑区;采用SC-500型非直接接触式无干扰性睡眠监测传感器床垫对2组患者进行卒中相关OSA的筛查和评估;采用美国Nerosscan64导10/20脑电生理系统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包括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前额叶区、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有丘脑梗死灶、高AHI和P300-顶部区潜伏期长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易发生多领域的认知功能受损,P300-顶部区潜伏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认知功能损害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曾友华 周文姬 +2 位作者 逄锦熙 袁健辉 包烨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30-33,79,共5页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d、治疗2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D、PSQI-G评分、MEQ评分以时点因素、时点与组别交互、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C、PSQI-D、PSQI-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CRSW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状态,调整昼夜节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针灸 俞募配穴 脐针疗法
下载PDF
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泓 陈秋华 徐伊闻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7 d及1个月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功能性口腔摄入量表及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张口受限程度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结合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张口受限程度、吞咽及摄食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早期吞咽功能系统性康复策略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