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痰通络解痉汤熏洗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8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欣 王彩娟 +4 位作者 袁坤 韩雪娟 付红 刘迎春 赵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2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解痉汤熏洗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A组、中药熏洗B组和热水熏洗组。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运疗法中抗痉挛体位控制和易化技术训练,以抑制上...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解痉汤熏洗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A组、中药熏洗B组和热水熏洗组。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运疗法中抗痉挛体位控制和易化技术训练,以抑制上肢痉挛、手指屈曲痉挛、下肢痉挛及踝关节背屈等训练为主。在此基础上热水熏洗组、中药熏洗A组和B组分别采用热水以及化痰通络解痉汤熏洗治疗,中药熏洗A组每次熏洗30 min,中药熏洗B组每次熏洗1 h及以上。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肌痉挛(Ashworth量表、CSI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存质量(PRO量表)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中药熏洗A组和B组,Ashworth量表、CSI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PRO量表与热水熏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熏洗A组和B组各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熏洗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较单纯西医康复疗法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化痰通络解痉汤 药熏洗 日常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特点及其评定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艳宏 刘保延 +1 位作者 赵宏 訾明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特点是既有痉挛,又伴随社会活动障碍,而目前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评定多是侧重于痉挛的评定或是功能障碍的评定。在现有的评定方法中,评价主体都是临床医师或临床康复技师,缺少患者对疾病主观感受方面的评价。因而,...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特点是既有痉挛,又伴随社会活动障碍,而目前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评定多是侧重于痉挛的评定或是功能障碍的评定。在现有的评定方法中,评价主体都是临床医师或临床康复技师,缺少患者对疾病主观感受方面的评价。因而,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资料角度,优先考虑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最严重的和患者感到最痛苦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研制一种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易于操作、具有可分析性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特点 评定 综述
下载PDF
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二争 夏清 +2 位作者 董赟 谢宗亮 孙培养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2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透刺督脉 生物刺激反馈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欣 王彩娟 +3 位作者 刘迎春 韩雪娟 付红 李淑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9期3225-3227,共3页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2周、4周简化Fulg-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而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Meyer评分、Ashworth分级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4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阴补阳针刺法 药熏蒸疗法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与部分血液指标关系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彩娟 焦久存 +1 位作者 陆红研 周贵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72-1773,共2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凝血酶、血小板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9例患者进行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血液指标检测,分析中医证型与各血液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酶及血小...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凝血酶、血小板水平的关系。方法:对99例患者进行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血液指标检测,分析中医证型与各血液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酶及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痰证和瘀证两型血液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患者组血液黏滞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变化,凝血酶及血小板水平的异常可能为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等病理因素的生化物质基础和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医证型 血小板 凝血酶 血流变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彩娟 薛海滨 +4 位作者 王刚 刘宏斌 焦久存 杜美茹 周贵福 《四川中医》 2012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99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西医分期、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了解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99例患者中,痰证占58.59%、瘀证占55.56%,这两个证候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阴虚阳亢证、火证、风证...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99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西医分期、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了解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99例患者中,痰证占58.59%、瘀证占55.56%,这两个证候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阴虚阳亢证、火证、风证、气虚证。证候组合形态以痰瘀证最多,占22.22%。且分期不同,痰证、瘀证出现率始终较高,疾病的轻重分级与中医单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阻络型为主,证型的变化与分期有关,与疾病轻重分级无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医证型 分期 分级
下载PDF
豨莶通栓胶囊联合西医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丹 朱春雨 刘江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5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豨莶通栓胶囊联合西医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 目的:探讨豨莶通栓胶囊联合西医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豨莶通栓胶囊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肢体痉挛改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豨莶通栓胶囊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通栓胶囊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彩娟 王刚 +1 位作者 杜美茹 周贵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42-1343,共2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99例患者进行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血脂检测,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到痰证和瘀证两型TC...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99例患者进行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血脂检测,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到痰证和瘀证两型TC、TG、LDL-C、Ox-LD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而HDL-C水平则低于其他证型。结论:脂质代谢的异常可能为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等病理因素的生化物质基础和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医证型 痰瘀 血脂代谢异常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疗方法和客观指标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晓华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整理归纳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疗方法及客观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文献利用针刺艾灸等疗法职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报道案例,并分析各项客观指标。结果:针刺、艾灸、放血疗法,并配合康复手法均可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目的:整理归纳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疗方法及客观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文献利用针刺艾灸等疗法职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报道案例,并分析各项客观指标。结果:针刺、艾灸、放血疗法,并配合康复手法均可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减轻致残度;同时,总结文献中以肌电图学中的H反射、F反射、体感诱发电位等检测手段作为相对客观、直观的指标来反应疾病的恢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可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针灸疗法 肌电图 /病因学 瘫痪/并发症
下载PDF
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3S期145-146,162,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针刺:主穴患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配穴患侧肩髃、臂臑、...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针刺:主穴患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配穴患侧肩髃、臂臑、手五里、手三里、外关、梁丘、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悬钟、解溪、太溪、太冲。患者取仰卧位,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8~10个,行针1次,力度适中,频率120次/min,角度为180°,持续1min,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30例电针治疗。取穴同对照组,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1次/d。进针深度根据患者针感而定,避免因强烈刺激而引发患肢痉挛性抽动。手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SIAS积分、血清谷氨酸、y-氨基丁酸、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SIAS积分变化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Glu和r-氨基丁酸GABA含量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针灸 电针 Bobath易化技术 SIAS积分 血清谷氨酸 Y-氨基丁酸 随机平行
下载PDF
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娜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阴阳经穴透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阴阳经穴透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hworth量表评分、CS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化痰通络解痉汤 阴阳经穴透刺
下载PDF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证与颈动脉彩超及部分血液指标关系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王彩娟 陆红研 +2 位作者 焦久存 周贵福 张永志 《四川中医》 2013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证与颈动脉彩超及血小板、凝血酶、血脂的关系。方法:对153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组,分析痰瘀证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血小板、凝血酶、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证组血小...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证与颈动脉彩超及血小板、凝血酶、血脂的关系。方法:对153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组,分析痰瘀证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血小板、凝血酶、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证组血小板、凝血酶、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结论:痰瘀互结在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发病及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痰瘀证 动脉硬化 血小板 凝血酶 血脂
下载PDF
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嘉林 朱普贤 +3 位作者 韩雪娟 付红 赵莹 刘欣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内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3例予以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研究组9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 目的探讨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内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3例予以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研究组9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34%)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评分、CSI评分较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高,治疗后血清Glu、Glu/GABA比值水平较低,血清GABA水平较高,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低,治疗后PT、APTT、TT水平较高,FIB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内服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痉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其调节血清Glu、GABA含量,改善血黏度及凝血功能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泻阴补阳针刺法 化痰通络解痉汤 GABA
下载PDF
针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刘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对其治疗状况展开探究,以明确针药中西医结合方案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2018年4月~2020年2月)病历资料,以药物治疗(巴氯芬片)为甲组(44例),以针药中西医结合方案为乙组(44例),借助As... 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对其治疗状况展开探究,以明确针药中西医结合方案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2018年4月~2020年2月)病历资料,以药物治疗(巴氯芬片)为甲组(44例),以针药中西医结合方案为乙组(44例),借助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Fugl-Ma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肌痉挛改善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此判断针药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治疗后,乙组肌痉挛改善程度高于甲组,P<0.05;乙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甲组,78.33±15.19分vs58.15±11.03分、77.25±13.10分vs59.10±9.03分,P<0.05。结论:对进行常规护理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辅以针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机体整体康复效果,值得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针药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乐乐 岳增辉 朱小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索制作稳定且成功率高的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方法:分别运用文献报道的电损毁内囊法及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卒中痉挛模型。结果:电损毁内囊法造模失败,且在改变内囊定位、减小电流量及刺激时间后动物死亡率仍然为100%;线栓法... 目的:探索制作稳定且成功率高的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方法:分别运用文献报道的电损毁内囊法及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卒中痉挛模型。结果:电损毁内囊法造模失败,且在改变内囊定位、减小电流量及刺激时间后动物死亡率仍然为100%;线栓法造模存活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评分、肌张力评分均符合要求,成活率为80%。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模型较稳定,且成功率高,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线栓法 电损毁内囊法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16
作者 李佩佩 庄晟坚 盛俊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目的:观察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针灸联合治疗组各6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针灸联合治疗组各6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肌电图指标[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屈伸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患肢M波最大波幅(Mmax)和H波最大波幅(Hmax)]、三维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支撑相、摆动相)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结果:治疗后,针灸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常规治疗组82.26%(P<0.05)。2组CSI、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CSI、MA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胫骨前肌、腓肠肌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胫骨前肌、腓肠肌i EMG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Mmax、Hmax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Mmax、Hmax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步频、步速、支撑相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步频、步速、支撑相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摆动相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摆动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FMA、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FMA、PAS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Nrf2、ARE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Nrf2、ARE水平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Kea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Keap1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补土针灸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可调节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肌张力、痉挛状态及三维步态参数,进而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肢体痉挛性瘫痪 补土针灸法 热敏灸 肌电图 三维步态参数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下载PDF
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运用化痰通络解痉汤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17
作者 宋绍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分析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运用化痰通络解痉汤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3年8月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共606例,随机分两组进行比对,对照组以常规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常规康复锻炼加化痰通络解痉汤。比较两组治... 分析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运用化痰通络解痉汤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3年8月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共606例,随机分两组进行比对,对照组以常规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常规康复锻炼加化痰通络解痉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锻炼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化痰通络解痉汤 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秀清 周纯 +1 位作者 许健 童毓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01-3203,共3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和泻阴补阳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肌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P<0.05)。两组患者的Ashworth量表评分和CSI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解痉汤结合泻阴补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络解痉汤 泻阴补阳针法 痉挛性瘫痪 痉挛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汝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03-905,共3页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具有“三高一多”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合并症多。卒中后痉挛是其常见的后遗症,发生率约为65%。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具有“三高一多”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合并症多。卒中后痉挛是其常见的后遗症,发生率约为65%。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近十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在缓解痉挛性瘫痪方面有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促进了康复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现将中医药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 痉挛性瘫痪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分析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然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3期176-17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巴氯芬治疗,研究组5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的MAS评分、Fugl-Meyeer运动评分,以及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其Fugl-Meyeer运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MAS评分,提高Fugl-Meyeer运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痉挛性瘫痪 治疗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