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9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郭丽云 田泽丽 +1 位作者 王潞萍 许海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和移动能力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及E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力训练 后遗症 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争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17-718,共2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DL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后遗症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系统性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新春 叶磊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掌微震动训练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量...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掌微震动训练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定量表评分。结果经过12周的系统性康复护理,患者的Berg量表评分、上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和功能独立性测定量表评分中的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上下肢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运动和认知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康复护理 后遗症 偏瘫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系统性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李晓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探索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院内治疗中,系统性康复护理的实施,所具备临床意义。方法:所选择研究对象,为医院之中住院诊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符合相关纳入排除标准共计200例,时间范围控制为2019年1月直至2021年10月,电脑辅助... 探索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院内治疗中,系统性康复护理的实施,所具备临床意义。方法:所选择研究对象,为医院之中住院诊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符合相关纳入排除标准共计200例,时间范围控制为2019年1月直至2021年10月,电脑辅助随机抽取之后,二组均纳入有50例,前者以常规干预为方案视为对照组,后者以系统性康复护理方案视为研究组,探索最后所得不同结局数据。结果:肢体功能康复、生活功能评分治疗后对比之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更优(P<0.05);进行治疗前肢体功能康复、生活功能评分的对比之中,并不存在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比之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更优(P<0.05);进行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之中,并不存在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对比之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更优(P<0.05);进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的对比之中,并不存在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两组所得对比之中,结果显示研究组突出(P<0.05)。结论:院内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系统性康复护理的有效实施,是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提升,改善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且可影响生活质量,促进护理满意度的加强,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 系统性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兰月 刘广慧 冯殿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治疗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本研究的74例患者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对...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治疗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本研究的74例患者均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及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FMA评分分组对比观察组较高,就护理满意度对比来看,分别为97.29%和75.68%,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治疗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促进效果显著,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偏瘫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戚红亮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2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过程,按照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身体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任务导向性训练与肌力训练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身体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力训练 后遗症 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世英 石玉芳 费玲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社会福利院护理部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社会福利院护理部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功能康复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巴氏指数评分表(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及生命质量量表(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偏瘫 综合护理干预 功能康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社区康复治疗技术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庄海燕 陈雪华 +1 位作者 潘海霞 党曙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62-0165,共4页
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我院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接收的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和对照。常规治疗组患者对其采用基本治疗,社区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两种治疗后,发现社区干预组患... 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我院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接收的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和对照。常规治疗组患者对其采用基本治疗,社区干预组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两种治疗后,发现社区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BI评分、自理能力指数、SF-34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而治疗后社区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率以及NIHSS评分则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结论 社区康复技术在临床治疗后遗症期脑卒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存能力的恢复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水平,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高、治疗满意度也更高,自理能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偏瘫 社区康复治疗技术
下载PDF
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影像机制研究
9
作者 郑学敬 林时望 +5 位作者 李嘉鑫 陈鑫星 赵璐 于进超 王鹏飞 熊小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及神经影像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 目的:探讨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及神经影像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采用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前、康复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roth量表(MAS)评估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估上肢运动功能。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在威海市立医院招募的1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康复治疗2个月,分别在康复前和康复开始后3个月时,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结果:康复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MBI和FMA-U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2个月后,2组的MAS评分继续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MBI和FMA-UE评分继续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DTI影像显示,卒中后遗症患者脑损伤侧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较正常侧显著降低(P<0.05),可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治疗2个月后,损伤侧的FA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穿戴式振动训练系统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脑卒中后损伤的神经纤维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振动训练系统 后遗症 上肢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翔 张雪艳 +2 位作者 孙全义 杨春艳 井爱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罗峰 崔明 祁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86-787,共2页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5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在入组时和康复干预1个月、3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55例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76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在入组时和康复干预1个月、3个月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MA量表、MBI、FC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干预组在治疗1个月末时MBI、FCA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1),但随病程延长至3月时,提高幅度减缓,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后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随病程延长,有退化趋势。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改善其ADL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 后遗症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住院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12
作者 陈云峰 张晓红 +1 位作者 窦晓语 魏颖俊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53-57,共5页
目的: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的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45例。总疗程为4周,对... 目的:调查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的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的9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45例。总疗程为4周,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医疗和护理措施,调查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简易智能/心理精神评估表(MMSE)、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关节活动度和感觉评测量表、Brunnstrom分级、洼田饮水试验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runnstrom分级、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调查组的Fugl-Meyer关节活动度和感觉量表和MMSE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康复可改善全科病区内脑卒中后遗症期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和感觉评分。应加快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治疗训练,有利于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老年人 社区康复
下载PDF
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
13
作者 张建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究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廊坊永清瑞达康复医疗中心康复科诊疗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30例与中药组30例。空白组... 目的:探究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廊坊永清瑞达康复医疗中心康复科诊疗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30例与中药组30例。空白组行予以康复训练治疗,中药组在空白组的基础上行穴位注射治疗,注射药物为夏天无注射液。由医生于治疗前与治疗后行肢体运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36,SF-36)评估与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结果:治疗后中药组FMA与ADL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同时可见中药组与空白组运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中药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同时可见中药组与空白组运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均明显升高,且中药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注射液 穴位注射治疗 后遗症偏瘫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银太 《四川中医》 2017年第4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04月2015年04月90例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选取45例行针灸治疗为...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04月2015年04月90例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选取45例行针灸治疗为对照组,另45例在康复及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虚拟疗法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情况及血清相关蛋白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建立患者康复日志及调查问卷形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患者治疗后4周、8周的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8周的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4周的BI和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白蛋白(A)、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GFAP)、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同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实验组BI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依从性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主动性低于实验组,同时两组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精神虚拟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运功技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可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在患者中的满意度亦较高,可作为临床参考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后遗症 针灸 精神虚拟疗法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陆敏杰 王冬缘 +3 位作者 周子怡 张滔 李冉 谢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4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4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高强度间歇跑台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3周的6min步行测试(6MWT)、10m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简式Fugl-Meyer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10MWT、6MWT、FMA-LE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TUG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0MWT、6MWT、FMA-LE评分值高于对照组,TUG评分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跑台训练 亚急性偏瘫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偏瘫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玲 严会荣 +3 位作者 陈祢 邓晓雪 田冲 王宝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除均接受常规药物治外,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试验组采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评定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及步速进行评价及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各项运动指标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9 1,P=0.034 2)。结论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偏瘫下肢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偏瘫 任务导向 下肢
下载PDF
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冯正仪 张华 +3 位作者 胡永善 王蓓玲 钱晓路 卢惠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30-731,共2页
目的:研究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由社区护士按“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干预,于1,3个月时采用布氏(Brunnstrom)和Fugl-Meyer两种运... 目的:研究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由社区护士按“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干预,于1,3个月时采用布氏(Brunnstrom)和Fugl-Meyer两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布氏评定:两组上肢和手功能在1个月和3个月时有改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仍停留在Ⅰ~Ⅲ级;两组的下肢功能在1个月时有改善,也无统计学差异,在3个月时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已达到Ⅳ级及以上。简化Fugl-Meyer评定:得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都有提高,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高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0)。结论: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使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家庭康复护理 后遗症 运动功能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骨盆、髋关节周围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牛博真 张向宇 +2 位作者 田恺 韩森森 宋华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骨盆、髋关节周围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21例分为收缩训练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收缩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 目的观察骨盆、髋关节周围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康复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21例分为收缩训练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收缩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下的多组骨盆、髋关节周围肌群的等长收缩训练。两组均接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步态评估量表(TGA)和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患者的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收缩训练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下肢FMA、BBS及TGA评分均显著升高,MWS速度显著加快(P<0.05~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BBS、TGA评分及MWS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收缩训练组治疗前后下肢FMA、TGA评分及MWS速度差值显著升高(t=2.28,P=0.04;t=3.85,P=0.00;Z=2.17,P=0.03),治疗前后BBS评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t=-0.08,P=0.94)。结论仰、侧、俯卧位下骨盆、髋关节周围肌群等长收缩可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下肢运动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姿势控制 后遗症 步行功能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满 姚磊 白鹏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观察,将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观察,将所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日常生活行为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 <0.05)。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MES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的MESSS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明显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患者的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还能改善及重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急性缺血性后遗症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病原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佟飞 李研 刘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未来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7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作...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未来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7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作为肺炎组;同期131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未发生肺炎作为无肺炎组;记录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病原学特征,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仔细查阅患者相关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1.96%、21.65%、15.46%;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鼻饲治疗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均是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因素(OR=2.449、2.114、6.933、3.234,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主要感染病原菌,而合并糖尿病、有鼻饲治疗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可能是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风险因素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早期肺炎预防,可能对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 肺炎 病原学 糖尿病 鼻饲 抗生素 胃黏膜保护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